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逐鹿1900

第四卷 基業 232 走向戰爭 文 / 仙人掌

    232走向戰爭

    在北京的李燾沒有給格爾思以足夠的思考時間,也就沒有給俄國政府和軍隊以足夠的反應時間,因此,電令一出,軍隊調動,緊張的空氣立即瀰散在東北遼河以東的地區。

    奉天城東,駐防的俄軍被巡警軍嚴密監控,不得出營。

    鐵嶺,這個俄軍佔據絕對優勢的地方,如今正有大批穿著藍色制服帶著白袖章的巡警軍滾滾而來,前導部隊在俄軍的發向壓力下,形成了一堵隔離前進中的己方部隊是試圖阻攔的俄軍之間的人牆。

    巡警軍和俄軍互相喝斥著對方聽不懂的話,身體的距離越來越近,甚至於胸膛都迎上了對方的刺刀尖。寒冬此時被軍人們遺忘了,戰爭一觸即發的緊張讓空氣都熱騰起來,充斥著一種濃濃的硝煙味道。實際上,槍、炮尚未發射,可是有著戰場記憶的軍人們卻能聞出發射藥和炸藥的特有氣味。

    鐵嶺俄軍在武毅新軍演習調動開始後就緊張起來,駐軍數量也多了起來。不能不說是因為武毅新軍大規模的演習削弱了俄軍對付忠義軍的行動力量,此時,卻為俄軍指揮官提供了相當數量的部隊阻擾巡警軍。俄軍軍官們穿著厚厚的大衣吆喝著面無表情、茫然不知所措、必須要軍官下達命令才知道如何行動的士兵。他們的對面,是一個個臉上燃燒著熱情和仇恨的巡警軍戰士,刺刀隨時可以扎進對方的胸膛,扳機隨時都可能摳動,射出致命的子彈。

    周毅上校頂著寒風快馬行來,他的部下自動地為他讓出一條通路,上校可以快速地馳馬來到俄軍陣線前,找到一名俄軍上校。

    「俄軍必須馬上回到軍營,這是大清國地方治安事務,俄軍無權干涉!」

    馬背上的周毅用馬鞭指著俄軍上校的臉,鞭梢距離俄國人的酒糟大鼻子僅僅只有兩寸左右。

    酒糟鼻上校堅決地搖搖頭,用一種帶著輕蔑又有些恐懼的複雜眼神看著周毅,倔強地道:「盛京巡警軍的職責範圍從來沒有超過鐵嶺,那麼,你的部隊也就不能開向吉林!」

    「笑話!屁話!大清國的國土上,巡警軍不能北開吉林,反倒是俄軍可以自由行動了?!」周毅故意提高了音量,他能感受到自己周圍的官兵們的熾熱目光,仇恨在自尊心的作用下,在現實的無奈中滋生。打?老子不怕,老子正想著打一場呢!反正,大帥在電報中也沒有禁止動武,相反地,在當前的局面下,如果巡警軍更加強硬一些,對大帥策略執行更有好處。

    「老毛子滾回去!」一個聲音在巡警軍隊伍中響起,立即引來排山倒海的怒吼。

    周毅舉起馬鞭,吼聲逐漸停止了,可他當面的俄軍上校還是沒有讓步的意思。

    「唰」,馬鞭發出破空的嘯叫聲,「啪」地抽在那上校的肩頭,俄國人劣質的毛呢軍服被抽裂了,爆出一團團的不知道什麼質料的毛和一些棉花。

    「滾開!」周毅在那俄軍上校吃痛卻還沒做出反應的瞬間,一邊大吼一邊收回馬鞭,順手拔出了左輪手槍,回頭喊道:「巡警軍,槍上膛,刀出鞘!前進!」

    戰鬥的命令終於下達了!巡警軍的藍色人群爆發出一陣歡呼,如潮水一般跟隨著一匹栗色的戰馬滾滾向前。

    俄軍上校沒有做出反應,習慣了對清國人頤指氣使之後,他對一個敢於鞭打俄**官的清**人實在摸不透,在上級的命令沒有下達之前,他不敢下令開槍。只要莫辛步槍射出子彈,奉天那數萬武毅新軍就會帶可怕的怒吼和大量的火炮蜂擁而來!

    目前在滿洲的俄軍,在部署上很難調集足夠的力量同時對抗武毅新軍、巡警軍和忠義軍。

    關東總督的參謀長伊萬諾夫中將很快就給鐵嶺俄軍發來電報,讓閃到一旁眼睜睜地看著滾滾的藍色鐵流向北的俄軍上校鬆了一口氣。就讓巡警軍和忠義軍去打吧!反正消耗的是清國本身的力量,他們之間打得越厲害,對俄軍長期佔據滿洲的企圖實現就越有利!

