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新明崛起

蒙古 第五十六章 謠言 文 / 海盜歐迪

    請牢記本站域名|com|,或者在百度搜索:——

    「陳兄贖罪,讓你久等了,我倆被些俗事纏身,來晚了些,贖罪,贖罪……」兩個商人模樣的人聯袂進了楚鼎齋的一間雅間

    「蔣兄客氣,孔兄客氣,我也是剛來不久,來,快快入座吧」

    這三人分別是晉商陳山明、徽商蔣作海、浙商孔德,此三人是在李棟的競拍大會上認識的,從那時起他們三人經常小聚,三人家境都差不多,算不上大富大貴之輩,中產之資而已。

    陳山明前一陣從普志高那裡高價買了一個競標的請柬,本以為這次若是能抱上太子爺的粗腿,就可以鹹魚大翻身,賺個盆滿缽滿,奈何人算不如天算,等他到了會場才發現只有他、蔣作海和孔德三人到場,其他世家大族根被沒有派任何代表出席。

    事後他和那兩人一交流才發現,原來他們兩人也是從普志高那裡買的請柬,可是為什麼那些大豪們沒有出席競拍大會卻是一個謎,主持大會的邱聚說由於參加大會的人數太少,此次大會延期,陳山明三人雖然十分肉痛那三萬兩銀子,奈何他們人輕位卑,借他們個膽兒也不敢提要銀子的事,太子爺在他們眼裡就是天,天要他們孝敬三萬兩銀子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可是整件事情透著古怪,總要打探清楚了才行,要不然沒了三萬兩銀子是小,若是因為這件事情觸犯了什麼忌諱,那麼像他們這樣的身家,轉眼就會被人捏得粉碎。

    三人約好各自去打探一下,有了消息,互通有無。

    蔣作海落座後,先是拿起茶壺給每個人倒了一杯茶,然後慢慢的喝了一口茶,手指摩挲著茶盞,歎了一口氣。

    「陳兄,消息恐怕不太好……」

    「蔣兄,你可別嚇我」

    「陳兄,我和孔兄多方打探」他一邊說著一邊四下看看,然後壓低了聲音「太子爺的處境恐怕不太妙。」

    「啊?這……蔣兄,這消息是從何而來?」

    「哎……孔兄還是你來說吧」蔣作海搖搖頭歎息著

    「好吧,我的一個表妹嫁給了兩淮最大的鹽商郭家的二公子,這個消息是她偷偷告訴我的,說各大世家都收到了消息……」說著他也很小心的四下看看「太子爺密謀造反?!」

    「啊?!這……這怎麼可能?太子爺他……」陳山明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

    「陳兄,你小聲些!」蔣作海趕忙走到雅間門口,打開房門四下看看,看到四下無人才仔細的關好門窗,重新坐好。

    「陳兄,最初我等也是不信,最後花了銀錢,才從一個錦衣衛那裡打聽到,一個半月前,太子爺曾和武軍都督府的幾個軍將一起密謀造反,他之所以要召開這個競標大會就是為了湊齊銀錢,最後事情敗露,幾個軍將已經被處斬了,就是太子爺自己也被約束在東宮內,那些世家大族們正是得了這個消息,才紛紛不敢出席這次大會的!」

    「啊?!這……這可怎生是好」陳山明頓時手足無措起來

    「而且我還聽說,萬歲爺已經惡了太子,廢太子爺只是時間早晚的事情,聽說萬歲爺曾交口稱讚過南邊的寧王和西邊的安化王,所以未來繼承大統的很有可能是這兩個人……」

    「那些世家大族現在已經開始下注了,我聽我妹妹說兩淮郭家已經靠向了寧王,晉商陳家靠向了安化王……」

    「那天主會的邱聚邱老爺臉上雖然貼了鬍鬚,可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個太監,他一定是太子爺身邊的人,看他那天面有憂色,現在想來,這些人和太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恐怕也是為太子爺的將來擔心吧」

