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逐鹿1900

第一卷 劇變 008 歷史拐點 文 / 仙人掌

    008歷史拐點()

    李燾醒悟到自己的錯漏,忙放低語速、誠懇地道:「軍門大人,各位大人,李燾年輕孟浪,怎能與身經百戰的各位大人談兵呢?恐有錯漏,請各位大人包涵才是。」

    諸將見他說得懇切,又想起年輕人乃是恩相家人,況且方纔所說也有道理,面色紛紛轉緩。至此,這小廟裡的氣氛才又恢復到初時那種「一家親」的模樣。

    聶士成見李燾有些見識,前日所為也昭著了勇敢善戰,加上現在看他處事也頗為周全得體,心裡栽培之意更甚。乃撚鬚點頭看向諸將笑道:「這李韜有些玲瓏乖巧呢!」

    眾人又是一笑,氣氛更好,方纔還感覺尷尬的姚良才更不住地點頭稱是。

    聶士成又道:「恩相的意思是留李韜於前軍,略加簡拔使用;此番看來,恐怕是委屈了。不若,屈就總理營務處見習參議,待這惡戰過後與全軍一併上奏朝廷,再行銓敘委任,可好?」

    李燾還沒說話,姚良才就起身笑道:「恭喜世兄,總理營務處久無見習參議之職,上任官員正是你身邊的宋營官呢!」

    這話說得很明白,見習參議的位置是聶士成專門栽培人的地方,今後放下部隊就是營官的職分!對李燾這位「武備肄業生」來說,簡直就是破格到不能破格的提拔了。

    李燾心中大喜,正要說些感謝的話,可轉念一想,不對!營務處駐紮蘆台大營,並不在這八里台,也跟目前的戰事靠不上邊兒,那要緊跟聶士成,免得他像史書所說那樣親歷一線、中彈身亡就不可能了!不成,還得想辦法留在八里台!有聶士成在,自己在這軍中才有出路,有武毅軍在,這中國就多一支堅強的軍事力量。所以,聶士成不能死,武毅軍不能散!

    「大人,李燾情願留在八里台,但凡有一口氣,也要跟洋鬼子拚個死活。」

    聶士成含笑不語。

    李燾身邊的宋占標親熱地捅了他一下,悄聲道:「李兄,這參議不在總統身邊隨侍,那還叫啥參議呢?」

    恍然大悟,也是暗地叫好,李燾忙再次起立行禮道:「李燾謹遵軍門將令!」

    聶士成向左右揮,待聶某與李燾再議後,你等好生親近親近,都是自家人,別搞得生分了。」

    眾將行禮退下,只留了李燾和宋占標兩人。聶士成見眾人出去,突然板起臉道:「李韜,恩相聞知你的戰績,已然準備為你捐個功名,如此,恩相深意你可能體會?」

    深意?李燾一陣茫然。

    聶士成搖搖頭,凝思一陣才道:「你可知我前軍處境?」

    李燾一想,悚然動容道:「腹背受敵,不諒於朝廷。」

    「此乃其次!」聶士成再次搖頭肅然道:「方纔你有一語深合我心,也是恩相大人歷來的夙願。『無集權之中央,就無集中的財力、物力、人力用於國防』!然現如今,朝廷無謀亂命而東南互保,國分兩半,怎能盡全力御外辱?這裡都不是外人,你和占標都是聶某中意的年輕俊傑,話也不妨敞開來說。戰,無謀之戰,聶某實不願意;可目前不可不戰,身為國家軍人就得聽從朝廷號令,力拒洋人於天津,力爭收復大沽口!聶某已然存了必死之心。」

    言語間、眉目間,老軍人的憂慮之色盡顯。

    「軍門!」李燾動容了,眼前的正是一個心懷國家的忠誠軍人,可是有的想法不能不說。「標下以為,當變則變,窮則變,變則通。大勢不利而小處以變相應,累積力量,也能改變大勢。」

