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鄭屠

梁山上那些歲月 763,決戰前夕 文 / 奉旨把妹

    /*640*60,創建於2013-3-30*/

    varcpro_id=」u1248447」;

    金國在南京道中了耶律采潔之計吃了大虧,損失了數萬主力,

    完顏阿骨打暴怒,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完顏阿骨打會派大軍再攻南京道報仇的時候,他卻下令前線金軍撤兵了,

    金國許多人都對此極不理解,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金國自起兵以來便縱橫天下,所向披靡,只有別人吃咱們的虧,咱們何曾吃過這樣的虧?難道咱們就要活生生的把這口氣嚥下去嗎?

    完顏阿骨打回道,敵人既然敢這麼做,定然是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咱們現在貿然去報仇極有可能會再中敵人的圈套!而且南京道的契丹人已經得到了華國的援助,正是兵強馬壯的時候,咱們現在跟他們決戰,會牽扯咱們過多的力量,也極有可能會被耶律延禧與夏國找到機會!所以,這仇,咱們當然要報,但現在還不是時候,等咱們徹底平定了耶律延禧,解決了後顧之憂,就是咱們報仇的時候!到時候,朕會親自領兵踏平南京道,再揮師南下,踏平華國!

    一聽此話,金國上下皆恍然,更為完顏阿骨打深深折服,全國上下萬眾一心,投入進了為接下來的行動所進行的瘋狂的備戰之中.隨夢小說.

    這個消息首先傳到燕京,耶律采潔得知後凝眉沉思許久,她先是下令解除與金邊境的警戒,撤走了與花榮等人設下的埋伏,又下令全國總動員,積攢物資,整修城防,勤兵練武,為日後的開戰做準備,最後就將這個消息發給了鄭飛,

    鄭飛接到耶律采潔的來信,看罷也是不禁感歎完顏阿骨打的確不愧為一代雄主,其能以女真一部不過千人起兵,創建不可一世的大金帝國,確有過人之處!

    面對這種情況,鄭飛深知未來天下的歸屬,只會在自己與金之間產生,與金一戰的殘酷與慘烈也將是前所未有的考驗!他更加堅定了抓緊時間帶領華國上下繼續積攢國力,全面備戰的決心。

    隨後,十幾富有針對性的聖旨接連發佈,整個大華國也正式投入進了全面的備戰之中。

    而就在鄭飛與完顏阿骨打在為相同的目標帶領各自的國民與部下進行全面備戰的時候,宋、遼、夏三國卻又展現出了不同的光景。

    ++++++++++++++++++++++++++++++

    大宋方面,趙桓雖處置了耿南仲父子,後又立歐陽珣為相,再想勵精圖治,可歐陽珣等人所面對的卻是一個被耿南仲及其黨羽大興禍事之後留下來的爛攤子,他們要想拯救大宋,必須從根上對大宋進行一次徹底的改革,這自然會觸犯國家從上到下的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他們的改革之路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舉步維艱,不止如此,還有無數雙眼睛也在緊緊盯著他們,只要他們稍有過錯,便會有雪花般的彈劾奏章飛入宮中,莫須有的誣告更是數不勝數!

    正所謂三人成虎,偏偏趙桓已經接連因為鄭居中、耿南仲之禍變得敏感無比,內心深處也並不完全信任歐陽珣等人,一看這麼多人彈劾他們,自然而然的就認為他們也不行,沒過多久又把歐陽珣罷了相,然後又經過挑選,宣佈任命張邦昌為相。

    這張邦昌的為官之道頗為高明,鄭居中當政時,他不依附於鄭居中,也不反對鄭居中。等耿南仲當政時,他也同樣始終採取明哲保身的策略。所以在兩次政治大亂中他雖說沒立什麼功,也幸運的沒沾惹什麼禍,既沒有平步青雲、一飛沖天,卻也是一步一個腳印在紮實的向上發展,再加上這個人極好說話,對誰都客客氣氣,凡事能嚴則嚴,不能就松,也是個出了名的「老好人」,深得朝中上下的喜愛,立他為相,頓時引來朝中一片讚譽之聲。

    張邦昌當了宰相後,馬上廢除了歐陽珣等人的那一套尖銳的改革策略,轉而採取溫和……或者說是溫和的有些過頭的方法,他所頒布的政令雖然有很多都是好的,但仍延續了他一貫的為官之道,就是不強求,我下達我該下的可以幫助國家振興的命令,那是我的責任,但下邊的人會不會按照我所說的去執行就不管我的事了,我又沒有三頭六臂十二顆腦袋,可管不了那麼多,也犯不著跟別人因為公事結仇。

    此舉果然受到了朝中上下的一致歡迎,裝裝樣子誰不會?裝完樣子大家該發財的還是發財,以前怎樣以後還怎樣就是了。

    頓時,與朝中不久前瘋狂彈劾歐陽珣等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現在連批評張邦昌的都屈指可數。

    趙桓並未就此放心,他吸取耿南仲的教訓,又派人秘密調查張邦昌為相後的德行,但是你想,以張邦昌只願做「太平官」的為官之道,本身巨額的宰相俸祿就夠他花的了,他怎麼可能會鋌而走險收受不義之財自毀前程呢?

