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宋一品才俊

第一卷 第110章-第111章 吳王試探 文 / 讀史書的狼

    第110章-第111章吳王試探

    四喜為難的道:「小郡王,這可讓小底如何向殿下交代呀?殿下說,是有要緊事要交代,還特意吩咐請秦公子去內院藏書閣相會。」

    小郡王摸了摸自己肥厚的下巴,奇怪道:「好好的,去藏書閣作甚?那裡黑乎乎的,平日都沒人去的。」

    四喜道:「小底哪裡知道這許多呀?還請小郡王見諒則個,讓秦公子隨小底去吧。若殿下等得急了,對秦公子和小底都是不妥的呀。說不定殿下只是隨意交代一些小事,一會兒功夫就好,稍候小郡王再與秦公子出去也不遲呀。」

    秦允明也對吳王召見自己很好奇,下午的時候他才剛與吳王討論過《閱微草堂筆記續》,那時可不劍吳王有什麼事要交代的。而且四喜還說重要的事,究竟是什麼重要的事呢?

    他向小郡王說道:「小王爺,既然如此,不如讓我先去見吳王吧。若真是耽誤了什麼事,到時候吳王殿下責備下來,對小王爺也不好呀!」

    小郡王歎了一口氣,說道:「好吧。等下你與我父王談完話了,就到我的院子去找我吧。」

    秦允明笑了笑,應答道:「好。」

    然後,他便跟著四喜前往了內院。

    內院秦允明曾經來過,但是內院的藏書閣還是第一次來。藏書閣是內院最裡面的一個二層小樓。來到這座樓閣大門前時,只見有四個帶刀護衛守衛在大門左右,樓閣周圍也還有不少護衛的身影在走動。

    看到這副情景,秦允明不由的有些吃驚,他記得上次來內院時可沒有這樣嚴謹的防備,難道是吳王要告訴自己一些機密的事,所以特意增派守衛來防止隔牆有耳?他心中禁不住有些忐忑起來,腦海裡立刻回想起三日前曾肇在湖光閣的那番話。

    曾肇這次特意來到杭州拜見吳王,是要告訴吳王一個機要的消息!

    難道現在吳王找自己,就是要來談論這個消息?

    他有些拿捏不定,縱然吳王對自己信任有加,也不至於信任到這樣的地步呀?

    四喜讓秦允明在門外稍等了片刻,他先一步進去通報了一聲。片刻之後,他又返身回來,引著秦允明進入了閣樓的大廳。

    剛進入藏書閣的大廳,就聞到了一股乾燥的書香味道。只見偌大的廳堂四周擺滿了一丈多高的書架,雖然並不是每一個書架都陳列飽滿了書籍,有些書架看上去還很稀疏,但單單這樣規模的書架,也絕對儲藏了超過一萬本的書量了。仔細看去,這裡不單單書多,而且不乏珍貴的古籍善本,價值不菲自不在話下。

    雖然因為四周書架林立而感到空間十分擁擠,但大廳還是有一處空曠的地方。這裡擺放著一張書桌和一個小茶几,椅子和凳子各有幾副。在書桌上擱置著一盞台燭,是整個藏書閣唯一的光亮所在了。

    四喜帶著秦允明來到了小茶几前,讓秦允明稍候片刻,然後自己走到另外一邊樓梯處,上到二樓去了。

    沒過多久,四喜扶著吳王從二樓走了下來。

    吳王一邊向書桌這邊走著,一邊微微笑了笑,說道:「大郎可來了?」

    秦允明知道在這樣昏暗的情況下,吳王的雙眼不容易看清楚物什,他立刻應答了一聲:「在下恭迎殿下。」

    「呵呵,剛才在二樓翻了翻幾本舊書,雖然眼睛看不了書本上的字,但翻一翻書頁,追憶以前從前的光景還是甚好的。」吳王在四喜的攙扶下,來到書桌後面的椅子上坐了下來。

    「大郎,你也坐吧。」他向秦允明招了招手,讓秦允明到近前的小凳子上坐下來。

    秦允明謝過之後,就落座了下來,問道:「殿下找在下前來,莫不是希望在下為殿下誦唸書本吧?」

    吳王哈哈笑了笑,說道:「這倒不必,若小王真有心思看書,隨意支使一個人來讀給我聽即可,何必還要勞煩大郎你來呢?」

    他頓了頓,向一旁的四喜道:「你先下去吧。」

    四喜自然不敢不從,他先向殿下告了一聲「是」,然後才匆匆的退出了大廳,並將樓閣的門帶了上。

    秦允明見此,心中不由更加疑惑,連四喜這位吳王的心腹都被遣了出去,吳王究竟有什麼重要的話要告訴自己呢?以自己現在的身份,合適知道這些話嗎?

