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隋主沉浮

第二卷 誰與爭鋒 第一百二十五章 九死一生(十五) 文 / 漁皋

    隋軍在高麗戰場的失敗已成定局,楊義臣為了保存實力,打算繞開中路的亂軍,另辟一條道路向北撤退。((1s)

    楊義臣邀羅士信一同北撤,一來相互間有個照應,二來羅士信軍中的糧草也將告罄,按理說這應該是羅士信現在能做出的最理智的決定。然而讓楊義臣和李靖等人意料不到的是,羅士信思忖良久,不僅拒絕了楊義臣的好意,最終還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率部阻擊高麗追兵!

    「羅將軍…你剛剛說什麼?」

    楊義臣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中路現在的情況是三十幾萬高麗軍隊在驅趕幾十萬隋軍,橫向寬度能達到十里,局勢之亂、聲勢之大,都堪比那波濤洶湧的大海!就羅士信這點兒人馬,扔進去恐怕連水花都濺不起來,更何談阻擊高麗軍隊。

    羅士信看出楊義臣眼中的驚疑,幽幽一歎,道:

    「楊大人,情況我不說您也清楚,北面的退路上攔著一條滸水,如果放任高麗人在後面肆意驅殺北路大軍,那逃難的幾十萬弟兄當中,能活著渡過滸水的恐怕百不足一啊!咱們不能眼睜睜看著高麗人屠殺袍澤弟兄而袖手旁觀啊!」

    羅士信這話並非危言聳聽,他清楚歷史。「曾經」的歷史,就是宇文述幾十萬人馬久攻平壤城不利,在撤退的時候被高麗人從後一路掩殺,最終逃回國內的只有幾千人。而留在高句麗的幾十萬將士,無一例外的都被高麗人斬殺,是時隋軍陳屍千里,血染大地,淒慘之狀,曠古空前。

    雖然楊義臣沒有預卜先知的能力,但羅士信所說的情況他也想像得到。不過憑他們現在的實力和狀況,能拯救自己就已經不錯了,哪裡還有餘力去拯救別人。

    楊義臣搖了搖頭,道:「羅將軍,並非楊某人貪生怕死,不過就現在的戰場形勢,咱們就算去了,也是徒勞無功,白白送死啊!你聽我一句勸,趁現在那些高麗人無暇顧及咱們,咱們還是趕快向北撤退吧…」

    「楊大人誤會了,卑職並不打算和高麗人硬拚,我只是想憑借騎兵機動靈活的優勢,在高麗追兵的側翼和後方襲擾他們。能為大軍爭取一刻時間,就能多救幾條人命!」

    昨夜羅士信率部從高麗人後方殺入,成功挽救了楊義臣和他的陝州軍。嘗到這次成功的「甜頭」,羅士信就想故技重施,打算在高麗追兵後方騷擾他們,就像他所說,能拖一刻是一刻,能救一人是一人。

    楊義臣聞言虎軀不由一震,好像從新認識羅士信一般,上下好一番打量,感歎道:「天賜大將,小小年紀卻如此大義,楊某人佩服!若我大隋武將都能如將軍般大義凜然,就算那高麗人使出再陰險的詭計,又能奈我何!」

    言罷,楊義臣又拱手提醒道:「只不過,羅將軍可否想過,你孤軍深入龍潭虎穴,稍不留神,就會落得萬劫不復之地?!此其一。其二,我軍潰勢已成,後方是三四十萬高麗追兵,單憑你部一萬多人馬,又怎能力挽狂瀾?楊某人在此賣個老,叫你一聲老弟,聽大哥一聲勸,切莫意氣用事,留下有用之身,待咱們回去重整人馬,再殺回高麗報仇雪恨不遲!」

    「楊大哥叫士信老弟,那是看得起在下。大哥的好意小弟心領了,不過小弟也並非去送死,若事不可為,小弟自會率部迅速脫離戰場。大哥放心,我部都是騎兵,相信高麗人是粘不住我們的。」

    楊義臣見羅士信意志堅定,知道說什麼都沒用的,遂向他拱了拱手,道:「即然羅兄弟主意已決,大哥就不說別的了。不過這樣,你部兵力不足,我這裡還有五千騎兵,你都帶上,多少也是個助力!」

    「這…好!那小弟就謝過楊大哥了!」

    「別這麼說,咱們都是為了那幾十萬兄弟。大哥若非要帶著這些殘兵北撤,我都有心跟羅兄弟一起上陣殺敵呢。這樣,哥哥在國內為你擺上慶功酒,待羅兄弟得勝歸來,我為你和兄弟們接風洗塵!」

    羅士信當然知道楊義臣這是祝福的話,哈哈一笑,道:「好!咱們大興再見!」

    ………………

    「殺!殺!殺!」

    辛世雄帶著滿身的傷痛,揮舞手中金背砍山刀,又連著劈翻了五個高麗騎士,可是放眼望去,四周依然是茫茫無際的高麗軍隊。

    昨夜大軍潰敗,負責在東面攻打平壤城的辛世雄還沒來得及調動部隊,就被亂軍捲向了平壤城北面。這辛世雄也是一員久經沙場的悍將,眼看大軍中了高麗人的圈套,他也和楊義臣一樣,心涼了一半兒。不過這辛世雄的性格較之楊義臣卻更為彪悍,他明知敗局已定,卻心有不甘。

    在亂軍之中,辛世雄硬是又拉起了一支數千人的隊伍,想要拚死阻擊追殺隋軍的高麗部隊。不過高麗軍隊的主將也都不是傻子,為了驅趕前方數十萬隋朝軍隊,讓隋軍得不到喘息的機會,乙支文德甚至下令放過城西楊義臣和羅士信那數萬隋軍,他又怎麼可能讓辛世雄這幾千阻擊部隊就拖住高麗大軍追趕的腳步呢?

