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爭霸太平洋

第二卷 雄鷹展翅 第一百二十七章 日本旅團覆沒 文 / 風無限

    第一百二十七章日本旅團覆沒

    無線電報在中華帝國的發明是世界領先的技術,即便過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在中華帝國中都沒有完全普及開來,一是其技術還需要保密,暫時還不打算生產民用的型號,二是無線電畢竟是新生設備,帝國的軍工方面生產能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滿足所有方面的需求。

    在江海的安排中,是把第一批設備都安置在了海軍的戰艦之上,以在信息指揮設備方面的領先來彌補海軍戰鬥經驗的不足,其次才是帝國的軍隊。最後才是政府各主要部門中有需要的,唯一例外的可以說只有安裝在元首府和帝國大廈中的兩部是在大量裝備軍隊之前,其它的都是按照預先的安排來執行的。

    即便是如此,陸軍方面也不可能像海軍一樣,每一個小的戰鬥單位都安裝無線電等新型設備。在軍工生產方面下了最大的努力,短時間內也只能安裝到營一級的軍隊,除非加大生產規模(這可是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員,對於人員的要求將會極高,以滿足保密性方面的要求。)就是這樣在調派陸戰一旅的時候,也只是安裝到了團一級,在江海的特別要求之下才優先給需要執行軍事任務的陸戰一旅配齊了無線電設備,其它的部隊大都還是安裝到了團級罷了。

    而根據元首下達的作戰命令上來看,是需要陸戰一團一營離開其位於珍珠港前往首府檀香山的約兩公里的防區,前往檀香山市南郊的戰場。命令下達的速度是挺快速的,但執行的速度與之相比卻差了許多。不是一營的士兵或軍官搞小動作,不認真執行上級的命令,而是在即無馬匹,又無汽車做代步工具的情況之下,想要快速的行軍是十分不容易的。

    在古往今來的許多戰場上都有關於軍隊機動性的描述,它的重要性也是無庸質疑的。江海做為一個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當然同樣清楚軍隊機動能力的重要性,他也對此做過相應的安排,花費的工夫和代價可不少,還特意在德國引進了汽車發動機的技術,經過後續的鑽研和改進才最終製造出了十分優秀的各種類型的汽車,其中就包括軍用型號的多功能卡車。

    說起這種卡車可真是擁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可以用來運輸兵員,也可以用來運輸槍枝彈藥等軍用物質,還可以拉動野戰炮等重性火炮的牽引車,另外還可以用做輕重性近擊炮的臨時發射陣地,也就是在某些特殊的時候,比如追擊或快速進攻的時候,可以在卡車上的固定炮位上進行正常的炮擊,更利於快速的變幻射擊方位,只是不利於使用在伏擊方面。

    火炮和卡車兩種武器和工具都在帝國正規軍隊的標準配備範圍之內,只不過由於運輸和登陸的不便,沒有在首次進攻夏威夷的時候就隨軍一起帶來,而是由佔領了歐胡島之後的後續運輸艦隊在運送軍事補給時一同帶來。到時補充齊了各種戰備武器和工具的陸戰旅才可以真正的發揮出最大的戰力來,絕對不會是現在的戰力所能比擬的。不說別的,就說之前同日本人的戰鬥來,不光結果可能要提前達到,所損失的帝**數量也不可能達到如此驚人的一半還多。

    步行的速度可不比卡車,即便是急行軍,從營地想要到達戰鬥現場,都需要近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而這麼長的時間裡,沒等一營的士兵走到戰場,前面的戰鬥就已經結束了。

    只是一營還不知道而已,不光如此,就連到底發生了什麼狀況可能一營的士兵和軍官,包括營長胡世漢在內都不清楚。這點到怪不得他們,原本老老實實的守衛著本身營地的胡世漢,根本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的就被從檀香山的一份命令給弄的手忙腳亂起來,如果是剛上島時可能他的反應就不會如此差勁了。

    至少那時他還有相當大的警覺性,遇到任何意外都可以盡快的做出反應,現在卻不行了,效率差勁了很多。不是說他戰鬥時的效率降低了,而是由於過了一段安逸的生活,再加上所負責的任務屬於以防萬一的後備隊伍。前方就是歐胡島的唯一深水良港珍珠港,而那裡不僅在海上擁有幾萬噸規模的帝國海軍太平洋艦隊,還擁有一個整編二團的近三千多名士兵。

