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逐鹿1900

第四卷 基業 210 假洋鬼子 文 / 仙人掌

    210假洋鬼子

    一九零一年十一月十四日,迴鑾的兩宮終於重新上路,從懷來旗莊出發後,當日進居庸關。慈禧召見武毅新軍第一旅旅長范振仙上校,好言勉勵一番後,又夜巡第一旅所部,大慰,賞該部官兵一月餉,范振仙黃馬褂、加巴圖魯勇號,又命第一旅第一營為扈從近衛。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張勳所部只得一個搬運雜物的差使。

    十五日,兩宮聖駕儀仗抵達京師,按照上諭,朝廷百官迎駕於紫禁城午門。

    號炮聲中,一眾大臣們趴伏在地上,帶著大沿頂戴的頭幾乎就在與地上的青石磚親密接觸,一副「臣無能,累及聖駕西走」的誠惶誠恐,又在嘴裡說著歌功頌德,皆大歡喜的話,著實顯得異常的矛盾。這些人的眼睛,除了關注著聖駕的龍輦、鳳輦在一群太監宮女和一排藍衣近衛的護擁下行來外,還時不時地瞟一眼那個站在當場,右手碰著軍帽帽簷,身板筆直的身影。因為嫉妒彼此的高度差,不少人在心中暗罵:「假洋鬼子!」

    這樣罵的不僅僅有迎駕的臣工,還有隨從聖駕回宮的一干近臣。至少慈禧就聽到禮親王世鐸「假洋鬼子」的罵聲。當然,這位領班軍機避開了那些武毅新軍,又有故意罵給太后老佛爺聽的意思。

    慈禧皺起了眉頭,她心裡也是大為不爽的。一是為那個李燾的西洋軍人禮節,二是因此生出朝廷無能人,不得不遷就那年輕將軍!做老佛爺做到這種程度,心裡能爽嗎?!心裡不爽卻還不能表示出來,只能借身邊近臣不太得體的罵聲皺皺眉頭,唉……

    「臣署理直隸總督袁世凱恭迎聖駕迴鑾!請老佛爺聖安!」剛得了署理直隸總督兼署北洋大臣任命的袁世凱在迎駕跪伏隊伍的前列,慈禧的鳳輦一行來,他就領頭高聲請安。

    慈禧的眉頭舒展了,昨夜故意將張勳與范振仙區別對待,今後,這種區別還會加強,哼哼,權力名利爭奪之下,這兩個漢臣還能貼在一起嗎?

    「袁世凱,嗯,起來吧,去歲,你在山東不錯,堪堪地擋住了膠州德軍,戰禍卻未波及山東。今兒就任直隸,莫要負了朝廷的一片殷殷之望吶!」

    慈禧說的本是場面話,不料袁世凱卻真的抬起頭來,又在注目勞老佛爺的容色後突然再次伏倒在地,帶著哭音道:「臣無能,累及皇家聖駕匆匆西去,老佛爺萬金之體要受路途風霜之苦,老佛爺、老佛爺您,清減了!嗚……」

    嚎啕大哭了!

    迎駕迴鑾本是高興事兒,按照規矩,誰都不能提不高興的事兒,只能笑,不准哭!可是袁世凱偏生要哭!哭得站在他身邊不遠處的李燾只覺得這傢伙做戲也真有水準,跟自己鶴立雞群有異曲同工之妙,卻又不像自己一般容易被人嫉妒乃至記恨。高啊,出人意表的袁世凱,跟歷史上那個人會不會是一樣的呢?

    慈禧早看到了卓立當場異常打眼的李燾,本想跟這個年輕新銳說道兩句話的,卻被袁世凱這麼一攪,急切間也不能繼續前行。總不能讓老佛爺下了鳳輦或者偏著身子跟那年輕人說話,又或者看著一個重要的大臣趴在那裡哭爹喊娘而不管不顧吧?

