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鄭屠

梁山上那些歲月 737,李綱來了 文 / 奉旨把妹

    鄭飛在風風火火的招降遼夏兩軍的同時,他的目光也始終觀察著一方的變化,那就是東京汴梁,他很好奇,東京汴梁的那一場大變的最終結果究竟是怎麼樣的,是鄭家戰勝了趙桓,還是趙桓滅掉了鄭家,亦或是雙方兩敗俱傷?而無論是哪一個結果,鄭飛相信都是對自己有利的,

    細細算一算時間,距離派人把鄭修年的親筆信帶去交給鄭居中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按理說事情早就應該已經有了結果,但奇怪的是,東京城內卻還是一片平靜,就像是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若不是東京城內的密探仍舊與總部保持著聯繫,鄭飛甚至懷疑是不是東京的密探們暴露了身份已經被宋國給一窩端了,

    而且不但東京城一點消息也沒有,對面的宋軍也表現的很奇怪,他們原本陳兵在博州以東,虎視眈眈隨時準備進攻,但在鄭飛招降了夏軍不久,他們就撤兵了,並且全線回縮到大名府一線,擺出了一副死守的架勢。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還能用宋軍怕了來解釋,但奇怪的是姚古居然一個屁也沒放,斷絕了跟天道軍的一切聯繫。

    鄭飛感覺到,越是這樣,大宋朝廷越有可能發生了驚天劈地的大事,而自己之所以一直沒有得到消息,肯定是因為宋廷史無前例的對這件大事採取了成功的保密措施,以致東京城的密探一直無法探得確切的消息。鄭飛也不禁有些後悔,早知如此,當初就不應該把張叔夜撤回來,應該讓他繼續潛伏在大宋朝廷內就好了。

    終於,又等了幾日,消息終於終於傳來,但卻是令鄭飛無比的震驚,趙桓,登基了!

    六天前,趙佶正式下退位詔書,宣佈將皇位禪讓給太子趙桓,自己當了太上皇,

    同日,趙桓登基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宣佈宰相鄭居中為國賊,羅列了鄭居中與鄭家的十大罪狀,其中最大的三條就是「逼宮」、「脅君」與「脅儲」,不但將此前發動政變,囚禁太上皇的責任全都給了鄭居中與鄭家,還說他其實也被鄭居中挾持了,這一段時間皇帝下達的所有的一切命令其實都是鄭居中所為,鄭居中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亂賊!

    而他趙桓則忍辱負重,表面假裝屈服於鄭居中,實際暗中聯絡忠於大宋的忠臣,終於尋找到良機戰勝了逆賊鄭居中,然後他與大臣們一起去宮中請太上皇重新執掌朝政,救國救民,但太上皇在被囚禁的這些日子裡常思己過,痛定思痛,決定下罪己詔,並將皇位禪讓給德才兼備,為國除賊的太子趙桓。

    鄭居中本人已在太子平叛中畏罪自殺,不過他的家人與同黨基本都被一網打進了,趙桓宣佈,將鄭家全族與幾十名主要同黨皆斬首,鄭皇后雖不是鄭家亂國的同黨,但也有諸多過失,本應與鄭家一同受死,但太上皇念在其多年的侍奉之情,只是廢除了她的皇后之位,打入冷宮。唯一落網的就只有鄭修年,也被定了死罪,日後一經捉拿,即刻處死!

    總之,大宋國一場空前的危機,最終以趙桓的徹底勝利並如願以償的登上皇位而告終。

    鄭飛這下終於明白了,怪不得東京城內一點動靜也沒有,原來趙桓早就已經動手了,一個又一個疑問瞬間升起在鄭飛的心頭,按照自己原本的設想,早一些得到消息的鄭家的勝算才應該更大一些,但怎麼最後反倒是趙桓勝利了?趙桓究竟是如何戰勝了鄭居中與鄭家的?他又是如何把如此大的一件事掩蓋起來,這麼久的時間竟然一點消息也沒有洩露出來?

    拋開這些疑問不提,有一件事是可以得到肯定的,那就是趙桓之所以會這麼做,一定是為了瞞住自己,好暗中平定朝廷內的紛亂,尤其是前線大軍的危機,

    從現在的形勢看,很明顯他做到了,大宋朝廷對他登基的反應看起來非常的平淡,表明他已經完全掌控了朝廷,而姚古與宋軍也沒有絲毫的動亂,姚古至今扔是宋軍的主帥,並且還意圖明顯的全線緊縮退守在大名府一線,表明姚古擅自所為,尤其是導致遼夏兩軍被自己招降的嚴重後果也沒有引起趙桓的反感,仍然得到了趙桓的信任。

    也就是說,趙桓看穿了自己的計策,沒有上自己的當!

    鄭飛真是大惑不解了,這趙桓究竟是怎麼了?怎麼突然間變得這麼聰明了?一場空前的危機,居然就這樣不但被他暗中步步為營,一點一點的化解了,還成功的徹底掌控了大宋。

    第二天,新的消息隨即傳來,鄭飛的所有疑惑也都得到了解釋,

    趙桓「平叛」登基,有被治罪的亂賊,自然也得有應該得到賞賜的功臣,而這個消息,就是趙桓宣佈大加封賞的功臣名單,

    在一串串長長的「功臣」名單中,有幾個人的名字格外引得鄭飛注意,

    首先是姚古,趙桓封姚古為北京留守,宣撫使,正式成為了前線宋軍的主帥,這還沒完,姚家也得到了封賞,姚古的兩個兒子,姚平仲與姚友仲都封了大將,領兵來北京助姚古一臂之力。

    父子三人同在前線領兵,完全體現了趙桓選擇了繼續信任姚古,而且還是更勝於前,因為在此之前,姚平仲與姚友仲都在京師任職,雖然職務不低,但大家都明白,他們其實是人質,就是提防著姚古會背叛大宋的人質,可如今他們卻被趙桓派到了姚古的身邊,豈不就是表明趙桓更信任姚古,一點也不提防他了嗎?

