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晉時歸

龍騰世紀 207敦煌索氏 文 / 水的龍翔

    天際蒼寥,萬里長空飄來一層薄薄的雲,涼州的空氣遠比中原的要乾燥的多。唐一明帶著兩萬大軍到了姑臧,兼併了謝艾的兩萬軍隊,使得整個涼州屯駐了四萬軍隊。他想征討西域各國,奈何涼州民心不穩,兵力不足,只得讓王猛從洛陽向向關中調集兩萬人馬,再從關中徵調兩萬到涼州。

    在等待援軍的日子裡,唐一明在涼州不知不覺便渡過了一個多月。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唐一明一面安撫百姓,一面厚待涼國的那些降臣,讓他們都真正的以心歸附。除此之外,唐一明還讓謝艾給西域各國的國王寫信,派出使者前去送信,希望能夠招降他們,如果他們肯降,就不用再費兵攻打了。

    可是,事情卻沒有那麼順利,西域六國,除了高昌願意投降外,其餘五國均以為地處偏遠,漢軍鞭長莫及,斬殺來使。

    消息傳到唐一明的耳朵裡時,他正在姑臧城的太守府裡,當著眾將的面,大聲罵道:「混蛋!都他媽的野蠻人!」

    謝艾聽到唐一明的大罵之後,急忙俯身在地,大聲叫道:「大王,罪臣該死,罪臣該死,罪臣太過高估自己了,以至於白白地害死了五條鮮活的生命,還請陛下降罪責罰!」

    「殺人者是西域人,是那幫子混蛋,給你有什麼關係?起來!」唐一明厲聲說道,「既然西域各國執迷不悟,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等援軍一到,我便親征西域!」

    「大王乃是萬金之軀,如此蠻荒之地豈能讓大王以身涉險?西域六國原本就是涼國屬地,後來脫離出去,臣智謀不足,萬萬沒有想到他們會如此絕情,臣對西域地形熟悉,願意帶一支偏師,征討西域各國,以將功折罪!」謝艾站了起來,聽到唐一明要親征西域,便急忙說道。

    「大王,我也願意替大王遠征西域!」苻堅突然站了出來,朗聲說道。

    「大王,讓我去!」呂光爭搶道。

    唐一明見三個人都爭著搶著要遠征西域,細細想道:「三個人同時搶著去攻打西域,無疑是想借此機會立下功勞,博取在軍隊中的名聲。涼州百姓剛剛歸附,還不夠穩定,如果我此時一走,必然會將此三人全部帶走,那涼州就沒有合適的人選鎮守了,不如就順水推舟好了。」

    想到這裡,唐一明便道:「西域六國,高昌最為弱小,雖然歸附,必然會被龜茲、焉耆所攻,而其他五國地處偏遠,如果一個一個的消滅,會耽誤很多時間。這樣吧,就讓你們三個人兵分兩路前進,謝艾帶兩萬五千人,以宋混為副將,出玉門關,攻擊鄯善、于闐。苻堅領兵兩萬五千人,呂光為副將,從瓜州出發,借道高昌攻擊焉耆和龜茲。之後,你們一起會師,齊攻疏勒,然後再與烏孫決戰。」

    謝艾、苻堅、呂光聽後,都同時點了點頭,異口同聲地回答道:「諾!」

    「此次為滅國之戰,你們不可手軟,投降者活,抵抗者殺,勢必要在西域一帶讓他們知道我們漢軍的厲害!」唐一明道。

    「臣等遵旨!」

    五天後,兩萬援軍到達姑臧城,略微休息了三天後,唐一明便分派出來五萬軍隊,將他們一分為二,分別交給了謝艾和苻堅的手中,並且親自踐行,送走了遠征西域的軍隊。此次出征,因為路途遙遠,大炮攜帶不便,所以只能以靠部隊的真正實力來較量。大軍一走,整個涼州就顯得空蕩了許多。

