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爭霸太平洋

第二卷 雄鷹展翅 第一百一十九章 血戰(一) 文 / 風無限

    第一百一十九章血戰(一)

    看到在自已營守衛的防區居然出現了一支全副武裝的陌生軍隊,實在是讓江林他們這隊人大吃一驚,由於雙方相遇的是城區外的十字路口,日本軍隊所走的那條路的左右兩邊都是種植的大片甘蔗林,除了前後的道路根本看不到左右兩方過了甘蔗林是什麼,這才導至兩方的人都快撞到一起了,都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不然的話就算霧氣再大,二三十米的距離還是能夠看到左右兩側有沒有人的。

    日本人這邊都要開槍射擊了,江林這邊才反應過來,反應最快的還要當屬帶頭的江林這位副旅長,他只來的及大叫一句,「全體分散臥倒」率先往右側的甘蔗林裡滾了過去,他才臥倒還沒有往甘蔗林翻,日本人的槍聲就立刻想起來了。跑步時的隊伍是四人一排,前面的三四排看到了突然出現的陌生軍隊,在聽到江副旅長的喊聲時就已經下意識的做出了往兩側翻滾躲避的戰術動作,使得他們都沒有在日本人的第一輪開槍射擊中就損失慘重,這還要得益於在帝國本土時的應急訓練。

    只不過訓練畢竟是訓練,不可能做的面面具到,遇到突發意外時躲避的戰術動作可以說每一位軍隊中的士兵都是會的,並且都經過訓練考核合格才留在了帝國正規軍裡,畢竟帝國的正規軍數量並是很多,有很大的選擇餘地,根本不像後世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時到處拉壯丁,不管你願不願意,適不適合當兵,發枝槍就算是他們的軍隊了,那時可以說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兵多槍多就是一方霸主。

    此時在帝國這裡就完全行不通了,先不說暫時帝國不存在兵員不足之慮,光說民國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經濟情況與現在的帝國相比就可得知兩者完全不同,一者是處於兵慌馬亂,民不聊生的時期,一者則是安定平和,國富民強,再加上民國時期可沒有像江海這位元首一樣的後世之人的眼光。

    戰術動作會,聽到命令後也做了,並不代表就沒有生命危險,前面三四排的士兵由於反應稍快,幸運的躲過了對面軍隊射來的子彈,後面的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後面兩排士兵中的八人只有兩人好運的躲過了對面日軍發射的子彈,其他六人有三人當場斃命,一人重傷,兩人輕傷。就這還是因為道路並不是很寬,日本人和江林這排人相遇時能夠看到他們的人只有十多人的原故,不然死的就不會只有幾個人了,將會數以十計。

    這麼近的距離被日本人步槍射中還有一半的生還率,除了生還者沒有被直接命中頭部心臟等致命位置以外,還有日本士兵所使用的槍枝的原因。此時日本使用的是1880年由陸軍少佐村田徑芳設計的適合日本人體型的短桿步槍使用6mm步槍彈,裝彈5發,單發手動射擊的村田式步槍。這種步槍可以說是一戰二戰日本裝備了前後近四十年的三八式步槍的「祖先」。

    這種村田式步槍的射程可以達到2400多米,在這個時期來說是相當優秀的,只是由於使用的步槍彈是遠低於西方國家的6毫米子彈,初速和射程都是不錯,但在威力上卻大大減少了許多,除非被一槍命中致命的身體位置,不然的話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因為一槍就送命的。現在受傷的那幾位就是托了這一點的福,不然換作德國的毛瑟或者帝國自產的中華1889式步槍那可就沒這麼好受了,近距離被那兩種槍命中,就算是不死也只剩半條命了。

