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逐鹿1900

第三卷 軍閥 115 砸鍋賣鐵 文 / 仙人掌

    115砸鍋賣鐵

    一大清早,直隸總督的幕僚們就集中到賢良寺西垮院,在與恩相大人共進早餐的同時,順便討論近日的時局和談判的進展。也許是因為有爐火、也許是熱氣騰騰的一桌子早餐、也許是因為人多而且個個面帶喜氣的緣故,偌大的廳堂裡沒有顯出半分冬天的寒意來。

    李鴻章還是用鑲金銀勺舀著進口聽裝牛奶,悠閒地邊喝邊聽。幕僚們也是按照既定的次序匯報各自負責的工作,當然在別人匯報時,其他人都可以悠閒地吃早餐和傾聽。

    因此,廳堂上的說話聲總是有勺子碗筷偶爾撞擊的聲音伴隨。

    「……如今,整個局面因為遼西的竅眼而活。遼西舉辦洋務的綱要一公佈,美國人對賠款的要求就再度降低,康格公使的代表拉西默參贊於昨天前往錦州,目的無非是想美國資本能夠進入遼西乃至整個盛京,天津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美國人準備在李軍門那裡找一些回來。英國人……」

    李鴻章放下勺子打斷張佩綸的話道:「幼樵,把美國人先說說透。」

    「是。」張佩綸恭聲應道:「美國和英國長久的積怨因為巴拿馬和南美的問題得到緩解,關係逐漸親密。很有可能如李軍門所言,美國將與英國聯手支持口木,以抵制俄國的東進。當然,如果美國人將遼西也當作一個抵制俄軍獨佔東北的合作夥伴……嗯,拉西默北去錦州,絕對不是簡單的經濟利益使然。恩相,那李軍門招引美資的計劃應當毫無阻力。」

    「幼樵啊,老夫還是擔心燾兒眼光不夠長遠,太輕易地招引日俄的注意力!一旦美國人在遼西的動作過大,口木人會作如何想法?因此,遼西不能在官面兒上與美國人走得太近!此時,應當示敵以弱啦!」

    張佩綸點頭道:「大人所慮極是。」

    「嗯!」李鴻章又拿起銀勺,這是讓幕僚們繼續匯報的暗示。

    「佩綸近日研究了一番美國,加之與美國公使館諸人交往日密,才發現真如李軍門所言,美國政略與商人利益息息相關,政府決策多受商人財團左右,以至於麥金利總統屢次要限制大財團和工業集團的政策都無法推行。在遼西新開口岸加上李軍門的招引美資舉措,如能吸引美國財團的注意力,對爭取美國的諒解極有好處。佩綸以為,可令駐美大臣伍廷芳協助遼西爭取美資事宜。」

    李鴻章點點頭沒有說話,專心於消滅牛奶的戰鬥中。

    「英國與俄國的矛盾在俄軍佔領東北之後日漸激烈,而英國人苦於軍力、財力陷入布爾戰爭,因此在轉向改善與美國的關係,共同扶持口木。基於限制俄國在遠東擴張的動機,英國與口木正在緊密接觸,極有可能達成某種密約。佩綸猜測,口木在大陸政策的驅動下,極有可能以佔據東北之權益為條件,與英國締結盟約。此時,給英國人在談判桌上一個體面的收場,對其在天津使用列低炮之事不予宣揚,再許以一定好處和相應賠款,英國問題也容易解決。德國瓦德西元帥方面的態度,還是蓮府兄說一說吧。」

    張佩綸說得有些口乾了,忙將接力棒傳給楊士驤。

    楊士驤用綢帕揩了揩嘴角後,向李鴻章欠身道:「德國人還是要求大清派出親王首先赴德國謝罪……」

    李鴻章抬抬手,楊士驤知機地停住談話。

    「這事兒讓慶王爺談去!說說與克虜伯聯繫的進展如何?唉,燾兒需要的火炮,在和談簽約之前,務必要通過南方的門路買到。否則一旦簽約,大清無分南北,都買不到如此精良的火炮了。施展《東北方略》,沒有這些個火炮就不成!」

    「回恩相,克虜伯的商務代表近日就可秘密到達錦州,憑恩相多年給予克虜伯的惠顧,他們會在武毅新軍火炮採購問題上回報一二的。再則,通過克虜伯的關係影響德國皇室和軍方,想來很快就見到成效。畢竟,他們也想做成這筆三百萬兩白銀的大生意。不過在談判未成之前,這些火炮就算運到上海也不能北上,這是克虜伯方面唯一要求的條件。恩相,士驤有……」

