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金鱗大王

龍騰世紀 第二十章 黃金龍的咆哮(2) 文 / 豹神

.    沒錯,剛才的那顆彈丸,其實是她花費了三百年,從三千個屍奴的屍水中提煉而成的,除了本身具有極大的腐蝕性之外,被白骨精調製過後,還擁有了如同炸藥一般的爆破力。

    彈丸消失了,白骨精的笑聲卻依然在繼續,但是金鱗子卻安然無恙地站在原地。

    當煙消雲散之時,所有人都驚異於金鱗子的驚人實力時,那白骨精卻依舊陰森地笑著,只有金鱗子知道她為什麼還有這樣的表情,那是因為那顆彈丸在爆炸之後,雖然爆破力不足以損傷他強悍的本體,但是其殘留物,卻一點點地深入進了金鱗子的體內,與他的血液相互感應,相互融合。

    處於地仙或者妖仙等級的強大妖魔,如若遭遇到白骨精這樣的暗算,恐怕此刻他的血液密度早就已經無限增高,直到凝固成一團,從而導致真氣無法正常運行,妖力無法蓄積,再也沒有攻擊力。

    進化成黃金巨龍的金鱗子,還尚未搞清楚自己最強的實力所在,而當剛才那顆彈丸徹底消融在他的身體之中,逐漸融入進血液,然後突然生成一股氣流,隔斷其血液的暢通,切斷他真氣的運行時,金鱗子全身那暢通無阻的脈絡,在一瞬間全部封閉起來的時候。

    金鱗子第一次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劇痛感,那感覺是來自於骨髓的。白骨精猙獰地狂笑著,就在金鱗子的經脈全部閉塞時,她伸出那雙乾枯的骷髏手,快速地向金鱗子襲來。

    然而就在這一刻。金鱗子的脊背處突然發出一聲骨骼破碎地聲響,蓄積在他體內的黃金龍元氣,被閉塞的經脈再度強行激發。

    他的身體發生著劇烈的變化,而伴隨這種顯著變化的同時,他地潛意識裡突然出現了一種疏導脈絡的法門。

    在走向終極進化的前期,為了更好地完成龍魚之身地蛻變。老魚曾教授過他百穴歸一地修煉法門,而這種法門在金鱗子成就黃金龍之軀後,就被其忽視。此時想來,正好用以排除體內的淤氣。

    百穴歸一,集中分散在全身各處的真氣,以強大的本體蓄積在一個穴位之中,然後轉化成為一股強勁之力,狠狠地衝擊這個穴位,以求一穴暢通。則百穴無阻的最佳效果。

    白骨精無限地逼近。但是她感受到的不是金鱗子在垂死掙扎時絕望,而是一種極為旺盛的生命力,一種異常強悍地能量,正要從金鱗子地軀體內破繭而出。

    將本體的機能無限地提升,當體內各路元氣全部蓄積在金鱗子的靈台穴上時,他將蓄勢已久的真氣一股腦地釋放在了被壓迫,被阻斷的血液之中。

    乾枯的河流,上游就好似突然開閘放水一般,呼嘯而出的洪水一下子帶動著整條河流的生命力。片刻之後。河流還是那條河流,但卻變的暢通無阻。

    就好似眼下金鱗子地血脈一樣,是那般的順暢。

    一處暢通,則百穴無阻。金鱗子剛才破擊而出的強大妖力,再加上本體的強悍。使他再度恢復了生機。

    那正在極度燃燒的眼神。那懾人心魄地殺氣和那貌似無力地拳頭聯合在一起,使白骨精失去了判斷的標準。

    而金鱗子單純以近身搏擊之術。突然擊出地一拳,則破滅了白骨精對自身實力的全部幻想。

    又是骨骼破裂的聲響,但是此時卻從白骨精身上發出。她胸前的六根肋骨,在瞬間被擊碎,化為了白色的粉末。

    白骨精驚駭之餘,已經顧不得本體,急忙撤了元神,往那天際中逃竄。

    見到如斯場面,所有妖魔都驚恐非常。要知道白骨精胸前的肋骨,可是積聚了她六千年的修為,比那金剛還要硬上三分,別說是以肉拳,即便是那地仙級所有的極品法寶也傷害不了其分毫。

