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新明崛起

蒙古 第四章 國策 文 / 海盜歐迪

    請牢記本站域名|com|,或者在百度搜索:——

    「陛下,三大學士殿外求見!」劉瑾躬身對李棟稟報著

    李棟打心眼裡膩歪那三個老頭,可是那三個大學士是李棟的父皇留給李棟的顧命大臣,短時間內李棟還動不得他們,況且這三人在朝中門生故舊頗多,影響力很大,沒有這三個人替李棟管理朝政,恐怕憑著李棟那點人馬還真就鎮不住文武百官,所以人還是不得不見的,李棟趕忙收好糕點盒子,摸去嘴角的殘渣,端坐好,無可奈何的說「請那三位大學士進殿吧!」

    殿門外三大學士應聲走進殿來。今天三位大學士聯袂趕來,其實是為的一件大事。他們聽說李棟居然自己選定了皇后。

    按照歷朝歷代的規矩,這納後之事,皇帝自己是做不了主的,必須由內務府在大量的候選人之中精細挑選,最後再由內官、內閣陪同皇太后進行商榷之後才能決定,這種事情只是會禮節上徵求皇帝的意見,其他的事情自然會有人全程操辦,皇帝只等進洞房辦事生孩子即可。

    三位大學士都端著肩膀,不停的舔舔嘴唇,一副要進行口水大戰的摸樣。

    「陛下,臣等聽說陛下要選定一個鏢師的女兒做天下之母?」

    李棟點點頭,嘿嘿一笑「這事都傳到你們那去了,正好我現在通知你們,過兩天我大婚,你們可都要來捧場啊」

    「陛下,此時還需從長計議!」

    「從長計議?為什麼?」

    「陛下繼位,六宮無主,臣等本來也早就想和陛下說起此事,可是……陛下,我朝選擇正宮之主,必須是官宦之家的女兒,這樣才能保證帝后身世清白、知書達禮,才堪為天下之母。」李東陽做過李棟的東宮老師,這事當然由他來勸諫最好。

    「少胡扯,當我沒讀過書是怎麼的,太祖遺訓,所有子孫登臨皇位者,必須娶平民之女為皇后。」李棟早就料到必定會有大臣出來反對,所以急忙找來一些證據來佐證自己可以娶張清瑩的合理性。幸好朱元璋害怕外戚的權利過大,影響朝政,所以給子孫後代立了這麼一條規矩以此抑制後族勢力。

    「這……陛下……」李東陽萬萬沒想到李棟會用太祖皇帝的遺訓來反駁他們,這個他也沒教過李棟呀,他是怎麼知道的?「太祖確實有這樣的遺訓,可是陛下無需擔心此事,我朝祖制,後宮嬪妃敢妄言政事者殺無赦,大明宮壺肅清,論其家法之善,遠超漢、唐,所以請陛下還是娶一個官宦世家的女兒為後吧!」

    李棟撇撇嘴「李大學士,是你記性不好還是我記錯了,我怎麼記得那條祖制的全句是後宮嬪妃太監敢妄言政事者殺無赦,嘿嘿……太監現在到底有如何的權勢,不用我說吧。若是我娶了官宦之女,他日外戚橫行,你們怎麼辦?」李棟笑瞇瞇的看向李東陽。

    「這……」李東陽大皺眉頭,用眼光瞄向劉健,那意思是老兄你來。

    劉健咳嗽一聲「陛下,選立皇后,作范中官,這是何等大事,陛下怎麼也不與臣等商量?」

    「跟你們商量?我跟你們商量得著嗎?我娶媳婦,和我老娘商量一下不就得了?照你的話講,你娶媳婦的時候跟我商量了嗎?」

    劉健倒吸一口氣,立刻被憋得啞口無言,低著頭沖謝遷努努嘴。

    「陛下,這選後之事其重要性雖不及陛下選拔太子,可也備受世人關注,各個官宦世家早就把適齡的女子送進宮內供陛下選撥,陛下如此做,叫那些已經進宮待選的女子如何自處?叫那些官宦世家如何看待陛下,為了政局穩定,臣請陛下三思!」

