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爭霸太平洋

第二卷 雄鷹展翅 第一百四十五章 陳蔡相交 文 / 風無限

    第一百四十五章陳蔡相交

    公元1872年8月11日,一批年齡在9歲到15歲的中國少年,從上海登船出發,目的港是舊金山。從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後派出4批共120名官費留學生,遠涉重洋,踏上美國的土地。

    他們便是清政府設立的留學計劃中第一批留美學生。他們的故事,奇異而曲折。是國家最先全面接觸西方文華的先軀。

    他們是文學巨匠馬克?吐溫和斯陀夫人的忘年朋友。他們曾受到南北戰爭的英雄美國總統格蘭特將軍的接見。他們曾親眼目睹了一個神話般的時代:看見貝爾等人發明電話機,看見留聲機在愛迪生手中出現。

    他們中的許多人,曾進入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美國著名學府。在這些大學的檔案館,至今還保存著他們的入學登記卡、照片和簡歷,甚至他們贈給同學的留念冊。

    這個經容閎中國第一位留美學生努力了10年之久,在李鴻章的支持下建立起來的計劃,原本長達15年之久,卻在進行到第10年時,因保守勢力強烈反對,半途夭折。

    留美幼童被「召回」後,經歷了從晚清到民國初年幾乎所有重大的歷史事件。他們中的一些人,在1884年中法海戰、1894年中日海戰中陣亡;一些人成為中國鐵路、電報、礦山的開山鼻祖;他們有的是李鴻章的幕僚,有的是袁世凱的顧問。一些人成為清政府的大臣和駐外大使;中華民國的第一位總理也出自他們中間。

    然而多年以來,除了「留美幼童」中的詹天祐中國鐵路開拓者的故事為人熟知,其他卻語焉不詳。稍知歷史的人可能還會知道唐紹儀,這位中華民國第一位政府總理外,民間卻甚少關於他們的故事和傳說。而有一個人就是其他不為人知中的一員。

    蔡紹基(18591933),字述堂,珠海拱北北嶺人。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首批留美幼童之一,入耶魯大學學習法律。歸國後任大北電報局譯員、上海海關譯員。後隨袁世凱赴朝鮮,擔任袁之幕府。歸國後任清政府山海關監督、天津北洋大學校長。

    只看他的個人經歷的話,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而實際上,他對中華民族的貢獻就未必少於詹天祐,唐紹儀他們,可能他的成就並沒有如後兩者表現的那樣耀眼,所帶來的現實影響,卻無可泯滅。

    1895年10月2日,在海關道盛宣懷和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王文韶的推動下,中國第一所大學北洋西學學堂宣告成立。1896年,北洋西學學堂正式更名為北洋大學堂(即今天津大學前身)。1900年初,北洋大學堂給首屆畢業生、後來的國務總理王寵惠頒發中國第一張畢業文憑。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北洋大學校舍被破壞,被迫中斷。此時,初建者盛宣懷等人陸續離開北洋大學堂,當年隨容閎留學美國的幼童珠海人蔡紹基臨危受命,承擔起了再創北洋大學的歷史重任,通過多番努力,才最終重建了北洋大學。所以在本人看來稱他為中國第一所大學的再生父母也不為過。

    「陳老,您有說不知,我當初中斷學業歸國後,先後出任上海海關道署翻譯、牛莊海關道台、天津海關道台,雖不敢說事事處理的得得體體,卻也算拖拖當當,未曾想在前些時候,一英國商人私運違禁品,我得到的消息就帶人前去查看,那英國人卻拒不配合,還囂張的拿洋槍威脅我,在我堂堂大清國土,京都之側居然如如此事情發生,實在是讓我似可忍孰不可忍,一怒之下就讓人把讓人把他給抓了。」蔡紹基面帶回憶的述說著前因,面孔上還猶帶憤怒,手指不時間還緊握在一起,讓人很輕易的就能想到當時的他面對英國人時是何等的憤怒。

    「啊!你劇然派人把英國商人給抓了?如此一來那英國又豈會善罷甘休,你早晚必遭橫禍。唉。」英國人的行徑如何,世人皆知,遠在夏威夷的陳芳也不例外,更何況前兩年他還回到了老家住了一段時間。對廣東一帶發生的事情更是所知甚多,感慨也是萬千。

    「是啊,我也是後來才想明白了這點,都怪我在美國生活的久了,一生氣就忘記了國內與國外的不同。一想明白我就讓人放了那英國人,可惜我明白的太遲了,人才剛放出來沒多久,英國人的報復就來了。英國公使直接向總理衙門提出了嚴重抗議,朝廷承受不了英國人的壓力,最後落得我丟官罷職暫且不說,還弄得身陷牢獄。」說起這個蔡紹基就感覺無奈至極。短短的幾句話,就歎了不下三四口氣。

    他感覺自己已經放棄了自己的原則,違心的放了那個英國商人,就已經夠讓步的夠多了,要知道他從英國人商船上查到的可是大批糧食和部分海軍彈藥,按大清律例殺了他都不為過,未曾想僅僅是關了他不到一天,就惹來如此後果,真是天理不公啊!

