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晉時歸

龍騰世紀 027唇槍舌劍 文 / 水的龍翔

    泰山的地理位置是十分優越的,從當時的地理環境上來說,泰山屬於兗州的泰山郡。泰山也成為了兗州和青州的分水嶺,北靠青州的濟南郡,南臨兗州的泰山郡。

    天剛濛濛亮的時候,唐一明便帶著一部分能勞作的百姓和士兵上了山,扛著那些昨天他們砍來的樹木,準備在山上建造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居住地。

    唐一明昨天上山的時候已經大致瀏覽過了,在半山腰那裡有一片極大的空地,那裡是一處斷台。背靠斷裂的山垣,左邊是一處茂密的森林,森林裡面有著一潭碧綠的湖水,那湖水是山上的積雪融化而來,一直朝著山的另一側流了過去。斷台的右邊是懸崖,站在那裡向遠處眺望,可以看見大半座山的景色,可謂是風景宜人。

    唐一明命人將左邊的森林砍伐了一片,因為森林下面是鬆軟的泥土,而斷台那裡全是巨大的岩石,對於夯打地基是非常不宜的。唐一明毀掉了一大片森林,開始在那片被毀掉的土地上著手建造房屋。

    餓了的話,唐一明便帶著所有的人進入森林裡,尋食野果充飢,或到湖水邊捕魚,這種在山林之間的原始的生活,對唐一明來說,正是發揮他現代人智慧的時候。

    唐一明讓一部分人繼續建造房屋,自己則帶著十幾個人深入森林,尋求可供大面積種植的食物。大森林確實是一座寶藏,它蘊含著自然界最為奇妙的生物,各式各樣的動物和植物,在唐一明的眼睛下面盡皆展現了出來。唐一明在森林邊緣找到了一大片的桃園,當他看到鮮紅誘人的桃子掛滿枝頭的時候,他的食慾被大大的刺激了。

    從他來到這裡,一直到現在,他還從來沒有吃過水果,這一大片的桃園,讓他無比的興奮。他急忙摘下了一個桃子,用手將桃子掰成了兩半,然後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

    「好甜!」

    唐一明咬下一口之後,便發出了一聲稱讚。

    其他的人見了,都紛紛摘取了桃子,然後一番狼吞虎嚥的。

    唐一明一口氣吃了個飽,然後擦了擦嘴,望見這一片偌大的桃園,他的心中泛起了疑惑。

    他看到的時候一排排整齊的桃樹,每排桃樹中間都留著相等的縫隙,桃樹邊的土壤也明顯被人翻動過。眼前的一切,讓他意識到,這一片桃園,是被人精心種植的。

    唐一明意識到了這一點,看了看周圍幽靜的環境,他心中在想:「這桃園明顯是被人種植的,也就是說,有人隱居在這泰山之中。如此亂世,這種田園般的生活倒不失為一種逃避亂世的方法。就是不知道是誰,隱居在此山之中。」