    李鴻章瞇縫著眼睛看了看楊士驤,微笑著擺擺手道:「老夫知道,蓮府是擔心燾兒勢大而不能制吧?無妨!為大清國計,有武毅新軍為關外屏障,就算化三千萬兩白銀也值得!三國干涉還遼,大清三千萬兩只得一個遼東,如今三千萬兩花在遼西身上,可匡復整個東北!孰輕孰重,毋庸再議吧?!」

    楊士驤頻頻點頭,等李鴻章說完了,才笑道:「士驤並非那種不曉事之人,實在是為這三百萬兩白銀的出處苦惱。恩相,輪船局和開灤煤鐵的股子不可輕動吶!」

    張佩綸哼聲道:「蓮府兄,沒有投入哪來的利益回報?當初恩相創業之初何其艱難,看今日如何?李軍門當前正是恩相舊日之情勢,遼西搌布方略大綱佩綸略略看過,以為絕對可行,來日收益必然百倍於今日之投入。不瞞蓮府兄,佩綸也打算砸鍋賣鐵在遼西開發銀行入一些股子呢。」

    李鴻章咳嗽一聲,見張佩綸和楊士驤都不說話了,才道:「燾兒膽略見識尤勝老夫當年,難得的是軍政兼通、辦理洋務也是頗有章法。否認《奉天交地暫且章程》,派巡警隊駐紮盛京各地,與俄人虛與委蛇暗中扶持忠義軍,與日人私結友好挑動日俄矛盾卻將你、我的干係擔了個乾淨……樁樁事兒都辦得漂漂亮亮!如此,老夫還有何不放心?唉,天年將近決不可違,幸得有此子傳承衣缽,老懷大慰吶!」

    楊士驤瞟了一眼張佩綸,心道:恩相才是砸鍋賣鐵扶持遼西呢!嘴上卻恭聲道:「大人身體康健尤勝年前!」

    李鴻章笑道:「蓮府啊,等你到了古來稀之年,也會有老夫此等想法的!嗯,有個事兒還真得讓諸位參議參議。當前武毅新軍控制的遼西不過一府三州之地,如遼西洋務搌布開來,顯得有些侷促,而遼東、吉林、黑龍江又在俄人之手,興辦工業自是不成。老夫思想著,是否將赤峰一帶,劃給遼西以供後備?如此,直隸也可沾一沾遼西大辦洋務的邊兒了。」

    楊士驤忙道:「恐怕朝廷諸公會有異議。」

    「不管了!這個事兒讓遼西自己辦!眼看年關將近,朝廷給撥遼西的軍餉恐怕不能如數吧?哼哼。」李鴻章瞇縫的眼睛裡閃出狡黠的精光:「那鐵良在京城奔走旬月,除了落得灰頭土臉還得了啥?那般親貴王公們,長遠的東西是看不到的,近在眼前的東西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腰包,沒十二萬分的把握絕不出手。遼西在他們眼裡,是老夫的地兒,他們吶,是眼紅卻不敢下手呢!」

    此時廳堂上任誰都知道,鬧餉的事兒在遼西武毅新軍中是不可避免的了。

    「嗯……」李鴻章見眾人面面相覷的模樣,輕輕用銀勺敲敲馬口鐵罐頭道:「不是讓武毅新軍去鬧,遼西不是有旗兵嗎?燾兒就不會扣扣旗人老爺們的軍餉和年節例銀?那些個酒囊飯袋們,倘若在年關裡少了一分銀子,還不鬧得個天翻地覆?!那時候,禁衛軍編練的事兒恐怕就更難辦了!」

