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晉時歸

龍騰世紀 113矛盾(1) 文 / 水的龍翔

    六天後,泰山南側的平原上,一支威武的軍隊從早晨到中午,一直都在靜靜地等候在那裡,一動不動。

    隊伍的前面站著三個人,一個是王猛,一個是黃大,另外一個則是李老四。

    「按照主公的行程,這個時候也該到了啊?」黃大自言自語地說道。

    王猛站在黃大的前面,呵呵地笑道:「不急,主公既然派人告訴我們今天在這裡等候,就一定會回來的。」

    「軍師,為什麼主公要收降這支羌人?」李老四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語氣裡也充滿了一些不滿。

    王猛聽出了李老四心中的不滿,不光是李老四,山上許多士兵都對唐一明的行為有所不解。他搖了搖頭,說道:「李副師長,這就是主公的高明之處啊。」

    「高明之處?高明到把我們的敵人給全部帶回來?這些胡人都是我們的仇人,是我們的敵人,當年的大戰我一直記憶猶新。我恨燕狗,也恨這些羌人。我真的想不明白,主公到底是怎麼想的?」李老四冷冷地哼了一聲,大聲地叫道。

    「老四,這事情都過去三年了,你還記著啊?有些事情該忘的就忘記吧。」黃大把手搭在了李老四的肩膀上,輕輕地拍了拍,安慰地說道。

    李老四怒吼道:「說的輕巧,當年大戰的時候,死的不是你的兄弟的,你說忘記就忘記了。五百個人,最後就剩下我一個,當你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兄弟死在敵人的鐵蹄之下的時候,你卻無能為力,你知道那種滋味嗎?這件事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我恨胡人,恨所有的胡人!」

    王猛斜眼看了一下李老四,見李老四堅強的外表下,眼睛裡竟然泛起了淚光,他也能感受到李老四心中所留下的創傷,便沒有說話,只是重重地歎了一口氣。

    黃大也歎了一口氣,沒有說話,手卻用力地將李老四攬住。

    三年前,冉閔推翻了後趙帝國,帶著他手下最精銳的乞活軍與反抗他的胡人大戰。這是一次大決戰,氐人、羌人、羯人、鮮卑人、匈奴人,所有以前投降給後趙帝國的少數民族士兵,都因為冉閔的一紙「殺胡令」而感到害怕。這些胡人都聯合了起來,在後趙帝國的土地上,與冉閔的率領的魏軍進行會戰。二十多萬胡人的聯軍,對付只有三萬乞活軍的冉閔,大戰的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大戰在鄴城周圍展開,三個月的時間裡,鄴城周圍的漢民,沒有一日不是在戰爭中渡過的。李老四、黃大等人,就是在那場戰鬥中錘煉下來的,在他們的印象中,那三個月的時間裡,他們的意識中除了殺戮還是殺戮,無休止的殺戮使得鄴城周圍就如同人間煉獄一樣,到處都是橫七豎八的屍體。

    戰爭的結果雖然是冉閔以少勝多,滅了羯人和部分匈奴人,卻也使得兩萬精銳乞活軍在戰爭中殆盡。也就是在那一次戰爭中,李老四親眼目睹了他帶領著的五百士兵受到胡人的鐵蹄踐踏,使他的心中埋下了對胡人深深的仇恨。

    良久良久,三個人都籠罩在一種陰霾的情形下。

    「李副師長,主公這麼做,自然有他的想法。主公一心要收服這些羌人,就是想增強我們的實力。這些羌人都是驍勇善戰之輩,主公收服他們,就是想用來對付燕軍,你看開一點。主公曾經說過,沒有永遠的盟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你懂嗎?」王猛緩過神來,淡淡地說道。

    李老四道:「不懂!我只知道殺胡人,沒有想過跟胡人做朋友!前次主公將一個叫宇文通的人弄進了泰山來,我就忍住了,這次卻又弄來數萬羌人。當年就是這支姚弋仲率領的這支羌人殺了我的五百兄弟,你讓我怎麼忘記的了?又怎麼可能會跟仇人在一起生活?」

    王猛道:「我記得當年石勒時代的趙國境內,什麼人都有,五胡和漢人也相處的其樂融融。胡人都肯和我們漢人共同相處在一起,為什麼到了我們漢人這邊,就不能和他們共同相處呢?晉朝不是也接納許多胡人嗎?主公和我自認為我們要比晉朝強,那就更加要有一顆包容的心……」

    李老四突然打斷了王猛的話,大聲叫道:「哼!軍師、黃大,你們在這裡等主公好了,我不等了,我回去了!」

    話音落下,李老四轉身便走了,頭也不回。

    「李老四!你回來!」

    黃大重重地喊了一聲,卻猶如石沉大海一般,除了看見李老四不斷遠去的背影,再也得不到任何回音。

    「黃師長,我說的話,你能理解嗎?」王猛斜眼看了黃大一下,問道。

    黃大先是歎了一口氣,然後點了點頭,說道:「軍師,我想我明白你和主公的意思。主公和軍師都站在大局來看待這件事情,往往做事會不拘一格。不過,我明白,主公軍師這樣做,只是為了讓我們變得更強,也是為了我們能夠一步步實現天下太平。」

