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隋主沉浮

第二卷 誰與爭鋒 第六章 西都風雲(六) 文 / 漁皋

    第六章西都風雲(六)

    「啟稟聖上,通直郎、直內史省虞世基虞大人,吏部侍郎、右光祿大夫裴世矩裴大人,太僕少卿宇文化及宇文大人,南陽駙馬宇文士及,內史令、國舅蕭琮,司徒楊素楊大人,靠山王楊林等眾文武大臣在殿外求見聖駕!」

    皇帝被刺,大興城內一時間謠言四起,文武百官和萬國使節雲集大興宮前承天門,希望瞭解楊廣的情況,卻被禁軍擋在宮外。眾人無奈,只得推舉出當今朝廷中幾個德高望重的人進宮去探探風。於是,以楊林,楊素為首的幾個隋廷重量級人物便一起出現在了兩儀殿外。

    「宣!」,對於這幾號人物,楊廣還是不會怠慢的,忙擱下這邊的來護兒,向內侍命道。

    不多時,從殿外並排進來兩隊人,一隊身著武將朝服,為首者是一個鬚髮皆白的老者,雙目如電,威風凜凜,此人正是羅士信半推半就下認的那個乾爹——靠山王楊林。另一隊身穿文官朝服,為首者是一個四十多歲的高貴男子,儒雅風度,氣質不凡。

    「臣等參見陛下!」

    「都免了吧……」

    在這群人中,靠山王是楊廣的皇叔,不必行叩拜之禮,其他人卻是需要叩拜的,不過也楊廣虛攔了下來。要知道,此刻站在殿上的人基本上代表了隋廷中央的各個利益團體,無一不是巨頭級的人物。楊林自不必說,輩分比皇帝還要高上一級,其他幾人也都是絕對實力派,跺一腳大興都得顫三顫的大人物。

    比如楊素,這老頭子除了比靠山王少個皇叔的頭銜,其他的比楊林一點兒都不差。要知道,楊林雖然掛著個天下兵馬大元帥的名號,但實際能調得動的軍隊也就大隋總兵力的半數左右,而且這裡面只有一部分才是楊林的嫡系親信,其他的都是「朝廷」的軍隊,只聽令於朝廷任命的「大元帥」。而楊林掉不動的那部分軍隊裡面,就有楊素的人馬,想當年大隋的統一戰爭,楊素與楊廣一樣為行軍元帥,再加上之後大隋數場對外戰爭他也都有參與,因此楊素一門在軍中培植了不少的親信。後來的帝位之爭中,楊素力挺晉王楊廣,據說還與楊廣合謀幹掉了楊堅,所以煬帝登基後對楊素恩寵有加,權勢富貴更勝於前。不過這個老東西人品卻不怎麼地,被譽為古代十大奸相之一,楊廣上台後清洗朝中老臣,這楊素在其中就起了很不好的作用,殺高穎他有份兒,害伍建章他也有份兒,這陣子又與楊林較上勁兒。

    宇文化及、宇文士及那就不用說了,全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除了皇室,宇文世家可以說是整個大隋王朝最有權勢的家族了,當然了,這倒不是因為這宇文兄弟的官位有多大,一個太僕少卿宇,一個南陽駙馬。重要的是這個家族背後所代表的力量——鮮卑。楊堅取代北周,恢復了漢人的江山,但歷經兩晉南北朝數百年的時間,鮮卑人已經在中華大地紮下了根,不論是被漢化的還是不肯被漢化的,鮮卑裔在大隋王朝都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即便是在中央統治層,鮮卑裔也不在少數,其中的代表家族,就是這宇文世家。

    宇文是個鮮卑姓氏,前周王室就姓宇文,雖然宇文化及兄弟與前周皇室並沒有什麼血緣關係,但自從楊堅取了鮮卑人的江山以後,宇文世家就儼然成了鮮卑人心中的領袖,不僅要代表後鮮卑時代鮮卑人的利益,也代表了鮮卑族的榮耀。而且與其他鮮卑裔不同的是,宇文家族得到了隋煬帝近乎盲目的寵信,一個原因是楊廣和宇文化及實在是「談得來」——風花雪月,吟詩『淫』人。不過更重要的原因,卻是緣自宇文化及,宇文士及兄弟倆的老子——許國公,宇文述。