    「述達,到真是難為你了,堂堂大清朝,原本的天朝上國,竟然落得如此境地,不得不說句天意弄人。別說像你們這些在美國生活了幾年之久的留學生了,就是像我這樣的老頭子也看不慣那些洋鬼子在大清作威作福的樣子。可是又能有什麼辦法呢!形勢比人強吶,別說英美法俄那樣的大國,就是原本的東洋小國日本,以彈丸之地就敢像如今一樣欺負到大清的頭上,還不是照樣打的我們大清的陸海軍戰戰皆敗,海軍經歷的豐島、黃海兩戰要不是有貴人相助,損失將更為慘重。陸軍更是如此,前面的戰鬥讓人真是不堪入目,原本威震四方的軍隊居然表現如此丟臉,同樣是托了黃海海戰的福,日本人因海軍損失慘重才不敢繼續進攻,消停到了現在,不然的話,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樣的事呢!」從中華帝國那裡得到這些過時的信息還真的不少,也是江海沒把陳芳當做外人,不然的話,這些雖然不是十分重要的情報,也不會告訴他知曉的。

    以前陳芳是真的不知道這些事情,再加上夏威夷這裡發生的一檔子事弄得他焦頭爛額,還曾寄望於大清的幫助,等到真的瞭解了才發現,別說朝廷根本無心招惹美國,即便是願意救援也是有心無力,照樣改變不了結果。

    幸好天無絕人之路,在他們正感絕望之時,意外的遇到了中華帝國這支意外援兵,才有了他如今的清閒安穩生活。

    「那你又是怎麼逃出來的呢?是朝廷放了你嗎?不應該啊,以我對朝廷的瞭解,他們還沒有這麼大的膽子敢對英國人的要求陽奉陰違,猶其是當時正趕清日交戰之時。」陳芳雖然沒有呆在朝堂之上,但怎麼說也是明正眼順的一名大清命官,對於朝堂上的那些大人們還是比較瞭解的。

    「說其這個,還真的是僥天之悻,不然我都不一定能活到現在。是牢房中的那幾個牢卒同樣看不慣英國人的嘴臉,又無力做些什麼,恰逢我被關進牢房,就枉稱有人劫獄,還放火燒了整個大牢,不僅是我,還有其他的一些無辜之人都一起被提前放了出來。我找到以前的故舊拿了些錢財,就連夜逃了出來。原本想去美國的,畢竟我在那裡生活了那麼久,也有些習慣了,只是在坐船的時候突然想起了夏威夷這裡發生的事,我就決定來這裡,碰碰運氣,能有一絲可能,我都不打算離開祖國太遠,去為外國人效力。」世界這麼大,蔡紹基又不是第一次出國,怎麼會沒有去處,能夠來到夏威夷這個並不太為這個時期的中國人所熟知的地方。

    「原來如此,倒也是緣分,不然,你我還真不會相識呢!」聽到蔡紹基說的這個聽起來有些像故事的原因,陳芳還真的有些感歎現實的奇妙。

    「陳老,你剛才話語中所提到的貴人,可是指的中華帝國的人?」當時一聽陳芳的話,蔡紹基就記在了自己的心裡,這可是他此次來的目的。

    「不錯,正是中華帝國的元首,江海。」對於蔡紹基能夠猜到這點,陳芳並不會感到多麼意外。中華帝國趕走了美國人,同夏威夷女王簽定了租借條約,擁有了整個歐胡島的事情就算不是人盡皆知,卻也是相傳甚遠。

    「陳老,我剛到這裡,聽說前兩天同英國人狠狠的打了一仗,不知是否真有此事?」早就想問這件事的蔡紹基能夠憋到現在就已經十分不易了。這件事情現在對他來說關係不大,以後可就不一定了,如果他真的成為了其中的一員的話,中華帝國的強與弱可就切實的關係到他的理想能否實現。

    「不錯,確有此事,不過不是光同英國人,還有日本人。那場仗可真的是十分慘烈。」提起前天的那場戰爭,陳芳雖然沒有親眼所見,卻也從自己兒子那裡知道了一些祥情,只是沒有聲張罷了。

    「哦,怎麼還有日本人呢?」蔡紹基還真的從來都沒有想過英國人的入侵會和有日本人的參與,英國同日本人所簽訂的那份近似同盟的條約,不過是政治需要的相互利用罷了。日本人又豈會真的在自身難保的時候來趟中華帝國這攤混水,他所不知道的是正是因為這攤混水中有中華帝國,日本人才主動來趟的,不然英國人還真沒這想法。

    接著陳芳就把他所知道的實情告訴了蔡紹基,讓蔡紹基再次領略到了街頭巷尾的市井傳言,真的不可信,與真正的戰鬥相比,實在是天差地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