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霸王門徒

龍騰世紀 第六十五章 大戰蒼亭 文 / 闞虓

    其實,我的計劃很簡單,也是受到了荀攸的置於死地而後生之計的提示。為此,我還特意的向荀攸表示了謝意。在我方大營的左側十數里之外,有一處可以臨時藏軍萬餘的丘陵地帶。我的計劃就是:傾全力攻擊袁紹大營的正面數天,把袁紹的防守力量全部吸引到正面來。然後驟起丘陵之地所伏之騎兵,於側後攻擊袁紹的右營。利用弩車射程遠的特點,以弩車營為先導,先打亂袁紹右營的防守體系。隨後,騎兵發起突擊,由右營切入,從側翼直搗袁紹的中軍大營。

    我也曾考慮棄用弩車,夜間發起攻擊。但考慮到我方乃客軍,地理條件不如袁軍熟悉。袁軍是近二十萬大軍,不是一衝就透的兩、三萬;在夜間如遇強力的抵抗,加之地理不熟,怕難收奇效。況且,白天堂堂正正的把袁紹打敗,對袁紹的震懾力會更大,對以後也大有裨益。

    考慮到張繡的堪當大任,我又想起了還有兩個無所事事的人楊奉和韓暹留在中軍,大戰將起,也應該給他們一些表現的機會了。就派人招來二人,委任二人為太史慈的副職,協助太史慈統領前軍;賦閒過久的二人慨然應命。

    停戰近十日的兩軍,又將開始大戰了!我傳令:太史慈和夏侯惇各領前軍一萬,隨我前去攻打袁紹大營。本來我想讓曹操留守中軍居中調度,但曹操卻說要隨我去陣前觀戰。看著老曹快四十的人了!還有要當學生的衝動?我也就只好同意了。

    我率軍開出大營的時候,袁紹那面也有了動作,一彪人馬也同時破營而出。我定睛打量著旗號,原來是探報所言留守鄴城的張郃同高覽。我心裡暗說:老袁你這次可是把全部家底兒都拿出來了!就高聲的吩咐到:"無須挑戰。元讓將軍、子義將軍率軍全力發起全力攻擊!"夏侯惇和太史慈馬上大鐵槍一揮,兩個方陣相對徐徐的推進,兩軍毫無花哨的撞在了一起、就無情的絞殺起來!

    在震天的戰鼓催動之下,兩軍殺得天昏地暗、血肉橫飛;隨著衝殺的深入,居中指揮的夏侯惇和太史慈也分別對上了張郃和高覽,真正形成了兵對兵、將對將的大混戰。

    兩個時辰之後,袁軍已有些抵擋不住,開始被壓縮得緩緩的向後退卻。袁軍營門大開,又將有袁軍出營增援了!我忙傳令到:"鳴金收兵!"鑼聲響起,搏殺了兩個多時辰的兩軍,漸漸的脫離了接觸。遺下的近萬屍體橫七豎八的綿延二、三里地,流淌的血水一眼望去殷紅一片,令人觸目驚心、腹腔翻攪欲嘔。戰後統計,聯軍與袁軍的消耗為比例接近四、六比。

    休整了兩日後,我又令夏侯惇率李典、樂進,太史慈率楊、韓暹各統兩萬大軍出營展開攻擊。同樣的戰法、加倍的兵力,也使場面更加的宏大與慘烈,雙方的消耗也在呈直線上升。按我的估計,袁紹也一定是在暗中的念叨:拼吧!拼吧!反正你們是勞師以遠。待拼得筋疲力盡之時,老子調來生力軍,一個反擊就可以讓你們知道我袁本初不是好惹的!

    回營後我即傳令:後營的徐晃和李通各自統領的四萬生力軍明日前調,不需隱藏行跡,大張旗鼓的開進,要擺出一付決戰的架勢。損失較重的前軍在後軍接管營地後,後撤進行休整。

    翌日從晨起始,聯軍大營就開始了頻繁的調動。從日出到日落,整整進行了哄哄嚷嚷一天的大面積的調軍行動。在聯軍調軍開始後不久,對面的袁軍也開始了騷動,前、後、左、右的軍營也頻繁的調動起來。如果從空中向下俯瞰,就會看到一個宏大而怪異的場面:相隔數里的兩座屯軍大營人喊馬嘶、頻繁的穿插調動,可就是誰也不越雷池一步的只是在窩兒裡轉悠,擺著變幻不定的龍門陣。