    張佩綸張嘴結舌半晌,才緩過勁來道:「一箭雙鵰!」

    「不,還有!讓俄人和日人也看看,武毅新軍的後方也不那麼穩當!燾兒會懂這個意思的,遼西鎮壓兵變,一定會是列強皆知!要不,各國哪裡肯讓武毅新軍在遼西坐大?」

    幾位對旗人老爺實在不感冒的幕僚不由得掩口失笑,已然做好了看旗人老爺們笑話的心理準備。對榮祿一門心思安插旗人進遼西,眾人都是戒心森嚴、反感非常。

    賢良寺西垮院內,一片輕鬆祥和的氣氛,可榮祿府上的鐵良,卻是戰戰兢兢,誠惶誠恐,半邊屁股粘在椅子邊上,一臉沮喪地聽著榮祿發火。

    「瞧瞧你辦得事兒?!連禮親王爺也看不過眼發話了,你,速速回錦州去吧,不要在京城裡籌募什麼股子了!多掌握幾個軍隊才是正經!眼看著快到年關了,你練出幾個旗軍?你夾袋裡放了幾個軍官?李燾對你可有什麼表示?眼看著,李鴻章是一步步地把武毅新軍拉走了!此時,你卻傻乎乎地在京城裡籌款子!」榮祿責罵了幾句,見鐵良一臉委屈的模樣,心想自己幾天前也是贊成籌款的,乃軟了語氣道:「寶臣啊,款子的事兒本相自會設法周濟,關要的還是拉住武毅新軍,練起禁衛軍來。你看看,這事兒你是半分進展都沒有,你讓我如何回復老佛爺?如何面對朝中大臣軍機?」

    鐵良咬咬牙,拱手道:「稟恩相,武毅新軍為漢人之軍,骨幹皆系淮系北洋中人,私下拉攏難見成效。如今軍權完全在李燾手中,編練多少旗軍,訓練計劃如何鋪排,都在吳祿貞之手。鐵良名為幫辦,實則幫閒,赤手空拳的實在難以滲入。左思右想下,唯有控制其軍餉供給和軍官人事才能控制武毅新軍。如今,李燾以辦洋務工業為基礎,顯然是走淮系老路,企圖自謀軍餉、軍械,不再受制於朝廷;人事上,李燾以新建軍制為依憑,擬試行軍銜制,各級軍官薪俸、陞遷皆出自軍政處,於朝廷何干?恰逢老佛爺要推新政,李燾此舉正好應了時勢,要阻止其作為,必然招來舉國不滿。唉,鐵良無能,只有思量著入股遼西洋務,以經濟手段控制遼西,從而控制武毅新軍了。」

    「那是白白給李鴻章作嫁衣!寶臣,為何還執迷不悟!?」榮祿作色道:「唉,如今之計,只有將李燾調任,朝中再擇員充任了。寶臣啊,你跟隨武毅新軍出關作戰,今兒也算是有了戰功,準備著接任遼西鎮守使吧。」

    「謝恩相栽培!」鐵良一個扎馬拜倒在地,聽到榮祿「嗯」了一聲後,方才起身道:「奈何沒有武毅新軍支持,遼西鎮守使也只是虛名。」

    榮祿怒道:「李燾調任回京,你也不能掌握武毅新軍乎?!」

    鐵良又扎馬下去連聲道:「稟恩相,確實不能。武毅新軍中諸將,除段祺瑞與鐵良有些交往外,其他諸人皆是李燾心腹死黨。葉長生、高連山、聶憲藩乃是其結拜兄弟,汪聲玲、張雲松乃武毅軍舊人,縱然李燾回京,他們也只會聽從北洋號令!」

    榮祿怒極反笑道:「如今看來,是養虎為患了!」

    「鐵良有一計!」鐵良忙道:「可以朝廷之名改革軍制,倣傚英德法美諸國,設立陸軍部,收軍權、人事權、編練權於朝廷……」

    榮祿揮手打斷鐵良道:「廢話!朝廷沒銀子支應,縱然改革軍制,也是無用!」

    鐵良怔怔地看著榮祿。是啊,當前和談未成,南方諸省連歲解銀糧都是拖拖沓沓遲遲不解送戶部,國庫已然空虛,連武毅新軍的開拔費都是老佛爺的內帑撥支,此時哪裡有錢再去改革軍制?別的不說,眼看著年關將近,武毅新軍的雙倍年例從哪裡出還是問題呢!

    他臉色一陣青白,囁嚅半晌才道:「先新政後新軍,循序漸進,可望有成。」

    榮祿端起茶碗道:「此事,自有督辦政務處打理,回調李燾之議作罷,寶臣,速速回錦州去吧!」

    黯然退出榮祿府的鐵良心中一片茫然,這大清江山怎會如此不濟?!連一個小小的遼西辦理洋務的款子都撥支不出,這還罷了,那些王公大臣難道心裡就一點不記掛這大清江山了?!大清啊大清,眼看著就要給漢人重新佔了去!

    他抬頭看看金光閃閃的匾額,不由長歎出聲,一時之間,竟然生出頭撞榮祿府前的石獅子,用自己的命喚醒滿族親貴們的衝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