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龍騰南洋

龍騰世紀 第351章 越多越好(上) 文 / 育人難

    1908年1月7日,日軍第3師團各部乘坐運兵艦分批離開日本,日軍第4、第10、第11師團也開始在各地緊急集結,準備前往婆羅洲。*文學網*bjnd

    得到這個消息之後,陳浩馬上召集師級以上的高級軍官,舉行軍事會議。

    聽說日軍很就會再派出3個師團,大部分指揮官略感意外,第一兵團參謀長葉利森皺著眉頭道:「儘管我們希望日軍多派軍隊前來婆羅洲,可是,日軍竟然這麼又能出動3個師團的大軍。看來,我們在日本的情報人員,對日本的總體實力有些估計不足。」

    「是啊」第一兵團司令官李偉沉聲道:「原本我們還以為日本又要向英國大舉借款,拖上幾個月再出兵。沒想到他們連眉頭都沒皺一下,就再度派出了8萬多人的大軍。

    由此可見,日本雖然經歷過日俄戰爭的損耗,但是他們恢復和發展的速度,大大超出了我們的想像之外。」

    「哼」警衛軍軍長「神鏢」黃聰力冷哼了一聲,罵道:「這些該死的日本鬼,肯定是從中國東北和台灣得到了大量的額外收益,會有那麼多的金錢,發動遠渡重洋的侵略戰爭。」

    「呵呵日軍有財力發動這樣大規模的戰爭,得到了中國的殖民地只是原因之一。」擔任過情報部部長的夏星羽分析道:「由於婆羅洲以及整個印度尼西亞的肥沃土地,對日本人的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因此,現在有機會來佔據,日本的軍政界要員以及各集團財閥,會這麼積極,不顧一切的支持。

    當然,日軍第九師團第七聯隊的覆滅,以及我們這支7萬多人的軍隊到來,也是日軍連續動員出兵的原因之一。」

    「哈哈來的越多越好」警衛軍副軍長呂力偉見眾人對日軍能夠迅速出動大部隊有點意外和擔心,大笑著道:「各位,咱們不是都盼望著日軍能夠大舉入侵婆羅洲嗎?現在既然要來了,怎麼還擔心起來?」

    「你懂什麼?」陳浩呵斥道:「我們原本認為日軍會慢慢增兵,計劃逐步打擊他們,使日本陷入戰爭的深淵。可是,他們一下就派出6個師團,這讓中印整編師的壓力驟增,迫使我們要提早與日軍決戰。

    而且,日軍共設有18個師團,現在既然可以輕易地派出6個師團,說明他們還有餘力繼續組建多的師團。

    這樣看來,如果滅掉日軍的六個師團以後,日軍元氣大傷,停止向婆羅洲發兵的話,日後我們進攻日本本土,將會遭到日軍的強烈抵抗。」

    一直沒有做聲的「賽猿」唐建海說道:「校長,日軍6個師團差不多有17萬人,如果我們要消滅這6個師團,肯定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既然日軍如此看重婆羅洲,只要到時候我們繼續隱藏真正的實力,作出一副兩敗俱傷的慘狀,付出慘痛代價的日本,肯定會再度派出軍隊來侵佔婆羅洲的。」

    警衛軍副軍長呂力偉拍手道:「說得對啊誰會想到在小小的婆羅洲,會隱藏著如此龐大的軍隊啊校長,先幹掉這6個師團吧」

    陳浩沉吟著道:「也好不過,還是讓總參謀部謀劃一下,具體應該怎麼做好。呵呵,好是在大戰的損耗過程中,日軍一邊借款,一邊派軍隊繼續前來。」

    接著,第一兵團參謀長葉利森向大家介紹了日軍的司令官乃木希典和參謀長黑木為楨等人。

    抬著棺材上戰場,以不怕死敢拚死而聞名的日本陸軍軍神乃木希典,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自然不用多介紹。

    而參謀長黑木為楨英明果決,擅於突擊猛進,不是等閒之輩。而且,黑木為楨在謀略戰術方面,要比乃木希典高明許多,絕對是解放軍的大敵。

    葉利森介紹的時候,陳浩暗自思量道:日本竟然派出了乃木希典和黑木為楨這兩員大將,看來,日本得到南洋的野心,還要勝過得到中國大陸怪不得二戰爆發之後不久,日本就放緩進攻搖搖欲墜的中國大陸,迅速出兵侵佔整個南洋。

    等葉利森介紹完畢,陳浩忽然想到一事,便向負責與中印整編師溝通的夏星羽問道:「星羽,這次全滅了日軍第七聯隊,為什麼沒有繳獲他們的軍旗呢?」

    對於珍貴的日軍聯隊軍旗,陳浩非常感興趣。

    據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自1874年1月23日,日本明治天皇對近衛步兵第1、第2聯隊親授軍旗為肇始,此後凡日軍編成之步兵及騎兵聯隊,必由天皇親授軍旗,以為部隊團結之核心,將士對軍旗之精神,舉世無比。」

    軍旗為天皇親授,僅為建制步兵聯隊和騎兵聯隊擁有,所以也稱為聯隊旗。

    按日本陸軍的規定,軍旗在則編製在,軍旗丟則編製裁。所以軍旗在日軍是一個不得了的要緊東西,要挑選聯隊一名優秀的少尉軍官擔任旗手,專門設一個軍旗護衛中隊來保護它。

    陳浩曾經瞭解過,日軍的軍旗與古代中國的外交使節手中拿的奉節一模一樣,是很長的一串節。用傳統的漢文化來講,那東西不應該叫軍旗而應該叫節杖。

    中國古代打仗,軍隊主官丟了節杖是要殺頭的,別的信物都是代表軍權,節杖代表的可是皇權。

    日軍各聯隊的旗面沒什麼區別,真正有區別的是這個節杖。其實嚴格意義上講,這個軍旗是西洋說法,用中國說法就應該叫節杖。

    很多電影小說都把旗面當軍旗,也不是就不對,旭日旗也叫軍旗,但顯示地位的是節杖,真正難以繳獲的也是這個節杖,二戰中日軍聯隊建制被消滅時,燒的也是節杖。

    日軍每個步兵聯隊都有這種軍旗,軍旗是個圖騰也代表部隊,軍旗沒了部隊就消失,每個部隊都必需與軍旗共存亡,這種軍旗戰場上也從來就沒有繳獲過。

    日軍戰小說〕就來。敗時各部隊都燒掉軍旗,日軍投降時交的也只是指揮刀,沒有節杖。因此日軍戰敗也沒有交出任何一個部隊的軍旗,現在絕大多數中國人根本不知道日軍的軍旗原來就是這個模樣。

    聽到陳浩問起軍旗的事,夏星羽無奈地回道:「校長,那時中印整編師的官兵尋找過,只找到被燒燬的聯隊旗面,都沒有找到第七聯隊的節杖。據學生推測,日軍聯隊指揮官見陷入重圍之中,無法逃離,就燒燬了節杖。」

    「該死的,在這種一面倒的情況下,也沒能繳獲日軍的聯隊軍旗。看來,以後只能靠特種作戰繳獲日軍的聯隊軍旗了。」陳浩咬牙切齒地說道……

    請到h!~!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