    可金鱗子剛才的那一拳,顯然是大大地超出了最為強悍的地仙級別,至少在金仙以上。

    白骨精的元神被迫離開了軀體,而她的軀體也在金鱗子強悍的攻擊之下而徹底地走向了毀滅。

    重創了白骨精,金鱗子又將苗頭對準了百眼魔君,這個在西遊路上,連孫悟空也鬥不過的厲害妖魔,腋下有千百隻眼睛,能放射出萬道金光,伴隨著白黃的煙霧,殺人於十里之外。

    百眼魔君在見識了金鱗子的恐怖勢力之後,不敢貿然發動攻擊,但是金鱗子那挑釁的眼神卻徹底地將其激怒。

    很顯然,他並不忌憚於金鱗子,而其依仗的也是腋下那千百隻眼睛。

    金鱗子率先發起攻擊,不求一擊即中,最起碼滅了他的威風,削減他的實力。

    在剛剛展示完百穴歸一的神通技法之後,金鱗子的本體就一直在發生著變化,只不過剛才劇烈一些,而眼下緩慢一些罷了。

    不斷變化的本體,是金鱗子的行為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單從聲音上看,他已經感覺到自己的呼吸聲變的極為沉重,而每每要說出一句話時,他分明感覺到耳朵轟鳴,因為那極像龍在低吟。

    臉部的肌肉在慢慢改造,這樣的變化給周圍的妖魔帶來的震驚著實不小,為了自保,很多人已經無限地退後,包括魚靈子。而百眼魔君卻依舊站在原地,硬是抵擋金鱗子的攻擊。

    一聲沉重的呼吸,凜冽的旋風自其口中刮起,伴隨著一個低沉的龍吟,一道閃電從金鱗子的雙眼之間生成,狠狠地劈向百眼魔君。

    百眼魔君驚愕之餘,正欲往那高處閃躲,卻被閃電地分散之力波及,重重地掉落在了地上。

    哎呀……

    百眼魔君終於嘗到了苦頭。就在落地的剎那,他翻手朝那岩石地上重重一拍,雙腳凌空一踹,與地面平行而退,眨眼之間就退出了三丈開外,背靠在一塊極大的岩石之上。

    百眼魔君奇怪地望了望周圍。突然雙手平伸,往那衣內一鑽,叫喊了聲「大家閃開。」

    此聲異常響亮。魚靈子嘴角微微浮現一絲怪笑,因為他知道,百眼魔君要動真格了的。

    「大家退後。」魚靈子知曉百眼魔君這萬道金光地厲害,急忙讓所有妖王退後,看金鱗子如何接的住百眼魔君的絕殺招。

    從內至外,百眼魔君脫掉了上衣,露出了千百隻明晃晃的眼睛。法力運及之處。那眼睛裡放射出金光,道道糾纏,光芒四溢,偶有一道強光,無規則地侵襲在金鱗子身上,波及左右,山石頓時破碎轟炸。

    那山上掉落下來的岩石不斷向金鱗子身上砸去,而周圍全是極具殺傷力的黃色煙塵粒子,外加被金光包裹。抽身不得,也躲閃不過,只有依靠強**力逃遁。

    逃遁一向不是金鱗子地作風,在還有辦法的情況下,金鱗子寧願想出破解之法。給這百眼魔君重重一擊。

    金光越來越密集。攻擊力也越來越強烈。而就在片刻之後,在金鱗子的視野裡出現一道凝聚而成。卻又空前強勁地激光,正朝自己胸前傾洩而來。

    這百眼魔君的實力,最多也就是個與地仙匹敵的妖仙等級,何以能釋放出如此強大的攻擊力?