    袁世凱「嗚嗚」的哭著,邊哭邊夾雜著對以前老佛爺風範儀容的追溯,還夾雜著自己在山東的「功績」,當然,最後就是聲討自己能力淺薄,未能為大清國的消災擋禍……

    直隸總督在哭,慈禧不能不好言勸慰。煞那間,慈禧也把腦中的計劃略微改動了一下,區別對待武毅新軍和武衛右軍,也要區別對待袁世凱和李燾,至少在目前是如此。只是軍隊和主帥之間,待遇是倒了個兒而已。

    「袁督是有心人吶,大清國要是個個都像袁督一般忠心體國,哀家又何必帶著聖上出走山西呢!?起來吧,哀家回宮了,聖上回宮了,不是大喜事兒嗎?」

    得了慈禧評價的袁世凱還是不起身,不過嚎啕聲變成了抽噎,漸漸地沒了聲響。在這同時,慈禧的鳳輦也行了過去,經過李燾面前時,慈禧只留下異樣的一瞥就匆匆奔向太和殿。

    等兩宮聖駕進上了雲階之後,跪伏迎接的大臣王公們才起身,跟在隨從官員的後面,小聲議論著袁世凱的哭和李燾站,各人表情反應各不相同,卻是話不深談,點到即止,想來今天下了朝,扎堆聊天的大臣們必然不少。如此邊說邊行,一眾臣工進殿站班,恭請上諭。級別低的官員還只能滿滿當當、恭恭敬敬地站在殿外,有事由太監傳報才能進殿回話。

    慈禧端坐陛上,身邊的光緒臉形消瘦、雙目無光,一副強打精神應付場面的模樣,哪有梁啟超口中「聖主明君」的架勢?李燾暗自打量著這位大清國沒權的皇帝,心裡卻是頻頻地搖頭,這皇帝,就算是立憲也立不到你的頭上!心裡想著這些,捧著一疊聖旨正在宣讀的李蓮英尖聲細氣地說什麼來著?走神了,國家大事啊!

    「……今年會試,延期到癸卯年;明年順天鄉試及癸卯科會試,一併移到河南貢院舉辦。」

    一片萬歲聲後,慈禧再次向李蓮英示意繼續,作為最高權力者,她得看上一道詔令宣讀後大臣們的反應。偌大的大清帝國,一個女人靠什麼來掌管?還不是這些不太爭氣的王公大臣們嘛!

    「皇子溥俊,不堪教化,屢有失德之為,太后老佛爺懿旨,撤溥俊皇子名號。」

    這次的萬歲聲更大了一些。端郡王已經倒台了,這出自端王府的皇子也該拉下來!眼看著,皇家新一輪的選拔儲君大戲又要開鑼了!誰呢?嘿嘿,恐怕有資格站在這殿上之人都清楚——不是醇王府是誰!?

    事實上,慈禧是向洋人讓步了。庚子戰爭,從民間來說是因義和團而起,從朝廷政治來說,乃是慈禧欲廢光緒立溥俊之事遭到洋人的一致反對。洋人伸手到老佛爺家事上來,老佛爺能不怒?能不藉著義和團鬧事跟洋人也鬧一下彆扭?只是這彆扭鬧得太大,幸虧有李鴻章、李燾一戰一和地支應著,否則……

    李燾在心中暗笑,面上卻還是嚴整的軍人神色。別人高呼萬歲,他也張口來個濫竽充數,只做樣子不出聲音,真要讓他喊萬歲,他鐵定會喊:「武毅新軍萬歲!」

    等著吧,等著看老妖婆如何對本將軍的事兒下詔?

    「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聯名會奏新政之議,上令照準,即日昭示天下一力籌備通行!故直隸提督、總統武毅軍、兵部侍郎銜聶士成追贈太子少保,照提督陣亡例賜恤,賞騎都尉兼一等雲騎世職,襲次完時,以恩騎尉世襲罔替,准於立功省份、死事地方及原籍,建立專祠,謚號忠節,聶家後人但有才識,一律加恩擢用……」

    李燾不得不表示了,那是涉及准岳丈聶士成的旌表問題。他忙跨前一步,站直了身子「啪」地行個軍禮,大聲道:「臣謝恩!」

    慈禧眉眼挑動了一下,光緒還是面無表情,似乎中興大清的夢想在這位皇帝心裡再不能被任何事物喚醒,包括假洋鬼子李燾的軍人做派和背後的戰功。

    沒有得到任何表示的李蓮英瞪了李燾一眼,那意思是說「咱家還沒念完,你慌個老毛子啊?!」

    「會辦外務大臣王文韶熟識洋務,精擅外交,命為和談全權大臣,督促條約執行。會辦毅軍軍務,提督馬玉昆,接任直隸提督,兼領武毅軍軍務。會辦商務大臣盛宣懷,兼任督辦商稅大臣,籌收關稅事宜……」

    沒得任何表示,挨了冷遇的李燾只得退後兩步,面色平靜卻是心中大罵。不過,從洋務派中堅王文韶接任全權大臣,馬玉昆接任直隸提督,盛宣懷督辦商稅等任命來看,朝廷儼然是擺出了新政的架勢,方纔那個詔令並非虛言。當然,這些舉措和沒有觸及到滿清貴族們的利益核心部分。

    等,老子等!不能指望這個所謂的新政徹底地革新政治,卻能從開辦新學、大辦交通等等舉措中得到民智開啟的好處,到時候就不是朝堂上權力傾軋,而是民潮洶湧了!

