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尋花問柳

龍騰世紀 第四十九章 險象(2) 文 / 阿草

.    等到我重新睜開眼來的時候,我第一眼看見的是胡梅馨和莫蘿都跪在我的身前,湊過小嘴為我吸允著,她們兩人都帶著焦急的看著我,臉上全是斑斑的血跡和那淡紅的蠱毒。

    我並不知道出了什麼事兒,但是我卻覺得自己身體裡面的一切似乎都變了,真氣變得厚實無比,像是一股股沸水流過各處經脈,讓我當堂就精神大振。我緩緩的站起身來,左看右看,胡梅馨和莫蘿愕然的看著我,神情之中都充滿了關切之意。

    「天啊,莫非這就是師父所說的天人之境麼?」我難以置信的看著雙手,房中雖然緊閉窗戶,又落下了簾子,但是我卻能夠將一切看得非常的清楚,就像是房子裡的每一個角都落在柔和的陽光照射下一樣。

    我差點就想引頸高呼出來,儘管我不知道究竟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但是在那種暢快的感覺包圍下,我真的覺得這一次是因禍得福了,我的內力修為又精進了好大的一步。

    ……

    蠱毒一事過去之後,我和諸女之間已經算是有了夫妻之實,除了例行處理的政務之外,我每日縱意在後宮之中,算是享受到了些做王爺的逍遙。

    過得幾日,京城那邊終於回來了一些消息,說是皇祖父雖然並不是佯病,但是從那太醫丞口中透露出來的幾味藥可以知道,皇祖父的病卻稱不上是重病。

    按照我朝廷中太醫院的官制,太醫分為太醫令和太醫丞。通常來說,為皇上以及皇親們看病的只以是太醫令,這些太醫令每次看病後所開的處方都需要保留在大內之中。並且不得將宮中主子們的病情洩漏出去,如果違抗,視為死罪。太醫丞雖然也是醫官,但是宮中只屬於太醫令的助手,他們無權知道皇上的病情,能做的只是為太醫令跑腿,有時候幫忙抓幾味藥兒。

    這一回布在京城的廠衛照著我的吩咐。花費了一陣功夫之後,從一名太醫丞的小妾身上下手,終於探得了皇祖父用的兩味藥來,雖然只是兩味藥。但是經過一番推敲,倒是發現這兩味藥合著常用於消卻風寒,因此看來皇祖父並不是什麼重病,只不過是稍染風寒罷了,至少有極大的可能是如此。

    「稍染風寒?」我聽了曹福安的詳盡稟報之後笑了一笑,皇祖父身繫整個天下的安危,能夠聽到他沒有什麼大礙,我真是由衷的感到放心。

    「殿下,您上回的書信,連同那些四川的土特產都已經送進宮去了。據說皇后娘娘嘗了那鹹菜頭之後,還連贊殿下有孝心,如今那帶著皇后娘娘回賜禮物的人,都已經在路上了。」

    「哦?」我點了點頭,連忙又問:「可帶來了皇上或者皇后娘娘的回信?」

    「回殿下的話兒。皇后娘娘有給殿下寫了回信,至於皇上……」曹福安大概也知道我話兒裡面問的是什麼,不禁有些遲疑的回道。

    「這就好,這就好了!」我朝著曹福安擺了擺手,笑著道:「皇祖父和皇祖母向來恩愛,若是皇祖父得了重病,皇祖母她老人家又哪有心情給我回信,這一回呀。京城傳過來的消息倒是**是錯不了地了。」說話的時候,我頓了頓,又繼續「這一次在京城的廠衛要賞。從今往後,有功的便重重的賞,有過也需重責才是。」

    要知道我建立東廠之初,就有心要把它當作我的情報組織,只是因為有了京城錦衣和金吾兩衛的前車之鑒,我對廠衛的揀選極是嚴格,而且他們也並沒有任何官職可言,只是由首領曹福安記錄在薄,直接對我效命而已。

    當然,支持東廠對我來說還是一筆極大花費,曹福安曾為我算過,就以現今東廠的規模,我每年都需要有約十萬兩銀子才能維持,而且還只是目前的狀況下,更不說日後的擴大,不過東廠的重要,實在讓我不得不狠下心來,將大把大把的銀子投進去,我深知在這個暗流洶湧地時候,情報才是最為重要的。

    「回殿下的話兒,今年瀘州糧食豐收,田十二萬頃……」

    不知不覺又過去三個月,宋宜萱的肚子一天比一天隆起,而四川各地也終於有好消息傳回到了成都,雖然年內的風調雨順早就讓我預見到了即將而來的好收成,但是直到聽見最後一個站出來向我稟告收成的瀘州知州的話兒,我的心才真正感覺到喜悅,才真正塌實了。