    「詳細說說。」聶士成若有所思。

    「腹背受敵之勢必須解決,解決之道為前軍與義和團和解。姑且不論義和團戰力如何,不論其神道荒謬,只看目前同在抗禦八國聯軍,此目的正是與前軍相同。既然有共同點,不妨暫時合作,共對外侮。」

    李燾在暫時二字上加重了語氣,心裡卻與所說不同。暫時合作是團結起來對抗八國聯軍,真正要解決義和團的問題,不僅僅是八卦邪教,不僅僅是朝廷中樞某些昏聵官員,而是中國的社會矛盾問題。老百姓但凡能活下去,決計不會造反;老百姓但凡有一絲希望,決計不會信那八卦教義!因此,更深層次的東西是政治上的,應該由李鴻章這樣層面的人物來解決,不能單單依靠武衛前軍的武力來鎮壓。

    李燾所說還有一個意思,希望聶士成打消那種有些消極的「必死之心」,也許正是這樣,才導致他以一軍之靈魂而輕身火線,最終斷送了自己的性命也斷送了武衛前軍!

    成見豈是一句話就能打消的?聶士成默然不語,卻有絲不以為然的神色。

    「大人,拳匪勢眾已然是事實,然拳匪中堅者少,被蒙蔽盲從者眾,其戰力雖然不堪,卻如我軍後背之疥瘡,不可不設法解決。如今朝廷重用義和團,又不可興兵進剿,正是尷尬之局。與其如此,不如借為己用,免除後患倒是其次,我軍可集中全力對付洋人乃是重點,軍門大人,三思啊!」

    李燾搜盡腦中那種半文半白的戲詞,才拼湊出這番勉強能夠表達自己意思的話來,著實有些疲累的感覺。事實上,聶士成統領直隸綠營、練軍、淮軍、武衛前軍,麾下能戰之兵六萬,然而因為他本人對義和團的戒心和朝廷的紛擾,天津之戰他只調動了三萬餘人,加上董福祥、馬玉昆所部,不過五萬多人,不能形成對聯軍兵力上的優勢,自然火力上的優勢也無從談起了。現代軍事學原則是——集中優勢兵力和火力!這一點,正是李燾提出義和團問題的根本所在。

    宋占標在一旁沉思半晌,動容道:「軍門大人,標下深以李參議所言為然。自古內外有別,國戰之際當先拒外、再安內,外侮一除再剿殺亂民不遲!此時,斷斷不能徒耗兵力於不必要之處。」

    此時,李燾才偷偷地用心打量了中營營官宋占標一通。這位營官年約四十,面容清瘦卻雙目炯炯,顯然是有見識之人。

    「圖子!」聶士成突然開聲。

    宋占標第一個反應過來,招呼親兵拿來武衛前軍各路、各部駐防圖鋪在案上,不等聶士成說話就拉了李燾一把圍上去,指點地圖道:「如今我軍在天津不過三路十營之數,如能與義和團『天下第一團』達成諒解,那北塘之淮軍左翼前路、大名之練軍步隊左翼可立調來援,再者,山海關、正定、保定各地駐軍也可抽調,組成生力軍次第增援天津。如此,天津我軍勢盛,八國聯軍不能輕取,又不得各國本土及時增援,局勢有望向和解一途發展,以戰促和乃恩相和軍門之意,可唯有集中優勢兵力才能保障戰則能勝,至少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最後幾句話,等於把剛才聶士成對李燾的問話解答了一半。

    李燾快速地看了看駐軍佈防圖,也看到天津附近前軍的態勢,忙接口道:「各路炮隊不宜分散使用,應集中於關要處,形成重點之火力優勢。」

    「何處?」聶士成立即出言詳詢,如果說宋占標的建議還需要考慮的話,此時李燾的建議正得其時,令老將豁然開朗。

    李燾左右一看,有個機靈的親衛立即取來天津態勢詳圖鋪開。李燾略一打量,手指放在跑馬場——八里台一線再不動彈,沉聲道:「這裡!」

    「占標,你的意見呢?」聶士成又開始捻著下巴的鬍鬚了。

    「八里台為主,跑馬場次之,另以有力一路收復東局子,扼敵租界與大沽口之聯繫,使之調動補給不靈;至於義和團,讓他們力攻紫竹林租界好了。」宋占標的話把義和團也算了進去,等於又勸了聶士成一回。