    劉健和李東陽相視一笑,還是謝遷老謀深算,李棟這麼做,無疑是把全天下所有官宦世家的選後之路堵上了,為了天下穩固,他也必須做出犧牲。

    「謝大學士,我倒想問你,是普通的黎民百姓多呢還是官宦世家多?」

    「這……自然是普通的黎民百姓多!」

    「著啊,我既為天下之主,那麼自然要考慮大部分人的感受,我娶了一個平民百姓的女兒為妻,就是要告訴天下所有的人,無論身份如何,他們都可能成為皇親國戚,我給了他們一個公平,一個希望,這樣做豈不是讓大明的江山更為穩固?」

    劉健等人輔佐弘治皇帝多年,自然不是什麼迂腐之人,之所以反對李棟娶張清瑩,完全是因為李棟事先沒有和內閣商量,這個口子一旦開啟,皇帝就會繞過內閣做很多事情,所以他們趕忙過來勸諫。

    可是聽了李棟的一席話之後,他們都陷入了沉思,為官多年,他們也發現朝廷已經離平民老百姓越來越遠了,有些政令到地方很難執行,百姓對朝廷有牴觸情緒。給他們的感覺就是朝廷過朝廷的日子,百姓過百姓的日子,

    三大學士也做過調查,歸根到底是因為,百姓認為朝廷在很多事情上不公平,在社會資源分配上一直都是那些官宦世家佔據絕對的優勢,而朝廷對此事一直不聞不問,所以百姓已經不拿朝廷作為可以依靠的地方,說白了,朝廷沒給他們希望。

    他們互相交換了一下眼神,紛紛對李棟躬身「陛下,是臣等思維狹隘,沒有陛下考慮的周詳,請陛下恕罪!」

    李棟一愣,沒想到就這麼三言兩語就說服三大學士,他立刻喜滋滋的攙扶起三個大學士。

    「既然話說到這裡,那我就多說兩句,我在天津的時候,發現老百姓對朝廷有一種天生的不信任感,是什麼原因,你們為官多年,我不說你們也應該清楚。這樣不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老百姓的不滿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爆發的。」

    「陛下所說的有理,我等思及此事也每每憂慮不堪,可是我大明承平日久,積弊叢生,先帝在世時以仁政治理天下,可……哎……效果嗎……臣等無能,累及先帝英明,未能讓百姓人人安居樂業,實在愧對先帝知遇之恩!」

    李棟點點頭「你們有這個想法就行!那我就提出幾點我的看法,你們幾個大學士斟酌一下,第一要輕徭役,減負。少折騰他們,其實老百姓自己都知道怎麼活,只要多給他們一些時間和土地,他們完全有能力養活自己和朝廷,若是能力所及我將永久的取消農稅!第二,公平!至少是司法上的公平,老百姓要有能說理的地方!第三,希望,我將大量的在各地興建學校,開民化,讓百姓的孩子都能讀得起書!第四,驕傲,我要所有人為自己是大明的子民而驕傲,北方的遊牧民族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大量的國朝努幣用於邊防,我將在十年內平定北方,讓北部邊境再無大的戰事……」

    面對李棟展開的一幅幅宏偉的藍圖,三大學士驚得張大著嘴,這正德皇帝的心志也太大了吧,不收農稅,那拿什麼奉養朝廷和軍隊?司法公平,更是遙不可及,天下間多如牛毛的勳貴藩王,他們可是享用很多特權的;開民化,就不怕百姓知道太多抨擊朝廷?十年內平定北方遊牧民族,這更是連太祖、成祖兩位曠世雄主都沒做到的事情。

    看著三大學士的表情,李棟微微一笑「我知道很難!但是我決定要做一下!我需要你們幫我!」

    三大學士暗自歎了一口氣,雖然知道李棟說的那四點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可是李棟既然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那還有什麼好說的,無論能不能做到,他們也只能按照李棟的想法去做,忠君之事,為君分憂是他們這些做臣子的本分!

