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逐鹿1900

第二卷 和局 068 欽差受降 文 / 仙人掌

    068欽差受降

    天津城內金剛橋,直隸總督衙門。

    不寬的街道兩邊擠滿天津老百姓,在武毅軍後路官兵的竭力維持下,總算保證了秩序,留出了一條從英租界博目哩道到此的通路。人頭攢動、摩肩擦踵……這樣語言已經不足以形容此時街面上的情形,因為人們是極度興奮的,無論男女老少的臉上都掛著會心的笑容,紛紛指點著遠處走來的英國、俄國降軍大呼痛快!

    天津,京師的門戶之地,曾經遭遇西方強國的兩次洗劫。今年五月起,眼看著拳變了,八國聯軍打來了,但凡有些辦法的人都離開天津衛躲得遠遠的,唯恐戰火波及自身。可是在這樣的年代裡,捨得自己那點兒家業、有能力離開天津的人又有多少呢?就在八國聯軍將要破城之際,就在天津城老百姓以為又將遭受一次血洗之際,奇跡發生了!

    短短的一個半月時間裡,武毅軍四戰四捷,看起來是穩穩地守住了天津!這,從朝廷最顯赫的軍機大臣榮祿今日親身抵達天津就能看出。因此,人們帶著最樸素的想法感謝著朝廷、感謝著朝廷的代表——欽差大臣榮祿。與此同時,一種「如今天朝也有強軍,也能跟洋鬼子叫板打勝仗了」的情緒越加熾烈!

    「通通通!」總督衙門內的響了三通抬炮,接著就見一名巡捕官按著腰刀急步跑出大門,在台階上立定,神氣活現地左右掃視了一圈,見周圍的老百姓停止了指指點點,也不再喧嚷後,才將目光停留在漸漸走近的英、俄降軍身上。

    「奉欽差大臣榮相口諭,著洋軍代表進見獻刀!」

    衙門兩邊的巡捕、親軍們立時當了應聲蟲,齊聲唱道:「奉欽差大臣榮相口諭,著洋軍代表進見獻刀!」

    喊聲剛落,人群中不知哪個角落裡響起一個蒼老的聲音。

    「天朝威儀,上國風範,今朝盡現矣!大清永福!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人群頓時響起了一片如驚濤拍岸的陣陣「萬歲」聲,更有人喊出「把洋毛子趕出去!收回東北!扶清滅洋!」這樣的口號。

    放下武器垂手低頭的英、俄降軍們老老實實地在衙門口站隊,接著,一名英國陸軍中校、一名俄國海軍少校出列,在巡捕官的引導下進入總督衙門。

    榮祿總算找回了在北倉丟失的顏面,此刻洋洋得意地坐在太師椅上,等候洋人的獻刀投降。

    這位軍機大臣,似乎絲毫不知這受降儀式安排得很不對頭!人家洋人才是中校軍銜,他呢?作為大清國的欽差大臣,代表著大清國的皇帝,掌管著六萬武衛軍,真要論軍銜的話恐怕就是上將了!放眼世界,哪裡有上將接受中校投降的道理呢?!

    在封建王朝長期的愚民教育下,總督府外的老百姓更不知道其中竅要了,只是一門心思地為洋人投降天朝而興奮著。難道,作為北中國最大通商口岸的天津,如今就沒有人知道國際慣例?有,大有人在!就在榮祿身處的簽押大堂裡就有不少!可是,他們都不願意站出來指正,他們幾乎都懷著相同的心思——等著看笑話吧!

    儀式從洋軍代表進入總督衙門開始,獻刀、聽訓是自然而然的安排。

    不過榮祿此來天津不是為了受降,而是要借犒勞三軍的機會與洋人和談!他要借助兩名洋軍軍官將和談之意帶給八國聯軍的指揮官們。因此,場面上的儀式一過完,他就和顏悅色地起身,走到英軍中校面前,溫言道:「列賽爾中校閣下,受降儀式結束了,現在,你、我可以用朋友的姿態來談談關於和平的問題。」

    此言一出,連一旁的裕祿也頗為吃驚,睜大了眼睛看著欽差大臣的一舉一動。周圍站著的,坐著的天津司道府縣官員們更是止不住「嗡嗡」出聲,而武毅軍在天津城內的將領如馮義和、周鼎臣、胡殿甲等人,都是一臉的怒色。

    你欽差大臣受降就受降吧!就算有些不符合國際慣例,有些丟了天朝大國的顏面也罷!畢竟這是大清國第一次接受上千洋軍的投降。可是,哪裡有接受投降的欽差還折節與降軍代表談和平之事的?降軍就是俘虜,就應該去俘虜營裡老老實實地待著!他們是和談中的籌碼而不是和談的對象!