    涼州是一個多民族融合、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歷史文化名城,其人口的繁榮與衰退,一方面反映了涼州文化的興衰,更重要的一方面折射出當時社會的穩定與動盪面貌。

    兩漢、三國時期,由於涼州封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出現了一批著姓勢力。如金氏、段氏、陰氏、張氏,因其父輩出仕或立軍功,遷往長安、洛陽或署官地,後蕃息繁衍,成為這些姓氏的望祖。

    前涼時期,涼州同戰亂頻乃的中原相比,百姓生活比較安寧。中原人口為避戰亂,流寓涼州者甚多,以至於到張駿時因無地安置流民而在沙磧裡置「石田」安置人口。這些流入的人口,增加了涼州人口的戶數,雖然中間經過燕軍滅涼的動亂,但是總體戶數沒有減少。

    當涼州官員將整個州的人口總數報給唐一明的時候,唐一明也覺得不可思議,三十萬人口,這個數字對於現在來說,似乎很少,但是在當時統一下的中國,人口總數才幾千萬的時代背景下,已經是不得了啦。

    佔領了,就不能再讓這些地方丟失,必須加大力度整頓涼州,使涼州成為西北的重要戰略區域。有了這個想法,唐一明自然而然地便會需要人才。他叫來了涼州官員,詢問了當地的一些情況之後,便帶上陶豹,和幾個親隨兵,為了找尋人才,他便出了姑臧城,向西行走,直奔敦煌。

    敦煌位於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曾經擁有繁榮的商貿活動。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

    史書記載,前秦苻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號為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

    不過,此時的敦煌,還沒有出現石窟、壁畫。因為秦國滅了,苻堅也成為了唐一明的屬下,就算要建立的話,也該是唐一明來建立。只是,此時涼州還不算太平,就算要建,也應該是等到唐一明統一了全國,或者整個北方的時候,至少,他的心裡默默地記下了這一件對後世文化留下莫大干係的事情。

    敦煌南枕氣勢雄偉的祁連山,西接浩瀚無垠的羅布泊,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東峙峰巖突兀的三危山。在這個靠近沙漠戈壁的天然小盆地中,黨河雪水滋潤著肥田沃土,綠樹濃蔭擋住了黑風黃沙;糧棉旱澇保收,瓜果四季飄香;沙漠奇觀神秘莫測,戈壁幻海光怪陸離;文化遺存舉世聞名,社會安定民風古樸,人傑地靈英才輩出……美麗的敦煌,是塊富饒、神奇、誘人的土地。「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輝煌的敦煌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唐一明帶著陶豹和幾名親隨一路跋山涉水,沿途遍覽涼州風光,當他抵達敦煌時,看到那美麗而又神奇的土地,心中不免得感慨連連。在敦煌太守的迎接下,唐一明等人便進入了敦煌城。

    「大王親自到來,屬下誠惶誠恐!」敦煌太守金逸在太守府中拜道。

    「金太守不必多禮,本王此次前來,事出突然,未能及時通告,只帶親隨數人,除了你之外,就別無他人知道,還請不要聲張。」唐一明端坐在太守府中的上首,端起一杯茶,細細地品味了一番。

    太守金逸,涼國舊臣,謝艾主動歸順漢國之後,唐一明讓涼國舊臣一律守在原職,除了個別幾個變動了一下外,諸如太守、將軍、都尉都沒有變。涼國舊臣也十分感激,官員大多真心相投,即使是有點顧忌的,也被唐一明的開化給打消了顧慮,從而真心輔佐。

    「是,屬下明白!」金逸答道。

    「好茶!」唐一明喝了一小口那杯茶之後,便讚許道,「涼州也有茶葉嗎?」

    「回大王話,涼州茶葉自古就有,只是太過稀少不易發展成片,所以很少外銷,只供當地使用。」金逸答道。

    「嗯,這茶不錯,以後要是能發展一個大茶區的話,就可以賣給西域人,呵呵。」唐一明放下手中的茶杯,輕輕說道,「對了,本王久聞敦煌多俊才,探聽得敦煌索氏乃涼州上士,本王想請教一下,索氏一族,居住在城中何處?」

