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明皇商

龍騰世紀 39 吏治 文 / 須生

    「這些鼠輩……」連于謙這個謙謙君子也是對這些吏員們深惡痛絕,忍不住忘了聖人的教訓,竟然也口出惡言了,「罷了,中丞大人,學生實在是無話可說!」

    「哦?」王昱依舊是一副笑嘻嘻的樣子,看著于謙這位名垂千古的名臣,「廷益兄可是覺得這夥人上下勾連,蒙蔽甚至是架空上官,平時辦差的時候又是吃拿卡要,見錢眼開?」

    「然也!」于謙也變得不是那麼淡定了,「簡直是蠹蟲!」

    「唉!」于謙長長的歎了口氣,無奈的搖頭說道,「不過,少了他們,這公務卻是無法辦了!」

    王昱笑呵呵的看著于謙,連這位名垂千古的名臣都對這些吏員們束手無策,充分說明了這些吏員的為害之深!可以說,正是這種吏員制度,使得有明一朝的吏治越來越差,而那些苦讀寒窗十年,終於謀得一官半職的官員們又光想著撈錢,對於政務根本就是置之不理,這樣一來便更加讓這些吏員們肆無忌憚。

    「莫非中丞大人有什麼好辦法不成?」于謙眼睛突然一亮,熱切的看著王昱,「還請中丞大人不要藏私的好!」

    「當然是刷新吏治!」王昱微笑著說道。

    「刷新吏治?」于謙不由氣結,這誰不知道啊,問題是該如何刷新,這才是重點!空話都會講,但具體做起來卻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兒了!

    「當然是刷新吏治!」王昱理所當然的說道,「裁裁汰冗員,廢除吏員世襲,實行考核制度,一旦有不合格者,立即裁汰!當然,這只是治標不治本,最主要的還是吏員地位太低,而且專業性又太強,一般人做不來,所以,才讓他們世世代代把持在手中。」

    「若想徹底改變這個現狀,那麼必須提高他們的地位與薪俸,並專門設立機構,培養專門的人才。如此,自然便能根治。當然,此事實施起來所涉太多,學生也是隨便說說罷了。憑年兄與學生此時的地位,還是人輕言微,朝廷根本不會重視啊!」

    「唉,只能徐徐圖之了。」于謙也明白此時牽涉極廣!根本不是他們兩個人興頭一到,談天論地的說上一通,腦袋一拍就能解決的。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于謙歎道,「朝廷也是如此,若是無法從根本上根治這些痼疾,我大明朝前景堪憂啊!」

    「據學生對歷朝更迭進行的一番研究之後,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王昱突然故作神秘的說道。

    如此一來倒是引起了于謙的重視,要知道,他與王昱相交以來,王昱表現的都是嚴肅方正,雖然偶爾也開個玩笑之類的,但卻從未如此神秘過。于謙頓時被王昱吊起了好奇心,問道:「中丞有和發現,還請明告,學生洗耳恭聽!」

    「朝廷更迭,以三百年為週期!」王昱說出了一句石破天驚的話。

    于謙先是一愣,轉而低頭沉思,之後便是不住的點頭,「中丞所言極是!三百年,果然如此啊!」其實關於這個王朝更迭的週期論,已經有不少人提出來了,不過影響還不是太廣泛,而且這畢竟是大不恭敬的話題,敢於明目張膽的說出來的人,還真是不多。

    王昱是朝廷命官,本來說起這個話題也不太合適,但不論是他自己,還是于謙都不是神秘迂腐之人,因此,二人倒也坦然面對。開始就這個話題興致勃勃的討論起來。

    這一談起來,就沒了時間觀念,二人說的逸興橫飛,談古論今,再加上王昱有不少新奇的觀點拋出來,于謙自覺受益匪淺,對王昱更是佩服有加。

    「中丞此番若是能夠勝利回朝,自然是平步青雲,一飛沖天!」于謙神色鄭重,眼睛緊緊的看著王昱,一揖至地,「學生願附驥尾,追隨中丞,為我大明朝開創一代盛世!」

    王昱聞言不由一愣,這可真是意外之喜!于謙這等在歷史上不朋不黨的有名的孤臣,竟然表達了投靠自己的意願,這簡直讓王昱受寵若驚!這麼牛叉的小弟,王昱當然不會傻得拒之門外,不過,該有的客氣還是要有的!

