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逐鹿1900

第五卷 革命 300 御前爭論 文 / 仙人掌

    300御前爭論

    皇帝去了慈寧宮。

    當葉長生從宮門的禁衛軍嘴裡聽到這個消息時,不由得愣了很久,腦子裡始終糾結著一個念頭——慈寧宮後貞順門內的那口井,興許就是這位皇帝陛下心靈的歸宿了吧?

    從內心裡,參謀總長對皇帝並沒有一丁點兒的惡感,甚至可以說是在同情之餘還有一些敬佩的成分。顯然,皇帝對他的愛妃是頗有情義的,京城裡的老百姓對此更是傳誦得繪聲繪色,把皇帝形容成一個天生的情種,當然,他是專一的,而非多情。也許,已經在老百姓的嘴裡變成仙女的珍妃也會為此欣慰吧?

    「總長,是我們去慈寧宮還是派人請駕來此?」

    「少川先生,還是我們去拜見皇帝吧!」葉長生說著卻沒有移步,他看見宮門外行來三人,當先一人穿著黑色的燕尾服,頭戴同色的禮帽,胳膊肘裡還夾了一根文明棍,仔細一看,卻是年輕的總理大臣載灃!後面兩位,一個是穿著德國海軍軍服,卻掛著國防軍陸軍中將肩章,顯得有些不倫不類的海軍大臣載濤;另一位則是軍帽上鑲了一圈紅色的禁衛軍軍務大臣鐵良,他的手中托著一個朱漆盤子,盤子蓋著明黃色的錦緞,卻看不見錦緞之下究竟放著什麼物事。

    「總長!」載灃遠遠地招呼了一聲,停步、揭帽、微微鞠躬,動作洋派之極,等葉長生立正回禮後,他笑著走到近前,又道:「總長和唐大臣真有錦州之風,行事果斷快捷,載灃來遲一步,慚愧。」

    葉長生朝正向自己行禮的載濤、鐵良二人點點頭,直面載灃,微笑道:「總理大臣客氣了,陛下此時身在慈寧宮,我們這就去吧。」

    「呃……」載灃的臉上浮現出一抹複雜的神色,又很快消逝,他搖搖頭向鐵良遞了眼色道:「還是著人去請吧,在那裡,皇帝也沒什麼心思談事兒。寶臣,勞煩去稟明陛下,大臣們在上書房恭候聖駕。」

    鐵良雙手托著那個盤子,隨引路的禁衛軍匆匆離去。

    葉長生敏銳地從載灃臉上捕捉到那一閃而過的失望和不滿。他能體會到載灃的心情,在李燾的強勢軍威之下,更化改制已經是勢在必行,今天總理大臣如此穿著正是這個原因。想來,他也頗不情願丟下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吧?想來,他是希望皇帝能夠振作一點,強勢一點,那麼總理大臣和那些親貴們也有了主心骨,才敢於祭起「忠君」的法寶,與李燾、葉長生等人分庭抗禮。可惜,皇帝的表現實在是差強人意啊!

    載濤見冷了場,忙道:「各位大臣也快到了,總長、總理,不如我們去承啟處小坐片刻?」

    幾人邊走邊談,很快就定下海軍派員前往德國接收艦船和聘請早已脫離軍界、寓居上海的嚴復老先生為海軍總顧問官的事兒。不多時,趙爾巽、朱其琛、張之洞、伍廷芳、袁世凱等人也接踵而至,承啟處頓時熱鬧起來,眾人議論紛紛,焦點就在於日俄開戰上。這邊尚未談出個結果,那邊鐵良遣人傳報:「皇帝陛下已經移駕上書房。」

    端坐於龍座之上的光緒更瘦了,甚至比剛出瀛台那陣子更瘦了一些。兩眼無神、神態淡漠,對大臣們奏稟多是聊聊數語不著邊際的話應付過去,最後,這些事還是落到載灃和葉長生兩人頭上。