    「臣等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那咱們就一點一點的做吧,首先這京師的衛生和治安著實是差了些,作為大明的帝都況且如此,其他地方就更不必說了,京師一定要給地方做榜樣,所以我決定在京師搞一次衛生清洗和治安嚴打活動,整肅一下京師的環境,過幾天就是正德元年了,總要讓百姓覺得和以往不一樣才行,呵呵……新朝新氣像嗎。」

    「是,陛下聖明!」

    「這兩件事情我已經著手讓人去做了,只需要你們配合就行!」

    「是,陛下!」

    「還有一件事情,我早就想和你們說了。」

    經過剛才和李棟的對話,三人已經收起了輕視之心,他們覺得李棟這個皇帝和以往的那些皇帝不同,至於哪裡不同,他們還說不上,只是隱約覺得這個皇帝很親民。

    「請陛下教誨!」

    「教誨談不上,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歷朝歷代發生朝代更迭都是因為當政者不知道百姓疾苦,矛盾日深之後,百姓揭竿而起。還有就是朝代更迭之後的前幾代的帝王都往往很有進取心,可是越到後來就越是守成,直到這個朝廷被推翻為止!你們覺得這是為什麼?」

    「陛下這個提法,臣等從未想過!」三大學士有些茫然

    「我也想了很久才想明白!原因就是當政者和百姓脫節,他不知道百姓真正想要什麼!就拿你們三大學士說吧,你們中可能有人出身寒門,可是經過多年為官之後,你們又有誰會在乎一個百姓的生死,在乎他們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呢?還有當年你們可能也是很有抱負,很有理想,可是經過官場這個大染缸之後,你們剩下了什麼?說句不好聽的,你們只剩下了鬥!每日裡滿腦子想的都是官場傾軋,如何擠壓對手,而等你們真正有了實權想做大事的時候,你們已經老了,又如何去實現你等年輕時胸中的抱負呢?」

    「陛下……這……」

    「你們不用否認,這是實情,我也不怪你們,可是你們要知道這樣不行啊,這麼做早晚出大事,要解決,我替你們想了一個解決辦法!」

    三大學士一怔「請陛下告之!」

    「我也是從官員們請師爺這點想到的,我的建議是你們這些大臣需要幕僚!」

    三大學士一皺眉頭,這個主意很平常啊,他們府上可是有不少的幕僚。

    「我說的這個幕僚,確切的說其實不能算是幕僚,我的想法就是,今後那些被朝廷選拔的才子,在他們為官之前都要到你們這些大臣手下學習政務,第一他們可以讓你們瞭解下層百姓的疾苦,第二他們可以從你們這些大臣身上學習處理政務的能力,對他們將來為官會很有幫助,第三這些人很年輕,很有衝勁,你們可以在他們身上學習到進取心,這樣整個朝廷就擁有自我修復的能力!」

    三大學士互相對視著,疑惑不止,這樣的想法是誰告訴皇上的,是王守仁嗎?但是顯然這麼做的好處卻是巨大的,不但帶起了一批新人,還為朝廷不斷的輸送熟練政務的新鮮血液!

    「今後想做官就必須有三年以上這樣幕僚的經歷才行,根據大臣的推薦信由吏部酌情選派官員,這樣就避免了那些不學無術的人去當官,去禍害地方!」

    「陛下英明!臣等拜服!」

    「呵呵,你們也別光顧著誇我,這些都是我自己的想法,具體怎麼實行你們內閣斟酌著辦理吧」

    「是,臣等遵旨!」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對了,我大婚那天,你們可記得都要來喝我的喜酒!」

    「是,陛下!」三大學士立刻在心中腹誹著,你大婚,誰敢不去?

    三大學士誰也不曾想到,今天李棟所說的話,將來他都一一做到了,後世的史學家也習慣把當天的君臣的對話當成正德朝的基本國策。

    最新最快章節,請登陸|com|,閱讀是一種享受,建議您收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