    他想到了這裡,便對身邊的人說道:「大家都分開找找,看看附近有沒有什麼房屋和人,如果找到了就大叫一聲。」

    其他人都點了點頭,然後和唐一明一起,向四面八方找尋了出去。

    唐一明和兩個人一起,沿著那片桃園向前走。

    當他們穿過那片桃園的時候,他們看到了不遠處有著一間木屋,木屋的邊上有著一條小溪,溪水正嘩啦啦地流動著。

    唐一明看到那間房屋的時候,一句話脫口而出:「果然有人隱居在此。」

    「你們留在這裡,我過去看看。」唐一明對身後的兩個人說道。

    那兩個人齊聲說道:「是,將軍!」

    唐一明邁開了步子,向著那個木屋走了過去。

    唐一明剛向前走了沒有幾米,便看見從木屋裡走出來了一個男子,那男子見到唐一明時,沒有一點驚訝的表情,只是隨便瞥了一眼,便徑直走到了木屋邊的小溪那裡。

    唐一明見這男子神態自若,旁若無人,不僅對他暗暗稱奇:「這人見到陌生人來了,一點也不覺得好奇,這樣的處變不驚,真是世間少有。」

    唐一明快步走到了那個男子的身邊,見那男子穿著麻布短衣,正蹲在小溪邊捧起了一把溪水洗了洗臉。他便向那個男子拱手說道:「你好!」

    那個男子聽到唐一明的說話聲,便站了起來,轉過了身子,用袖子擦了擦臉上的溪水,拱手說道:「你也好!」

    唐一明見這男子年紀和自己相仿,身高卻比他自己還要高上幾寸,有著一頭黑色的齊肩長髮,大約一米八七的樣子。這男子的膚色呈古銅色,臉部稜角分明得有若刀削斧刻,兩條又粗又重的眉毛,然而卻又斜斜上挑帶出一種如劍的鋒銳,眉毛下面是一雙略略下陷的眼眶。如琥珀般明亮的雙眸中,飄起了幾縷頓悟的世事,笑看紅塵的滄桑。

    唐一明不禁對眼前這個英俊魁偉、雄姿勃勃的青年生出了一絲好感,他聽到這個男子簡單地回答了他的話,他一時竟然不知道該用什麼話來和他交談了。

    那個男子見唐一明身上胳膊上和腰上纏著血紅的布帶,見唐一明眉宇間透著一股十分攝人的氣息,不禁對唐一明產生了很深的印象。這男子斜眼瞥見了站在遠處的兩個人,他們也都是穿著和唐一明身上一樣的衣服,或是胳膊上,或是腿上,都纏著同樣的血紅的布帶,給他的印象就是幾個受傷的軍人。

    唐一明和那個男子的目光相接,兩個人的眼中都萌發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那種感覺讓兩個人一時間竟然都愣在了那裡,誰也沒有說一聲話。

    良久。

    唐一明才回過神來,臉上揚起了笑容,對著眼前的這個大個子便說道:「我叫唐一明,誤闖了先生的桃園,還偷吃了一些桃子,特來向先生請罪!」

    那個男子呵呵地笑了起來,緩緩地說道:「幾個桃子而已,吃了就吃了,沒什麼大不了的。在下王猛,字……」

    「王猛?你叫王猛?」唐一明的臉上顯得很是興奮,難以止住激動的心情,便大聲地叫了出來。

    王猛見唐一明歡喜的表情,覺得很是迷茫,他初看到唐一明時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是他十分肯定,他自己以前從來沒有見過唐一明。

    「一明先生,你……你認識我?」王猛不解地問道。

    「關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蒼生望謝安。這兩個人只要學過歷史的,誰人不知,誰人不曉?沒有想到,我居然會在這裡遇到王猛。王猛是一個良相,既然是良相,那必定有他的過人之處。亂世之中什麼最重要,答案是人才!三國裡的劉備,要不是有著一批出類拔萃的人才跟著他東奔西跑,他能建立起蜀漢嗎?王猛是個人才,還是個極其重要的人才。我若想驅逐胡虜,就不得不需要多一點的人才,既然老天把王猛送到了我的面前,我要是不把他搞定,讓他死心塌地的跟隨我,那我就是暴殄天物了。哈哈哈,得到一個王猛,勝比十萬兵啊。哎呀,有王猛在的時候,那不是還有苻堅嗎?看現在王猛的樣子,應該還是在隱居,還沒有出山。不行,我得搞定王猛,不能讓他被別人給利用了。」唐一明的心中細細的思緒著,臉上也露出了十分高興的表情。

    「一明先生……一明先生……」王猛見唐一明傻傻地笑著,呆在了他的面前,便輕聲地喊道。

    唐一明被王猛的叫聲給牽回了現實中,他忍受不住心中的喜悅,激動之下,他上前一步,一把抓住了王猛的雙手,開心地說道:「王先生,我唐一明能夠遇到你,是我一輩子的福氣啊。來來來,咱們快點結拜吧!」