    王猛對於黃大的回答,感到有一點吃驚,他沒有想到這個出身乞活軍的士兵竟然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他扭過頭,看到地平線上有人影蠕動,嘴角上便揚起了一絲笑容,說道:「主公回來了。」

    一望無垠的原野上,三萬軍隊護送著七萬多民眾浩浩蕩蕩地從南邊而來。

    唐一明、姚襄兩個人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快馬奔馳到了王猛和黃大的身邊。

    「參見主公!」王猛、黃大兩個人同時說道。

    唐一明一臉的笑容,翻身下馬,一把抓住同時跳下馬的姚襄的手,逕直走到王猛和黃大的面前,說道:「姚酋長,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我的軍師王猛,這位是我的一員大將,叫黃大。」

    姚襄急忙拱手說道:「在下姚襄,見過二位將軍!」

    王猛、黃大回禮說道:「見過姚酋長。」

    唐一明哈哈地笑了起來,說道:「好了,從今以後,我們都是一家人了,彼此也不用那麼客氣了。怎麼不見李老四呢?」

    黃大「哦」了一聲,立刻回答道:「李老四腳崴了,在山上休息。」

    唐一明道:「原來如此。軍師,葫蘆谷都準備好了嗎?」

    王猛答道:「回主公話,葫蘆谷早已經準備妥當,就等著姚酋長的人入住了。」

    「很好!姚酋長,咱們先把軍民全部帶入山裡,暫且安頓下來,我再替你擺個筵席,算是替你接風了。」唐一明扭臉對姚襄說道。

    姚襄畢恭畢敬地拱手說道:「多謝主公!」

    唐一明將所有的人都帶進了泰山,眾人到了泰山腳下的時候,都彷彿是如釋重負一般。

    在唐一明的眼裡,姚襄的部隊就如同一支僱傭軍一樣,還沒有真正的統屬於他的手中。從下邳到泰山的路上,唐一明始終對羌人客氣有加,和姚襄也是其樂融融,兩個人對天下大勢的一些看法,也使得姚襄更加佩服唐一明。但是,當唐一明順利地將這些羌人帶入泰山後,他突然覺得自己是時候來控制這支羌人了。

    將軍府裡,文武各站一排,唐一明坐在上首位置,顯得十分的嚴肅。在武官當中,除了李老四外,其他的武官都來了,大廳的中間站著姚襄和姚萇兩個羌人代表。

    「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我們泰山也迎來了有史以來,第一批客人,大家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姚襄一族的到來!」唐一明高聲叫道。

    「啪啪啪……」

    掌聲雷動,震耳欲聾。

    姚襄和姚萇十分禮貌地向著唐一明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同時說道:「多謝主公!」

    唐一明環視了一圈,見將軍府中站著的文武官員臉上的表情不一,他的心中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他只嘿嘿地笑了一聲,當即說道:「姚酋長,從今天起,你就正式是我泰山上漢軍的人了。雖然晉朝封我為魯國公,可我依然是我,晉朝既然沒有把我們當回事,我也不必去理會他們,我們這支軍隊的旗號是漢,所以你就是我們漢軍的人。」

    姚襄拱手說道:「主公,屬下明白。」

    「呵呵,明白就好。我也希望各個在場的人,千萬不要以為姚襄是羌族人,心中就有所不爽。我們現在是個大家庭,不管是誰,都是我們漢軍中的人,都是我們漢軍中的一份子,你們都懂了嗎?」唐一明對在場的人大聲喊道。

    「我等遵命!」在場的人都齊聲喊道。

    唐一明接著說道:「姚酋長,安排的地方你們還滿意嗎?」

    姚襄答道:「滿意,十分的滿意。」

    「哈哈哈!滿意就好。姚酋長,有句話叫做入鄉隨俗,你們剛剛加入我軍,其中的法律和法規都要遵守。在軍隊編制上,也要進行一次整編,按照我軍現有的編制來辦理。你覺得可好?」唐一明問道。

    姚襄想了想,說道:「一切僅憑主公吩咐!」

    「姚酋長,你所帶來的部眾,還依然歸你管轄,你帶來的七萬石糧食,還依舊歸你分配,我絕對不橫加干涉。也就是說,葫蘆谷一地,就是你的棲息地,你可以儘管放心居住。另外,在葫蘆谷附近也有大批荒田,你可以進行耕種。我讓你保持高度的自由,但是有一條你要清楚,你現在是我的部下,就要聽命於我。」唐一明道。

