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霸王門徒

龍騰世紀 第二百二十五章 膠著爛仗 文 / 闞虓

    既然以袁氏父子為首的幽州割據勢力鐵了心的要與朝廷對抗到底,也就只有『繼續打下去』的這一條路可以選擇了。就幽州的內部狀況分析,所謂初生牛犢不畏虎、長成之後反懼貓!幽州擺出這樣一副強硬的姿態肯定是幽州現在的實際掌控者少壯派袁譚、高幹等的主意。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想以『戰』來相要挾、以期達到獲取某種實際利益的目的的成分在裡面。來到這個世界十年了!自起兵始只有我去要挾別人、又何曾有我被別人要挾的先例?何況現在已經是到了大局已定的時候了。

    打就打吧!不打疼袁氏父子,他們也不知道『馬王爺三隻眼』!因而,在當日張飛和田豫戰了個難分高下(其實還是張飛要稍高一籌。我只是擔心田豫將敗時的反噬傷到張飛,才適可而止的召回了張飛。)回營後,我就協同郭嘉、賈詡開始了緊鑼密鼓的調兵遣將,做著臨戰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西路軍半數以上的將領和兵卒均是原青、冀大都督賈詡的麾下,同樣也是冀州之戰後為北征所早已預先編練準備的。鑒於賈詡對將領和兵卒的情況較為熟悉,我也就按進軍途中說好的暫時委託賈詡總督西路軍的調度指揮。事實上,除了起兵之初我往往是親力親為外,也就是在同曹孟德聯合進軍河北和荊、蜀之戰時我成為了責無旁貸的三軍統帥;而其餘的數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只要是徐州軍的單獨行動均是由麾下的主要助手來出任主帥。

    說實話,對於現在徐州軍麾下這些一個個飛揚跋扈的將領,我現在看著也有些頭疼!無論是哪一個拿出來都可以成為獨鎮一方的大將。現在同時聚集到了我的麾下,雖然攝於我以往的無敵威名而暫時的俯首聽命;但要知道,有多大的本事也就可能有多大的脾氣!如果不給他們到一個『發飆』的宣洩口,還真難以保證這些『活大爺』那一天氣兒不順會鬧騰起來?那樣可就麻煩了!可能在當世也就唯有我能震懾住他們,就是對皇帝劉協這些人很可能也不太買賬!可是,我也不能整天的看著這幫『刺頭兒』呀?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唉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反而有了一點兒道理。

    翌日賈詡既調軍開始對幽州軍發起了攻擊。首先由關羽統率著一萬步卒主攻幽州軍的大營,張繡和韓晃各率五千鐵騎從兩翼配合步卒的攻擊。一時之間廣袤的幽燕大地上戰鼓隆隆、喊殺震天、刀槍爭鳴,漫空飛舞的的箭矢密如飛蝗,強力的正面對決令戰場打得異常的慘烈,血光飛迸、骨肉碎裂的殘酷搏殺使戰場上屍橫遍野。

    以原并州軍為骨幹的幽州軍戰力確實不俗!正面由牽昭坐陣指揮、兩翼由田豫居中調度,後軍則由高幹親統源源不斷的對戰場上出現劣勢的局部進行著支援。離遠立馬於後陣觀察著戰場上局勢變化的賈詡見攻擊受阻,本方不僅無法無法進一步的擴大戰果,反而在部分局部出現了捉襟見肘勢弱的情形;賈詡接著只好又調上張頜統領五千步卒支援正面戰場上的關羽,才使整個的戰場局勢扭轉了出現的頹勢。

    至於兩翼的鐵騎突擊,同樣遇到了由田豫統率的并州鐵騎的阻擊,年少的田豫對騎戰指揮有著超常的天賦!并州鐵騎在田豫的合理調度下,同樣與早就名揚西涼和河北的張繡和韓晃戰得不分高下。戰駒嘶鳴、人頭滾滾、鐵蹄飛踏,漫天的征塵飛揚間時而寒光閃閃的兵刃四處飛擲、時而高竄的血箭沖天而起淅淅瀝瀝的血雨淋漓。

    一天的慘烈對決下來,雙方均未佔到太多的便宜,各自均是傷亡纍纍的損失了數千的兵卒。日色漸暮,雙方的主將也只好相繼鳴金收兵打道回府。各自回營去*舔舐鮮血淋淋的傷口!這一仗打下來,反而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幽州軍的士氣,更加堅定了幽州軍抵禦住進攻的信心。因而,回營後以賈詡為首的將佐們均是『驢臉呱嗒』的滿面晦氣,垂頭喪氣的進入中軍大帳後一聲的不吭。沒有出戰的將領中除了趙雲神色一如既往的沒有太多的波動外,其餘沒有出戰的將領均是躍躍欲試的坐不安、站不穩,卻又擔心剛剛經過苦戰的將領們顏面上不好看而不好張嘴請戰。

    這個時候就顯現出以往一貫神張揚暴躁的張飛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已經成熟起來了!回營後負責正面進攻的主將關羽一直低著頭站在角落,可是高大、壯碩的身軀又難以躲避眾人的視線而顯得有些尷尬和落寞;當然,張飛自然是湊到了他二哥的身旁。此時的張飛不僅沒有嗓門兒高亢的吵吵嚷嚷,反而盡量的壓低了嗓音在不住嘴兒的向關羽說著什麼?雖然聽不清,但從張飛間或顯現出的神態肯定是在想方設法的安慰關羽。

    見大帳內的氣氛實在有些沉悶,我不得不笑著開解道:「各位將軍沒必要這樣吧?不就是打了一場難說勝負的爛仗嗎?何必如此的頹喪?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商今日也曾臨陣觀瞧,高幹麾下這兩名小將的能力雖然不凡!但爾等的整體實力與我軍相差甚多,其實已經是強弩之末矣!不知諸位將軍注意到沒有?今日幽州軍雖然與我軍正面接觸的兵卒數量大致相等,但爾等卻經過了兩次的輪換。這也就是說,今日之戰爾等動用了近半的兵卒、既超出我軍近一倍的兵力才與我軍打了個不相上下。如果這樣下去,本就數量少於我軍的爾等再經過幾場像今日這樣的纏戰,不用我等再行攻擊,爾等全軍也就軍心疲憊得自然崩潰了!呵呵!諸位將軍可曾記得商曾弄得袁紹的二十萬大軍瞬間分崩離析?呵呵!商就是採用此法也!沒想到啊?文和和諸位將軍竟然效仿起商當年矣!」

    唉……!幹什麼都不易呀!打了一場沒佔到任何便宜的爛仗,還得我這個一品王爺來當『和事佬兒』。我容易嗎我?

    其實,兩軍對決的每一次的真正遭遇,並不是以雙方總體兵力的多寡來決定戰局的。想想也就明白了,兩軍的每一次交戰根本沒條件、也沒空間投入所有的兵力。否則,百萬的規模對上十萬的規模,一擁而上的來個十打一不就完了?何必又千方百計的又是設謀、又是佈局、又是調動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