    據說搶著給張邦昌送禮的人都從他家門口排到兩條街以外了,張府卻愣是大門緊閉,一概不收,張邦昌本人出門都要從後門偷偷走。

    又據說張邦昌的小兒子在他一個朋友家裡吃了頓飯,吃飯倒沒什麼,只是回來的時候又「友情」接受了那朋友送給他的一張名人字畫,這可闖了禍,回去被張邦昌一頓訓斥,當天夜裡就把那幅字畫連同那頓酒錢還回去了。

    無論怎麼看,張邦昌都是世間少有的清廉之官。

    這些信息反饋到趙桓那裡,趙桓這才放了心,越看張邦昌越滿意起來,認為自己終於找到了一個既清廉,又願意給自己辦事的好宰相,但他卻不知,像張邦昌這樣的宰相在某種程度上甚至還不如耿南仲、唐恪之流,最起碼那些人帶給國家的危害是顯性的,還有辦法預防,而像張邦昌這樣的所帶來的卻如隱形的毒藥一般,慢慢的麻痺著大宋和趙桓的神經,讓他們在悄無聲息間毫無所覺的步入深淵!

    +++++++++++++++++++++++

    大遼方面,耶律延禧在前兩年的危機時刻也確實清醒過一段時間,無論是重用能臣,還是做出聯夏抗金的舉動都非常的及時和正確,讓他的臣民重新看到了希望,

    但怎麼說呢,有些人就像狗一樣,永遠改不了吃屎的毛病,

    這幾年,因為遼、金、夏、宋、南京道與大華國形成了數足鼎立的局面,讓原本已岌岌可危的大遼終於迎來了一段難得的喘息之機,耶律延禧好不容易再度過上了安穩的日子,沒過多久,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先把中京的行宮正式升級為皇宮,既然升級了,皇宮就該有個皇宮的樣子,為了達到與上京的皇宮同樣的規格,他竟從軍費中撥款進行修繕擴建。而等皇宮修好了,裡面沒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怎麼能叫皇宮呢?他又在中京與西京內大肆選拔女子入宮服侍他,繼續過起了比曾經在上京時更加驕奢淫.欲的生活!

    這還沒完,耶律延禧不知是出於什麼思考,居然認為夏國已經完全離不開他,而他作為幫助夏國抵擋金國與大華國的屏障,理應從夏國獲得更多的援助,於是他對夏國的要求也是越來越多,從錢糧到軍隊,無所不要,

    李乾順剛開始時還並未覺察出什麼,能滿足的都盡量滿足了,後來聽說自己援助他的軍費居然被他挪用去蓋皇宮,自己援助他的糧草居然被他拿去賣了換錢好鋪張奢侈的享受,簡直氣的肺都差點炸了!

    李乾順似乎有點想通了為何曾經在自己眼中無比強大的大遼帝國居然會以這樣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沒落至此,耶律延禧這個昏君絕對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而此時,來自夏國國內反對遼夏結盟的聲音也是愈發的高漲起來,他們認為當前遼國與宋國的衰落已是不可更改的事實,未來將是大金與大華兩個超級大國的天下,夏國要想繼續像以前那樣在大國的夾縫中生存,必須盡快另謀出路,依附於其中一個大國,而不是被遼國與耶律延禧拖下水。

    兩大國中,咱們與華國那是血海深仇,自然不行,那唯一的選擇就是金國了,咱們雖然援助了遼國,可與金國還沒有打過什麼死仗,並無深仇大恨,現在去跟金國講和還來得及,若再繼續等下去,一旦真的開戰,咱們就與金一點退路也沒有了,到時候,兩個超級大國都視咱們為眼中釘,肉中刺的話,咱們還怎麼可能有生路?更關鍵的是,咱們夏國本來就是個窮國,靠著貧瘠的大漠戈壁養活自己都很困難,耶律延禧又是個貪得無厭只知荒淫享樂的昏君,咱們把從牙縫裡擠出來的那點錢糧都援助他供他享受去了,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以往,李乾順並不會接受這些建議,但眼下耶律延禧過分的舉動終於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李乾順做出決定,派人帶著他的親筆信偷偷去金國,表達想成為金之藩國的意願。

    夏國的使者饒了一個大圈抵達金國,見到了完顏阿骨打,

    完顏阿骨打對李乾順的依附之舉驚喜異常,如此一來,有了夏軍的裡應外合,再滅遼豈不是易如反掌,而且又能為自己拉到一個強援!

    但由於南京道和耶律定的前車之鑒,完顏阿骨打吸取教訓,他給李乾順回信說,若真想歸順我們大金當然可以,我們也願意接受,但你們必須首先拿出誠意來,讓我們能看到你們是真心反遼歸金,而不是欺騙我們。

    許久之後,李乾順收到消息,又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再度派出使者秘密使金,承諾將完全配合金國的行動,只要金在滅遼之後能將遼的部分國土割讓給夏國。

    完顏阿骨打再度收到信,看罷大笑不止,當即同意了李乾順的要求,兩國秘密簽訂了協議。

    大華四年四月,在耶律延禧及成安公主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正在遼國境內的十萬夏軍突然倒戈,攻擊遼軍,並引金軍入境,

    遼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加上耶律延禧的無道,遼軍中選擇為國戰死者甚少,選擇降金或降夏者眾多,遼國的國土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淪陷在夏金兩軍之下。

    耶律延禧得到消息,倉皇逃出中京,一路向西逃竄,但這次他卻沒有那麼幸運了,在應州附近為金兵截住被俘,消息傳出,遼國上下更是全無鬥志,金軍一到便獻城投降,

    就這樣,僅用了不到一個月,遼國僅存的中京道與西京道全部落進了金國與夏國手中,

    消息傳到夏國,成安公主在悲憤中自盡,據說李乾順傷心不已,仍按皇后禮葬之。

    而由於夏國的倒戈與遼國的被滅所發生的時間太快,根本不足以給鄭飛反應的時間,當鄭飛得到消息時,堂堂大遼早已不復存在,在原本大遼的國土上,只留下金、夏與南京道對峙著,金夏兩國的下一個目標,將不是南京道,就是宋國。

    鄭飛知道,這一刻終究是來到了,最後的決戰,是時候打響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