    夜幕降臨之後,我傳令已經遷往後營的趙雲和張繡各率一萬騎兵、攜同凌統所率的三千弩車營,趁夜色繞路潛入左側的丘陵地帶。待明日大戰處於膠著狀態之時,以弩車營為先導殺入袁軍右營的側後,直搗袁紹的中軍。我之所以沒給趙雲和張繡確定從屬關係,一方面是由於趙雲年齡較輕,讓年齡大的張繡聽命於趙雲,以張繡桀驁的個性心裡會不舒服;讓張繡領軍,對戰功卓著的趙雲又不公平。而主要的原因還是趙雲的騎戰運用能力要遜於張繡,畢竟張繡自從軍以來就統率騎軍征戰,指揮起騎軍來宛若閒庭信步。

    臨行前我特別交代:兩人要商量著配合好,淑謹多年指揮騎軍經驗豐富,子龍要多向淑謹學學。當然,凌統要聽兩人的軍令。此子按現代的說法就是:為戰爭而生的!僅僅才十八歲的年齡,對征戰的癡迷程度讓人驚歎!按開始就教導他的徐晃的話說:公績乃天生的戰將之選!我曾特意的考驗了凌統一次,其指揮起車營來井井有條,兼且沉穩、冷酷。因而,也就大膽的啟用他給張繡和趙雲打前鋒。徐盛不也就是才十九歲就開始獨自領軍嗎?現在已經成長為了一方重將。

    晨起之後,在瀰漫著大戰前令人壓抑得窒息的緊張氣氛中我傳令:徐晃和李通各統領兩萬大軍先行出戰,我同曹操親自統領驍騎營和虎豹騎及各自的另兩萬大軍隨時準備出擊,待袁軍陣營產生浮動即馬上殺出直搗袁軍正面的主營。此役加之預伏的騎兵和弩車營,徐州軍共投入了六萬八千兵力,曹軍投入了四萬五千兵力。我抱著畢其功於一役的態度,統率著聯軍的精銳盡出。眾將紛紛的接令出賬,大戰前的亢奮讓他們走路都帶著小跑;現在也只剩下經過兩次連場大戰的夏侯惇和太史慈所部在休息了!

    先接戰的是徐晃和李通率領的聯軍對上了韓猛和蔣奇統領的袁軍,兩軍毫無創意的見面就硬撼起來。看來袁軍將領也是得到了袁紹的軍令,既然是拼消耗,也就不用表演花哨的戲碼了!誰能頂到最後,誰就是勝者。怎麼說這樣下去都是對袁紹有利,內線作戰畢竟補充容易;而外線作戰的聯軍勞師以遠,即使是補充也要經過長途的跋涉的由屬地調軍。這樣不僅麻煩,而且時間也需很長。只要袁紹掌握好時機,待兩軍極度疲乏之際,以新調的生力軍作最後的突擊,聯軍的命運就堪憂了!因而,袁紹也就很配合的調集了大部分的主力於正面戰場,與聯軍打起了殘酷的陣地戰。

    隱伏與丘陵之後的趙雲和張繡接到探馬稟報:正面戰場已進入膠著狀態。即命凌統啟動弩車,鐵騎緊隨車營之後趕往袁軍右營的側後。為了節省人力,加快行軍的速度,凌統早已設計好了用駑馬拉動弩車和投石車的方法。因此,只用了一個多時辰的時間,袁軍的大營就已經遙遙在望。

    瞭望樓上的袁軍發現有大隊的騎兵從側後出現後,及時的發出了信號。袁軍大營一片忙亂之後,已有數千的弓箭手排列在騎兵到來的方向張弓以待。讓袁軍奇怪的是:臨近三、四百步之內後,騎兵並沒提速衝鋒,而是停了下來。隨後,鐵騎中間讓出的空間,數千的步卒推出了一種怪異的方形鐵車。

    只見那些步卒把鐵車縱向排成兩排,前排兩輛鐵車中間的間隔剛好可以把後面一排的鐵車推上來;排好後,又見一陣忙亂,伴隨著一陣『吱吱、呀呀』的聲音過後,馬上就傳來了刺耳的裂風之聲,漫天拇指粗細、四五尺長的大箭射進了擁擠的袁軍人群中。大箭的速度極快、力量極大,由於袁軍排列了數層,剛好給了弩箭以用武之地;一隻弩箭甚至能穿透過兩、三名袁軍。排列好的袁軍象割倒的莊稼一樣,一排排的倒下,因恐懼和疼痛而發出的嚎叫之聲,分外的令人心悸!

    連續的幾輪箭雨過後,營內的袁軍已經完全的潰亂!袁軍兵卒嚎叫著向大營深處潰逃,連指揮的將領也在箭雨密集的攢射後不知所蹤了!也許是騎在馬上剛好成了靶子、也許是讓從未見過的大箭的殘酷攢射給嚇傻了?反正大營內是一片的混亂、潰逃,既無人組織防守,也無人組織彈壓。此時的大營就像炸了窩的蜂巢。就是一個潰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