    唐一明說完這句話便轉過身子,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雙眼十分期待地望著王猛。

    王猛被唐一明給搞的暈頭轉向的,他剛見唐一明第一面,便被唐一明拉著要結拜,他甚至不知道唐一明是誰,又是如何知道他的。

    現在的王猛,只是一個懷才不遇、暫時避世的人。他本來隱居在西嶽華山,後來氐人和羌人發生戰爭,在關中打了起來,許多難民湧上了華山。他心懷天下,記掛百姓,看到越聚越多的人,便苦勸難民和他一起離開華山,到其他地方去。難民們好不容易才到了這裡,又怎麼肯輕易逃走。他無奈之下,只帶走了一小部分難民,向東逃去。

    王猛逃離華山不久,羌軍和氐軍在華山一帶發生了戰爭,一場戰爭下來,逃到華山上的難民大多被兩軍士兵殺死。王猛一路向東,便到了東嶽泰山,自己也隱居在深山老林裡,憑藉著雙手,過著清貧的日子。幾年的時間裡,他便用自己的雙手種植了這一大片桃園,還在另一塊土地上種植了少許的麥子,算是餓不死了。只是,他的隱居,只是暫時的,他身上擁有著王佐之才,他只是在等待,在靜觀其變,坐看天下風雲。

    王猛身軀挺拔,筆直地站在了那裡,低頭看著跪在地上的唐一明,輕輕地說道:「一明先生,你把我給弄糊塗了。在我的印象中,我們之前並未見過面,我又是布衣一個,你又怎麼會知道我的呢?」

    唐一明覺得自己太過唐突了,似王猛這樣的一個大才,他如此冒失的做法,倒是很容易讓人迷茫,讓人對他產生疑惑。唐一明突然想起了劉備三顧茅廬的事情來,又看了看王猛臉上的那股子不屑,他覺得大凡大才之人,也都是清高的人,自己的這種做法,反而會招到他的厭惡。

    於是,唐一明站起了身子,嘿嘿笑了兩聲,向著王猛作了一個揖,同時畢恭畢敬地說道:「在下冒昧之處,還望王先生多多海涵。」

    王猛其實是個不拘小節的人,他見唐一明如此有有禮節,左一個王先生,右一個王先生,叫的他渾身都不自在。他出身在普通百姓人家,由於戰亂,他跟隨家人顛沛流離,家裡更是一貧如洗。為了餬口,他年紀輕輕,便以販賣畚箕為業。

    王猛沒有被烽火硝煙吞噬,沒有被生活重擔壓垮。在兵荒馬亂中,他觀察風雲變幻;在淒風苦雨中,他手不釋卷,刻苦學習,廣泛汲取各種知識,特別是在軍事兵法上的知識。慢慢的,他成為了一個謹嚴莊重、深沉剛毅、胸懷大志、氣度非凡的人。也逐漸養成了他現在的性格:與雞毛蒜皮的瑣細之事絕緣,更不屑於同塵垢秕糠的人打交道。

    王猛將唐一明扶了起來,細細地說道:「一明先生不必如此,我也不是什麼先生,只是一介布衣罷了。先生叫我景略便可,也不必再先生先生的叫了。」

    唐一明聽王猛如此的說,他一心想讓王猛為他出謀劃策,也清楚古人隱居的目的,大多都是為了等待時機,坐觀天下大勢,然後選定明主出仕。所以,他便主動和王猛套近乎,嘿嘿地笑了笑,說道:「其實我也不是什麼先生,你也不必叫我先生,就叫我的名字就可以了。王先……哦,不,是景略才對。景略兄獨自一人久居此山中,可是為了觀測天下之變,以求明主嗎?」

    王猛聽了,心頭一怔,自己隱居的目的,竟然被唐一明一語道破,不禁對唐一明產生了欽佩。王猛處變不驚,臉上沒有露出半點吃驚的表情,反而呵呵地笑了笑,淡淡地說道:「我只不過是個山野村夫,隱居於此,也只求避禍而已。」

    唐一明見王猛似乎不怎麼鳥他,心想:「這大才之人,必定都是心憂天下的人,不如就以天下論事,漸漸地和他套近乎,只要聊得合得來了,久而久之,那他肯定會被我超越千年的見識所折服的。嗯,就這樣辦!」

