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明皇商

龍騰世紀 塵埃落定 文 / 須生

    看張輔說的如此輕描淡寫,彷彿入六部中權勢最盛的吏部、戶部就如吃飯喝酒一樣簡單,也讓王昱深刻的體會到了張輔在朝中的地位。雖然他是武將,但其權威,即便是首輔楊士奇也不過如此了!

    「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或者戶部十三清吏司郎中,二選一!」張輔緊接著拋出了重磅炸彈!王昱頓時一驚,饒是他連穿越這種事情都經歷過了,此時聽來卻仍覺得如在夢中一般。別看這兩個官職品級不高,只是正五品,但手中的權勢卻非常之大!

    吏部考功清吏司主管官吏考核、陞遷黜退的政務,以輔佐尚書。戶部十三清吏司雖然比不得吏部的考功清吏司清貴,但手中的權勢卻是半點都不少,主管其分管省的事務,而且是錢途無量!端的是讓所有人都眼熱的職位!

    沒想到張輔竟然為自己謀了如此肥缺,可真是大大出乎了王昱的預料!一時間竟然有些不知說什麼才好了。有了這個任職的經歷,王昱相信,自己的仕途將會更加順暢!他現在不過十八歲,便能獲得如此既有權勢又不乏實務的官職,對他的經營將有著巨大的影響!他絕對可以趁機建立起自己影響力與勢力。

    「不急,不急,你回去慢慢考慮,依老夫看,都不錯!不過,若論清貴的話,還是吏部。」張輔淡淡的說道。

    「好了,這些天辛苦你了!」張輔笑呵呵的對王昱說道,一邊拍了拍手上厚厚的奏折,「老夫馬上進宮,去看看皇上的意思。你也趕緊回去休息休息吧,這些天你真的是辛苦了!」

    王昱連道不敢,和張輔一起出了書房,張輔直接進宮去了,王昱先到後院,與張夫人告了個別後,便也回家了。

    他近二十天未曾回家,家人雖然知道她在何處,但總歸是擔心的,如今見他終於回來了,家裡自然有一番熱鬧,不必贅述。

    「陛下,成國公、英國公求見!」金英弓著腰,低聲對正在處理政務的宣德皇帝稟報道。

    「哦?」宣德皇帝抬起頭,放下手中的硃筆,扭了扭脖子,歎道:「他們二位倒是久不進宮了,快快有請!」

    張輔、朱能低著頭進了乾清宮的偏殿,正要跪下施禮時,卻被宣德皇帝攔住,「二位卿家乃是朝廷柱石,更有大功,不必多禮!快來,賜坐!」

    「臣等謝陛下!」張輔、朱能連忙說道。一旁的金英早已招呼著小黃門為二人搬來了圓凳。

    「二位卿家聯袂而來,有何要事啊?」宣德皇帝雖然身處宮中,但朝廷上的事情也瞞不了他,錦衣衛畢竟不是擺設。這一陣子,文官、武將、內侍幾乎吵翻了天,特別是就成立內書堂一事,文官與內侍簡直是一刻都不消停,你方唱罷我登場,為這個內書堂爭來爭去的!武將們倒是挺消停的,不過卻是再暗中使勁!可以說正是由於武將們的支持,內官才在內書堂一事上偃旗息鼓,即便是他這個皇上,也不得不迫於兩方的壓力,暫停內書堂之議。

    從個人感情上,宣德皇帝更加親近內侍,而且文官們特別是內閣的勢力越來越大,因此,宣德皇帝不得不利用內官來制衡內閣。只是此舉不但引起內閣的反彈,就連武將們也跟著摻和進來了,這讓宣德皇帝措手不及,最後不得不妥協於文武兩方面的壓力。

    若說宣德皇帝心中一點怨氣都沒有的話,明顯是鬼話,但在面對張輔與朱能的時候,宣德皇帝卻沒法對二人表現出哪怕是半點的不豫。

    張輔與朱能對視一眼,由張輔拿出了折子,遞給了一邊的金英,一邊奏道:「陛下,臣等有本奏,請陛下御覽。」

    宣德皇帝當然知道張輔、朱能二人所奏的是何事,不過卻還是接過了金英遞上來的折子,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與他瞭解到的情況卻也差不多,沒什麼出入。

    其實,無論是成立軍機處還是稅務司,對宣德皇帝而言,都是樂見其成的事情。特別是稅務司,若是能夠順利的成立,對於充盈國庫而言,將起到很大的作用!國庫充盈了,每年解進宮中的金花銀當然也就是水漲船高,作為他而言,金花銀自然是越多越好!

