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霸王門徒

龍騰世紀 第六十三章 整軍北進 文 / 闞虓

    張繡在夏侯博率領的驍騎營接應下,押著幾千俘虜回來了。

    據張繡稱:郭圖和淳於瓊在城破之時,根本就沒做像樣的抵抗,直接就出北門逃之夭夭了!故而,他統軍僅抓到了幾千俘虜,沒能追及上逃跑的郭圖和淳於瓊。我不吝言辭的稱讚其處理得當,實乃大將之才!在徐州今後會大得重用後,也向他通報了其部下因搶劫民財被太史慈所斬殺的事。要求他以後多多約束部下,並讓他此後把所轄同趙雲所轄合併,由其二人共同統領這三萬騎軍。張繡聽到我已把他和極得我信重的趙雲並列,高興異常的連連稱諾,保證會同趙雲配合好。我又讓他把俘虜交給太史慈統一看押後,就讓他下去歇息了。

    袁紹在黎陽的五萬大軍幾乎消耗殆盡。被俘虜了三萬多,死傷近萬、再扣除逃散的,估計淳於瓊帶回去的也就三、兩千人。大軍留駐黎陽休整,派出探馬打探袁紹的動向,同時傳信給後軍的徐晃和李通率各自的後軍前來匯合。我派夏侯博率驍騎營,曹操派曹純率虎豹騎,分別清理黎陽周邊的殘敵,保證糧道的暢通。

    徐晃和李通分別率各自統領的四萬大軍開就到黎陽,並隨軍帶來了糧草;加之黎陽繳獲的,兩軍的糧草已經基本夠兩月之用。探馬也很快傳來了袁紹的消息:袁紹調集了近二十萬大軍,屯兵與邯鄲城附近。袁紹自領中軍坐陣邯鄲,前軍屯於邯鄲城南的蒼亭。夏侯博和曹純的清剿也接近了尾聲,魏郡的繁陽、內黃、魏城等地由於駐軍極少;聯軍到來後,均不戰而棄城逃往邯鄲,魏郡的殘敵已經基本肅清。

    適逢亂世人心不穩,主城一破,其餘的屬城自忖實力不夠難以抵擋,也就不是投降、就是棄城而逃了!很少有例外的。也許,形成固定的格局或是民族之間的戰爭,才會發生寸土必爭的情況。

    在古代,有人口才有實力,何況俘虜的兩萬多袁軍還百分之八十是青壯。我讓徐晃挑出五千的青壯單獨成立一軍,暫歸徐晃的後營統領;其餘的部分,挑出下級將佐單獨處理後,把還余近兩萬的俘虜交給押糧來的劉辟和龔都押回徐州,由徐州的徐庶去整編成軍;富庶的徐、揚兩州並不差這兩萬張嘴吃飯。俘虜押回去,也可為我大勝的消息作出了證明,對安定後方大有好處。

    我並不是一個嗜殺的人,因而對下級將佐的處理很為難。考慮再三後,我招來徐晃,吩咐他先試著招降。願意投降從軍的,可按原職安排到軍中;不願意投降從軍的只好暗中殺掉,不能放了再讓回頭來打我。而對從軍的,只能暫時安排為副職,不能單獨掌軍。據部屬稟報,曹操對俘虜的處理就更加的頭疼了!由於其糧草緊張,放也不是、殺也不是,無奈之下也只好學著我先押回了後方。不過,為防不測,下級將佐都被其殺掉了事。

    把可能存在的問題處理完了之後,全軍也基本上休整好了。同曹操商量後,我傳令前軍的太史慈和夏侯惇向邯鄲開拔,中後軍隔日出發。多日後,大軍進抵蒼亭紮下了營寨。

    翌日,前軍來報,袁紹於營外要求曹操和我出營一會,我約會了曹操一起率眾將快馬出營來到陣前。只見對面麾羅傘蓋之下,袁紹紅袍金甲立馬陣前。袁紹隱約間見我和曹操到來,即在眾將擁護之下驅出對陣;我和曹操相視一眼後,各自點了一下頭也策馬而出。

    雙方臨近駐馬以對,袁紹首先怒氣沖沖的高聲責問到:"紹自居河北苦寒之地,與爾等素無過節。你二人何以擅發大軍犯我邊境傷我部屬?難道欺袁本初軟弱否?"曹操看向我時,我作了一個讓他說話的手勢,心說:淨放些沒味兒的屁啥用?彼此都是為了擴充勢力,看誰的拳頭硬不就完了!

    曹操馬上大笑著說到:"本初何言你我?天下乃大漢之天下。汝擅殺朝庭官吏、侵佔朝庭州郡罪不可恕!吾等奉旨討逆,汝何還不快快束手就縛?"袁紹恨聲的罵道:"天下誰人不知你曹孟德乃大漢逆臣?擅權欺主、把持朝綱、架空聖上。所謂奉旨,不過是你曹孟德自言耳。何必自欺欺人?"說著袁紹又把矛頭轉向了我:"無敵侯乃年少英傑,我漢室之後起棟樑。今因何與此逆賊相勾連而自污名聲?"