    北京,太尉胡同口,盛京將軍官邸。

    唐紹儀憂心忡忡地帶著堂弟唐國安趕到這裡,從外交渠道得到的消息讓這位盛京將軍的外交和政治戰略助手迫不及待地向李燾發出疑問。

    「……不能不說,大帥此次進京是成功的,無論是從政治權力的爭奪方面還是軍事實惠,又或者是民心民意,您都收穫滿滿。可是,紹儀看到的是,您在默默地將這個國家引向全面的戰爭,而不是您曾經提過的,僅限於匡復東北的有限戰爭!大帥,您的軍略出了問題,至少我是這麼看的,您呢?」

    李燾默默地聽過唐紹儀的提問,很嚴肅地凝視著身前地面上不知道哪道青石縫隙,直到唐氏兄弟等得有些著急了,他才「嗯」了一聲。

    「克勞塞維茨曾經說過,戰爭是國家政治戰略實現的手段之一,但絕對不是最後的、唯一的手段,戰爭打到最後,還是需要政治解決。從東西方的歷史來看,幾乎沒有真正能夠把一個對手完全打垮、摧毀、沒滅在這個世界上的戰爭。今日的對手,在以後的戰爭中很可能就是朋友甚至盟友。利益,才是決定政治走向的關鍵,也是引發戰爭或者平息戰爭的關鍵。如今,這個利益完全可以冠上定語,經濟利益!少川先生,您看看列強,誰願意賠本來侵略中國?他們侵略的目的無一不是為了金錢和資源。因此,您說我本次進京是完全成功的,我不認同,至少,我們這個國家還沒有走上為經濟利益而戰鬥的軌道!甚至還沒有這樣的意識……」

    唐紹儀抓住了李燾話裡的核心問道:「這麼說,您是有意要以東北一隅之地,拉整個國家走上您為經濟利益而戰鬥的戰場?」

    「對,正是這樣,這是一場思想意識上的革命,也是戰爭指導思想的轉變,這必將影響到政治策略的修改和執行。少川先生,從目前來看,一切都在朝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

    「全民皆兵會不會在最後失控為窮兵黷武?在列強間左右撥弄,會不會在最後為列強所不容?為一個全國民眾沒有的思想意識而打一場戰爭,合適嗎?」

    「少川先生,我記得有人說過,拿破侖的勝利是因為全民皆兵的徵兵制,他的失敗則是缺少培養參謀軍官團的意識,從而在越來越大規模的戰爭中,他一個人無法操縱全局,在萊比錫、滑鐵盧,他的失敗只因為兩個無能元帥率領的軍團延誤了集結時機。我們現在有了參謀軍官團的雛形,又有了普遍義務兵役制,缺乏的,是一個長期有效的、能夠使全國民眾為之戰鬥的思想!匡復國土之後,我們如何改善國際生存環境?依靠單純的政治外交手段是不行的,還是要經濟發展,要有一支時刻盡力保障經濟發展的軍隊。」

    「戰爭的政治目的已經轉向了經濟目的,大帥的意思在於此。」唐國安在旁邊插了一句話。

    唐紹儀點頭認可了唐國安的話,卻轉向李燾繼續進言:「大帥,我是怕戰爭會成為一匹無法駕馭的野馬,最後把整個國家都拖進長期戰爭的深淵,此時,戰爭成為國家的重心,而不是您所提倡的發展經濟。關外推行普遍義務兵役制,您對俄國人的強硬態度和巡警軍的北上,確實讓我覺出了戰爭的臨近。大帥,我們沒有做好所有的準備!」

    「我不否認,遼西在走向戰爭,整個中國都在走向戰爭!從前,中國失去的利權、國土、國際地位和一個國家的尊嚴,只能通過相同的手段奪取回來,政治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達不到這個目標……」

    唐紹儀反問道:「您沒有嘗試過,又怎麼知道政治手段不能達成這些目標?」

    李燾覺得這個助手有些難纏了,只得兩手一攤道:「我只是看戰爭手段和政治手段哪個實現目標的希望更大而已。時間對一個人來說是短暫的,我希望在盡量短的時間裡解決問題,時間沒有給我嘗試的機會。就像您熟悉的美國歷史中南北戰爭一樣,時間也沒有給北方政府嘗試和平解決政治問題的機會。」