    「陛下,日俄交惡,我國與俄國又宣戰在先,因此日人頻頻要求我國與其結盟,聯軍攻擊俄國。而俄人則在口木軍登陸仁川、我13師扼守奉天截斷鐵路的壓力下,一方面向我國提出罷兵言和的建議,一方面向奉天方向增援3個完整建制師和1個精銳旅,其歐洲軍團也在向遠東緊急調遣。為此,外交大臣正在與各國公使團緊急磋商。臣與總理大臣、外交副大臣等商議後,認為我僅有戰力的東北軍團,無論幫助日俄,都將引起另一方的不滿,在日俄兩軍尚未正面接觸之前,必然成其全力進攻的目標!如東北軍團因此受到重創,則戰後的局面將無法控制,日、俄無論何方戰勝,都將實際地霸佔我東北。總參謀部的意見是——撤出奉天,舉手遼河以西,保持中立,待機而動。如此,則日俄力竭之時,就是匡復東北之機!」

    光緒抬了抬睏倦的眼皮,目光在載灃的臉上停留了片刻,又轉向載濤等人,最後落在葉長生的臉上。他失望了,矛盾了,困惑了……載灃兄弟顯然沒有把握到軍權,在戰和大計上,還在跟著李燾和葉長生等人走,唉,兄弟倆在軍隊裡的根基終究是淺薄了許多!那麼,該如何回答葉長生的話呢?是放棄削弱東北軍團還是放棄匡復東北的機會?一個是威脅皇權的軍閥,一個是祖宗的龍興之地,難以抉擇啊!這個李燾,為何要把這等問題推給自己這面子皇帝呢?他難道就不怕在御前會議上形成決議,讓其繼續戰爭?!他難道真的是嚴格按照立憲準備會議搞出來的什麼規程,把戰和大計的決定權留給了皇帝?!那麼,對俄宣戰時,他又那麼的強硬和霸道呢?

    搞不懂!真搞不懂!

    「外交副大臣的意思呢?」光緒知道,這次御前會議是故意把外交大臣老慶給排除在外了。

    唐紹儀拿出一個文本,雙手捧著,朗聲道:「臣以為,總參謀部根據時勢判斷做出的決策是正確的!陛下,這是外交部草擬的中立宣言,請御覽聖裁!」說完,唐紹儀趨前幾步,將文本放在光緒的龍案上。

    伍廷芳趁機出聲:「陛下,日俄兩國在我國土之上行爭霸之戰,實乃中國之奇恥大辱!然為匡復國土之大計,我國不得不強忍之,也不得不為匡復積極準備之。臣以為,欲圖匡復,必先整理國體,國本鞏固方能調集資財、人力厲行建軍,強軍在手,方能在日俄兩國兵疲力竭之時有所作為,達成匡復之意圖。所謂整理國體,乃是在法理之基礎上明確君主立憲的民主政體。民主者,民意也、民權也、民生也!民意、民權如何表達?國會之召開勢在必行!如今各省代表已經抵達京城,國會召開之期暫定為八月十日,陛下當親臨國會宣諭天下百姓,以示推行立憲民主,傚法東洋更化改制、維新圖強之決心!」

    趙爾巽有些失禮地不等光緒回應伍廷芳,就大聲道:「海軍部呈解德造艦船餘款及接收費用共計新幣八百六十二萬餘元,折銀八百零七萬兩。」

    伍廷芳眉頭一挑就要發怒,朱其琛在他身邊低聲道:「伍公息怒,靜觀其變。」

    光緒似乎看到了伍、朱二人的小動作,卻不動聲色地向趙爾巽問道:「朕聞辛丑年條約有規定,列強對我禁運武器,這德造艦船如何能在英美各國的眼皮子底下接回?」

    載濤回答:「回……陛下,此次德造艦船皆無兵備,只有航海管駕之設備,我海軍派員接回後,再轉錦西軍港,由克虜伯錦州炮廠負責添設炮位、魚雷。由此,英、美等國也故作不知或視而不見,只有法國對此表示不滿。」

    「還是你們有法子。」光緒難得地讚揚了一下臣子,似乎心情也好了一些,轉向趙爾巽問道:「愛卿掌管財政度支,乃國家要害之地,民不可一日無食,國不可一日無財啊!部帑有限,還得省著用才好。不過,海軍之事關係國防,京津重地急需艦船保護,可照撥勿誤。朕還聽說,德人還願意免費為我建造兩艘新式巡洋快船,可有其事?」