    金逸道:「索氏一族都居住在城西,是當地大族,當年燕國大將軍慕容恪也慕名前往,可是卻索氏卻沒有出仕。不過,大王親自來到,索氏必然會欣然接受。大王在此稍坐,屬下這就派人去請索家人前來見大王。」

    「名士一般都清高,燕國盛極一時,慕容恪權傾朝野的時候,索家人卻拒絕了慕容恪,這也充分說明他們不畏強權,這樣的人,不可以呼之即來,揮之即去,本王親自造訪。走!你在前面帶路,本王和你一起去請索家出仕。」唐一明道。

    「是,大王!」

    敦煌索氏,其祖上為敦煌五龍索靖之後,晉代敦煌人索靖、泛衷、張甝、索紾、索永的合稱,因其俱有逸群之才故稱。索靖是中國書法史上成就卓著的書法家,字幼安,是西晉時期敦煌龍勒(今屬甘肅省)人。他出生在一個累世官宦之家,官征西司馬、尚書郎,封安樂亭侯,謚日莊。善章草書,峻險堅勁,自名日「銀鉤蠆尾」。

    索靖之後,索氏多在前涼為官,索氏兄弟六人,前涼滅國之後,索氏兄弟便榮歸鄉里,不再當官,慕容恪當時也曾親自去請,卻未能如願,謝艾復國之後,索氏也不再為官。

    索綏,索泮,索襲,索遐,索菱,索孚,兄弟六人,才情各有不同,謂之索氏六俊,敦煌人以及涼州人多為尊敬,為涼州上士,也是涼州第一大氏族。

    在金逸的帶領下,唐一明便來到了索氏所居住的城西風雅巷。風雅巷裡,六座大宅並排而立,門匾上都統一寫著「索府」兩字,那字體大氣滂沱,筆走龍蛇,頗有大家之范。

    六座府宅,座座大門緊閉,黑漆大門上,遙相呼應,形成清一色的墨色。唐一明見了感到大為奇特,他知道,古代王公貴族的住宅大門漆成紅色,表示尊貴,所以才有了後來「朱門酒肉臭」的詩句。

    不解之下,也讓人十分好奇,便問道:「金太守,六府座座黑漆,這是何意?」

    以索氏在涼州的影響力,足可以堪稱的上是貴族豪門,所以才會令人費解。

    金逸搖了搖頭,歎了一口氣道:「大王有所不知,索氏一門,自從前涼滅國之後,便將府門全部塗成黑漆,自降身份,以緬懷前涼王張氏一族。」

    「真忠臣義士也!」唐一明聽後,不由得發出了感慨!

    金逸徑直走到了第三家府門前,揚起手,便「咚咚咚」的在府門上敲了三下,並且高聲叫道:「敦煌太守金逸,前來求見德林先生!」

    唐一明一路上詢問了一些關於索氏的情況,知道索氏六兄弟以索泮為首,而德林,便是索泮的字。

    不多時,便見府門開了一個門洞,一張略顯得蒼老的臉龐露出了出來,看見是太守金逸,便畢恭畢敬地鞠了一躬:「太守大人親訪,本來我家主人應該親自迎接,奈何主人昨夜偶感風寒,不便走動,也害怕傳染了大人,特讓小人來通報大人,還請大人見諒!」

    金逸臉上一怔,他的家裡也是涼州氏族,他自己又是敦煌太守,居然被拒之門外,窘迫之下,腦海中靈機一動,急忙叫道:「哦,請老者再通報一聲,就說漢王親自到訪,請德林先生務必要見上一見!」

