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尋花問柳

龍騰世紀 第七十七章 重逢(2) 文 / 阿草

.    匆匆隨著那太監走出了王府,因為之前聽了玉湖春所說的鏡花宗要對我不利的消息,所以我帶著的護衛也多了許多。一路上我和顏悅色的向那太監詢問了這一次晚宴究竟有些什麼人參加,那太監連忙詳盡的給我說了一遍,對我的態度真是說不出的討好,大概他也知道我是當今朝裡炙手可熱的人。

    「楊榮、楊士奇,還有楊溥父子。」我心中默默想著參加這個晚宴的一眾人等的名字,突然好像把握到了一點什麼東西,暗想:「這樣的組合也太過奇了!」

    如果說父皇是要宴請三位楊姓編撰,那只需要請他們赴宴就好了,可是偏偏又請了那楊溥的兒子,而楊榮和楊士奇卻並沒有家眷陪伴,這就讓人感覺非常的奇怪了。不過心裡面雖然有存疑,但是我卻也沒有表露出任何的神色來,一路上只是和那太監有一句沒一句的說著話兒,算是沒有放過「勾結內侍」的機會。

    那太監對我的親近大概是覺得受寵若驚,一路上對我阿諛奉承,對宮裡面的事情真是言無不盡,就連父皇平日喜歡吃些什麼、作些什麼,都不小心的對我說了。

    來到父皇設宴的御花園,三位楊姓修撰和那位楊公子早就已經安坐席中,我暗自打量了一眼那位楊公子,只見他面如冠玉,身材頎長,真是生得相貌堂堂加一表人才,看起來雖然書生味道重了一些,但絕對是美男子一名。

    我平日在朝裡極守本份,除非父皇詢問,不然朝廷裡面的大小政事都很少插嘴,因此就不像三哥和五哥那樣,和這三位楊修撰很有些牙齒印,在他們的眼裡大概看我也是非常的順眼的,故而這個時候一看到我走進來。立即就起身給我行禮了。

    楊溥特意指著兒子給我介紹道:「睿王殿下。這個是犬子孝安。」微微一頓,又趕緊對兒子說道:「快快過來見過睿王殿下。」

    我謙恭的向三位楊修撰還了禮,見那一位楊公子聽了他父親的話兒要對我跪下行禮,我連忙一把扶起了他,笑道:「楊公子不必多禮,若要說起來孤在三位修撰身前還算是後學,和公子你也只是平輩而已,所以公子千萬不要折辱了孤了。」

    楊榮、楊溥和楊士奇三人年輕時其實都在應天書院聽過講,而我也是應天書院出來的學生,因此算起來還真是他們的後進。我這時候提出來就是要拉近和他們地關係了。

    三楊聽見我地話兒,眼中對我都流露出了欣賞之色,那楊溥笑道:「殿下仁德兼備,當年下官三人就曾有幸在金鑾殿上看到過殿下連中三元的盛事,如今每每想起還真是欽佩不已啊!」

    我執著那位楊公子的手,笑言道:「孤這一點點才學,又哪能算得上是什麼。當年之所以連中三元,一半是有些運道。一半是皇祖父寵愛罷了,比起三位修撰,那可當真是如螢火日月啊!」

    我的話兒有意說得逗趣,三楊聽得心中舒暢之餘。倒也和我一起大笑了起來,氣氛一下子就變得非常的融洽了。

    客套了幾句,楊榮突然有意無意的提起了今日父皇所決定的遷都一事,說道:「不知道殿下對今日遷都一事有何看法呢?」

    我聞言先是一怔,倒也想不到他會對我問起這件事兒,心中猶豫的時候不禁朝他們三人看了一眼,待到看清楚了他們眼中的期待,心中微微一動。佯作苦惱的模樣輕歎道:「不瞞三位修撰,昨日父皇行刺之事就曾對孤提起過遷都這件事兒,當其時孤就覺得不妥,向父皇說明了其中地利害,想要打消父皇的這個念頭,只可惜父皇遇刺受驚,沒能聽進孤的言語啊!」