    榮祿真不知其中情由?不,他清楚得很!可是他必須在此時此地這麼去做。

    原因無他,只要他通過降軍軍官的橋樑與八國聯軍指揮官搭上線,那麼在天津有利的軍事態勢下達成停火就有可能。停火達成後,事實上就表示列強承認了他的談判代表地位。由此,告病的李鴻章就失去了挾制朝廷的殺招,就可以回合肥老家養老去!榮祿和他背後的西太后,就可以切實地掌握武衛全軍和軍事新星——李燾,接收李鴻章苦心經營的一切!

    榮祿冷哼一聲掃視廳內眾人,他帶來的那些身穿蟒袍,腰纏黃帶子、紅帶子的隨員們也怒瞪向天津衛眾官。頓時,簽押大堂內安靜下來。

    通譯將榮祿的話翻譯過後,只見列賽爾中校胸脯一挺,臉上又現出高傲的神情。英國殖民地印度軍中校曾經參與1888年的隆吐山戰役,那是英印殖民當局對西藏軍事入侵的發端!也是那次戰爭讓這位中校認識到清國官員的軟弱,正如目前他面對的這位什麼機大臣一般。

    榮祿見列賽爾一副不買賬的神情,呵呵一笑,指了指旁邊的椅子道:「請列賽爾閣下和托卡列夫閣下就座,上茶!」

    列賽爾看向俄國海軍少校,聳聳肩挑挑眉,大模大樣地坐到椅子上,略微歪著頭看向清國大臣。

    「這仗打了快兩個月,大清國和各國聯軍互有勝負,如今不若和平解決爭端為宜。」榮祿說到這裡停了停,見列賽爾聽了翻譯的話後點了點頭,又道:「本大臣想請中校閣下給聯軍指揮官們傳個話,雙方停火,開始和平談判,如何?當然,中校閣下會得到不錯的回報,甚至可以在您的部隊中挑選五十名隨員一同過河。」

    列賽爾的臉上浮現出難以置信的神情,再仔細看了看榮祿擺著誠懇相求的臉色後,才逐漸地收斂了驚訝,換上了高傲的表情道:「大英帝國很快就會抽調大量的援軍到達這裡,我想,和談是困難的。不過大臣閣下的誠意,讓列賽爾非常佩服,如您所願,本人願意為和平服務。」

    中校說著漂亮話,心裡卻有了計較。在孟加拉團的俘虜中,英**官也就四十多人,如果清國大臣的承諾成為現實,自己就可以帶著這些軍官回到河東。至於那些印度兵嘛,大英帝國似乎從來沒有將他們放在眼裡……

    總督衙門口,圍觀的百姓們驚訝地看到:巡捕官恭恭敬敬到有些低賤地陪著一名洋軍代表出了門,站在洋軍的隊列前點名,一個個大鼻子藍眼睛走了出來,不久就形成一個小方陣。

    有人聽懂了洋人代表點名後的訓話,不由一聲驚呼道:「欽差大人要放洋毛子回去!」

    一言呼出,全場震驚。天津的老百姓們可是飽受戰火之苦啊!此時眼見得連番勝利了,見得河西的洋軍投降了,個個都樂呵呵地頂著太陽等在總督衙門口,希望聽到更好的消息。不料,卻等來欽差大人要放虎歸山的噩耗!

    一傳十,十傳百……金剛橋附近的老百姓們震驚了,憤怒了,開始失去理智衝破武毅軍士兵們組成的警戒線,向總督府大門湧去。

    「啪啪」的槍聲響起,一名腰纏黃帶子的官員拿著一把手槍站在衙門口,向巡捕、親軍乃至武毅軍們吼道:「衝撞欽差大人行轅者,立即抓起來法辦!帶頭衝撞者,格殺勿論!」

    老實的百姓們愣住了,現場頓時鴉雀無聲。此時,人們想到那欽差大臣代表著皇帝,代表著朝廷……

    一騎快馬從北面的街道飛馳而來,騎士喊了「閃開!北倉軍情急報!」的同時,也瞅空喊著:「北倉大捷!」

    街上的人並沒有如騎士想像中那般沸騰起來,而是木木地閃開通道,任由戰馬馳到總督衙門口;木木地看著那騎士用漂亮之極的動作翻身下馬,右手高舉折子一邊呼著「北倉大捷!」一邊快步走進總督衙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