    「漢王?哪個漢王?」那老者問道。

    金逸厲聲說道:「如今涼州全境已經全部歸附漢王,你說還有哪個漢王?」

    老者目光向金逸身後掃視了一眼,果然見一個年輕的漢子在眾人的簇擁之下恭敬地站在那裡,便急忙對金逸說道:「大人,恕罪,小人不知,這就去通報我家主人!」

    「啪!」

    一聲脆響,那老者便關上了門洞,從府門裡面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金逸長出了一口氣,來到了唐一明的身前,稍微一施禮,便道:「大王,家奴去通過去了,請大王稍微等候一下。」

    唐一明輕輕地點了點頭,目光轉動,掃視著其他府院的大門,隱約看見門縫中都有一雙眼睛,似乎是在窺探他。他臉上笑了笑,心中想道:「索氏並非不願意出仕,而是未遇其主而已。剛才金逸一聲大喊,雖然是情急所發,卻足以敲山震虎!」

    過不多時,府門大開,索泮穿一身墨色長袍,頭戴高冠,十分禮貌地走了出來,掃視了眾人一眼,便直接來到了唐一明的面前,拜道:「草民索泮,拜見漢王!」

    唐一明見索泮一身儒雅,頗有風流才俊之身姿,便哈哈笑道:「德林先生,不必多禮。本王前來造訪,差點被看門人給堵在了門外,見不到先生了!」

    索泮扭過頭,沖身後的那看門老者斥道:「有眼無珠,漢王來了,你應該立即打開大門,恭迎漢王才是!」

    看門老者一臉委屈,他也是按照索泮吩咐,但凡有來人,必先通報,然後再做決定。他支支吾吾的,說不出話來,只能站在一邊,低頭哈腰,連聲賠不是。

    「德林先生,聽聞你昨日偶感風寒,這外面風大,別再加重了病情?」唐一明道。

    索泮急忙說道:「漢王親自造訪草民寒舍,草民感激不盡,縱然有病,一聞漢王駕到,病情也早就好透了。漢王,外面風大,還是請府中敘話吧?」

    「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先生請帶路!」

    「漢王請!」

    進入府宅,索泮和唐一明分賓主而坐,只是,唐一明坐在了上首,索泮坐在了下首,畢竟唐一明身為漢王,身份尊貴,豈能不加以禮遇。

    「漢王親自造訪,可否是有什麼重要事情嗎?」索泮首先問道。

    唐一明呵呵笑道:「自然有事,如今本王入主涼州,將涼州全境納入漢國境內,涼州百姓民風淳樸,遵循教化,其民多為晉人,與其他地方羌胡不同,足可以在此有所作為。只是,本王手下一直都是起於行伍的士兵,對於保境安民還可以,說到政事上面,卻有點牽強。本王久聞索氏六俊之威名,六俊才情各有所不同,堪稱涼州上士,所以,本王想請先生及其兄弟一同出仕,在涼州為官,好好的治理涼州,將涼州打造成一座塞上江南!」

    索泮聽後,略微沉思了一會兒,然後說道:「漢王,自從涼國滅亡之後,我等兄弟六人便久未出仕,政務上面早有疏漏,只怕會辜負了漢王的厚望!」

    「德林先生是在擔心本王會走鮮卑燕狗的舊路,擔心先生兄弟六人出仕之後,涼州再次被胡虜顛覆,是也不是?」唐一明問道。

    索泮支吾道:「這個……漢王,草民確實有所擔心,涼州民風雖然淳樸,確實個羌胡雜居之地,一旦中原波動,只怕涼州會再次經受戰亂。涼州這幾十年來,在涼國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各族人民也相互和睦,才有了這幾十萬人口,草民……」

    「哈哈哈!」唐一明打斷了索泮的話,朗聲說道,「德林先生,請放心,涼州西通西域,東接河套,北達塞外,南連關中,是個四通八達之地,本王知道你的擔心。不知道先生可曾聽說,半月前,本王的兩支軍隊分兵兩路支取西域?本王勢要平滅西域諸國,將涼州和西域連成一片,將這偌大的一片地域發展成為塞上江南,難道先生就不願意出仕在此正值用人之際,大展拳腳嗎?」