    當下,宣德皇帝放下奏折,沉聲說道:「此事朕已知道了,明日早朝一起議議吧,若是大家沒有異議,那就實行吧。」

    「臣等遵旨!」張輔與朱能連忙跪地謝恩。皇上這關是過去了,文官那裡也沒了阻礙,軍機處、稅務司的成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張輔、朱能二人也是長出了口氣,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無非是選擇官府、挑選人員以及任命各級官吏,這個按照事先與文官、內侍們的約定實施也就是了。

    「金英,傳旨,朕與二位卿家共進午膳!」宣德皇帝的興致也很高,而且張輔、朱能二人的身份也在那裡擺著,都是前朝的老臣,更為大明朝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朱能倒還罷了,張輔卻實實稱得上是戎馬一生,南征北戰,成祖起兵、政變成功後數次北征蒙古以及南征交趾,將交趾收歸大明版圖,張輔都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對這樣一位立下如此功勳的老臣,自然要尊敬一些。

    宴席之間,皇上雖然興致頗高,但眉宇之間的一絲隱憂卻無論如何也是遮掩不住的。朱能為人圓滑,封了國公之後,更是出了名的和稀泥。張輔卻是不同,他的忠義之心舉國盡知。見宣德如此,當然知道他擔憂的是什麼。待宴席結束後,他特意綴在後面,低聲對宣德皇帝說道:「皇上,內書堂一事,萬萬不可開此例!」

    宣德皇帝聞言,眉頭一皺,雖然他尊重張輔,但張輔此言卻是觸及了他的逆鱗!內閣實力太大,對於皇帝的權威是一個挑戰,作為皇帝,宣德自然無法容忍,於是便打算把司禮監推出來,而張輔卻勸他罷了這個心思,這讓他如何不惱怒!不過,張輔畢竟是數朝的老臣,宣德皇帝即使再怎麼不高興,卻也不好發作,只得冷哼一聲,卻不接話。

    張輔知道,皇上這是生氣了,當下笑呵呵的施了一禮,說道:「陛下不必擔憂,老臣自有主意,請陛下細聽老臣說來。」

    宣德皇帝意外的看了張輔一眼,心裡卻是有些疑惑,張輔能夠有什麼好主意,不過張輔既然有這個心思,也是難為他了,宣德皇帝更欣賞的其實是張輔的這份忠心。

    「好吧,愛卿有話便說,朕聽著呢。」宣德淡淡的說道。

    「內書堂總歸是宦官,是皇上的家奴,說出去的話,皇上總免不了落一個重用家奴的名頭,得不償失啊!」張輔沉聲說道,「內閣之權,全在『票擬』權之上……」

    宣德皇帝聞言一驚,連忙抬手制止了張輔的話,嚴肅的說道:「愛卿不必多言!容朕細思!」說完,又換了一副笑臉,滿意的對張輔說道:「愛卿一片忠心,朕意甚慰!來啊,賜英國公蟒袍一件,玉帶一條。」金英立即從遠處閃了出來,躬身領旨。張輔也是施禮謝恩。

    宣德元年五月十七日,張輔上奏:成立軍機處,總理全**務,軍務無論大小,皆有軍機處處理!

    設立稅務司,專門署理全國商稅。

    此折一出,朝裡朝外的反應卻是出人意料的平淡!皇上固然不置可否,就連一直是毫無道理,僅僅是為了勸諫而勸諫的都察院的御史們也是啞了火,對此竟似措手不及一般,竟是毫無反應!

    能夠增加國庫收入,宣德皇帝自然是樂意見到的,當然是沒有任何反對的理由,當廷就准了!至於成立軍機處一議,倒是讓皇上猶豫了一番,並未當廷做出批復。但明眼人都知道,只要內閣、都察院無人呱噪,此事自然是水到渠成。

    宣德皇帝的確是一位明君,雖然年輕,卻是當機立斷,堅毅果決,決定的事情自然是雷厲風行,當朝便准了張輔的奏議,以五軍都督府、都察院、東廠三方為班底,成立稅務司;並由錦衣衛監督,司理天下商稅!自此,商稅便成定制,僅宣德二年一年,便收銀三百二十萬兩!自此,每年遞增,到宣德二十一年,每年只是商稅的收入便已經達到了駭人聽聞的一千五百餘萬兩!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當年的秘事也逐漸為人所知,這撐起了大明朝政,因商稅收入而使百姓受益良多的善政,竟然是當朝首輔,王昭明王大人還在翰林院任職時所提出來的!此事一旦間被天下人所知後,王大人的聲望頓時達到了另一個高點!即便是那時的王大人還未及不惑之年,卻已經是堪比前賢的名臣了,聲望之高,堪稱後無來者!

    似乎是一夕之間,朝廷上下都消停了下來,文官們不再揪著皇商欲立內書堂一事不放,而內官們也一直保持著低調。

    六月初一,忙活了近一個月的稅務司終於成立了!首任稅務司使乃是安順伯薛貴,稅務參贊乃是閣臣,謹身殿大學士、禮部侍郎陳瑛,稅監卻是內官,皇上潛邸時的伴當,名喚張善,宮中御用監的少監,此番倒也是高昇了!

    看稅務司的構成,卻是武將、文官、內侍三分天下!至少在外人眼裡是這樣的,稅務司使統管司內大小事務,任命各級官員,與參贊一起,對各地的商稅進行收繳。而參贊則主要負責具體事務,收取各地的商稅,並責成各地定時押解進京。稅監卻是專門負責監管各地具體事務,防止各地稅官玩忽職守。

    至於派往各地的稅官,則分別在各地的衛所以及當地的官府中抽調。而內宮中則派出內官,負責監督責任。

    這是一個分工明確,而且有著明確權責的機構,讓人不由眼前一亮,這樣的機構在大明朝還是獨一份!再加上成立時的風風雨雨,立即便給這個機構蒙上了一層神秘的傳奇色彩,成了街頭巷議的主角。特別是京城的百姓,最近最火的話題自然便是此事了。彷彿坐在一起,不說上幾句稅務司的事兒,便特別掉分似的。

    京城,四方雲動!

    第二卷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