    村田式步槍每次射擊之後還是需要重新拉動槍栓才可以繼續射擊的,而這段只有幾秒種的時間卻成了帝國後排人員的反應時間。先是隊伍突然停下來了,接著就是長官的分散臥倒命令,後面的士兵又不是傻瓜,如何不知道是發生了意外,而他們由於沒有看到前面到底是什麼狀況,第一反應就是把肩膀上掛著的槍放下來拿在手裡,而他們的反應快慢也並不一致,在他們前面兩排士兵中槍倒地後,反應快的就馬上把手中的槍口對準了前面的日本人並馬上扣下了扳機,反應慢的聽到槍聲再次響起才舉槍射擊。

    日本士兵也經歷了一次槍林彈雨的洗禮,受到的損失也不是帝國軍隊剛剛遭受的所能比的。後面士兵的開槍射擊,再加上前排包括江林在內分散到兩側的士兵也開始了反擊,片刻就對日軍造成了十死七傷的結果。

    後續的日本人也開始分散隊形朝帝國軍隊射擊,雙方就這樣你來我往的打起了槍戰,起初由於道路的原因雙方接觸面很小,只有那麼極小數人才能看到對方的人並開槍射擊,後面的大多數人根本看不到什麼,也就無從射擊了,槍聲雖然不斷雙方的傷亡卻不是很大。做為雙方指揮官的帝國陸戰旅副旅長江林和日本陸軍旅團長山野田夫同樣搞不清楚對方到底有多少人,他們兩人一個是擔心對方是從那裡冒出來軍隊連旗幟都沒看到,不知道有多少,這裡的又是不是他們全部的軍隊。另一個卻是知道對方的身份,遇到對方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只不過在這個地方相遇還真的讓人感到意外,他也想弄明白對方到底有多少軍隊在這裡。

    雖然雙方考慮的方面不同,但想要做的事情卻是基本一致的,都是想要盡快的弄清楚對方有多少人,後面還有沒有援軍之類的。江林在觀察過兩邊的地形以後就下令後面的弟兄進入右側的甘蔗林,想要穿過甘蔗林再行進攻對面的軍隊,令他沒有想到的事情很快就發生了。同樣焦急非常的日軍指揮官山野田夫下達了同樣的命令,只不過由於他調動的人員多的多,就讓道路的左右兩側甘蔗林都進入了千餘人的軍隊。

    山野田夫不像江林一點都不知道對方的來歷,應對的時候也就沒有辦法把事情考慮的全面,有些可能他根本就不知道,以致於應對失誤。山野田夫從帝國軍隊的槍聲中就猜測帝國的士兵不是很多,並且這幫帝國士兵應當是守衛檀香山的軍隊中的一部分。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將是他的大好機會,可以如他所願的集中優勢兵力把帝國的守衛軍隊個個擊破。即便猜測失誤也不會影響後續的作戰計劃,現在最好是速戰速決。所以可以說他是有備而來,不僅打算從左側甘蔗林進攻帝國軍隊,還打算繞過右側右側甘蔗林,還打算對帝國軍隊形成左右夾擊。

    相似的命令,下達之後得到的結果卻完全不一樣,日本前往左側的軍隊在甘蔗林裡就再次同帝國軍隊交火了,而另一側卻要順利了許多直到到達江林所在道路的右側才被帝國士兵發現,而這時對方已經完成了三面包圍的作戰計劃。被敵人雙面夾擊的帝國軍隊損失是直線上升,道路右側的還好一點交戰的地方位於甘蔗林內部,一時半會還不至於損失慘重,但人數上的差距卻是沒法彌補的。另一側被日本人進攻時大多處於路旁的甘蔗林邊上,根本沒有緩衝的餘地,隨著日軍交戰人數的直線增加,帝國軍隊的壓力也越來越重,人數的劣勢也越來越明顯,整個排的300多人已經全部頂上去了,還是讓江林感到吃力非常,要不是左右兩側都各有兩支帝國1890式機槍在壓制敵人火力的同時給與敵人大量的殺傷,使得敵人一時無法完成戰略合圍,早就被對方包了餃子了。

