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隋主沉浮

第二卷 誰與爭鋒 第三十章 萬國朝會(七) 文 / 漁皋

    第三十章萬國朝會(七)

    李靖的話讓羅士信有點兒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尋思半天也沒想明白,不禁疑惑道:

    「藥師兄說楊玄恩放進高句麗的細作,但卻又沒有勾結高句麗,小弟不解。」

    「確實有些複雜,我剛從紅拂那裡聽說時,也不太明白……」,李靖沉吟片刻,稍稍整理了一下語言,解釋道:

    「這事兒還得從朝臣對於征伐高句麗的不同態度說起。對於是否應該舉傾國之力北征高句麗,在朝廷中一直都有不同的意見。大致有三種,其一是以國舅蕭琮為首的主和派,他們主張以安撫為主,威懾為輔,就算打,也不要動輒興兵百萬;其二是宇文世家和越王府為首的主戰派,他們慫恿楊廣舉全國之精銳,一擊而平定北狄數部;其三則是像靠山王,虞世基這樣的中立派。楊廣原先是一心要打的,可後來出的一些事,讓這昏君有些遲疑了。」

    「藥師兄是說近年來各地不斷出現的民變嗎?不過這此事又有什麼關係?」

    「這是一個原因,楊廣確實有些擔心大規模征發徭役,會引起更大的民變,但更主要的,是因為高句麗那邊態度有了些變化。自從楊廣去歲親征平定了吐谷渾,大隋軍威正盛,高句麗國君高元心生怯意,語氣上便有些服軟。賢弟你也知道,楊廣是那種極好臉面的人,高句麗的使者一旦在萬國朝會上,當著各國君王使節的面答應向隋稱臣,那這仗恐怕就打不起來了……」

    「小弟好像明白了……」,羅士信腦子裡隱約有了點兒眉目,順著李靖的話推測道:

    「越王府故意放高句麗的細作混入禁衛軍,就是想通過他們不斷地向高元傳遞一些假消息,比如隋軍外強中乾,亦或是楊廣鐵了心要北征之類的,藉以刺激高元繼續強硬下去……目的,就是挑起兩國的戰爭。」

    「不錯,賢弟果然聰明。」,李靖微微一笑,讚了一句,接著道:「自從高穎,伍建章等曾經忠於楊勇的元老被殺的被殺,被抓的被抓,隱遁的隱遁,在軍中那些嫡系親信便成了一盤散沙,留下了不小的權力空缺,楊素老兒正想藉著這次北征安插他的親信去填補這些空缺,所以他越王府怎麼會容忍朝廷的遠征就此作罷呢。」

    「那陳付訖的死是怎麼回事?」

    「陳付訖是楊玄恩親信,幫助高句麗探子混進禁衛軍,楊家人並沒有經手,全部都是有陳付訖安排的。起初陳付訖也不敢應下,可後來楊家人向其許以重利,又把陳家家眷全部送到了別處,讓陳付訖再沒了後顧之憂。哼哼……」,李靖冷冷一笑,道:

    「現在隋廷追查起來起來,陳付訖還是免不了要被滅口。不過緝查禁宮戍衛裡的細作,此事極為機密,知道的人並不多,如果陳付訖突然被殺,一旦追查起來,還是能查到楊玄恩身上,所以他們想到了賢弟你。給你看過了那張名單,陳付訖死後,楊玄恩便有了說辭,就算裴世矩執意追查到底,到時候你也脫不了干係……」

    「哦,難怪裴世矩警告我不許私自追查,原來他也是為我好啊……」,聽李靖娓娓道完,羅士信算是明白了整件事情地道道,一拍腦門兒,道。

    「裴世矩倒是和靠山王交情不錯,不過就此罷休,卻非全是為了不讓你牽涉其中,」,李靖微微一笑,搖頭晃腦的分析道:

    「要知道,裴世矩自己就是主戰派的重要人物,對高句麗用兵的一應前期籌備幾乎都是由他一人完成,試想他又怎想看到朝廷罷兵,自己的心血付之東流呢?再者說了,越王府又沒有真的勾結敵國,就算把楊家人都查了出來又怎樣呢?楊廣會真的對越王府下手嗎?到時候除了搞得朝廷內亂,其他一點兒好處都沒有,裴世矩這點大局觀還是有的……」

    「藥師兄果然才智過人,窺一斑而知全貌,看得真透徹。」

    李靖確實有點兒賣弄的意思,許久以來在大興無人賞識,也沒人肯坐下來聽他說話,李靖因此鬱悶不已。可剛才羅士信一句「軍神」,不僅讓李靖多少找回了些自信,也使他隱隱有種遇到知音的感覺,所以藉著點兒酒勁兒侃侃而談起來。