    「漢軍……漢軍出征西域了?」索泮不敢相信地問道。

    唐一明點了點頭,說道:「嗯。」

    索泮緩緩地說道:「涼國時,西域諸國畏懼涼國武力,大多依附,涼國縱使想滅西域諸國,卻由於實力不足而不得不放棄。如今漢王到來,勢要滅西域諸國,這種豪情,令草民佩服。只是,出仕一事,並非草民一人能夠決定,草民必須和兄弟們商議商議。漢王可否給草民一炷香的時間?」

    「只要先生兄弟六人能出仕,十天半個月都可以!」

    「呵呵,用不了那麼久,漢王在此稍歇,草民去去便回!」

    話音落下,索泮向著唐一明拜了拜,便急忙走出了大廳,出了府門。

    「大王,屬下在此為官已久,從未見德林先生如此興奮,看來索氏兄弟,這次要盡數歸大王了。」金逸笑道。

    唐一明點了點頭,緩緩地說道:「索氏為名門,身上既然有才華,又怎麼肯就此歸隱?如此一來,索氏的門風和聲望就會有所下降,他們之所以不出仕,只是因為涼州未得安定而已。涼國雖然勢力薄弱,卻相安無事了幾十年,這便是索氏在涼國為官的原因。如今,我大軍平滅西域,掃去了西部邊患,他們自然會欣然來投,以壯大索氏門楣。我們在此稍歇,不久便有消息傳來。」

    索泮出了自家府門,便挨個去召集了其他兄弟五人,將索綏,索襲,索遐,索菱,索孚全部叫到了一起,將漢軍出玉門關滅西域,以及唐一明的禮賢下士一番讚許,其他兄弟聽後,也感到機會來了,便紛紛點首,願意出仕。

    索泮府中,唐一明看著那根點燃的檀香,聞著滿屋子的香氣,手中捧著一杯香茗,細細地品了品。當檀香燒到一半的時候,只見索泮領著另外五人一起來到了前廳,六人年齡不一,身材不一,相貌卻很相似,不用說,也就知道是索氏六俊了。

    索氏六俊一進前廳,便排成兩列,一起向著坐在上首的唐一明叩拜道:「草民參見大王!」

    唐一明一臉笑意,急忙說道:「六位先生,請快快請起!」

    索氏六俊紛紛站起,互相對視了一眼,齊聲說道:「漢王親自到訪索府,我等兄弟六人,感激不盡。聞大王招賢納士,我等不才,願意一同為大王所驅策,共同振興涼州!」

    唐一明哈哈笑道:「好,好!有了索氏六俊,涼州中興有望了!」

    敦煌索氏再度出仕,立刻在涼州引來了不小風波,許多自持有才的氏族子弟,見索氏六俊都一起投效漢軍,他們也紛紛投效,短短的一個月內,唐一明在涼州便收得三十多位涼州上士。

    此時的涼州,大致沿襲下了涼國所置郡縣,分為武威郡、西平郡、西郡、西海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等七郡,唐一明讓索氏六俊分別擔任除敦煌外的各郡太守,並且任命索泮為涼州刺史,駐守武威郡的姑臧城。其餘二十多位涼州上士,則全部分派到了關中擔任太守,一方面抑制住了關中氐人,一方面也明確地提高了漢人在漢國中的正統地位。

    唐一明在整個涼州和關中境內推行漢律,推行民族平等,大凡又能之人,皆可為官,不問出身,將這一片西北之地治理的也井井有條。另外一方面,西域的戰報也開始傳了回來,謝艾、趙乾所部,擊敗鄯善軍隊,鄯善王投降,國滅。謝艾留下三千士兵駐守,並且帶著鄯善士兵一同進攻于闐,于闐不戰而降。