    袁紹已經問到頭上,不說話是不行了!我只好把手綽的畫戟橫擔在身前,抱拳說到:"袁公乃前輩,何必欺商年少而惑之?現時漢室傾頹,群雄並起;所謂不破不立。如不行之以霹靂手段,則難平亂世。只要能盡快結束此亂世、匡扶帝室,解民於倒懸之苦。商當不計毀譽得失,欣然而往之。何況,商乃有當今聖上欽賜之玉珮,對征討之事有擅決之權。故袁公無須多言矣!"

    我既不說對、也不說錯,只是顧左右而言他。袁紹讓我一番似是而非的話給說得稀里糊塗,一時不知如何答話了?其實,我就是要告訴他:說廢話沒用!只要對我自己有利,我就會去做。咱們還是用拳頭說話吧!

    說完之後,我側身對曹操說到:"曹公何須與之鼓噪?疆場一決既可。"就看也不看對陣的袁紹,圈馬向本陣馳回。曹操見我已不奈再胡扯了!就也順勢對袁紹說到:"本初多言無益,疆場一決可也。"說完也隨後而回。

    袁紹見我與曹操均已回陣,只好氣囊囊的咬牙對身邊的眾將吼到:"何人去斬殺二賊,以洩老夫之恨?"其身後大將文丑宏聲應到:"陶商小兒施狡計而擒吾兄顏良。吾深恨之!文丑願為主公分憂!"說完,催烏騅馬挺槍衝出本陣高喊:"河北大將文丑在此。何人敢來一戰?"這傢伙雖然跳了出來,卻沒敢直接向我挑戰我是沒聽到他與袁紹的對話。如果聽到了,一定會挪揄他兩句:哥們兒,你不是說恨我抓了顏良嗎?咋不敢邀我一戰呢?

    見文丑耀武揚威的樣子,我轉首對曹操說到:"商聽說仲康將軍勇猛異常,但慳吝一觀。何不遣之於文丑一戰?"曹操點頭對許褚說到:"文丑乃河北名將,據傳從無敗績。仲康勿須小心為上!"許褚嗡聲的答到:"主公放心!"說完,飛馬揮動大刀就迎向文丑。

    刀槍並舉、戰馬嘶鳴,征塵飛揚、鼓聲震天,許褚和文丑拚殺在了一起。刀來搶去慘烈異常,雙方均以硬碰硬的功夫對決,刀槍相撞的聲音宛若打鐵的叮鐺之聲不絕如屢。幾十招過後,兩人仍不分伯仲、酣鬥不止。我望著鬥場不斷地點頭讚歎:「世之猛將何其多也!」

    這時,我身後的張繡又耐不住了寂寞了的高聲說到:"主公無需過於的讚許他人,待張繡替下許褚將軍去擒拿文丑!"說完,還未等我答話就催馬挺槍衝了出去。對面的袁軍陣營中也有一將衝出:"來將何人?大將韓猛在此!"喊著就輪動大斧砍向張繡,張繡也只好挺槍相格,兩人又糾纏在了一起、殺得天昏地暗。

    這下熱鬧了!樂進出,蔣奇接住;眭元進出,太史慈接住;夏侯惇出,淳於瓊又接住。場內已經打亂套了!五對大將纏鬥在一起,蕩起的塵土遮天蔽日蔚為壯觀。十個人就好像在雲霧中拚殺,一刀一槍、一斧一矛的往來,扭曲得就如虛幻中的一樣,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密如爆豆的兵刃碰撞之聲,早已分不清點兒數,只是一片的震鳴聲不斷。

    場外觀戰的我在內心裡大呼過癮!比戲碼上的強多了!這可是真槍實刀的搏殺呀!我這裡看得高興異常。可是,場內的性命搏殺已經出現了勝負的端倪:許褚和文丑、韓猛和張繡、樂進和蔣奇這三對仍是不分上下。而眭元進和淳於瓊則被太史慈和夏侯惇殺得盔歪甲斜、堪堪欲敗。

    對陣中也有人看出了危機,蔣義渠和韓瓊雙馬齊出奔向兩個鬥場。太史慈大吼一聲,格開眭元進的長槍,一鐵槍挑在了眭元進的肩胛,眭元進慘嚎了一聲翻身落馬。太史慈再挺槍欲刺時,已被蔣義渠探大刀格開。而夏侯惇同樣出現了這種情況,夏侯惇利用兩馬相錯之際,反手一槍鑽砸在了淳於瓊的後背;淳於瓊慘嚎落馬的同時,夏侯惇又忙反手回槍磕開了韓瓊的疾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