    是啊,豐收了,經過半年的苦苦經營,四川境內各州府的首腦官員都來到了我的面前向我稟告收成的狀況,都出奇的好,讓我的心頭好一陣飄飄然起來,可以看見四大家族的當家主、李子如和趙雲杉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氣,一切都是所有人努力的功勞。

    「殿下,瀘州的百姓作了一頂萬民傘,要臣送來給殿下呢!」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看見我「王心甚悅」,瀘州知州童禮突然說了一句。

    「哦,萬民傘?」我微微一笑,童禮的錦上添花之舉我不是不知道,不過在這種喜慶的日子,我也就順著眾人的意思樂上一回,「好,好,難得百姓如此有心,就把那萬民傘給孤拿上來,讓所有人都為孤歡喜歡喜。」

    童禮見我受了他的這一記馬屁,笑口顏工之餘連忙讓人出去把萬民傘給拿進銀安殿裡來,其餘知州知府見他「得了手」,眼中都流露出了羨慕的目光,大概心裡都要暗恨自己不會趁機拍我馬屁了。

    那萬民傘送上前來,讓人端上殿來左看右看一番後,笑道:「民心啊,這就是民心,有了這等民心,天下間還有什麼難事兒?」

    殿內的大小數十名官員聽了我的話兒,連忙都躬身齊聲頌道:「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我哈哈一笑後讓眾人免禮,又道:「這萬民傘孤看了很喜歡,相信皇上看了也會龍心大悅,因此孤要把它送到京城去,讓皇上好好的看一看。孤很感激瀘州的百姓,童禮你日後回到治下,也需得繼續善待百姓,不要讓孤的萬民傘上蒙污了!」微微一頓,我擺了個手勢制止住眾人想要口呼千歲的勢頭,又道:「孤知道如今各處都是顯豐收,百姓也算是勉強能夠維持了,可是這還不夠,孤希望四川不愧了那天府之國的美譽,孤希望百姓們能過上富足的日子。」

    說時,我指了指那西昌的知府錢國嶸,說:「錢國嶸,孤知道你是今年糧食收成最好的一個州府,也是百姓戶籍恢復最快的州府,你來給孤和其他人說說,你是如何做到的?」

    我的廠衛在四川已經無處不在,聽說了他們對各州府的回報後,錢國嶸在我的心中實在能夠稱得上一位能吏,因此我倒是帶著讚賞之意的讓他把治理西昌的方法經驗當眾說出來。

    「回殿下的話兒,臣惶恐,臣只是依照了殿下的話兒來做,又得上天保佑我川蜀百姓,這才有了……」

    「孤讓你說,你就說!」看起來這個錢國嶸真是如廠衛稟報的那樣,是個迂人,所以我只好板起臉來說了一句。

    錢國嶸見我如此,連忙行了一禮,一五一十的將他冶理西昌的經過說了出來。

    原來這個錢國嶸正是四大家族中錢家的一個旁支的子弟,他雖然出身在商賈之家,但是卻不喜經營,反而喜歡讀書,這一次因為我倚重四大家族開府建制,錢國嶸就被錢家的人推到了西昌知府的位置上。說起來他倒真是有些能耐,上一任,就讓募來的衙役敲鑼打鼓的到各鄉各裡傳說三年之內免賦免役的事兒,然後又安排返鄉的百姓開田播種,鼓勵務農。

    為了能夠讓百姓專心務農,錢國嶸每天都要到附近鄉里走走看看,看見糧食桑田種得好的人家,就一定會停下詢問,然後賞賜衣物食物讓這家百姓向鄰居們傳授方法;可是要是看見有田地疏於理會而導致生出雜草的人家,他又會把人叫來耐心的教導一番,直至他們虛心受教。

    就因為每日持之以恆,他那西昌的治下百姓樂於務農,形成了竟比之風,誰家的田地種得好,就會比別人更覺榮耀,因此到了收成之時,產下的糧食也就比別處州府的要多了。

    不僅這樣,最令我感到歡喜的是,這個錢國嶸竟能組織治下的青壯百姓在農閒時進行武練,讓他閃習練一定的刀棍功夫,然後精湛者又可在府衙任職,而且教導更多的人習武。這種風氣之下,百姓們不但能強身健體,而且不訓練出一大群能夠隨時可以從軍的青壯百姓來,這不啻於為我藏兵於農,日後對我來說可當真是極大的好事一件。

    我讓錢國嶸把治理西昌的方法說出,就是要讓別的官員聽說之後,也能有所利國,而且我這麼明顯的褒贊錢國嶸,這種情形看在那些官員的眼中,大概也知道我這位王爺喜歡的是怎樣的官員,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只要我這上位者能立心正直,哪還怕他們不懂得如何去做?日後四川官場上的風氣也就蔚然向好的一面發展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