    這最後一句話,卻又是衝著載濤去的,讓葉長生、伍廷芳等人頗有難以插話之感。

    載濤道:「陛下,確有其事,不過,需得明年六月才能交付。」

    「海軍,乃是國防建設重中之重!」光緒的語氣中終於有了中氣:「昔日我北洋有鎮遠、定遠鐵甲艦,尚敗於倭國,由此可見,我海軍還須增加此等主力艦艇,方能……」

    葉長生再也忍不住了,大聲道:「陛下,海軍建設週期長、靡費大,不能一時見效。而陸軍則大為不同,有武毅新軍為骨幹,有錦州、天津、上海、漢陽之軍械來源,可快速地形成戰力,投入到收復東北之戰去!如陸軍經費不繼或挪作他用,則匡復無望,國防建設的根本也將動搖!再者,海軍要增加主力艦,尚需培訓大批的管駕、航海、槍炮人才,錦州李大帥一日不曾忘記海軍之建設,積極聯絡美、德兩國,正在接洽官派留學生學習海軍和聘請兩國海軍人才、協辦我中華海軍官校事宜。此事,海軍大臣早有備案,心知肚明。」

    趙爾巽立即反問道:「那,李燾要調撥資金建什麼汽車工業之事,總長作何說法?」

    這一問把葉長生難住了。他只是在與李燾、聶憲藩的電報往來中約莫知曉此事,知道李燾是要借舉辦汽車工業拉動全國的工業建設,可是具體如何拉動?為何能拉動?限於電報之篇幅,他也不甚了了。此時當然也有些難以回答之感了。但是,皇帝和皇族、滿臣要培植海軍、拉起自己的力量來與錦州抗衡,這個事兒絕對不能讓其得逞!同時,皇帝也在規避戰和大計的抉擇和國會召開之事!

    「總長。」朱其琛適時站了出來:「此時還是由我向陛下和各位大臣解釋吧?」

    葉長生沉靜地點點頭。

    「陛下,各位大臣,其琛留學美國時曾見識過汽車,4年前的汽車還被人們稱作自動馬車,今日,卻已經在歐美列強的蔚然成風。前年,袁大臣不是還給太后敬獻過一輛德造本茨汽車以作壽禮嗎?」

    袁世凱急忙點頭,此時的他可不敢在這個御前會議上多嘴多舌的。

    「製造一輛汽車,實在不易!」朱其琛侃侃而談:「單就其材料而言,就需涉及冶金、鑄造、機械加工、橡膠、皮革……等等工業門類,而汽車所需之油料,又需石油開採和精煉。可以說,我國如能獨力製造出一輛汽車,則工業已見規模且門類齊全,再不受洋人之制了!因此,東北李大帥興辦汽車工業之策本意不在造車牟利,而在為我大中華帝國建成一個完備的工業體系,此乃當今世界強國的不二法門,也是帝國推行新政、大力舉辦洋務之最有力政策,豈容他人質疑?!在臣下看來,我大中華帝國正因國力有限,更應該把有限的國力投入到最有價值、最具潛力的方向去!進口艦船可以強固海防,不假!可我沒有強大的工業基礎,日後的艦船還得依靠洋人來造,我堂堂中華還需受制於洋人!中華為中華人之中華,吾等決策之人,唯有秉持公心、高瞻遠矚,才能不負國人之托、不負陛下強國之宏圖大願!趙大臣,您還有疑問嗎?」

    趙爾巽囁嚅了半晌,總算找到一個理由,忙道:「朱總辦也言道,就我國之工業能力而言,製造汽車殊為不易,且短期之內決然無法見效,而長期呢?誰能保證汽車一定能造出來?!誰能保證大把大把的銀子投進去了,國家就能搌布出一個能與列強抗衡的工業體系來?再說了,今年上半年財政收入剛剛入庫就被海軍方面劃去一塊,河南的旱災要賑濟、國防軍要編練、國會要召開……」

    朱其琛高聲道:「好!那就在國會上就此問題展開討論,由國民代表們投票表決吧!」

    趙爾巽臉色大變,急忙擺手道:「不,不,不不!本大臣的意思不是這個,不是這個!國會不外決定政體也,這個工業舉辦之事,則是政策,政策當於朝堂之上、御前會議決之,無須在國會上討論!」

    「我看,此事不用議了!」葉長生盯著趙爾巽冷冷地道:「還請陛下就戰和大計決斷吧!」

    唐紹儀立即上前,從光緒面前的龍案上撿起了那道文本,雙手捧到皇帝的眼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