    「年兄如此說,豈不是讓學生無地自容!」王昱情深意切的說道,「廷益兄之大才,學生早已見識,豈敢當兄如此推崇!不過,若是廷益兄不嫌學生駑鈍,學生倒是十分願意與兄共進退,為我大明開創一代盛世!縱事有不諧,亦不枉在這世上走上一遭!」

    「中丞客氣了!」于謙正色說道,「學生與中丞自相識以來,中丞心懷天下,處處以萬民,以朝廷為念,學生甚是感佩!若能附中丞驥尾,實是學生之幸也!」

    于謙只所以對王昱如此推崇,主要還是王昱的吏治之議,能夠發現朝廷吏治問題的人有很多,但能夠想到解決的辦法,甚至是下決心改變的,卻只有王昱一個。僅憑這點,也足以讓于謙對王昱馬首是瞻了,更何況王昱這段時間來所做的一切都被于謙看在眼裡。

    吏部大考時的鐵面無私,巡撫江南的思謀深遠,以及方才談及吏治時的決心與魄力,都讓于謙感佩異常!于謙將心比心,自己是絕對不能想得如此長遠的。比如吏治,他深受這些吏員之苦,身在局中,卻被這些吏員們弄得手忙腳亂,到最後不得不依靠霹靂手段,這才使那些人有些收斂。但他卻從未如王昱一般,站在全局的高度,思及變革,並高屋建瓴的提出變革的方案!

    雖然此時因為種種原因,王昱的方案不可能實施,但這並不代表王昱的方案不可行,恰恰相反,王昱的方案十分可行!若是能夠順利的實施,從此便可消除大明朝這顆越養越肥的毒瘤!

    從王昱的話裡話外,這還只是王昱刷新吏治的一個方面罷了,王昱還有其他的考慮。從王昱零零星星提出的火耗、薪俸,甚至是冰炭節敬、儀程等,于謙可以斷定,王昱所圖非小!一旦王昱掌權,便會立即開始實施他的政治意圖!

    于謙也是個有雄心壯志的人,他不會甘於平淡,王昱所謀劃的這一切,讓他看到了自己名垂千古的希望,既然能夠名垂千古,于謙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說白了,大多數的讀書人,那個不希望自己能夠名垂千古,成為一代名臣呢!

    只有王昱的前途問題,于謙雖然剛直,卻不是傻子。王昱的前途擺在那裡呢,年紀輕輕便高居吏部侍郎之位,何況還有張輔、薛祿等大佬做靠山。以于謙的推斷,十年之內,王昱必然入閣!而且吏部也必將是他的囊中之物!

    吏部是什麼所在?吏部尚書被成為天官,單單是這個稱呼,便能說明吏部的重要性了,掌管著天下官員的陞遷。假以時日,王昱必將是朝廷重臣,甚至是權臣!而以王昱的年紀來看,他必將長時間的把持朝政!這樣一個人,自然是前途無量!他的政治抱負,自然也是可以得到實現。

    「我輩自當以朋黨為戒,所謂君子朋而不黨,對於志趣相投之人,我輩自然是欣然納之,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至於政見不同之人,則求同存異,兄以為如何?」王昱微笑著對于謙說道。

    「中丞所言極是!吾輩當以此為戒!」于謙對於王昱的話十分贊同,「唐時朋黨之爭,當成為吾輩之戒!」

    這一夜,二人一直說到月上中天,譙樓都打了三更時,這才各自回房安歇。

    回到房中的王昱十分興奮,畢竟于謙是自己在官場上的第一個盟友,甚至是小弟。而于謙是何等人?那可是名垂千古的名臣啊!即使拋去他在土木之變時的表現不談,他執政之時,也是大明朝政治最為清明的一段時期,就是比起洪武年間,也是不遑多讓!要知道,洪武年間的吏治清明,可是完全靠那位重八先生殺出來的!

    由此便可以看出于謙的能力,被成為千古名臣絕對不是虛的!能夠有這樣一個人幫自己的忙,王昱相信,等自己執政之後,自己的政治意圖肯定能夠實施的更加順利!

    第二天一早,王昱剛剛起床,沈軒就來報告了他一個好消息,姜妍、李馨還有沈青來到揚州了!王昱連忙應了出去,幾人見面,自然有一番寒暄不提。

    如今因為姜妍等人的到來,王昱倒也不好再在于謙的官衙裡湊合了。還好,沈軒早已考慮到了這件事情,在靠近府衙的地方,租了一個小院落,算是巡撫大人的臨時行轅了。

    王昱這個巡撫其實是掛羊頭賣狗肉,他的主要目的是整頓兩淮的鹽商以及私鹽。等這件大事辦完,自然就會回朝。

    因此,他倒也對這些細節不太挑剔。反正處理什麼事情都是在于謙的知府衙門,于謙是自己人,自然不需要避嫌。這個小院,不過是一個落腳的地方罷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