    除了姚家,更令鄭飛心中一驚的是一個可以說是如雷貫耳的名字,李綱!

    趙桓任命李綱為兵部侍郎。

    李綱是政和二年的進士,此前只是一個朝廷一名小小的諫官,年初因為上書趙佶痛陳時弊,引得趙佶大為不滿,將其貶出京城當了一個彈丸小縣的稅務官,可能正是因為如此,趙桓覺得李綱不是老皇帝的人,可以信任,便在兵變掌權後將他重新召回朝廷,如今又毫無徵兆的被直接提拔為兵部侍郎,原因肯定只有一個,就是李綱立了大功!

    李綱立了什麼大功?

    鄭飛思前想後,感覺一個可能性最大,那就是趙桓目前所做的這一切卓有成效的行為,很有可能都是出自李綱的建議!因為就趙桓身邊那一群草包,如果真有那個本事,這些年就不會被鄭飛和朱武耍的團團轉了。所以,李綱的嫌疑最大!

    鄭飛不禁一陣懊悔,自己百密一疏,居然就忘了提前對李綱下手了,

    那李綱又是誰呢?

    若說在北宋末年與南宋初年,在大漢民族危難之際所湧現出來的民族英雄中誰是領軍級的人物,有三個人是絕對當之無愧的,第一個是宗澤,第二個是岳飛,第三個就是李綱,請注意,排名不分先後。

    歷史上,靖康之變時,金兵包圍開封,宋欽宗在最危難之時,選擇了信任主張對金作戰的李綱,任命他負責開封保衛戰,全面主持抗金。

    李綱上任後果然是力挽狂瀾,他率領開封軍民及時完成防禦部署,親自登城督戰,擊退金兵。金帥完顏宗望見開封難以強攻,轉而施行誘降之計,宋廷瀰漫了屈辱投降的氣氛,而李綱因堅決反對向金割地求和,被宋欽宗罷官,所幸由於開封軍民憤怒示威才迫使宋欽宗收回了成命,李綱又被起用。

    完顏宗望因無力攻破開封,在宋廷答應割讓河北三鎮之後,遂於靖康元年二月撤兵。開封守衛戰在李綱組織下獲得勝利。

    誰料,金兵一撤,李綱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誣陷。靖康元年五月,宋廷強令李綱出任河東、河北宣撫使,實際上是驅趕他出朝。李綱就任後,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撫使徒具空名,無節制軍隊之權。李綱被迫於九月辭職,卻又被加上「專主戰議,喪師費財」的罪名,先責建昌軍安置,再貶夔州。

    李綱被貶不久,金兵再次兩路南下圍攻開封。宋欽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綱,任命他為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事,但已無濟於事。當李綱在長沙得知此命時,北宋已經滅亡。

    北宋滅亡後,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另建朝廷,他為利用李綱的聲望,起用他為尚侍郎(右相),李綱趕到南京,竭盡思慮,為高宗籌劃重整朝綱,組織抗金,並同高宗周圍的汪伯彥、黃潛善等投降派展開尖銳鬥爭。他反對投降,主張「一切罷和議」,嚴懲張邦昌及其他為金兵效勞的宋朝官員,以勵上節。為加強抗金鬥爭的力量,他推薦堅決抗戰的老臣宗澤出任東京留守,去開封整修防禦設施;又力主設置河北招撫司和河東經制司,支持兩河軍民的抗金鬥爭。

    李綱整頓軍政的設施,有助於宋朝廷支撐局面,尚能為宋高宗所接受。然而,他主張堅決抗金及反對投降活動,卻為宋高宗及汪伯彥、黃潛善所不容。因此,他們又設法驅逐了李綱。找借口先貶鄂州,再流放海南島!而他雖然被排斥在外,但一直關心國事,一再上疏陳述政見,繼續反對屈辱投降,支持岳飛抗金鬥爭。直至紹興十年正月在悲憤的心情中去世。

    李綱,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而且是一個絕對有能力力挽狂瀾的民族英雄,可以說,如果歷史上的宋欽宗與宋高宗都能堅定的信任李綱,也許,歷史早就改寫了。

    如今,三大領軍級民族英雄,宗澤已對宋廷徹底失望而歸順自己,岳飛雖還飄零在外,但最起碼還沒為宋廷所用,就剩下一個李綱還沒搞定,可以說,只要搞定了李綱,大宋就徹底沒啥希望了,而鄭飛也是想過對李綱下手的,但還一直沒有機會,他也以為李綱至少要等幾年以後才會嶄露頭角,而那個時候宋國也已經被自己滅了,誰料,歷史的改變就像是蝴蝶效應一樣,不知怎麼地,李綱就被趙桓提前啟用了!並且李綱也再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一出手就幫趙桓化解了眼前這一場大危機!

    又等了半天,壞消息再度來了,東京密探在上一道消息剛剛發出沒多久又立刻發來了另一道消息,原來,趙桓上午剛剛任命李綱為兵部侍郎,下午又隨即宣佈任命李綱為監軍,即刻奔赴大名府前線,與姚古一起抗敵!

    鄭飛的心,不由一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