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宋兵器譜

第三卷 燕趙男兒 第七十五章 王韶說宋神宗 文 / 殷揚

    第七十五章王韶說宋神宗

    「官家,這事,臣與吳都指揮使商議過了。」當著宋神宗的面,王韶不能稱吳驥為兄弟,只能按官名來稱呼。

    「哦!」宋神宗極為好奇,問道:「吳驥這人怎樣?是不是特別聰惠?是不是一表人才?」

    吳驥的名字對於宋神宗來說,那是熟之極矣,給了他太多的驚喜。可是,他還沒有見過吳驥,要不好奇都不行。

    「呵呵!」王韶發出一串暢笑聲,道:「官家,吳都指揮一表人才算不上,可是,卻也不會讓人生厭,看一萬次也不會生厭。說他特別聰惠麼,也算不上,就是膽子大,敢想人所不敢想,敢做人所不敢做。就膽大,敢想,敢做!」

    「想人所不能想,做人所不能做。哈哈!」宋神宗大笑起來,指著王韶道:「王韶啊王韶,這還不叫特別聰惠麼?要是想不到,哪能做得到呢?」

    「官家,吳都指揮真的不是特聰惠的那種人,可是,他的心思用在正途上。」王韶這話就有點意思了。

    宋神宗臉上的笑容僵住了,朝中大臣,要說聰明人,很少有人比得過司馬光的。可是,此人一心反對新法,處處與王安石作對,這讓宋神宗很是惱火。司馬光少有才名,若是一心一意為國,一代能臣是跑不掉的。

    「嗯!」宋神宗眉頭一挑,轉換話題道:「你和吳驥商議的結果怎樣?快快給我朕說來。」

    王韶卻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左右一望,在呂惠卿和呂公著二人身上一瞄,沒有說話。

    宋神宗已經明白了,此事必然太過重大,越少人知曉越是好,沖二人道:「呂惠卿,呂公著,你們先下去。」

    二人領旨,退了出去。呂公著萬分不爽,恨恨的道:「呂相公,你瞧見了吧?如此大事,竟然不讓我們參與,哼!」

    呂惠卿是變法的二號人物,都不能參與,他著實不爽,卻是沒有說出來,搖搖頭,快步而去。

    「邵九,你帶人守著,三十丈內,任何人不得靠近。」宋神宗吩咐一聲,邵九領命,自去辦理。

    宋神宗站在門口,見邵九辦好了,這才關上門,回過身來,對王韶道:「王韶,你可以說了。」

    「官家,臣與吳都指揮商議,有上中下三策。」王韶眉頭一挑,暗中道:「但願吳兄弟點撥的有效,能說服官家。」

    王韶與吳驥商議之後,就在為如何說服宋神宗而犯愁。要知道,吳驥的謀劃太過驚人了,儘管宋神宗很想改革宋朝的局面,也不見得有膽量接受,這說服宋神宗就是重中之重了。

    「哦。三策?不少嘛。」宋神宗有些意外。

    他和王安石、呂惠卿、呂公著商議了好幾天,一個辦法都沒有想出來,王韶竟然說有三策,他著實很驚訝。

    就是王安石也不例外,吃驚的打量著王韶道:「這麼多!」

    「下策,就是集中舉國之力,攻打一國。」王韶眉頭一掀,道:「臣與吳都指揮商議,以為集中舉國之力來攻打遼國為上,打西夏為下。其原因在於,燕雲之地是遼國的重地,若是沒了燕雲之地,遼國也就無能為力,其實力會一落千丈。」

    「是呀!」宋神宗不住點頭,大是贊同道:「若無燕雲十六州,契丹人不過和匈奴、突厥一個樣,只會盤馬彎弓,不會有精良的裝備、發達的技藝,眾多的口眾,吃不完的精糧。」

    遼國的核心重地就是燕雲之地,沒有了燕雲之地,遼國只是單純的遊牧民族,不會有城池,不會如眼下這般難以收拾。

    「只是,若是如此的話,就無法對付西夏,西夏必然出兵關中,若是陝州丟了,關中丟了,其後果難以設想。」宋神宗是個明白人,眉頭緊擰著:「別的不說,光是朝中的口水就會淹死很多人。更別說,還會有別有用心之人去鼓動,則天下囂囂,大宋會處於動亂之中。」

    陝州丟了,關中丟了,後果太嚴重了,即使收復了燕雲之地,也會讓宋神宗頂不住。王安石不住點頭,大是贊同道:「著實如此!此計,萬萬不可。」

    「官家,若是要問罪,臣願頂罪!」王韶猛的站起,道:「只要大宋能一統天下,臣之榮辱又算得了甚麼?還請官家成全!」

    「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王韶,你有這份心,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宋神宗眼裡噙著淚水,用力拍著王韶的肩頭,道:「此計,決不能用。說說中策。」

    「官家,這中策就是緊守城池,不予進攻,一直拖下去,務使城池不失便算成功。」王韶說出計較。

    要說守城,宋朝還真有很大的成算。宋朝別的不行,這城池特別堅固,即使西夏、遼國的軍隊再能打,打得宋朝沒還手之力,也是拿宋朝的城池沒辦法。若是行此策的話,倒是一個穩妥之策。

