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逐鹿1900

第四卷 基業 188 彌合斷層 文 / 仙人掌

    188彌合斷層

    盛京將軍李燾、山東巡撫袁世凱奉恩旨進京迎接聖駕迴鑾的消息被報紙捅了出來,隨即又有李鴻章病重不能理事的消息傳出,這一來,立即就引起了各方勢力對大清國政局變化的猜測。

    兩個漢族封建大吏在庚子之變中都有功勞。一個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幾乎無人能擋;一個堵住了山東德軍的蠢蠢欲動,還為流浪的皇家貢獻了大筆的金銀、軍餉。很顯然,在李鴻章拖著老邁的病體完成「再造玄黃」的大功業之後,大清國的政壇上不可避免地將升起兩顆璀璨的新星,太后老佛爺的恩旨,只不過是讓人們的猜測變成現實而已。

    那麼,誰將成為繼李鴻章之後的漢臣第一人呢?在一個擅長權謀內鬥政治的國度,這個話題永遠比其他話題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北京、天津、上海、江寧、武昌的街頭巷尾,無論是書香賢達還是販夫走卒,在略微抱怨一陣子條約過後,就扯上了兩宮迴鑾和兩大新銳封疆漢臣。

    「一山不容二虎」乃是最後的結論,從李鴻章和左宗棠的爭鬥中,從淮系與老湘系的權力更迭中,人們有理由相信:李、袁二人的爭鬥必然精彩,也當然地殘酷。似乎在洋鬼子還沒有撤軍的時候,人們的注意力就轉移到看熱鬧上來了,不知不覺地,李燾和袁世凱兩個名字背後,都聚集了一票「有些見識」的擁護者。

    中國人在猜測,在投注,洋人們也沒閒著!只是東西方文化思想上的巨大差異,讓洋人們注意的焦點與中國老百姓有些不同。

    德國,最需要提前做好選擇!

    李鴻章1896年下台後,袁世凱似乎是淮系的接班人,也繼承了李鴻章與德國人之間的「傳統友誼」,與膠澳總督有良好的私人關係,山東武衛右軍和青島德軍之間,甚至有著軍事合作的經歷。因此這位山東巡撫才敢於在膠州灣有德國重兵的時候只是「秘密互保」,而不至於戰火燃及山東。論山東袁世凱與德國的交情,論袁世凱在官場上的資歷,論其八面玲瓏的為官作風,很有可能繼任直隸總督。只是他的軍事實力和經濟產業,還有些不夠份量。

    李燾表現出了對德國人的極大尊重,不僅僅與克虜伯達成合作,還歡迎、歡送了瓦德西元帥的私人觀察團,甚至表示在武毅新軍中可以存在一個德**事顧問團,一如美國那樣。他的友善加上赫赫戰功和一支任何列強都不願意小視的雄師勁旅,再加上李氏宗族和北洋產業的實際衣缽傳人,他要爭奪直隸總督一職,似乎只是在年輕、缺乏官場經驗這一環節輸給袁世凱而已。

    滿清朝廷恩旨召見這兩個人,是慈禧在屬意兩人之後,讓朝廷眾人來做一個選擇!雖然這位老佛爺巴不得直隸總督一職留給滿人皇親來做,可是直隸乃京師門戶,她不能不考慮到非常時刻誰更有力量保護朝廷!再則,和約達成了,戰爭結束了,該殺的大臣也殺了,論功行賞的樣子也要做一做嘛!

    同樣的選擇,也需要德國人乃至其他國家的外交官和將軍們來做。因此,新任公使穆默在去山西遞交國書返回後,第一時間就請來一個由外交官和軍官參加的會議。

    公使身上擔負著為德意志帝國選擇一個遠東合作夥伴的重任。日俄矛盾誠然是德國所願意見到的,可是日俄矛盾在某個層面上將口木向英國的懷抱猛推了一把!而德國的利益正在快速地與英國利益發生摩擦,德國政治家們不得不考慮到英俄矛盾告一段落後,英德兩國將不可避免地發生劇烈的衝撞。為此,在遠東保持一個平衡,一個口木、滿清中國和俄國遠東地區,三方勢力的平衡。這就需要德國做出選擇,李燾還是袁世凱更符合這個要求!?