    聶士成死死地看著地圖,半晌才喃喃道:「此事,還需報於制台大人鈞裁。」

    「裕祿大人必然贊同!」宋占標自信滿滿。本來嘛,裕祿自從按朝廷指示,對義和團的態度由鎮壓轉向招撫、再轉向合作後,對聶部所為實在有些頭疼,如今聶士成去主動表示要與義和團和解,那還不是皆大歡喜的局面嗎?

    聶士成出神地看著地圖,李燾能夠看出,軍門的眼光在保定、山海關兩個點上掃來掃去,顯然動了調動那邊守軍來援的心思。無疑,義和團與武衛前軍的矛盾可以暫時緩和了,合作也大有可能。實際上缺乏近代戰爭經驗的義和團亟需武衛前軍的幫助,而兵力不足的武衛前軍也需要義和團戰力有所提升,從而分擔一些次要方向的戰鬥任務,達到集中兵力與敵決戰的目的。

    「占標,請文案以此意擬一電文,望制台大人代為出面邀約張德成來會。」儘管語氣中還不太情願,聶士成還是走出了與歷史所載不同的第一步。接著,他拉過前軍在天津戰場上的態勢圖,向李燾道:「如果前軍各路炮隊集中使用,最佳放列陣地何在?」

    李燾看看地圖,為難了。這是一張沒有等高線的粗製、原始軍用地圖,在圖上,他無法看出何地適合作為大規模的炮兵陣地,用於支援跑馬場和八里台的戰鬥。而此時武衛前軍裝備火炮的性能參數,他又實在不甚瞭解,自然無法回答聶士成此時的提問。

    聶士成沒有等到回答,倒是看李燾一臉的難色,略一想也就明白過來:此子畢竟不同於老行伍啊!恩相磨礪之意絕非無的放矢。於是他圓場道:「哦,忘了李燾是武備生,不曾學得炮技。」

    李燾可不願意被聶士成就此看低了,畢竟自己是堂堂的炮兵專業出身!忙道:「不,軍門大人。李燾需要瞭解軍中火炮性能,再實地在跑馬場與八里台一線考察地形後,才敢建言。」

    聶士成面露訝色,看看同樣驚訝的宋占標,笑道:「正是,正當如此啊!軍中無戲言、無虛言,實地考察正是你當務之急。來人,引參議大人去換裝領械、安排住處,再引去跑馬場——八里台一線考察地形。」

    當即還是那機靈親衛前來應諾,聶士成又對李燾道:「莫要小看參議之職,炮隊調動之時,聶某當向你索用火炮放列之法。」

    「是!」李燾心裡一激動,站得筆直立正應答。話音未落,一直強挺著不露疲態和虛弱的身體一陣發冷,眼前也一陣模糊,天地悠悠地旋轉起來。他忙用門牙咬了舌尖,疼痛讓他暫時維持了身體的平衡,繼續保持著「模範軍人」的姿態。

    他發白的臉和額上的冷汗沒有逃過聶士成的眼睛,可聶士成一狠心並不說破,而是看著親衛領著腳步有些虛浮的李燾出了廟門。如今正是用人之際,而如李燾這樣的人才此時正當大用!說到底,中國新式軍隊的底子太薄,人才太少啊!

    李燾出得廟門就手扶泥牆歇息了一陣,感覺神智稍微清晰了,身體的顫抖也能控制住了,這才在機靈的親衛扶持下再度邁步。

    不過,虛弱的身體壓抑不住興奮的神經。

    歷史出現了拐點!如聶士成不死、武衛前軍不散、加上這天津不失守,所謂的「庚子國難」興許也就不復存在了!那麼,今後還會產生何種蝴蝶效應呢?令人興奮、令人無窮的期待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