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新中華1903

安內 293互相利用罷了 文 / 小柯

    唐山一旦失守,京城門戶大開,無論是海路還是津浦路都被護**硬生生地截斷。段祺瑞一面發電報嚴厲申斥第十一師張永成的無能,一面基調南方曹錕的部隊北上,畢竟第三師是北洋軍中的精銳,最能打的部隊了。同時,還命令山東靳雲鵬的第五師加速前進,爭取時間。雲鵬因為是段祺瑞的鐵桿心腹,當下顧不得士兵的疲勞,答應立即北上增援,連日的急行軍,弄得人困馬乏,第五師官兵甭提有多懊惱了。

    於此同時,由於戰事的變化,列強們對待袁世凱的心態也開始有了變化。英國一貫以來就是袁世凱的後台老闆,因而朱爾典能成為袁世凱的「老友」,無論是辛亥年地啟用、後來的逼宮還是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英國方面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由於英國是當時世界第一強國(至少大家認為如此),來自英國地支持和保證就格外有份量,而英國方面對袁世凱也格外有好感,認定他是英國在華利益最好的總代表,因而袁世凱也顯得格外有力量。《泰晤士報》記者莫裡循是英國對華政策最好的吹鼓手,在他的字裡行間總是充滿著對袁世凱的吹捧,認為他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強人,是中國最「傑出」地政治家,某種意義上說,他的文章就代表了英國的官方態度。

    但眼下這個理想的代理人卻讓他們傷透了腦筋,先是善後借款遲遲不能達成,雖然是五國聯合借款,但真正起核心作用的卻是英法兩國,在列強們分贓不均引發的爭端下,善後借款遲遲不能達成,妨礙了英國利益的制度性實現;其次是東北徐天寶勢力的橫空崛起,打亂了英國地如意算盤。

    對於東北勢力的崛起,英國人的心情是很複雜的,一方面希望東北能遏制住俄國人的野心,確保英國也能在東北分一杯羹。另一方面又生怕東北的力量過於強悍,唯恐動搖袁世凱政府的權威;再次是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朱爾典比大多數中國人更加確信宋案是袁世凱所為,這種事情是民主國家匪夷所思的,倘若英國公眾甚至議員們得知,都會強烈抗議英國對這樣一個政權的支持。英國既有赤裸裸的殖民掠奪利益追求,又有偽善的民主文明教化追求。用中國人的話來闡述這種雙面性,就叫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

    為了協調各國在華政策和利益,英國開始牽頭,出台「各國一致」的政策,因此,如何在東北徐天寶起兵反袁這件事上做出反應,需要徵求各方的意見,但朱爾典顯然失算了。

    德國方面的答覆是這是中國內政,德國不便干涉,願意恪守中立;美國代表只是含含糊糊地表態認為中國秩序需要穩定,需要維持門戶開放;日本和俄國原本就是反對袁世凱政府的,在東北也有各自地利益,此時巴不得東北和袁世凱打得越凶越好,以便讓他們混水摸魚。

    唯一一貫在對華政策上支持英國的法國比較積極,願意一起和英國發表聲明,但法國人很明確地告訴他,鑒於歐洲巴爾幹局勢緊張,法國只能派出象徵性的威懾力量而不能真正調集干涉部隊。

    朱爾典還知道了日本和俄國各自向袁世凱提出苛刻的條款,袁世凱一旦簽署了這些條約,日本和俄國的勢力就會大大加強。唯一的辦法就是英國為袁世凱提供切實的援助,否則,光靠口頭上的支持是不可能拉住袁世凱的,但是此時此刻,朱爾典又無法為他的朋友袁世凱提供什麼幫助。

    或者可以和徐天寶試著談談,看看對方究竟需要些什麼。雖然袁世凱是英國理想的代理人,但這並不等於此人是不可替代的,隨著袁世凱地年歲日高,精力衰退,大英帝國遲早需要物色一個合適的人來坐他這個位置,在這一點上,徐天寶更加年輕,更加有活力,比袁世凱更加樂於接受新事物,這一切都預示著徐天寶也似乎是一個更合適的人選。直白的說,只要能夠保證英國的在華利益,朱爾典並不介意誰來坐這個位置。

    朱爾典從清末就開始擔任駐華公使,算得上是一個中國通,但他隱隱約約感覺,徐天寶這個人和中國的大多數人並不一樣,或者說,和他認識的官僚並不一樣。徐天寶很愛錢,從他商人的出身,和他投資了那多企業可以看得出來。眼下,中國最大的財團就是在他的支持下建立起來的,但他不是那種舊時代愛錢的官僚,對於貪污受賄、權錢交易沒有興趣,對於生活,他很講究品位,卻不奢華;徐天寶鍾愛權力,他身兼數職,黨、政、軍一手抓,是名副其實的東北王,牢牢地把權力攥在手中。

    但是,很明顯的,徐天寶的東北集團與大英帝國的死敵——德國走的很近。但是作為一個資深的外交家,朱爾典很敏銳地覺察出了這種親近之中包含的互相利用的微妙關係。這種微妙之處不是政策老手是不能夠體會出來的,東北集團和歐美各國幾乎都保持著友好關係,但在表面的友好之下,和德國的合作是最耐人尋味。表面上看,英、美等國獲取了東北利潤最豐厚的合作項目,比如港口、鐵路的基礎建設、鐵路借款合同,但東北北疆和德國的合作更具深入和全面。

    中國從大清開始,在軍事上就十分青睞德國,眼下,強大的東北軍從軍隊建設,甚至到士兵軍裝上的紐扣,處處都在模仿德軍。有理由相信,徐天寶一旦掌握了全中國,肯定會比現在更加親近德國,而且除了親德之外,徐天寶還對太平洋彼岸的美國顯示出格外的興趣。

    「這些個奉行孤立主義的揚基佬~~~」

    朱爾典拿起鋼筆,這支鋼筆是中國振華集團產的英雄牌鋼筆,質量上乘,性能比英國自產的自來水筆更好,而價格僅僅是後者的四分之一,真是諷刺。

    朱爾典笑著搖了搖頭,提筆開始書寫:「鑒於此刻中國目前的局勢。我認為我國最好不要急於表態,對於雙方應該保持盡力的接觸,在盡可能的基礎上進行斡旋。從我個人這麼多年的在華經歷和判斷來看,我認為袁世凱在軍事上沒有什麼辦法,他的將軍們因為利益分配不均,不再忠實地執行他的命令了。而東北軍的戰鬥力已經在對俄一戰中得到了證明,除非各國聯合出兵干涉,否則袁世凱政府在軍事上的前景是相當可悲的。」

    朱爾典想了想,又提筆寫道:「一個有較強控制力且親英的中國!政府對英國地在華利益是至關重要的。中國有四萬萬人口,一個和平的中國會是英國商品的最佳市場。一個戰亂不休的中國,只是對軍火販子有利。這既不符合大英帝國的國家利益,也不符合商業原則。無論如何,我們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寫完之後,朱爾典命令書記員立刻把電報發回英國。他不知道,就在英國公使館的電報員滴滴答答地將電文發回英國的同時,潛伏在北京的東北軍情報員正在同步截獲並翻譯他的電報。當英國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剛剛從助手的手中接過電報的時候,徐天寶已經在自己的臥室裡閱讀這份電報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