    客觀地說,宇文述在隋廷的影響力,比之靠山王楊林還要強上許多,楊廣能夠當上皇帝,如果算作十分功勞,宇文述一人就要佔去六分,他為楊廣的登基鋪平了所有的道路,包括楊素對楊廣的支持,也是宇文述在暗中使的力,當年宇文述曾對楊廣說:「皇太子失愛已久,令德不聞於天下。大王仁孝著稱,才能蓋世,數經將領,深有大功。主上之與內宮,鹹所鍾愛,四海之望,實歸於大王。然廢立者,國家之大事,處人父子骨肉之間,誠非易謀也。然能移主上者,唯楊素耳。素之謀者,唯其弟約。述雅知約,請朝京師,與約相見,共圖廢立!」,由此可見,楊廣的上位,實則乃是宇文述一手策劃並實施。所以楊廣對宇文一家也寵信到了極點,金銀財寶什麼的賞了無數不說,大女兒也給了宇文士及,楊廣登基後,封宇文述為馮國公,憑著隋煬帝的寵信,再加上原來宇文述也是大隋軍中的實力派人物,時至今日,宇文述已經成為整個大隋王朝除了楊廣之外,權力最大的人物了。

    虞世基,裴世矩和蕭琮三人雖然不掌兵,但也都是不可小視的人物。虞世基是隋廷文官的領袖,博學高才,深謀遠慮,深得隋煬帝的起重,讓他執掌朝政,專典機密。不過虞世基的性情卻很懦弱,喜慍不行於色,只要楊廣一瞪眼睛,他就不敢再直諫,比如第二次北征高句麗,虞世基看出此事萬不可為,向煬帝勸諫了幾次,後來被楊廣一嚇,就再不敢再廢話了,就為這事兒,老虞還被天下人狠狠鄙視了一把。不過虞世基的人品還算不錯,後來宇文化及江都兵變,老虞也身死殉帝了。

    而裴世矩則負責大隋與外國的交流溝通,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個無關痛癢的職位,東夷七邦,南蠻四族,西域二十三國,北狄六部,大隋王朝幾乎所有的對外政策,都有這老小子的參與,比如前一年對吐谷渾的軍事打擊,就是裴世矩一手策劃,楊廣親征,把吐谷渾打慘了,不僅拓野千里,而且還重新奪回絲綢之路的掌控權,威懾了其他有意與大隋爭奪西域貿易權的競爭者。還有正在籌備中的北征高句麗,這老小子也是最忙的人,潛伏在各國的探子均歸他管,從北邊來的情報不斷送到裴世矩手裡,經過他的甄別,才呈給楊廣過目。

    最後一個就是蕭琮,當朝內史令,正宮皇后的親哥哥,大隋外戚的代表人物,想當年蕭琮身為西涼後主,不僅毫無條件地把自家江山給了楊家,還把號稱隋唐第一美人的妹妹——蕭美娘嫁給了楊廣。不過這都不是最重要的,蕭琮的重要性,也是體現在他背後所代表的利益團體——北方漢族門閥勢力。

    漢族門閥可以說是隋廷中能量最大的一股勢力,卻也是最不團結的一股勢力,各門各家都有自己一個小算盤,比如太原李家,相互間時而傾軋,時而合作,始終無法達到和諧的程度,不過即使如此,漢族龐大的門閥勢力也要在中央有一個利益「代言人」,這個人,就是蕭琮。

    一下子碰到這麼多「名人」,羅士信心下好奇,不過沒有楊廣的吩咐,他卻不敢起身,只能跪伏在地上偷眼望去,這一眼,卻剛好與靠山王楊林瞅了個對眼兒,老頭子不由大吃一驚,當著楊廣的面指著羅士信驚訝地道:

    「怎麼……怎麼是你小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