    「哪裡哪裡,我也是剛才在等賢弟的時候想明白的,要是賢弟事先也能知道一些詳情,憑賢弟的才智也能想通的。」

    「呵呵……藥師兄挺看得起小弟嘛……」,羅士信憨憨一笑,道:「不過話說回來,沒想到楊家還人能想到這一石二鳥之計,看來我還是小看他們了。」

    「不是我看不起他們楊家人,老兒楊素年輕時是個英雄,我李某人佩服,可是現在嘛……哼」,李靖聞言不屑一哼,不以為然道:「楊家那些人除了楊玄感還算個人物以外,其他沒一個我能看得上眼。」

    「哦?」,羅士信微微一詫,道:「那陳付訖這事兒……」

    「想出此計的人就是越王府的第一幕僚——李密。」

    「李密?!」

    「怎麼?賢弟知道這個李密?」

    愛美人不愛江上的李密羅士信怎能不知道,那也是隋末的一方豪強,實力雄厚的瓦崗軍都曾替他賣命,可見此人手段不凡。不過此時的李密還是個不為人知的小人物,又和自己沒啥關係,所以羅士信把這號人物忘到一邊兒去了,卻不想竟然被他擺了一道。

    「聽說過,好像在大興也有些名氣。」,羅士信隨便應付一句道。

    「不錯,這李密是京兆人士,自幼好學,後來結識了楊玄感,得到他的賞識,就投到越王府成了他家的幕僚。賢弟別看此人名不見經傳,但卻是個有真才實學的人物,我在越王府也碰巧見過此人一次,雖然是一副書生模樣,卻頗有梟雄之資……嗨……」,李靖說著幽幽一歎,自言自語道:

    「他楊素要的只是肯替他楊家效力的人,如果我肯投到他越王府門下,也許早就能在軍中立足了……」

    「呵呵,藥師兄莫要感傷,替他越王府辦事根本沒有出頭之日,弄不好還得被他們坑了。小弟說過,如果藥師兄真想從軍,不管目的為何,小弟都願助你一臂之力……」,羅士信信誓旦旦的拍了拍胸脯,然後稍一沉吟,道:

    「正好那個陳付訖死了,小弟就保舉藥師兄做禁宮戍衛軍偏將,如何?」

    「哈哈哈……多謝賢弟好意,」,李靖聞言哈哈一笑,道:「不過此事著實不妥,現在禁衛軍出了內奸,查的一定嚴,我的身份也……呵呵,賢弟也知道,不妥不妥……」

    「嗯……也許小弟可以幫藥師兄掩飾過去……」

    「不必了,要是給賢弟惹來麻煩,我李某人也於心不安……況且,我也不想入禁衛軍。」

    「哦?藥師兄的意思是……」,羅士信聞言微微一愣,問道。

    「哈哈,不瞞賢弟,其實我一直不厭其煩地去越王府自薦,就是想有朝一日能加入北伐大軍……戰場上才是我嶄露頭角的地方!」

    「啊……小弟明白了……」

    羅士信一聽恍然大悟,李靖在朝中軍中毫無背景可言,想要出頭,想要培植自己的力量,只能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北伐,就是就好的機會。

    「如果是這樣……」,羅士信沉吟片刻,點頭道:「藥師兄放心,我幫你!」

    ……

    送去裴世矩那裡的「內奸」,不管是真的還是冤的,從此都再沒了消息,也沒人在提起。清除了內患,大興城就開始一心一意籌備曠古空前的萬國朝會,消息傳遍了四海宇內,各國的王公使節,各地的諸侯大員,各行各業的富商掮客,還有懷著各種目的投機者,都開始向大興這個天下第一都雲集而來。羅士信也開始忙碌起來,因為每天都有很多外國外地的人來到大興,所以每天都得重新盤查禁宮周圍的客棧酒樓,寺廟道觀,忙的是不亦樂乎。轉眼間一個多月過去了,這段時間羅士信除了抽空去了幾趟長孫府,就一直耗在公署裡,反正李靖和伍雲召的事倒也不急在這一時半刻,所以羅士信打算等忙過這段以後再著手解決。

    「報——」

    這一日,羅士信正在聽趙琦廉向他匯報近段時間大興宮周圍的情況,突然有兵士急急忙忙來報,道:

    「稟報將軍,西大街有人鬧事,謝將軍請您去定奪。」

    「有人鬧事就抓,這也來煩我!」,羅士信正心煩,沒好氣地應了一句道。

    「這個……」,那小兵聞言一陣為難,支支吾吾道:「鬧事的人小的們不敢惹,謝將軍也不敢……還是您去看看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