    北路苻堅、呂光所部,聯合高昌國一同進攻焉耆,焉耆王畏懼,投降,國滅。苻堅派人招降龜茲王,龜茲王再次斬殺來使,並且聯合疏勒進攻焉耆,苻堅、呂光緊守,成功擊退龜茲、疏勒聯軍,並且將高昌、焉耆士兵併入漢軍,一同進攻龜茲城,呂光攻破龜茲,屠殺龜茲王族,龜茲國就此被滅。

    接到戰報後的唐一明,欣喜若狂,將消息公佈整個涼州,使得涼州百姓歡欣鼓舞,大快人心。半個月後,謝艾、趙乾聯合苻堅、呂光,一起進攻疏勒,滅之。之後,兩軍一起進攻烏孫,破其王城,斬殺兩萬餘人,俘虜人口數萬,牛羊各十萬頭,戰馬數萬匹。

    西域的連連大捷,漢軍也在西域聲名大振,三個多月的征討戰爭,漢軍一共殲敵五萬多,俘虜人口十八萬多,牛羊三十萬頭,戰馬十萬匹。自此,西域諸國皆平定。

    西域平定後,唐一明便論功行賞,西平侯謝艾晉封大將,苻堅、呂光、趙乾均以戰功晉封為少將,其餘將士均進軍銜一階。如今的漢國內,謝艾是第一個被封為大將軍銜的人,他對西域頗為瞭解,唐一明敕封他為大將軍銜,也想讓他留在西域,統帥西域諸王,好好的發展西域。

    另外,唐一明敕封少帥軍銜給了黃大,敕封柳震為少將軍銜,東北一帶如果西北一樣重要,西域各國被滅之後,漢國三面鉗制了燕國領土,形成了三面包圍之勢。

    與此同時的鄴城,太原王、太宰、大元帥慕容恪,端坐在大元帥府中,緊皺著眉頭,面前攤放著勢力分佈圖,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短短的數月時間,漢軍滅秦、平涼、掃西域,已經將我國三面包圍。漢軍在遼東的黃大軍團,這幾個月來大舉北進,滅掉了高句麗、夫余等國,並且佔據其地,勢力如日中天,再這樣下去,只怕停戰協議的年份一到,漢軍就會拿我大燕開刀,三面夾擊,大燕岌岌可危,還請大元帥早做決定!」陽驁站在慕容恪的身邊,頗為重視地說道。

    「停戰協議,一簽就是三年,如今剛過半年,漢軍就展現了如此雄風,如果再給漢軍兩年半的和平發展時間,只怕我大燕就會成為刀俎之肉!」慕容塵道。

    「大元帥……」慕容強道。

    「好了!不必說了,本帥心中有數!只是,如今我大燕元氣大傷,還尚未恢復,漢國海軍長期徘徊在黃河沿岸,雖然沒有進攻,卻虎視眈眈,何況漢軍的軍隊裡大多已經裝備上了大炮,我軍沒有這種武器,根本不是對,容本帥好好想想。」慕容恪無奈地說道。

    「是,大元帥!」眾人齊聲回答道。

    慕容恪見眾人都離開了房間,腦海中緩緩地想道:「唐一明,你到底是人是神?為什麼每一個具有威力的武器,都是你想出來的?炸藥……炸藥根本無法進行遠程射擊,虧我大燕國還購進了不少!哎!」

    思慮半晌,慕容恪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了,他看了看桌子邊擺放著的那一包炸藥,用匕首劃開了包裹著的布料,拿起一小撮黑色粉末在鼻子間聞了聞,覺得很是刺鼻。他放下手中的粉末,目光無意中看到了自己的那一張大弓,突然靈機一動,臉上便笑了起來,大聲說道:「唐一明能想出來的東西,為什麼我慕容恪就一定要遵循他的路線?哈哈,哈哈哈!」

    爽朗的笑聲從大元帥的府中傳了出去,慕容恪起身走出了自己的房間,走到府門外,騎上自己的一匹快馬。他面帶春風,歡喜連連,英俊的面容加上爽朗的笑容,將他顯得極為神俊,雙手一提馬韁,便飛馬直奔出鄴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