    「唉!如今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到處都是烽煙戰火。胡虜肆虐,橫行無忌,屠殺百姓無數,身為大丈夫,如果不能在這樣的亂世裡解救百姓於水火,驅逐胡虜於塞外,又怎麼能稱得上是大丈夫呢?避禍避禍,難道避世隱居,天下就能不禍了嗎?」唐一明重重地歎了一口氣,說話的時候,眼睛還在不時地斜向王猛。

    王猛聽到唐一明的此番話語,他突然覺得眼前的這個人讓他刮目相看。初次見到唐一明時,他就被唐一明眉宇之間的那股子攝人的王霸之氣所吸引,但是見唐一明孔武有力,身軀精壯,本以為只是個武夫,卻不曾想,唐一明的這一句話裡是對天下百姓的感概,也是對他的譏諷。

    「避禍避禍,難道避世隱居,天下就能不禍了嗎?」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王猛,因為這句話正是針對他所說的。

    此時的王猛,心中湧起了萬千的感概,他心中的抱負一下子被唐一明的譏諷所打開,漸漸地衝上了腦海。

    王猛向著唐一明拜了一拜,同時說道:「當此之時,胡虜強而漢人弱,北方盡為胡虜所佔,南方晉朝又遲遲不肯北伐。如若不避禍於山野,請問一明兄,可有何方略擊破胡虜,拯救天下蒼生?」

    唐一明心中一震,他本來是譏諷王猛,給王猛一個下馬威,從而希望王猛放棄避禍的想法。卻不曾想,王猛的一句話,又將這個繡球給拋到了唐一明這裡。王猛的這句話明顯是在考驗唐一明,他微微一笑,便隨口答道:「胡虜猖狂,追根究底,乃是漢人不和導致,如若所有的漢人團結在一起,一致對外,那胡虜就算再怎麼野蠻,也不是我們千千萬萬的漢人的對手。當年劉邦建立大漢朝的時候,北方匈奴也是如此猖狂,大漢朝隱忍幾十年,最後終於在漢武帝時期發動了對匈奴的全面戰爭,一舉廓清了匈奴勢力,這就是漢人團結的實例!」

    「此一時,彼一時,不可同日而語。」王猛聽了,心中默默地同意,嘴上卻淡淡地說道。

    唐一明眉頭一皺,他十分堅信,只要民族團結,共禦外敵,就沒有戰勝不了的事情。他也對「團結就是力量」堅信不疑,他侃侃而談地說道:「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剛還強。只要我們能團結在一起,一同抵禦外敵,還有什麼事情是辦不到的呢?」

    王猛發出了嘖嘖的聲音,繼續淡淡的說道:「要想團結在一起,恐怕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百姓與官府,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不是一般人能解決的。內部互相矛盾,又怎麼能夠對付外敵呢?」

    「百姓是天下的根本,只要得到了民心,自然就能得到天下。官府就如同一條大船一樣,行走在百姓組成的水流之中,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淺顯的道理,只怕在這個亂世之中,沒有幾個人能懂得。天下是百姓的天下,江山卻是帝王的,如果能有一個時時為百姓著想的好帝王,試問景略兄,官府和百姓之間,還會有矛盾嗎?一旦矛盾解除,天下百姓同心同德,一致對外,胡虜又怎麼能入主中原呢?」唐一明立刻旁徵博引,將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引用到了自己的話中。

    簡單的幾句談話之後,唐一明的每一句回答,都讓王猛另眼相看,更讓深深地觸動了王猛的內心。王猛看到眼前的這個身高七尺,皮膚黝黑的漢子,他覺得唐一明不是一個簡單的人,更加覺得唐一明日後會有一番做為。

    唐一明的這幾句話,消除了他和王猛之間的隔膜,讓王猛對他心悅誠服。

    「一明兄,可否到舍下一敘?」王猛臉上露出了喜悅的表情,十分誠懇地對唐一明說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