    說話的時候,我想了想今日在大殿上面的情形,他們三楊出奇的並沒有出來反對遷都一事,但是我卻覺得他們是反對遷都的,因此才會照實說出了心裡面的意見。

    果然,三楊相互對望了一眼,都點了一下頭,其中最為老成地楊榮壓低了聲兒說道:「看來諸位皇子之中,果然要以睿王殿下最為聰睿,這遷都一事實在弊大於利啊!」

    聽到楊榮這麼清楚的表明了立場,我就知道自己沒有猜錯,他們的心中果然是反對遷都的,只是之前在朝堂上他們知道父皇地心意已決,所以才沒有說出來罷了。

    在一眾大臣之中,其實打自一開始就分成非常多的派系,但是經過這將近兩個月的分化和結合,漸漸已經變成了旗幟鮮明的新、舊兩系。其實說起這新、舊兩系,實質就是在父皇身邊的新舊臣子罷了,新臣一系以這三位楊姓修撰為首,他們中雖然大部分人都是朱長文朝裡的官員,但是卻一直反對撤藩,父皇登基後就都成為了父皇的擁護者,這些人不僅在朝裡,而且在地方上的勢力也是極大地。而舊臣一系則是從前一直跟在父皇身邊的幕僚和武將,其中尤以武將居多。

    兩系由於利益衝突日漸厲害,相互傾軋的情況也變得非常明顯化了,父皇這一次的遷都顯然會對舊系中人有利,畢竟他們都隨父王在燕京多年,那裡才是他們的根本。相反新系的大臣都是如果突然轉變一個環境,對他們來說都有許多的不便和不利,因此在公在私他們大概都是不贊成遷都的了。

    我心裡面雖然明白到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但是這個時候也不願意多說什麼,只等著楊榮他們繼續把話兒說完,因為他們不可能只是單純的想在我的面前提起這件事兒罷了。

    「如今皇上未立儲君,又逢遷都這等能夠動搖國本的大事,我們幾個曾私下商量,願意與殿下共同進退啊!」楊榮說話的時候非常的小聲,但是說出來的話兒卻讓我有平地驚雷的感覺。

    「他們這是——」我只是略一思索,就明白了他們的言中之意。雖說他們是忠於父皇的大臣,但是這種時候總也要為將來謀劃一下,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作臣子的只有先靠向日後的天子,這才能夠避免日後失勢的命運。說起來在父皇的一眾兒子之中,以我的才學文名最高,從前又是清流仕林領袖宋漉的學生,因此三楊他們選中我那也是其來有因了。

    只是一時之間我也難以辨清他們說的話兒是不是真心,擔心他們這是別有用心的想要借我來牽制三哥、五哥的勢力,因此我便假作不知他們的言中之意,說道:「能讓幾位編撰大人看得起,孤心中真是感激不盡了。」

    三楊見我答話這麼模稜兩可,大概也看出我心中的懷疑,三人對望一眼,最善言的楊士奇說道:「殿下,我們也對您明言了吧,在皇上的一眾皇子之中,我們私底下覺得睿王您才是最有德才繼承皇上大業的人,因此我們都願意和您共同進退。」

    話兒說到這個份上,已經是非常的顯然了,我看了一眼顏色都非常凝重的三楊,心想他們投向我的心意大概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這一點從他們眼前這麼默契的神情就可以知道,於是我也不好冷了他們的一番心意,笑道:「三位編撰大人的心意,孤已經知道了,只是這裡並不是說這種事兒的地方,日後孤自然會登門拜訪三位大人的。」

    三楊聽見我這麼說,自然也理會得我的意思,頓時都放下心來微微一笑,也就不再說這方面的事兒了。

    言笑正歡,父皇也駕到了,他一走進前來,看見我和三楊都含著笑意的說著話兒,不禁微笑問:「長洛和幾位愛卿都在說些什麼呢,也說來讓朕笑一笑。」

    我和三楊、還有那位楊公子一起給父皇行了禮,又重新坐下,我先是回答了父皇先前的問話兒:「兒臣正在詢問楊公子一些聽學時的趣事兒,原來他是大名鼎鼎的白鹿書院的學生。」

    父皇的目光落在那楊公子的身上,出奇的閃過一絲讚賞之意,然後也順著我的話兒對那楊公子問道:「孝安啊,你身上可有功名啊?」

    我聽見父皇以名直呼楊公子,心中就覺得事情透著些古怪,父皇這樣做分明是把楊孝安當作子侄來看待了,這簡直有點不合常理。我心裡面雖然覺得奇怪,但是三楊卻顯然並沒有什麼意外,他們的嘴角都帶著一絲欣喜的笑意,似乎是早就知道事情會是這樣。

    楊孝安的確有些氣度,在父皇的問話之中,他不慌不忙的給父皇跪下,這才答道:「回皇上的話兒,臣已在兩年前中了考上了會試,是湖南頭甲三名。只因之前戰亂,所以朝廷暫停取士,才一直未能參加會試。」

    看見楊孝安應對得體,父皇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對楊溥笑道:「愛卿啊,你當真是生了個好兒子啊!」

    楊溥父子聽見父皇的話兒,連忙都跪了下來,謝過父皇的稱讚,這只讓我覺得這一次的晚宴並不簡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