    百眼魔君身上釋放而出的散光,等級只在妖仙以下,可是凝聚而成的激光,卻突然飆升到地仙以上,直逼金仙等級,這不得不讓金鱗子異常吃驚。

    嗚……哈哈……

    一旦被此激光擊中,即便是那大羅金仙也勢必會形神俱滅。百眼魔君發出一陣狂笑,直上雲霄,這萬道金光是他修煉本體三千年才得以小成的強悍功法,對於沒有法寶防護地大羅金仙,也沒有能力阻擋。

    笑聲停止,光芒會聚,一道激光洞穿了金鱗子地胸膛,也射穿了牛鬥,直闖九霄雲外,然後轟然破碎在雲彩之中,半空中就好似下了一場火雨。

    金鱗子死了?金鱗子真的死了嗎?遭遇到如此強悍的攻擊,魚靈子總算有這樣的念頭,因為他清楚金鱗子的實力,所以在這之前,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能親手殺了金鱗子,可現在百眼魔君替他辦到了。

    群妖竄動,但是這一戰過後,整個山谷卻陷入空前死寂,但見那山上站著的,溝壑裡臥著的,洞中躲中的,簇擁在一起的,還是獨自徘徊著地,都一齊將目光聚集在了激光的會聚點上,目不轉睛地盯著金鱗子,看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下場。

    金光,同時是萬道金光,居然在激光炸開之後再度散發而出?

    發光源是什麼?天那,決不可能,所有妖王都不會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在他們面前的不是金鱗子地殘骸,而是一頭臥倒在地地黃金巨龍。

    金鱗子的本體是條金色鯉魚,怎麼可能是頭黃金巨龍?而更為要命地還是,這頭臥在山谷中的黃金巨龍,除了身上的鱗片散發著黃金般的色彩之外,就連龍角也有著金屬的光澤。

    渾然一體,擁有著黃金之軀,就在激光會聚的那一瞬間,難道真的能改變一切神靈都無法改變的事情?在物被造出之後,還能改造,而且是在瞬間改造。

    這到底是百眼魔君的傑作,還是……

    眾妖陷入困惑當中,而魚靈子卻極度驚恐起來,因為在他面前的不是頭已經死亡的黃金龍,他是活的,幾乎沒受一點傷。

    第一次在萬魔峽谷,金鱗子的無限潛能被激發了出來,因此能一飛沖天,使自己演化出黃金龍之軀,而剛才百眼魔君的那一強光,再度激發了他體內的神龍真氣,本體的源力再度被喚醒,金鱗子就以極快的速度成就了巨龍之身,而百眼魔君的強光,就再也傷害不到他分毫。

    因為本體的急速蛻變,使得金鱗子還需要一定的緩和時間,在借助那光芒消散的瞬間,他終於適應了,然後緩慢地抬起頭來,並立直身軀。

    那雙如閃電霹靂般的眼睛,剛一抵達魚靈子的眼睛,他就好似觸電了一般,不由自主地向後倒退了幾丈距離。

    金鱗子緩慢站起的剎那,整個山谷的妖王全都騷動起來,因為在這個時候,他們已經知曉眼前的人,已具備了准帝仙的實力,弄不好一聲龍吟就會山崩地裂,毀滅蛟龍谷的一切,包括這裡聚集的幾千個妖魔。

    立直身軀,金鱗子發出一聲綿長而深遠地龍吟,伴隨著群妖的混亂,他雙腳一點地,快速朝天際飛馳而去,只留下一抹龍影,鑲嵌在蛟龍谷之中.而龍吟消散在天際中之後,隨之而來的便是異常強大的殘餘力。

    這殘餘力足以摧毀蛟龍谷中建造的一切設施,包括蛟龍谷最原始的地形。

    金鱗子在雲霄中一閃而過,可蛟龍谷此時卻亂作一團,不光是那些妖王,就連魚靈子這傢伙也在不顧面子地逃竄。

    可是說,金鱗子的這一聲咆哮,徹底地粉碎了魚靈子的陰謀,這回他再也沒有能力召回所有逃竄的妖王,而潰散的妖王,震撼著整個蛟龍谷,卻也引起了正在南天門當值的增長天王的注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