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異時空--長城

修改版 第一部 彷徨 第十三章 進退之間 文 / 宇昆

    為了保證地下「物資」的秘密不為外人所知,我不可能不顧及到湯玉麟政府的態度。但我的這種「求穩」策略顯然並不怎麼被李樹桂和苗可秀所贊同。「司令!我們根本等不了四個月呀!不盡早把旗號打出去,如何才能得到大發展?」苗可秀到底年輕氣勝,首先憋不住了。而李樹桂也緊皺眉頭跟著說道:「倘若只是組織紀律鬆散的民團在本鄉保家守土或許還能跟敵人拼一下,但要是拉到遼吉去進攻日本人,我怕戰鬥力和士氣就要大為下降啦!士兵的家鄉觀念太重……」

    點了點頭,我沉思良久才說道:「二位所說的都有道理,我們以辦民團的名義所組織的隊伍,其地方性色彩過於強烈,這是個大缺陷,必須克服!」說著攤開一幅熱河省的地圖,「就是這裡——上谷鄉!此地位於武場鎮以東三十里,距平泉縣境卻只有十里路程,基本屬於政府顧及不到的地區。上谷鄉雖然方圓二十里不足百戶,但卻處在整個督練區的中心位置。我們把隊伍駐地遷到這裡後秘密進行擴編,士兵就從逃役的青年人中招收!」

    「啊!」聽了這話,剛才一直不出聲的周學鑫驚訝的說道:「司令不是一直反對收逃兵麼?」

    「情況不同啦!你們看看,這是省府關於保衛團徵用團丁的規定:武器衣物自帶、參訓期間自備食物、無任何報酬,現在又正好趕上春耕季節,這不是要把人往絕路上逼麼!我估計如此這般胡搞,離鄉逃亡的青壯年肯定少不了,而我們這裡給士兵發糧餉,當然會有人參加的。而且這麼一來我們就可以同時組織『保衛團』和『義勇軍』兩支隊伍!」此時有一件事情我心裡卻在暗自猶豫,「自己這個保衛團督練長是不是應該『推波助瀾』呢?倘若真的這樣,隊伍是擴大了,可平泉縣的老百姓要受苦了!」

    這個主意當即得到了李樹桂與苗可秀倆人的一致同意,至於周學鑫則猶豫了片刻才支支吾吾的說道:「那麼武場鎮這邊兒總要有人留守吧,這個活計能不能叫我兒子景泰來幹?……」

    我故意沒有答茬,而是轉頭對李樹桂、苗可秀倆人說道:「李參謀長帶隊去上谷選址建立訓練基地,一定要注意盡量把當地的老百姓維護好,如此才能保守秘密。至於苗副軍長嘛,你盡快挑選精幹人員秘密潛入平泉縣,一方面對當地鄉村情況進行調查,同時散佈省府要大規模抓丁拉夫的消息。我會把去平泉鎮上任的時間盡量拖後幾天。」最後才轉身面對周學鑫,「我已經托人保舉周景泰擔任新成立的武場鎮警察所所長,您這位當父親的可別拖兒子後腿呀。」

    周學鑫喜出望外的連聲說道:「一定!一定……」

    支走了李樹桂和苗可秀,我正好可以抽時間照顧一下張寶堂和謝老六那邊。如今「補充團」的「捉迷藏遊戲」已經發展到了隱蔽搜索、偽裝欺騙、設陷阱、布誘餌的地步,各式各樣的「卑鄙」手段無所不包。但即使如此,要想「捉」住一個小組所有人,最短記錄也需一天一夜時間。鑒於這種情況,我的「訓練規則」有了新的改變:三個小組防守,一個小組進攻,開始「奪旗遊戲」。只要進攻的一方能夠登上由另外三個小組警戒防守的山頭,即為勝利。趁此機會,我把當初在部隊裡學過的幾招捕俘擒拿也順便傳授給眾人。

    第二天一早,我來到表面偽裝成了煤窯的洞庫。此時洞口外的大院子裡已經蓋起了十多間青磚房,洞庫中也有近一百人從事清理、搬運及挖掘工作。但由於至今仍舊嚴格執行著「任何人不許出大院兒」的規定,因此裡頭的情況連我自己也不太清楚。謝老六由於長時間沒有見陽光,臉色有些發白,但精神卻很好:「大哥您可回來了!聽說您如今升了司令啦?」

    我笑著點了點頭,看了看洞內的環境。由於此時棉被服裝、槍支零件和機器設備正逐漸往滴水巖山谷運,亂石碎物也被清理乾淨,因此洞庫顯得寬敞了許多。中間還鋪上了一條簡易鐵軌,以便搬運較重的大件設備。「呵,幹的不錯嘛!真是辛苦啦!」我高興的拍了一下謝老六的肩膀。