    「此計,倒是不錯!」宋神宗有些意動,撫著額頭道:「若是緊守城池,不使城池有失的話,倒不是一穩妥之策。即使耶律洪基有三頭六臂,也是拿大宋的城池沒奈何。更不用說,邊關還有十萬精銳大軍,一個不好,再來一個雄州大捷,也不是不可能。」

    「果然,如吳兄弟所料,官家對此計大是贊成。」王韶眉頭一挑,暗中讚歎吳驥料算得準確。

    「官家,此計雖然穩妥,卻是耗時甚長,沒有數年時間,不會止兵。」王韶提醒一句。

    「哦!」宋神宗若有所悟,眉頭擰成了川字,道:「真要如此的話,朝中的口水會亂濺,大臣們會一通接一通的上奏,說擄掠的時候打得那麼好,為何戰事拖得如此之長呢?一定是邊將要君,借此自固,掌控兵權。到那時,彈劾的奏章會如潮水般湧來。」

    「官家,臣斗膽說一句。」王韶心直口快之人,想到就說:「長平之戰時,廉頗與秦軍打消耗戰,實行拖,可是,趙王卻中了秦國的反間計,才有趙括統兵,長平戰敗。」

    「王韶!你好大的膽子!」宋神宗火了,厲喝一聲,道:「朕再糊塗,也不是趙王。」

    把宋神宗比喻成趙王,著實讓人著惱,可是,王韶跟沒聽見似的,道:「官家英明,自然是不會。可是,官家不會,並不是說有人不會,若是那一位出手的話,官家該當如何處置?」

    「你你你……你膽子越來越大了!」宋神宗指著王韶,一連說了好幾個你字,再也沒了下文。王韶這話雖然難聽,卻是事實,若是戰事久拖不決,曹太后一定會出手,到那時,即使宋神宗不想罷免王韶和吳驥也不可能了。

    他們二人不統兵,誰去統兵?更別說,既然是曹太后出手了,新任統兵將領必然是曹太后的人。等於是把軍權拱手相讓了,一旦把軍權讓出去,後果就是相當的嚴重。更別說,曹太后的人中,沒有一個能當此大任。一旦這些庸碌之人統兵,後果不堪設想,再來個長平之敗,何足奇?

    「此計也不可用,說上策!」宋神宗萬分不甘心,卻是不得不接受現實。

    「噗通!」王韶跪在宋神宗面前,不住叩頭,卻是不說話。

    「王韶,你這是怎生了?要你說話呢。」宋神宗萬分不解。

    「咚咚!」王韶只顧著叩頭,仍是不說話。

    「說!」宋神宗使勁把王韶拽起來,催促道。

    王韶猶豫半餉,欲語還休:「官家,上策一旦成功,大宋收復燕雲之地都有可能。可是,凶險異常,能否實行,這要看官家的雄心有多大,要看官家的膽識有多大。」

    「王韶,你如此說話,就不怕官家砍了你腦袋?」宋神宗感到很憋屈,怒火有些上騰,怒視著王韶。

    「官家,正是因為此策太過凶險,臣才不得不先叩頭請罪。」王韶卻是很鎮定道:「若是官家膽識不夠,雄心不夠,此策不說也罷!」

    這不是吊胃口麼?

    宋神宗恨不得從王韶嘴裡摳出答案,手指著王韶,一而再,再而三,最後平復一下心神,道:「王韶,你那點鬼點子,還瞞不住朕。你不就是想激朕麼?你達到你的目的了。」

    「官家,此策真的太過凶險,若是官家心志不堅定,此策將會演變成大宋從未有過之慘敗。嗯,或許會成為華夏歷史上從未有過之慘禍!」王韶卻是一本正經,以不容置疑的口吻道來。

    「是麼?」宋神看在眼裡,知道王韶不是危言聳聽,接下來的計策,真的太過凶險了。眉頭一挑,道:「你說,若是能成功,朕無論如何也會實行。」

    王韶打量著宋神宗,一個字不說。

    「你……」宋神宗打量著王韶,恨恨的道:「王韶,你真是太氣朕了!朕真的恨不得砍了你的腦袋!」

    宋神宗不住踱步,越踱越快,額頭上的汗水下來了。他對王韶很瞭解,王韶沒有誇大其詞,要不然的話,以王韶的性格,斷不會如此做的。

    「我必須得下決心!」

    宋神宗突然停了下來,從劍架上抓起佩劍,拔劍出鞘,狠狠劈下,御書桌給劈下一角,大聲道:「若朕決心採取此策,而半道而廢,如此桌!皇天后土共鑒!」

    「官家,臣死罪,死罪!」王韶忙跪在地上請罪。

    「起來!」宋神宗把王韶扶起來,催促道:「這下,你總可以說了吧?」

    王韶略一凝思,把計較一說。

    「……」

    宋神宗一臉的驚容,數度張開嘴,想說話,卻是一個字沒有說出來。

    「咕咕」

    王安石喉頭發出一陣異響,愣是沒說出一個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