    他不認為這樣的安排還有什麼漏洞可能會存在的,確切的來說就是他不認為被安排到這裡守路,而有多大的危險。所以他也喪失了應有的警睇,根本無法做到快速應對的能力,因為在他的感覺裡分派給他的這項任務是整個陸戰旅中最清閒的一路了。

    接受到的頭一份電報上是元首親自簽暑的名字,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當時情勢緊急,或發報的人員把命令傳少了。反正胡世漢在接到命令的時候只有三營危險,速救,以及早先的交戰地點罷了,根本沒有更為祥細的說明,例如三營的戰鬥狀況如何?危險來自何方?兵力如何?都不清楚,就連遇敵都是他猜測的。

    不管命令中的信息再不祥盡,胡世漢還是快速的集合了全營的隊伍,馬上宣佈了元首的命令,然後帶齊了武器彈藥,迅速的趕往電報中所註明的交戰地點。

    急趕慢趕的終於到達了檀香山市郊,讓胡世漢沒想到的事,他正以為再過半個小時左右就要到達交戰地點的時候,另他意外的事情再次發生了,隨營攜帶的無線電報機中接到了來自指揮部的命令,命他停止前往檀香市郊,返回珍珠港到檀香山的大路之上,攔阻要經過的敵人。

    接到了一個命令還沒有執行完畢就又接到了另一道新的命令,並不會讓胡世漢他們有太大的驚呀。畢竟戰場的形勢是瞬息萬變,誰也不敢說完全掌控,只能預估罷了。

    可是不知為什麼第二道命令的電文也是只有需要執行的命令,而沒有具體的戰果,和雙方的兵力對比,甚至就連日本人的身份都還沒有挑明,讓接到電報的胡世漢鬱悶不已。這都是什麼事啊?說話都只說一半,誰知道後面究竟會遇到什麼要的狀況。

    這次可不是由元首新自下達的命令,他並不擔心反問會不會用什麼問題。就下令通迅員把他的疑問一條條的發給了司馬追風那裡,等到司馬追風那邊把信息都一一回復了之後。胡世漢都已經帶著部隊調頭走出了一二公里的路程了,在他心裡實終都明白一點,他是一個軍人,就是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在某些時候是可以和需要瞭解一些情況的,就不應該錯過,但不管了不瞭解,命令還是要去執行的。

    來來回回的許多條的信息交流之後,胡世漢才明白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也清楚的瞭解了帝**同日本人的戰鬥狀況和戰果,同時也明白了接下來需要他做的是什麼。選擇阻擊的地點方面司馬追風還是把選擇的權利放給了胡世漢,他們的防區在那,對那裡比司馬追風和謝飛他們瞭解。

    為了確保中間的小路上不會有日本人散落,胡世漢在邊走邊考慮的確定了把阻擊地點放在了他們原駐營地的後方,由於原先修建的防線主要是以防守來自珍珠港方向可能出現的敵人,現在使用的話並不合適。他就打算背對著原工事,從新組建一些簡易工事,當然他並不打算再次埋伏了,因為他和司馬追風都覺得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日本人又不是傻瓜,怎麼會上兩次一樣的當呢。

    所以他這次修建的工事,都是一些防禦工事,大多都是利用泥土裝到專門修建工事的塑料袋裡後砌切而成的,整個工事呈彎曲狀,在各個前伸位置都有機槍的發射點,可以相互間形成嚴密封鎖線的交叉火力,在敵人即無火炮又無手榴彈的情況下,說是銅牆鐵壁都不為過。

    由於胡世漢所處的位置是從檀香山方向的唯一一條最近到達珍珠港的道路,想要走另一條路的話至少需要遠上三四倍的路程,並且道路還沒有這一條好走,故不論是安排軍事計劃的司馬追風,還是不言自明的胡世漢都是十分清楚這一點的。他們也就不害怕山本有二會帶著殘餘的日本軍隊走另一條路了。