    「不辛苦,吃的好、穿的暖,這活計比過去下窯挖煤可輕鬆多啦!」我這麼一誇獎,反倒讓謝老六有些不好意思,「大哥,現在弟兄們已經打通了『五條巷道』,再往前,就實在挖不動啦!這裡頭堆的東西說不上都是些啥,咱也沒敢亂動……」

    雖然我此時急著想看看謝老六他們到底都找到了些什麼,但面對周圍聚攏過來的「弟兄們」自然要先大大的慰勉一翻。交談中我恍然發現,原來這些「前礦工」們此時把堆放在身邊兒的這些「超時代」軍火物資和機器設備當成了不比自家飯鍋更值錢的鐵傢伙,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價值!在制止了幾個例如要把汽車輪子裝到馬車上去的建議之後,我反而安心了許多,「財富會讓一個人變的瘋狂,對這些人來說,自己的『欺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吧?」

    來到由謝老六帶人新打通的幾個洞庫,裡面的情形未免有些令人「失望」——倉庫的規模雖然比先前的幾個要大了些,但此時卻顯得空蕩蕩的!僅剩的一點兒軍火物資也大都已經裝進集裝箱裡上了汽車,數量估計還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而在洞庫的盡頭,一道經過特別加固的混凝土的電動大門擋住了前進的道路。風鎬、電鑽打在上面根本就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裡面有鋼板夾層,還灌了鉛!直覺告訴我——自己如何來到這個「時代」的秘密,恐怕就隱藏在這道大門之後了!

    兩天後,當我這個「督練長」前往平泉鎮赴任的時候,心中的矛盾還是在反覆糾纏。洞庫裡的輕武器,即使不算那些「等待回爐」的破爛兒,還有67-2式7.62毫米口徑重機槍八百挺,77式12.7毫米高射機槍三百多挺,加上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衝鋒鎗以及少量的74式火焰噴射器、69—1式40毫米火箭筒、70-1式62毫米火箭筒、78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雖然火力配置不會很合理,但也足以裝備起一支近萬人的軍隊。倘若真的這樣編組部隊,就單兵火力來衡量,簡直是強大的有些變態!如果把經過翻新的舊武器也利用上的話,則最少可將軍隊數量擴大七倍,武裝起七八萬人的抗日大軍。問題是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在日軍進犯熱河之前拉起這麼大規模的隊伍!

    而在重武器方面卻面臨著另外一個難題。匆匆數了一下,加上已經用過的淘汰貨,洞庫**有63式60毫米口徑迫擊炮九十四門;63-1式60毫米口徑迫擊炮一百七十三門;67式82毫米口徑迫擊炮七十六門;*式120毫米口徑迫擊炮四十一門;甚至還有十七「台」配m式炮架和絞車、從炮尾裝填的56式160毫米口徑迫擊炮——天吶!這種老古董過去連見都沒見過!但火炮上全都沒有安裝瞄準鏡。翻遍整個倉庫,只找到62式光學瞄準鏡七十二具,其中還有一個是壞的。也就是說,除非是概略瞄準,否則總共三百八十四門迫擊炮(56式160毫米迫擊炮沒有可用的炮彈,所以不能算)中可以裝備使用的只能有七十一門!至於牽引式火炮則全部都是拆散了的零件!一根根炮管、大架、制退機、復進機,還有高射炮的指揮儀、向量瞄準具……各種零部件分門別類裝在「東風」十輪卡車上,數了數有五十六輛,看來也是準備拉走的。至於還沒有來得及裝車的,只有四十八「輛」74式37毫米高射炮炮座,三十六「輛」59式57毫米高射炮炮座(炮身已經拆卸裝車了)和一些14.5毫米口徑高射機槍所用的四聯雙軸四輪槍架以及雙聯兩輪槍架。至於運輸車輛倒是不少,東風「康明斯」三噸半卡車,漢陽產的「紅巖」牽引車、半拖車,加上老式的「東方紅」卡車一共有八十二輛完好無損可以開動,另外還有近四十輛「殘缺不全」。汽車、大炮、電台……都不是張寶堂、謝老六他們可以「擺弄」的了的。其實別說是他們,就連自己,又何嘗有把握能把那些零散的火炮部件組裝起來?而組建炮兵、防空兵、通信兵這些技術性兵種就更是難上加難啦!

    侵佔東北三省的日軍正向抗日義勇軍圍剿進攻,自己當然不能袖手旁觀。我甚至在考慮著向其提供武器彈藥的可行性,如有必要還真得拉上隊伍「打」過去!但此時洞庫裡的物資反倒成了累贅!看來只能把這個「包袱」扔給杜文軒了。「把機器設備統統拉走,能賣的賣,能用的用,好歹也不能『便宜』了小日本兒!」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