    原來在甘蔗林裡的戰鬥沒有開始多久,日軍指揮官山野田夫就已經確定了自己原先的猜測,對方的軍隊不足千人,自己的步隊絕對有實力消滅中華帝國的這支軍隊,沒有了後顧之憂的山野田夫馬上把留下做為預備隊四千人中的三千分別支援給了左右兩側的戰場,並且還下令左右兩軍要在進攻對方的同時在帝國軍隊後方匯合,把整個帝國軍隊完全包圍在他們中間。

    本來在帝國的正規軍裡每個排都有兩挺以上的帝國1890式機槍的,只是由於留守營地的軍隊人數太少,每次出行前,外出營地執行非戰略訓練時都會把三分之一的機槍留在營地中用來加強營地的防守,畢竟營地防守的主要還是來自珍珠港方向可能出現的敵人。沒想到現在卻成了江林整個防禦圈中的漏洞所在,左右兩側還能夠以機槍的強大威力來防守住敵人優勢兵力的進攻,在前後兩側就不行了,隨著包圍圈的慢慢收籠,前後兩端的防守漸漸的被向內壓了進去,如果不是還有在關鍵時刻用來救急的手榴彈,根本堅持不到現在。

    從開戰到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近一個小時,帝國軍隊原本一個整編排300餘人打到現在只有不到200人,給敵人所造成的損失數倍於已,這是江林的自信。別看現在的情勢這麼危急,全排也可以算的上是傷亡過半,敵人所付出的傷亡更是慘重,只不過敵人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足以是帝國軍隊的數十倍,些許傷亡根本不會對他們傷筋動骨。

    只所以給敵人造成如此大的損傷除了比敵人多了機槍和手榴彈兩種武器外,還因為帝國裝備的1889式步槍比日本的村田式射速要快一些,最主要的還是威力上前者要比後者大上許多,打個比方同樣一槍命中腹部,前者是重者直接死亡,輕者也是重傷的下場。而後者則是重傷和輕傷的下場,大多數情況下不會直接斃命,由此就可以看出兩者的差別所在了。

    堅持到現在就連江林都感覺有點頂不住了,平時的訓練雖然不少,但必竟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戰爭,現在突然在毫無準備之下就打起了如此堅苦的戰鬥,對參戰的這個排的帝國士兵來說實在是夠慘酷的。他知道不能再這樣打下去了,再這樣打下去是有輸無贏,最算讓敵人付出了一千人,甚至更多換來整個排帝國士兵全部戰死的代價,他覺得這樣不值得,這些都是年紀不大的孩子,以後還要為帝國,為元首建立更多的功勳,都戰死在這群到現在都不知道是來自哪裡的陌生軍隊手裡實在不應該。

    早在戰鬥打響沒多久,他就派了人前去軍營報信,只是不知為什麼到現在都沒有見到援軍。而他所不知道的是由於霧氣太大的原因,再加上沒經歷過戰鬥時親臨死亡的慌亂,他所派出的那名叫劉全亮的二十歲士兵一脫離戰場就如受驚的兔子航只顧著順路往前跑,等他跑累了也回過神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自已是在哪,他連方向都分不清,哪裡還找的到回軍營的路啊!雖然,經過他費時費力的找來找去終於找到了軍營,戰事卻都已經結束了,因為他的過失造成了兩百多名帝國士兵陣亡,謝飛不得不把他送交了軍事法言庭,當然這是後話。

    雖然沒有接到江林的求援,留守軍營的謝飛在聽到了南部市效傳來的激烈槍聲之後,還是馬上集合了剩下的一個排的軍隊,迅速趕往槍聲響個不停的地方,只是由於軍營距離戰場還有一段足有四五分裡的距離,再加上路上叉路眾多,實在不易尋找,足足發費了他們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才到達了戰鬥現場,而眼前的景象讓心驚不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