    「哎……完了,全完了,本想著這次能夠富貴榮華呢,沒成想……哎」陳山明哀歎著自己的不幸。

    「呵呵……我等又何嘗不是,總想著光耀門楣,把家業做大,可哪成想……真不知將來如何見列祖列宗啊。」

    「恐怕錦衣衛的偵騎已經派出到我等家鄉捉拿你我了……」

    「哎……今朝有酒今朝醉吧……來,來,來,我陳山明敬二位兄長,我能在死前認識兩位兄長是我的榮幸!」陳山明舉起酒杯環抱一圈

    蔣作海,孔德連忙端起酒杯起身

    「陳兄客氣,我等又何嘗不是,干」說完一仰脖滿飲杯中酒。

    正當三人期期艾艾的借酒消愁的時候,就聽見街道上馬蹄聲大作,還有人高喊

    「緊急軍情,閒人避讓!!」

    「這又是哪裡出了亂子?!」

    「莫非是有人要進京勤王?!」

    三人俱驚恐的互相看著

    「這京師繁華之地,是非太多,我等三人還是趕緊回鄉,和家人在一起吧,就是死也要死在一起。」

    「好,我這就回客棧收拾一下,蔣兄保重,孔兄保重」

    「陳兄保重」

    「後會……後會有期……」……

    「娘娘,萬歲爺來了。」張皇后的女中官紅柳低聲稟報著

    「哼!他還好意思來!」張皇后滿臉怒容,也顧不得什麼三綱五常了,斜躺在軟榻上,大聲的說

    「你這又是和何人生氣呀」弘治皇帝無精打采的進了寢宮,看到張皇后滿臉怒容,開口問道

    「和誰?就是和你!」

    張皇后和弘治皇帝是少年夫妻,兩人感情非常好,而且弘治皇帝終生只娶了張皇后這麼一個女人,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所以張皇后對弘治皇帝並不像旁人那樣懼怕。