    姚襄心中想道:「這唐一明處理的還算合理,既沒有剝奪的糧食和民眾,也沒有奪取我軍隊的領導能力,而是給我這麼一個寬厚的條件,看來是個心胸大度之人。」

    「主公放心,姚襄明白。只要主公一聲令下,讓姚襄幹什麼我就幹什麼。」姚襄拱手說道。

    唐一明呵呵笑道:「好!我就喜歡這樣的爽快。葫蘆谷雖然不大,卻也能夠藏兵十萬,足夠你在那裡休養生息的了。」

    「多謝主公好意,姚襄萬死不辭!」姚襄斬釘截鐵地說道。

    「好了,經過那麼久的長途跋涉,你們也累了,就先回去好好的休息一番吧。等明天我親自帶著人去葫蘆谷視察一番,看看你們有什麼需要的。」唐一明道。

    姚襄、姚萇兩個拱手說道:「屬下遵命!」

    唐一明見姚襄、姚萇兩個人退出了將軍府,便大聲對府中的文武說道:「我知道你們的心裡存著或多或少的意見,你們也不用憋著了,但說無妨!」

    大廳裡的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人敢先動的。

    「今天你們但說無妨,如果今天不說的話,以後就沒有機會說了。你們儘管說吧,我不會怪罪你們的,我只想聽聽你們都有什麼意見。」唐一明道。

    王簡當即便站了出來,說道:「主公,姚襄絕非泛泛之輩,既然主公已經將其部下全部帶到了泰山,不如將其除去,奪其眾,吞其民,以絕後顧之憂!」

    唐一明道:「你說的我也不是沒有想過,如果我要這樣做的話,在攻打下邳的時候我就做了,何必等到今天呢?我之所以收服姚襄,是想利用他的能力幫助我們訓練騎兵。我軍都是步兵,一個小小的騎兵連,那二百八十個人還是經過精挑萬選的,可是作戰起來,十分的不理想,根本不如燕軍和羌軍這些天生的馬上騎士。我軍暫時雖然扼守泰山,可是也要把眼光放遠一點,以後攻城掠地的時候,騎兵是最具有機動力的作戰部隊,我們必須有一支自己真正的騎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壯大,佔領更多的城池。」

    「哦,我明白了,主公是想利用完姚襄之後,再行殺之。」王簡道。

    唐一明搖了搖頭說道:「不,我是想讓姚襄死心塌地地為我出力,成為我的忠實部下。姚襄是個頗有見地和才華的人,他的兄弟之中,也不乏一些驍勇之士,只要使得姚襄臣服,他的部下自然會臣服。」

    「主公高明!」王簡道。

    王凱一臉憂鬱地說道:「主公,我擔心的是姚襄和我們之間會有衝突,雖然現在將葫蘆谷劃分給了姚襄,可泰山就那麼大,難免會抬頭不見低頭見,我擔心的是,山上有些百姓因為對胡人有恨,會作出一些不好的事情來。」

    唐一明道:「嗯,你說的也是我最為擔心的事情。所以,我才將葫蘆谷劃分給他,讓他自己管理自己的部族,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另外,我準備頒發幾條法令,來使得漢民和胡人之間變得融洽。」

    「主公,姚襄這個人,雖然有才華,卻也不能不防。我建議主公一定要恩威並用,一邊對姚襄施加壓力,一邊對姚襄進行安撫。胡人都自以為是,也有點放蕩不羈,必須加以約束,否則的話,必定會釀造成一些十分麻煩的後果。」王猛道。

    「要想取之,必先與之。軍師,我懂你的意思。在回來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該怎麼樣控制好姚襄和他的部族,也在想怎麼樣促使漢民和胡人相互融合,可我一直沒有得到最好的答案。軍師,你可想到了什麼好的辦法嗎?」唐一明問道。

    王猛搖了搖頭,說道:「啟稟主公,屬下倒是有一計,可以先試一試姚襄對主公命令的服從程度如何。」

    「什麼計策?」唐一明問道。

    王猛道:「姚襄帶回來的近十萬軍民中,有不少人都是漢民。主公可以將這些漢民移居到泰山上來,如果姚襄是爽快便答應的話,就說明他肯聽主公的話,同時也削弱了他的部眾,而增加了自己的實力。如果姚襄是勉強答應的話,這就說明姚襄還沒有真正的將心歸附在主公這裡,而是在靜待時機。這樣的話,主公就能盡力打壓,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上,讓姚襄一點一點的削弱,最後將其吞併。」

    唐一明呵呵笑道:「妙計,如此甚好。」

    眾人聽罷,也都哈哈笑了起來。

    姚襄、姚萇離開將軍府的時候,兩個穿過居民區,引來了許多漢民異樣的目光。兩個人自然也知道是怎麼回事,便用最快的速度通過了居民區,走在了下山的路上。

    到了葫蘆谷後,姚萇見周圍沒有其他人了,便對姚襄說道:「主公,這幾日你和唐一明相處很久,你覺得他這個人怎麼樣?」

    姚襄道:「從下邳來的路上,我們兩個人一直都是並肩騎行,暢談天下大勢。我覺得他的目光遠大,心中懷有大志,對於世事的看法,也出人意料。他曾經將百姓比喻成水,把朝廷比喻成船,並且還給我講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我聽了以後,深受感動。我們既然投降給了他,按道理來說,他為了防止我發生叛亂,必定會奪取的我軍隊,可是他不但沒有這樣做,還讓我繼續統領部眾,將葫蘆谷劃給咱們,用於棲息之地。我覺得他的心胸十分的寬闊,又加上他的雄才大略,確實是一個天下少有的英主。」

    「主公,唐一明既然是英主,那你打算將我姚氏一族怎麼辦?」姚萇急忙問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