    「那不同,那是一個國家內部的兩種社會制度的對決,美國南北戰爭不是打垮了美國,而是為美國安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戰爭結束到目前,不過一代人的時間,美國就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

    「確實如此。」李燾微微點頭,順勢看了看腳上漆黑閃亮的軍靴,突然抬頭一字一句地道:「這一次,對中國來說,對中國的內部來說,也是一場兩種社會制度的對決,同時,也牽涉到國土收復這樣的具體問題。是,戰爭目的不再單純,卻依然可以看到其脈絡。少川,您覺得這個大清國是經過內部的流血爭鬥來解決社會問題好?還是在收復國土的戰爭同時,解決內部社會問題好?如果是後者,普遍兵役制正如看到的那樣,只是一場漫長征戰的起點和基礎!不,這場戰爭其實早已經開始了,從武毅新軍到達錦州的時候就開始了。」

    唐國安能夠體會到堂兄的心境,畢竟這位中年人的職業習慣決定了他和平解決一些問題的思維。也許他認為,崛起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能成為達成政治目標的基石,並不需要真刀真槍的流血戰爭。

    「少川,我認為大帥的思想是對的。在一場匡復國土的戰爭中掀起全國的民潮,蕩滌陳舊的思想,包括對戰爭的思想。戰爭不再是當兵人的事情,而是全國的事情,因為戰爭本身決定的是全國的命運!在火車、輪船、電線等等物事的推動下,世界的利益線轉變了,一切的戰爭幾乎都與經濟利益有關,戰爭也是謀求本國經濟發展環境改善的手段。中國要圖強,首先要改變的就是經濟生存環境,戰爭,在所難免。」

    李燾笑著道:「何況,我並沒有打算改變既定的戰略,現在就跟俄國人開戰。」

    「玩火,玩火。」唐紹儀的臉色輕鬆了一些,嘴裡卻不住地念叨著這個詞兒。老毛子的蠻橫是出了名兒的,如今李燾卻顯得比老毛子更蠻橫一些!

    李燾搖頭道:「俄軍一定會為巡警軍讓路,他們是樂於見到中國人之間自相殘殺的。唐先生,您的大學堂籌辦得如何了?」

    這個唐先生當然不是唐紹儀,而是唐國安。

    「最後的主意還得大帥來拿,究竟是在錦州開設大學堂,還是京師?」

    「北京!」李燾不假思索地做出回答,隨後又略微想了想,召來門口的金樹炳道:「去取睿親王、恭親王送的東西來。」

    「大帥?」唐紹儀有些不解。

    「兩位王爺在拉攏我,在今後大清國建儲之事上,他們還希望得到武毅新軍的支持。看來,這個王朝已經一派**、衰亡的景象了!正好,他們的禮可不輕啊,價值六萬多兩銀子,正好作為開辦大學堂的第一筆資金。當然,在這個名義上,還得給二位王爺按個出資人的名頭。」

    唐紹儀和唐國安心領神會地頻頻點頭。有二位王爺出資辦學堂,符合朝廷如今提倡新政,改革學制的意志,拉著二位王爺的虎皮,想來在學制和學歷資格管理上,能與朝廷達成最順利的協調,同時,學堂的教學也少了許多的干擾。為此,給二人安個名頭還是划算的。

    「大帥,是少川多慮了!原本有的疑慮早就有了答案的,卻……」

    「少川先生,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李燾絕對不會以長期的戰爭,將中國帶進深淵,將中國未來可能實現的美好政治藍圖破壞掉,我個人的權力**是很強烈,但是……」

    「大帥,別說了,少川慚愧。」唐紹儀一陣擺手後,摘下眼鏡吹了吹鏡片,低聲道:「一個除了朝廷賞賜的將軍府之外,再無私產的大帥,又怎麼會成為窮兵黷武的獨夫呢?」

    李燾愕然。

    他想不到自己拿出溥偉、魁斌的禮金出來辦學,還將剛才唐紹儀窩在心裡的想法給打消掉了,遠比說那一簸簍的話更為有效!唉,這位少川先生,受美國那種民主氛圍熏陶過深了,生怕自己在戰爭中忘記了發展經濟、強壯國力的初衷,也生怕自己成為軍事獨裁者,將國家帶進軍國化的泥沼。

    可是,在理想的中國國家形態還沒有形成時,一切手段都是必要的!包括拿破侖式的獨裁!這一點,李燾絕不含糊,也絕不打算理會什麼名聲,什麼道德,這些在他看來,多數時候都是束縛!對於一個謀求國家強大的軍人來說,勝利地達成目標就是最大的美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