    通過掩蓋形跡的方式,山本有二覺得後來已經把帝**給甩掉了,卻不知這正是司馬追風故意的,不然他還真的擔心日本軍隊不敢放心的往前衝,不過分的靠近就不同了,只要堵死了回去的路口,再加上前行的最終路口,日本人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別說不知道前面有人阻攔,就算知道他們也沒有選擇。

    後面的路程可以說是風平浪靜,不管是日軍還是帝**都是十分的平靜。都到了中午接近十二點鐘時日軍才到達了胡世漢的阻擊點。大老遠就看到了前面有軍隊駐守的山本有二本想退回去,可是沒想到這邊剛倒了一段路就發現了後方有中華帝國的軍隊在快速跟進,就明白了他又中了中華帝國的人的圈套,可惜也是悔之晚已。

    他從一開始就是千小心,萬小心的想要不在中中華帝國軍隊的計,沒想到白忙活了半天,到最後還是沒能成功。看情況是走也不是,退也不是,今天又是凶多吉少,這就是山本有二的感覺。閉上眼睛好好沉思的片刻之後,他知道自己沒有選擇了,往回不但要打贏後方的帝**,還要從新回到登陸地點,路程太遠,風險太大。左右兩側根本沒有道,更不適合部隊集本行進,況且那樣根本無法撒離歐胡島。唯有前進打通前往珍珠港的通道才有可能遇到英國人的戰艦獲得一線生機,不然希望將更加渺茫。

    立即就向胡世漢的防守陣地發動攻擊的日本軍隊,就像瘋了一樣,為了獲得一線生機,在山本有二的蠱惑之下不要命的發起了『自殺』式攻擊,說他是『自殺』式攻擊,是因為像他們這樣的直接衝鋒,在帝國防守方的機槍火力封鎖之下,就根本連陣地都靠近不了,更不要說打開個通道了。

    悍不畏死的衝鋒並非沒有一點成績,當然這個不是對大部分日本士兵來說,也不是對防守陣地的帝**來說。而是看到被自己蠱惑的士兵,在不懼生死的情況下依然無法打開哪怕一個小小的缺口,他就知道這招同樣行不通了,敗局已定,哪怕他比原指揮官山野田夫聰明一百倍也沒有用了。可是他還年青可不想就這麼死了,帶著這麼多人他當然逃不了,在他的想法中就是依靠士兵的冒死衝鋒,能打開缺口最好,不能打開的話,他就不在顧及其他士兵的死活,帶著幾個貼身的士兵就從左側的草從中逃走了,至於短時間內不能逃出島了,他也顧不得了,還是先保住自己的小命要緊。

    山本有二這個指揮官的逃跑更是讓剩餘的日軍士兵士氣大降,一陣沖風就幾乎葬送了一半的士兵,後面雖然因為沒有了山本有二的指揮,沒有再次發起類似的進攻,卻也是在同帝**進行者對射,只是在機槍和手榴彈的雙層攻擊下損失比起帝**來說高上了許多倍罷了。

    戰鬥打響了約十分鐘左右,後面追擊的司馬追風就帶著二營的幾百名士兵在後面對著已經不到四百人的日本軍隊發起了攻擊,這要一來讓本就處於弱勢的日軍更是雪上加霜,沒有了指揮官的指揮,被嚴重洗腦的又大多在先前的亡命衝鋒中就死了,剩下的可沒有不怕死的精神,在帝**兩面夾擊之下,沒過多久就完全崩潰了,除了被打死的百餘人,有將近三百人投降。

    至此,帝國同日本的陸上戰鬥就結束了,前後帝**共投入三個營計兵力三千三百餘人,死亡約一千兩百人,受傷近三百,傷亡率總體近乎百分之五十,可以說是相當的高了。日本共投入一個旅團約六千二百餘人,死亡約五千五百人,被俘約七百人,逃跑的約有二三十人。總體來說戰果還是相當輝煌的,雙方的戰損比例幾乎達到了1:4,當然這次戰鬥從頭到尾都可以說是雙方都沒有發揮全部戰力的情況下進行的,在都配備了全部武器裝備後雙方的戰力相差多少,就需要以後的驗正了。陸軍方面的交鋒可以說是以帝國方面的勝利而終,在陸軍開戰兩三個小時後海軍方面就也開始了另一番戰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