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明皇商

龍騰世紀 29 時光 文 / 須生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便是宣德元年十月了。剛剛到了十月,彷彿應節氣一般,一場雪便不期而至,雖然下的並不大,但卻預示著冬天來了。冬天按說是休養生息的季節,百姓們忙了一年,終於可以歇歇,過個還算安閒的冬天了。但大大小小的官員們卻不行,明朝這個龐大的帝國運轉,離不開他們的努力。王昱此時名聲大噪,正是收穫人望與資歷的時候,當然也更是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

    這幾個月中,王昱的地位越發穩固,雖然他此時還只是五品的吏部郎官,但卻因為幾件大事中都有他的身影,因此,在朝堂至少已經有了不小的名氣;在士林中的地位更是水漲船高,隱隱成了今科領袖!雖然比不得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當朝要員們,但卻也有了自己的氣象。

    可以預計,二十年後,朝堂之上,當以王昱為尊!

    這種機遇任何人都羨慕不來。機緣、才能、上面的賞識缺一不可,正是因為方方面面的助力,王昱因緣際會,才有了眼下的成就。

    所謂家和百事興,王昱的事業蒸蒸日上,家庭方面自然也是和和美美,薛鶯已經與九月十六日加入了王府,正式成為了王家的少夫人。王、薛兩家結為秦晉之好,成為了京師近期的一段佳話。一方面是勳戚世家,位高權重的伯爵、太師府,另一方面卻是前途無量的吏部郎官,朝堂上的一顆明日之星,這種結合當然會引來一片或羨慕,或嫉妒的目光。

    另一方面,在姜妍與李馨二人的謀劃下,終於查出了暗中對王家的幾處商號下絆子的幕後真兇,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竟然是以襄王為後台的日昇號!

    王昱自忖並沒有得罪襄王的地方,當然,幾個月前的吏部大考除外。但問題是,早在吏部大考之前,日昇號便開始針對王昱的昌隆號了!

    這個發現讓王昱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但想來想去,王昱也沒找到自己什麼地方得罪了這位襄王殿下!他前世時的太祖爺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王昱對這句話深以為然!但在襄王殿下身上,這句話顯然錯了,王昱實在是想不到自己因為什麼,在什麼時候得罪了襄王!

    看來,此事只能慢慢查訪了。如果不把此事弄個水落石出,王昱肯定是不會善罷甘休的,畢竟對方是一位親王,雖然早晚都要就藩,但這位襄王顯然不是一般的王爺,而是深得太后與皇上信任、寵愛的親王,這樣一個人,別說是王昱,就是誰都不願意得罪。一旦得罪,後患無窮!

    當然,束手待斃,並不是王昱的性格。特別是重生之後,王昱極力做到把一切都掌控到自己的手上,把命運寄托在別人身上,顯然不是一個強者應該有的心態。

    不過,王昱也清楚,以他目前的地位,根本還做不到這種程度。打個比方,若是此時他與襄王之間起了衝突,儘管他現在是薛家的女婿,又有張輔的支持,但最終的結果卻依舊能夠預料,那就是以他的失敗而告終。這就是權勢帶來的優勢,無關乎公正與法理。

    此時的王昱只能把此事放在心裡,慢慢發掘最終的真相。

    正在此時,一件大事發生了!

    漢王謀反!

    漢王朱高煦,當今的親叔叔,在靖難之役中屢立戰功,只是性格過於殘暴,而最終失去了繼承大統的希望。如今的他終於也坐不住了,效仿自己的父親,起兵叛亂!

    面對如何平定漢王的叛亂,朝臣們意見不一,文官們幾乎都主張由一位大將率軍出征;而以英國公、內閣幾位輔臣楊士奇、楊榮在內的一些人則力主以建文帝為前車之鑒,要宣宗御駕親征!

    對此,宣宗顯示出了與太祖、成祖相似的英武氣概,採納了這個建議,親征漢王!

