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爭霸太平洋

第一卷 基業初建 第五十七章 中華帝國 文 / 風無限

    第五十七章中華帝國

    確定要建立國家後,還有很多十分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既然要建立新的國家,那就需要確定國家的名稱,國都,國旗以及國家所採用的制度等等。

    說要建立國家很簡單,只要有人有地盤不論人數多少,地盤面積大小都可以做到。問題是建立國家是一件相當複雜的事情,國家成立前有很多方面需要確定,比如政體結構,國家性質等。不僅如此,還要有相當程度的軍事力量來保證國家的順利建立和成立後國家的權力和安全。不然的話,既便成立了國家也不過是一個虛有其表的外殼罷了,一個連本國安全和民眾安全都不能保護的國家,根本沒有存在的意義。國家安全問題事關國家安危與民族存亡,事關每個民眾的切身利益,同樣,國家安全敢是個人安全的前提,沒有國家安全,就不可能有個人安全。

    猶其是臨海的國家,不僅僅要重視陸地方面的安全,還要重視海洋方面的安全。

    海洋佔地球表面的70%左右,在當今國際環境下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完全的脫離海洋而獨立於世界之上,即便內陸國家依然如此。海權緊密的聯繫於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安全,具體如下:

    政治方面:實際上一百多個瀕臨海洋的國家,而其中、國與國的地緣政治又

    以海洋、海權為最終代表,對於重要的深水良港、關鍵的海上交要道、戰略意義重大的海峽、海灣,哪個國家掌握了實際的控制權力,哪個國家就掌握了發言的話語權,當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資本和政治身價,因此海洋的地緣戰略就決定了一個海權國家的政治力量。

    經濟方面:現在雖然還沒有那麼重要,但全球經濟一體化是未來必然要出現的趨勢,到那時大部分物資的輸送、特別是重要的能源戰略物資的運輸,都要通過海洋來實現,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網輸送等,都要牽扯海洋本身的資源佔有,要想經濟發展必須海洋發展,推動海洋的發展必然是經濟發展的結果,因此海權的確立和爭奪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想經濟長遠發展,必須確保海權的掌握。

    安全方面:「制空權是制海權的基礎,制海權是陸地安全的基礎,陸地安全才是國家安全的基礎!」這一句話深刻反映了海洋對於一個國家安全的構建是多麼重要的一個環節,小的戰術戰役可以使制海權抗拒敵方的登陸,大的戰略制海權可以消除敵方的長期威脅和構建安全、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因此可以說制海權掌握多少、國家安全就會掌握多少。雖然現在還沒有制空權一說,但未來是什麼情況江海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人都清楚,他不可能不為未來的發展所著想。

    現在的建國不過是為了能更好的實現他的遠大目標而已,所以,他想到的事比在場中的所有人都多,只不過有很多的想法他不能夠說出來罷了,就算是他說出來也非常可能不會被眾人所理解和接受。最好的辦法就是埋藏在自己的心底,需要做時再去做,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海帝島上現在基本具備了自保的實力,不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這才有了成立國家的基礎。

    經過會議討論確定下來最終的的名稱是中華帝國,國都就定在海帝島上最大的城市新城,國旗還起用原先的血色金龍旗,對於首都選擇新城是毫無疑問的,整個海帝島上就那麼五個城市,不論是地理位置、人口多少還是經濟實力新城都是無可爭議的no1。

    但對於國家的名稱是有相當爭議的,起初是劉成的鐵血帝國,接著是蔣賦的黑山帝國,還有後來一些人提出的什麼大成帝國、新藍帝國等等到最後甚至有提議叫大明帝國的,這不是沒事找事嗎!明朝就是滅亡在滿清手裡的,你現在建個國家就叫大明,還不被大清的那些統治者們給當成明朝餘黨復國,給直接劃到敵人那邊去了。

    雖說,江海對這個給中國帶來太多太多恥辱的朝代沒有任何好感,盡早有一天會走向敵對的地步。但是對於江海來說那是以後的事,至少現在還不能成為敵人,不然的話,在明年的戰爭時就不好介入了,沒有正當的借口,對於想要快速崛起的江海來說,一旦強行加入,面對的可就不是一個日本了,這可不是江海想要面對的。

    最為讓人滿意的是江聰所提的南華帝國,也不知是不是由於都是在大清帝國生活的太久了,受到的影響太大,以至於不管是哪個國家名稱上面都有帝國兩個字,偏偏這兩個字總讓江海覺得有相當濃厚的封建主義的味道,想要不認同吧!卻又不好直接反對,畢竟這不是一個兩個人的意思,從上面就可以看出,名稱雖然不一樣,但同樣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思。再一個在這個時代可不是像現代一樣,封建制度早就被推翻了,實行的是民主制的共和國,現在的人的思想還沒有進步到那個程度,要想讓他們全部明白什麼叫做民主,那無疑是件工程浩大的事情,江海可沒有那個精力去解釋這一點。在想不出好的解決辦法的情況下,只好認同了這兩個字,但內部的制度他是絕對不允許和封建的國家一樣的。

    為了國家的這個名稱可是沒花少浪費大家的時間,一直無法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直到會議中唯一的一位大美女宋婷小姐提出了中華帝國的這個名稱,寓意是海帝島所在的位置是大海之中,雖說不是整個海洋的中心,但至少在周圍的海域中算是中心,再加上在國外的清朝人都叫做華人,各取一字聯合起來就叫著中華帝國了。這讓江海感覺十分狗血的名字,就這樣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江海當時很是懷疑在場的這些傢伙是不是各個精蟲上腦,都想拍宋大美女的馬屁才一致同意的,不過說起來江海在看到這麼美麗的女孩子時,如果對方有要求的話,一般情況下他也不會拒絕的。不管怎麼樣,國家的名稱就這樣確定了下來。

    關於選擇什麼政體時,大部份人的意見是帝制,也就是想讓江海做皇帝,這個江海是打死都不會同意的。少部分人的意見是參考美國的體制,也就是民主制。可是這兩個意見江海都不滿意,帝制太封建,他不想要,民主制以此時的國民素質來說又為時過早,都不適合他。大家見提出的兩種意見都被司令否定了,又想不出其它更好的辦法來,到最後只好採取了折中的方案,就是採用帝制國家和民主制國家的各一部分合二為一,形成比較接近君主立憲制,卻又有些差別的制度。

    中華帝國的憲法規定:國家最高領導人為元首,任期不限,是整個國家軍隊的最高領導人,也是政府的最高領導人,是國家重大事務的最高決策者。作為國家元首,還擁有宣戰、媾和、締約、召集和解散帝國參議會和眾議會的權力,有權對違反國家法律的國民採取特赦。

    帝國參議會由外交部、國防部、教育部、科技部、工業部、公安部、國家安全部、監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交通運輸部、鐵道部、水利部、農業部、商務部、文化部、衛生部、審計部等二十一個部門的部長和一位總理兩位副總理組成,日常事務由總理負責處理,重大事務需參議會投票決定後才可交由國家元首審核簽字蓋章後方可執行,投票時每位議員一票,總理為兩票,投票數佔大多數既可通過。參議會直接向元首負責,替元首處理國家日常事務。

    其中國防部又分為陸軍部、海軍部、後勤部、裝備部組成。

    眾議會有國家中的18週歲以上的公民代表組成,人數未定,主要是參與對國家某些政策改進。討論通過後交由參議會決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