    和約簽訂後,重新成為直隸總督軍事顧問的德軍退役大尉漢納根受邀參加了這次會議,在元帥、公使以及眾多將校、外交官們的矚目下,以自己在滿清中國十多年的服務經歷為出發點,分析如今的時局。

    「……既然帝國政府和公使閣下認為一個略微強大的清帝國更符合德國未來的戰略要求,那麼我建議選擇對德國未來發展更有利的盛京將軍李燾。開放的遼西帶來多少利益是政治官員們的發言,我作為一個退役軍官,只從軍事角度來闡述自己的看法。從前的清**隊儘管接受了先進的武器和基本的武器操作訓練,可是他們依然不堪一擊,輸掉了清日甲午年的戰爭。我們總是以這支軍隊在掌握先進武器後沒有士氣,沒有理會到軍事理念的革命性轉變為理由,籠統地解釋清**隊軟弱的現象。這次錦州一行,事實讓我轉變了這種看法,按照武毅新軍總參謀官葉將軍閣下的說法,武毅新軍只是彌補了一個中**事韜略和西方先進武器之間的戰術斷層,激發了士兵們的國民意識而已。」

    漢納根頓了頓,突然綻放出一個古怪的笑臉,繼續道:「他說得沒錯,滿清中國的舊統帥們喜歡追求一種叫做造勢的戰略思想,這是一種可以說是虛無的思想,卻也是現實存在的,能夠適用於任何時代軍隊的思想,只是他們沒有這個能力實現戰略思想和基本戰術之間的融合。當士兵們在接受新式的操練時,統帥們在高談闊論,當武器裝備一代又一代發生替換時,統帥們還在高談闊論,最多關注一下火力增加了多少而已。沒有人去想到如何有效地使用火力,也沒有人去考慮舊思想和新武器之間應該用何種手段來融合。直到一名武備學堂的肄業生出現在天津戰場上,這種局面就被突發性地改變了。在戰略和武器之間,清**隊終於有了自己的戰術思想和有效的戰術演練模式。葉將軍和他的參謀們,與德國參謀軍官一樣,善於圖紙作業、沙盤作業,善於組織一次次規模不等的實兵拉練,善於發現一些武器在實戰的利用技巧,這一點,甚至走到了德**隊前面!」

    容克貴族和軍官們的嚴肅會議被大尉的這個論點所打破,他們也許聽不懂浸潤了太多中國文化的大尉前半部分的發言,可是作為一個陸軍強國,在新武器的運用上落後於遠東的清國武毅新軍,這種震撼無疑是強烈的。

    熟知大尉報告內容的瓦德西元帥站起身來,威嚴地掃視了會場,頓時議論聲消失了,元帥向大尉微微點頭示意可以繼續發言後,才筆直地坐下。

    「我有很多的證據證明我的論斷。去年秋天的帝國陸軍大操練中,尊敬的皇帝陛下要求每個陸軍師都要裝備105毫米輕榴彈炮,而在東方的錦州,盛京將軍和他的軍官們已經為武毅新軍選定了主力炮種——105毫米克虜伯式榴彈炮!這種選擇與李鴻章大人的選擇完全不同,軍官們的選擇是實用的,有配套的戰法來實現榴彈炮戰術作用的!這一點,武毅新軍確確實實走在了德軍前面!其次,武毅新軍在連番的戰鬥中,從來沒有構築過高於火力水平線以上的軍事築壘,他們象土撥鼠一樣善於土工作業,一種輕便的鋼鍬將成為他們的標準制式裝備。俄軍失敗的進攻和懸殊的戰果證明,葉將軍和他的參謀軍官是正確的。如果以武毅新軍的野戰觀念與德意志帝國陸軍的戰術觀念相比較,我本人不得不說,武毅新軍更符合野戰陸軍的概念。第三,清**隊單兵戰鬥力和戰鬥意志低下的局面被徹底刷新,這種刷新其實很簡單,從政治角度來講是國民突然爆發出來的愛國熱情得到運用,從軍事角度來講就是紀律性和戰術創新的結合。單兵戰術和單兵火力,德軍也開始落後於武毅新軍!很難想像這樣一支軍隊,儘管他的人數還比較少,儘管他出現的基礎還很淺薄、沒有多少深厚的軍學文化底蘊,可是他畢竟實實在在地出現在遠東!勢必、也已經為這個古老的帝國帶來新的生氣。公使閣下、元帥閣下,德國在做出遠東方向抉擇的時候,不能不考慮到武毅新軍的因素。這支軍隊在學習德軍多年後,已經擁有了值得德軍學習的本錢!」