    「朕?朕又做錯了什麼?」弘治皇帝有些心虛

    「你……」張皇后緊咬白牙「我問你,皇兒呢?你是不是要廢了皇兒?!然後再廢了我?!」

    「你?!你這是說的什麼話?!」

    「什麼話?!哼!若不是我那兄弟媳婦來與我說,我還蒙在鼓裡呢,市井上都傳開了,說什麼皇兒打算擁兵造反,讓你識破,皇兒現在就讓你囚禁在東宮內。」

    「什麼人敢如此胡言亂語!」弘治皇帝立刻怒道

    看到弘治皇帝發怒,張皇后也不像剛才那樣氣焰囂張了。

    「你……還說沒有?那皇兒怎麼都快兩個月不來看我,而我讓紅柳去他的軍營找他,也被推脫不肯相見?!」

    弘治皇帝沒有理會張皇后,回頭瞪著眼睛看著張壽

    「這是怎麼回事?!朕怎麼什麼都不知道?!」

    張壽慌忙跪倒

    「皇上贖罪,這些都是市井上那些無知愚民胡言亂語的」

    「胡言亂語?胡言亂語都傳到皇后這來了?!」

    「奴才有罪,奴才馬上讓東廠錦衣衛出動,緝拿這些散佈謠言之人!」

    「現在再去緝拿有何用?!這些人難道真以為朕昏聵無能?!如此詆毀朕!詆毀朕的皇兒!咳……」弘治皇帝臉色漲紅,已經怒道極點

    「萬歲爺請保重龍體!」

    張皇后看到弘治皇帝的表情就明白原來自己是聽信了外人的謠言,慌忙起身賠罪。

    「臣妾有罪!請陛下息怒!」

    弘治皇帝扶起張皇后

    「這事與你無關!你無須自責」說著他冷笑著「定是有些宵小窺視朕的寶座,哼哼,看來朕對那些藩王是太優容了些!」

    弘治皇帝從小長在深宮裡,皇宮是什麼地方,那是中國權利鬥爭最激烈的地方,各種整人的手段他遇見得比別人聽說過得還多,這點陰謀詭計他一想就明白是怎麼回事。

    「張壽,傳旨!藩王必須嚴守就藩之地,未得聖旨不得私自離藩,各府衙和錦衣衛嚴格看守,一旦發現有行為不軌者,立刻羈拿!」

    「奴才遵旨!」

    這時外面快步跑過來一個小太監,在張壽身邊低聲說了兩句話。

    「萬歲爺,苗逵派人傳了消息,人就在宮外候著,奴才去看看」

    「快去!」

    「是!」

    弘治皇帝有些疲倦,坐在軟榻上,低聲說。

    「上次的事情我想你也聽說了」

    「是,臣妾略有耳聞」

    「是朕錯怪了皇兒,他……他對朕有些怨氣,有時間你勸勸他,也讓他收收心,多學學治國之道,為朕分憂……」

    「是,臣妾省得……」

    弘治皇帝剛想開口和張皇后說些體己的話,又有一個太監快步跑過來。

    「萬歲爺,內閣劉大學士和兵部尚書劉大人遞牌子求見!」

    「嗯?朕想清閒一會都不行嗎?!」弘治皇帝皺著眉頭

    「陛下,國事為重,您還是去看看吧」張皇后小聲的勸慰著

    弘治皇帝慢慢展開眉頭

    「宣他們御書房相見吧!」……

    「陛下,邊關急報!」兵部尚書劉大夏一邊跪倒,一邊把一封邊關八百里加急軍報遞給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急忙拿過來,上下翻看,看完之後眉頭緊鎖

    劉健上前一步

    「陛下,根據軍報,幾個邊關城堡同時看到,有大隊蒙古騎兵在大同鎮自西向東橫向運動,好像在尋找突破口。」

    弘治皇帝不解的看看劉健

    「這韃子難道要在夏季寇邊?」

    「陛下,臣也是有此擔心,萬一韃子此時寇邊,邊關措手不及,恐怕邊軍損失很大!」

    弘治皇帝點點頭,看向劉大夏

    「劉愛卿,你怎麼看?!」

    「陛下,臣仔細看過軍報,那股騎兵大概有三千人上下……」

    「萬歲爺,大……」張壽拿著一張信箋快步進了御書房,他高喊著正好打斷了劉大夏的話。

    弘治皇帝一臉陰沉。

    張壽趕忙低頭「萬歲爺,太子爺有消息了!」

    弘治皇帝是歷史上少有的勤政之君,知道軍國大事比自己的家事要重要得多。

    「那事等一會再說!劉愛卿,你接著說」

    「是,陛下,軍報上說,那股騎兵大概三千人上下,臣想若只是這三千人馬危害並不會很大,可若是這三千人只是先鋒,他後面還有大隊人馬,那麼……大同府毫無防備,臣恐大同府危已」

    張壽聽了劉大夏說三千人的時候,一愣,然後慌忙低頭看看手中的信箋。

    「大學士,你的看法呢?!」

    「陛下,臣完全同意劉尚書的看法,可若是派大軍進駐大同協防,短時間內上又哪裡調集那麼多人馬,再說大軍行動,臣恐怕一時之間萬萬籌措不了那麼多的兵械糧草,況且這敵情未明,若是擅自調集大軍,而只是虛驚一場,那勞民傷財,恐傷天和……」

    「哎……這真是……」弘治皇帝緊鎖著眉頭,一籌莫展,國庫空虛,就連這常備的銀錢都拿不出來。

    「萬歲爺,奴才斗膽插一句!劉大人說的這三千蒙古騎兵,可是向瓦窯口堡方向去了?」張壽想了想,還是開口詢問道

    劉大夏聽了張壽的話,本能產生了反感,一個太監懂什麼軍政大事,但是他還是略微想了一下,最後點點頭

    「不錯,按照軍報上最後顯示的方向,那些韃子正是去往了瓦窯口堡方向」

    張壽長出了一口氣

    「那萬歲爺無需憂慮了,那些蒙古騎兵在瓦窯口堡被全殲了!」

    「啊!」弘治皇帝、劉健、劉大夏三個人同時爆發出驚呼,這個消息比剛才那個消息更加震撼。

    「這……這怎麼肯能,那一代並沒有大軍……」

    「詳情奴才也不知,只是苗逵派人傳來口訊,太子爺在邊關全殲了這股騎兵!」

    「太子爺?!太子爺怎麼去了邊關!」劉健不解的看看張壽,又看看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也是一臉的茫然

    「皇兒,他去了邊關?」

    「萬歲爺,不如把苗逵派來的人傳進來,一問便知」

    「快傳!」

    最新最快章節,請登陸|com|,閱讀是一種享受,建議您收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