    慈禧瞇縫著眼睛看著李燾平靜的神色,心裡反覆衡量著這個年輕英武的將領。

    洋派的假洋鬼子,只怕是沾染了洋人們那種不敬君上的陋習吧?!武毅軍歸馬玉昆統帶了,直隸淮練軍統合於武毅新軍一事自然作罷,看你這個盛京將軍還有啥手段?!聶士成啊聶士成,死得及時啊!否則京津之地,儘是武毅新軍矣!

    用李燾是必須,防李燾也是必須,權衡之下,慈禧打定了在政治上扶載灃、在軍事上扶袁世凱以制衡李燾的主意。明著裡,她對張勳所部頗為不屑,卻對范振仙優禮有加;實際上,她通過馬玉昆接掌武毅軍這個任命將直隸軍權給了袁世凱,壯大了本不強大的武衛右軍。這麼一來,李燾的作用就將僅限於關外,還有增祺、鐵良等人加以挾制!

    李蓮英宣讀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命之後停了下來,等待慈禧的最後指示。

    「接著宣!」慈禧的語氣中有些賭博的意味。

    「上諭,盛京將軍兼領關外軍務、武毅新軍總統官、會辦禁衛軍編練大臣李燾,軍事嫻熟,戰功卓著,首倡重整國防之大計,甚堪大用!新政推行,新軍編練為當務之急,著李燾卸去署理之步軍統領一職,改兼新軍編練會辦大臣,盛京將軍等原職照領力行。」

    李蓮英宣讀完畢,在殿中一陣嗡嗡的喧嚷聲中收了手中的黃綾,等著李燾該有的表示。

    慈禧也在等,這個效果是令她很滿意的,至少李燾就任會辦新軍編練大臣,朝廷中很多人是驚異的、不服的!小子,你也看看朝堂中的情形,好生收斂一下專心辦差吧!

    「臣李燾不能受!」李燾這次適時地跨前一步,軍靴的後跟發出響亮的「啪」聲,似乎加強了他的語氣:「關外軍事正在整頓之初,各軍尚未形成戰力,俄軍增調兵力至遠東,國防局面依然嚴峻。李燾年輕識淺,領關外軍務尚可搌布得開,實在難以兼顧籌練全國新軍之重責,請太后、聖上三思。」

    耶!?王公大臣們一個個傻了眼,這李燾是真的不願意幹這個編練新軍的會辦大臣了?這可是看得見的好差事,培養私人撈軍權不說,裁舊軍練新軍中的油水……是了,這傢伙在作態,他不是善於作態嗎?前番在廊坊就作態了一回!

    李燾不是作態,而是本能的自我保護。

    朝廷明明非常忌憚自己手握重兵,軍權過大,而這個會辦新軍的任命更是放大了軍權,不合理,這是真是假?難道張德彝一個折子能起到翻天覆地的作用?唉,照理說聖旨都下了,那就是真的了,可是明天興許又有新的、意思完全相反的聖旨下來,任命需要理由,褫奪卻無需理由!指不定這個會辦大臣任命背後,又是錢糧軍械俱缺的局面,對,對了!肯定如此,老子搬空了天津,搜空了北洋,他袁世凱要壯大武衛右軍憑什麼?朝廷要真的收了禁衛軍加以擴編,憑什麼?沒錢沒械編個屁軍隊!朝廷扔出這塊會辦大臣的骨頭,乃是要老子根基淺薄的遼西和武毅新軍出血啊!到頭來,還是肥了袁世凱。這麼看來,朝廷扶袁壓李的策略根本就沒有變更!

    李蓮英卻是早有準備,見此情形,乃拉長聲調道:「聖母皇太后老佛爺懿旨,著李燾散朝後頤和園見駕謝恩!」

    不管怎麼著,頤和園是必須去一趟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