    吳王在四喜關上門之後,原本還帶著笑容的臉色一下子收斂了起來,顯得十分沉著,眉宇間隱隱約約還透出了幾分愁雲。他先沉沉的歎了一口氣,整個人彷彿一下子衰老了不少。

    秦允明一直等待著吳王開口,可是等了一會兒,卻發現吳王似乎忘記了說話似的。

    「殿下,您有什麼憂心之事嗎?」他只好小心翼翼問了道。

    「嗯,」吳王微微點了點頭,猶豫了一番之後,終於開口說道,「有一些事,事關重大,處理不當的話,甚至還會有滅頂之災。小王這幾日一直在斟酌。大郎你雖然年少,但小王看得出來你極識大體,因此對你還是甚為信任的。」

    秦允明臉色一下子也冷沉了下來。滅頂之災雖然說明了事態的嚴重性,但是吳王對自己信任一直以來都是有目共睹的,吳王既然有憂心之事,縱然後果很嚴重,自己也應該力挺吳王才對。

    「殿下對在下的信任,在下哪怕粉身碎骨都無以回報。殿下不妨直言,究竟是什麼憂心之事,若在下有幫得上忙的地方,絕不會有隻字片語的推辭。」他立刻正色的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小王相信大郎你。」吳王緩緩的說了道,「其實,今日找大郎你來此密會,正是要告訴你前幾日曾先生從京城帶給小王的絕密消息。」

    秦允明表情很平靜,看來還真是曾肇的這件事了!

    吳王繼續說道:「曾先生雖然離京很久,但是在京城還是有許多親朋之悲。知樞密院士曾布,太學院提督學政曾凱,甚至現任左相章淳,都與其時常聯繫。」

    秦允明知道曾布是南豐七曾之一,與曾肇是親戚關係。而曾布與現任宰相章淳關係一直十分密切,兩個人在政見上是極為相同的。也許正因為這個關係,才使得這四個人之間有共同語言。

    吳王又道:「據曾先生所說,如今大內發生了一些情況,導致朝內的文武百官陷入了一陣憂慮當中。這個情況……」

    說到這裡,他又猶豫了起來,不過在看到秦允明好奇的神態之後,終歸是說了出來,「這個情況外人是不應該得知了,小王現在說給大郎你聽,大郎你一定要自重,切不可走漏了半點風聲,否則……不僅會連累小王,就連大郎你也會有危險。」

    秦允明吞了一口口水,大內發生的事情確實非同小可,只是就算自己現在不想知道,但箭在弦上也不得不發了。他鄭重的點了點頭,說道:「在下明白,在下一定守口如瓶,請殿下放心。」

    吳王歎了一口氣,說道:「官家在兩個月前身染惡疾,彷彿是不得治的病症。這原本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只是自從陳皇后的皇子夭折之後,至今官家都不曾再有子嗣。朝中大臣們都很擔心,萬一官家有什麼閃失,我大宋的江山當如何延續下去。」

    秦允明恍然大悟,原來吳王所說的大事是這件事呀!對於他這個穿越者來說,這個消息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自己早就知道哲宗去世之後繼任者是端王趙佶。

    當然,若換作是尋常人的話確實會有一些擔心。古往今來皇位的繼承總是帶著一股血雨腥風,金字塔最頂尖的位置,只要有機會的人都會垂涎三尺。

    慶幸的是,像宋朝這樣相對而言比較和諧的朝代,在處理這個問題時還是周全的。在宋朝的歷史上了,除了頗為爭議的太祖與太宗的「燭影斧聲」案之外,倒是沒有其他悲劇的皇室內鬥。

    他說道:「殿下,這件事……自然有祖上的規制來定奪,殿下又何須操心呢?」

    不過他的話剛說完,腦海中突然靈光一現,一種大膽的念頭漸漸湧了上來。

    如果遵照祖上的規章制度,當今官家沒有子嗣,那自然是兄死弟及了。而先帝神宗留下的幾個皇子,大部分都已經夭折或者病逝,除了當今聖上哲宗之外,就只剩下了吳王和端王了。論年齡吳王要比端王更大一些,因此哲宗駕崩之後,按照正常程序應該是由吳王來繼位。

    雖然歷史上因為向皇太后干預,最終因為吳王雙目有疾而選擇了端王繼位。可是現在這個時候,誰能預料到這一點呢?尤其是當事人吳王,他自然知道自己是最有希望繼位九五之人,因此才將這件事看得十分重要。

    秦允明的臉色不由自主的嚴謹了起來,他現在最想知道的就是吳王對這件事如何看待!吳王到底有沒有想過要爭奪皇位!如果沒有,那自然就好辦了;可如果有的話,那這次自己可就要陷入一場極大的風波當中了。

    吳王看出了秦允明臉色變化,他頗有深意的笑了笑,問道:「現在,大郎可知道問題所在了吧?」

    「殿下,若真是這樣,以兄終弟及的規矩來看的話,那您就有很大機會隆登九五。不過,在下還真不知道殿下您心中是如何打算的?」秦允明語氣很是嚴謹,帶著一種小心翼翼的意味,整個人的神色也不再像是一位十四歲的少年,而是如同一個即將上戰場的士兵一般。