    於是,朝廷的重心便轉移到了御駕親征之上,所有的事務都以此為前提。

    此事卻是與王昱沒什麼關係。他是文官,這種事情自然有軍機處處理。王昱雖然對歷史比較外行,也沒有那些對歷史不憚持著最大惡意的歷史發明家們的癖好,但卻也知道,這次漢王叛亂,只能用虎頭蛇尾來形容了。

    雖然一開始轟轟烈烈,並以「清君側」的大義為旗幟,但宣宗一旦御駕親征,把樂安包圍後,這位漢王爺立即變成了小貓,乖乖的出城投降了事。

    對於這樣一次近乎是鬧劇般的出兵平叛,王昱自然沒有半分擔憂。他雖然悠哉,但他的幾位好友此事卻是有些不安。

    李勇、鄭宏、柳溥三人此次也要隨軍出征,他們雖然都是軍事世家出來的人,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職業軍人,但畢竟是第一次面臨戰爭,因此,心裡也是沒多少底,難免有些忐忑。不過,他們三人倒是都補了千戶的缺,也算是一種安慰了。

    其實對於他們這些人而言,雖然不見得是什麼良將,但行軍、哨探、紮營、佈陣等之類的基本軍事素養還是比較高的,畢竟是家學淵源,可謂是曉暢軍務,家裡都是世代為將,就是武藝騎射,也是遠遠超過一般軍士。因此,這樣一個機會對他們的成長而言,絕對是大大有益的。

    王昱對這次戰爭的結果心知肚明,因此,大大的安慰了他們一番,李勇三人見王昱言之鑿鑿的樣子,也覺得自己的這番表現未免有些丟人現眼,有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隨軍出征嗎?自己學了一身的本事,等的不就是這一天,何必表現的這麼不堪呢,於是,心氣也上來了,信心百倍的返回軍營,只等大軍開拔。

    薛詵此番也隨駕出征,不過,薛詵混的顯然比李勇他們幾個好的多,此番出征,被實授了指揮僉事的職位,統領京營一衛人馬,也算是一方主將了。

    一切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十月初九,宣德皇帝御駕親征,率領五萬大軍,直撲漢王的老巢,樂安。

    留守京城的文武百官在監國的襄王的帶領下,將御駕送出城外。

    在送行的人群中,王昱看著面色沉靜,心中卻是有些鬱悶。作為監國,雖然大多數的政令還是需要宣德皇帝的意見才能做出,但監國也是擁有一定權力的,起碼可以便宜行事。雖然與襄王接觸的次數不多,但王昱卻知道,這位王爺絕非好相與的人,他這段時間的日子,絕對好過不了!畢竟前一陣子的吏部大考,雖然為他博得了偌大的名聲,也結交了不少人才,但同樣,得罪的人也絕對不在少數!恰好,這位襄王便是其中的一個。

    襄王不趁機給自己小鞋穿,那可真是怪了!想到此處,王昱微微的搖了搖頭,這種事兒也是沒辦法,誰讓他得罪了人呢?只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了,擔心也沒用。

    況且,王昱也知道,襄王就算再看他不順眼,也只能暗地裡打壓一番,卻也不好做的太過火,畢竟滿朝文武的眼睛都盯著呢,做的太不地道的話,對襄王自己也沒有什麼好處。

    內閣留守的大臣是楊溥與張瑛二人。此時的內閣已經初具規模,雖然內閣大學士的品級仍然不如後世,但此時的各位大學士們卻是領著六部!論實權,卻是比後世的那些內閣大學士大得多,後世的內閣成員幾乎沒有領著六部的,六部尚書手中的權力足以使他們與內閣大學士們分庭抗禮,特別是吏部尚書,即便是首輔,也不敢隨意得罪。

    軍機處卻沒留什麼人留守,畢竟是御駕親征這等大事,掌管軍機處的那幾位勳戚可是不敢有絲毫怠慢,不僅要保證此番御駕親征大勝,還要發揮軍機處的最大作用,讓皇上以及眾位大臣們都看看,軍機處的成立是完全正確的!因此,一定要出成績,所以,張輔、薛祿、朱能等人都隨駕出征。特別是薛祿,不顧自己年老,親領前軍。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爭,在王昱看來,根本不必做出這種如臨大敵的姿態來。不過,這種想法,他也只能在心裡想想而已,要是說出來,被人扣上一頂妄議軍政、擾亂軍心的帽子可就不好了。

    回到官署,由於尚書、侍郎都隨御駕去了樂安,因此,此時的吏部可以說是群龍無首,夏原吉臨行前,囑咐過屬下眾官,一切依例辦理。

    雖然主官不在,不過卻也沒人敢偷懶,到了下班的時辰,王昱與同僚告辭後,先到張府問安。張輔隨御駕親征,作為後輩,王昱自然要過來探望。況且偌大一個國公府,張輔出征後,裡裡外外就全部壓在了張夫人身上,雖說王昱也幫不上什麼忙,但過去探望一番,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意卻是惠而不費的。既表達了自己的心意,又能讓老夫人高興高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