    乙支文德下令追擊部隊一刻不得停息,全力追殺隋朝潰軍,至於隋軍留下的些許阻擊部隊,則由跟在大軍後方的幾萬王駕衛隊負責解決。高元作為高麗軍的最高首腦,當然不會帶頭沖在軍隊的最前方,高元領著乙支文德等主要參謀帶著四萬王家衛隊緊跟在大軍的後方。像辛世雄這樣的小股阻擊力量,他們捎帶腳就可以解決了。

    辛世雄率領幾千疲兵對抗數萬高麗皇家衛隊,結果根本沒有懸念。所謂「阻擊」僅僅堅持了一個多時辰,辛世雄的幾千人就被消滅得差不多了。高元也不跟他浪費時間,對還在負隅頑抗的幾百隋兵隋將,高元只留下三千士兵對付他們,然後便率領大隊繼續向北追去。

    三千人雖然不多,但對付辛世雄的幾百殘兵敗將卻是綽綽有餘。這辛世雄也真是彪悍,率領幾百人和高麗人一直廝殺至天色大亮。辛世雄背上腿上已經多出負傷,身邊也只剩下幾十個親衛部將,卻還在跟高麗人拚命。當然,他和他那幾十個親衛此刻都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看起來高麗人只要在稍稍加把勁兒,就能將他們徹底解決。

    轟隆隆…

    就在辛世雄準備以身殉國之際,平壤城方向突然傳來了萬馬奔騰之聲。大地在顫動,人心也在顫動。從平壤方向飛馳而來的大隊騎兵,那一定是高麗人的援兵!辛世雄已經徹底絕望了,他並非為自己而絕望,他是在為北面那幾十萬將士而絕望…

    辛世雄自以為大限已到,他將手中金背砍山刀高高舉起,向周圍親衛嘶聲喊道:

    「大丈夫戰死沙場,又何須馬革裹屍!弟兄們,殺敵報國!殺敵報國!」

    嗖——

    「啊!」

    一支飛羽從辛世雄身旁一閃而過,隨著一聲淒厲的慘叫,辛世雄再回頭看去,原來慘叫聲來自一個想要從他斜後方偷襲他的高麗士兵。這高麗士兵手捂胸口,那裡還插著一根顫巍巍的雕羽,鮮血正汩汩地向外流淌。

    辛世雄先是一愣,但隨即回過味兒來,原來南面呼嘯而來的騎兵大隊並非高麗人,而是己方的援軍!

    雖然辛世雄已經抱定以身殉國的決心,但有機會不死,他還是欣喜若狂。就在辛世雄驚詫的工夫,遠方騎兵已經漸漸殺到。先是一輪犀利的齊射,數百高麗兵應聲倒地。隨後是手持馬刀的剽悍騎士,他們裹挾衝鋒之勢殺入高麗軍中,一通猛殺狠砍,瞬間就將高麗兵那剩下的一千多人殺得四散逃奔。

    「弟兄們,貴軍是何番號?可否叫你們主將出來說話?還有,剛剛是哪位神箭手救了在下的性命?」

    這時候辛世雄才有機會尋找剛剛救了他性命的「狙擊手」。在那樣的距離能精確狙殺,除了羅士信還有何人!

    雖然當初羅士信在江都參加過一次高層的作戰會議,但那次會議楊義臣、辛世雄等在一線作戰的將領並沒有參加,因為那時他們已經在涿郡集結。所以辛世雄和楊義臣一樣,也不認識羅士信。

    羅士信策馬來到辛世雄馬前,與他自報過姓名,並向他介紹了來意。辛世雄這才恍然大悟,喜出望外道:

    「果然英雄出少年!好,小將軍如此勇敢,那辛某人也跟你走一遭…咱們一同向北去追高麗人,拖住他們!」

    羅士信看看辛世雄和他身邊僅存的幾十個親衛,哪一個不帶傷,哪一個沒掛綵,不說別人,就算辛世雄自己的背上,都還插著兩根箭矢,只要他一動,那兩支箭矢就會忽悠忽悠的亂顫。就他們這模樣還要跟自己一起去阻擊高麗人?這個玩笑開大了吧。

    當然羅士信不能直接說辛世雄他們會拖自己部隊的後腿,畢竟這幫爺們兒都是純的,廝殺一夜還這麼神采奕奕,這種精神就值得欽佩。羅士信向辛世雄拱了拱手,道:

    「大人好意卑職心領了,不過卑職還有另一件事要拜託辛大人幫忙去辦,所以阻擊高麗軍這事兒,就不勞煩大人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