    又一陣不可遏制的議論聲中,瓦德西有些尷尬地向穆默點點頭,表示認可了大尉的發言。他知道,公使和膠澳總督傾向於在政治上更加成熟的袁世凱。

    事實上,在美國的積極穿針引線下,英國、口木已經開始用政治軍事雙重眼光在打量錦州,如果德國再將重點放在錦州的話,那麼盛京將軍李燾將獲得除了俄國以外的所有列強支持。這個國家在李鴻章之後,確實需要一個強力的、開放的、能夠履行政治責任的、擁有強大軍事實力的人物來維護大清帝國的穩定,也就是維護列強在這片土地上的利益。實際上,自從去年五月底爆發戰爭以來,列強在中國的收益大大縮水,而硬繃著臉制定的兩年武器禁運制裁的條約,將讓列強軍工企業的市場受到打壓,勢必不會認真地執行。

    「大尉,請繼續。」穆默向瓦德西禮貌地點頭回應後,收拾了會場有些雜亂的議論聲。

    「龐大的清帝國已經出現了分裂的前兆,這來源於一個少數民族的權力中樞,這樣的中央政府很自然地會出自身利益需求出發來處理國事。請各位先生們注意一個事實,這個國家的大多數國民在傳統思想的束縛下,依然以這個政府的意志為意志,也就是說這個國家的幾億國民並沒有表現出國民性來,他們沒有意志!他們只懂得服從!他們是唯唯諾諾而謙恭老實的,以尊敬皇族和官員為道德標準。因此,任何勢力想要取得在清帝國絕對的優勢都必須考慮到這個具體國情,在此基礎上獲得權力。很顯然,盛京將軍已經掌握到其中的竅要,他能夠一次又一次地激發起那些麻木的清國民眾的愛國熱情。那麼我可以這樣來論斷,在盛京將軍李燾閣下獲得這個國家的強大地方權力以後,勢必影響大清帝國走向遼西模式,這個模式對德國乃至列強而言是有利的。只是,這個古老的、龐大的、擁有他們尚且沒有發現的巨大潛力的帝國,在盛京將軍的引導下,勢必爆發出驚人的力量,這種力量很可能會失控,造成帝國的分裂,也很可能促使一個遠東大國迅速地變為世界強國!」

    穆默見漢納根發言已畢,不由感歎道:「風險與利益同在啊!德國要表示對盛京的支持,就要比別的國家來得更真誠才行。這樣,無疑就會擔上因為盛京既定政策與國家政策之間存在斷層的後果,正如大尉所言,那就是國家分裂,也許是民族間的分裂吧?總之是這麼一回事。支持李燾和支持袁世凱之間,都要德國承擔一定的道義上的、物質上的、條約上的責任。從去年開始,這個國家新的力量和舊的力量在直隸總督和朝廷的角力背後悄然拉開角逐帷幕,也就是說,多數人的民族和少數人的朝廷之間,勢必爆發某種要求權力的衝突,而新力量和舊力量之間,也會產生某種矛盾,導致這個國家在民族問題、地方和中央權力問題上的分裂。元帥閣下、大尉先生,您們的看法是這樣的嗎?」

    漢納根重新站起來道:「是,是這樣。不過中國有句古話叫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分裂的時間不會太長,在一個強有力的軍事人物影響下的中國,分裂很可能不會發生,新舊意識上的斷層可以在強力的軍權下彌合。這就是我建議帝國政府和公使閣下選擇支持李燾的原因所在。分裂的中國只會給海洋強國和日俄兩個鄰國帶來好處,對德國沒有半分的利益可言。」

    穆默抬手揉了揉肥厚的鼻頭,嗯了一聲,此時的公使閣下,也開始認同元帥和大尉的說話了。雖然,最初這兩名軍人都從單純的軍事利益上來言事,想通過與李燾的合作得到一些軍事上的實際好處。

    很明顯的,德國在這個龐大的帝國的利益,對一個強有力的軍事人物的需求大於對老道的、老實的政治人物的需要。公使不禁想起了履任前研讀的關於遠東帝國的資料,也想起了這段時間來的切身感受,對一個存在強有力軍事組織的老大帝國,德國是希望他略微強大而統一的,當然,是在尊重德國在華既得利益的前提下。

    李燾和袁世凱都表示出了尊重德國利益的傾向,李燾卻比袁世凱多出了強大的軍力。嗯,這個選擇應該可以建議帝國政府落定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