    吳王對於秦允明這樣以「反問問題」做為回答方式還是很滿意的,由此可看出秦允明有兩個有點。其一,秦允明並沒有像貪圖富貴的小人那樣急於阿諛奉承,這說明他並不是一個附庸權勢的人;其二,秦允明也沒有表現出惶恐不安、極力避開這個敏感話題的樣子,這就證實了他也並不是一個膽怯的人。

    他從秦允明的這番話可以不難看出,這位少年不單單謹慎,而且有一副寵辱不驚的作派,自己正是需要這樣的人才來做為自己心腹。

    「大郎,這件事非同小可。小王自封於杭州為王之後,一直都是過著寓居閒散的生活,從來沒有想過要去計較至高權力的打算。」吳王緩緩的說道,顯得頗為無奈。

    秦允明沒有急著接話,他知道往往在這個時候,講話的人都會以「但是……」、「只可惜……」諸如此類的詞來做為轉折,引出進一步的話來。

    吳王沉吟片刻,又道:「只是大郎有說不知,小王王弟端王你也是見識過的,整日不務正業,最喜沾花惹草、嬉鬧人間,他的事情在京城幾乎成為王公貴族的笑談了。因此曾先生這次受一些朝中重臣之托,前來轉告小王這件事,言外之意也就是希望在官家有什麼意外之後,力挺小王繼任正統。」

    秦允明仔細回憶了一下,似乎在《宋史》裡面並沒有記載當時朝廷裡的有多少大臣是支持吳王繼位的,僅僅只提到宰相章淳是極力支持吳王的,但是後來也被向皇太后打壓下去了。不過歷史總是勝利者編寫的,這其中有沒有虛構之處還不好說。

    不過,就他個人的觀點,吳王雙眼有疾確實有些不妥。畢竟宋朝周邊還有西夏、契丹等等許多其他國家,隨便有外賓來朝,看到堂堂大宋朝皇帝竟然是一個瞎子,那成何體統呀?

    當然這還只是小問題,皇帝因為雙目不能視物,處理政務的能力肯定會大打折扣,到時候皇權就會分流,若遇到王安石、范仲淹之類的正直大臣倒是還好,可一旦讓一些宵小當權,那可就是一場災難了。

    「既然如此,殿下這兩日也應該思索頗多了,這個問題絕非兒戲,一定要萬分慎重的對待才是。殿下可有決定的想法了嗎?」他再次問了道。

    「唉!」吳王長長歎了一口氣,頓時陷入了苦惱之中,「小王正是不知道該作何選擇,這才煩惱不堪。大郎是小王最信任和最知心的小友,因此小王才沒有見外,特意請大郎你為小王指點一番。」

    秦允明吞了一口口水,他真覺得吳王對自己器重的有些過分了,或許正因為幫吳王抄錄神鬼故事的原因吧,這些故事冥冥之中契合了吳王的一些人生大觀。他現在不過是一個少年,歷史雖然出現過許多小娃當官的案例,可還從沒聽說過有小娃攪和王位繼承的先河呀!

    他現在並不考慮吳王繼位之後,會不會讓歷史走上另外一條道路,導致靖康之變不會發生,這個事情與自己完全無關。如今他摻和到這件事當中,成功的話富貴榮華自然不必多說,但如果失敗的話那麼下場也絕對會很淒慘。

    宰相章淳正因為當年與向皇太后在繼位問題上頂撞了兩句,徽宗繼位之後,立刻就被貶得無影無蹤了。這種結果還算好的,若換作是一個尋常的商賈之家,只怕還會有家破人亡的可能呢。

    更何況,他與端王的關係也不壞,日後端王繼位了,自己照樣還是有機會飛黃騰達的。放著一條安穩的道路不去走,偏偏要選擇一條有風險的道路,這怎麼看也不是明智之舉。

    秦允明在猶豫了一陣之後,拿出了一副誠實的姿態,向吳王說了道:「殿下,請恕在下愚昧之罪。在下年紀尚淺,閱歷不足。雖然很想為殿下排憂解難,可是無奈這等天大的事在下從未有過僭念,這……讓在下也無從說起呀。」

    吳王歎了一口氣,神色微微有些失望,但是他心裡很明白秦允明說的話確實很對,對方不過是一個少年,這皇位繼承的大事哪裡敢有什麼想法?

    「其實,小王只是希望大郎你能憑心做出一個判斷。如今官家命理不足已成定局,據曾先生帶話來說,官家前數個月甚至犯糊塗,意圖對西夏和契丹用兵,這讓朝中大臣都驚慌不已。有甚者,甚至打算在官家堅持大動干戈時,逼請官家遜位。」吳王緩緩的說了道。

    聽了這話,秦允明更是驚訝不已,他對宋朝歷史瞭解的並不透徹,在印象裡哲宗似乎還是一個不錯的皇帝,沒想到人生最後幾年時間裡竟然有主動出兵西夏和契丹的念頭?這還真不好做出評價。

    以目前宋軍的實力,陝西、四川一帶的西軍還是很強勁,但是其他地方的廂軍、禁軍就有些不盡人意了。更重要的是,好不容易和平了這麼多年,突然戰事氣力,只怕必定會民怨載道的。

    秦允明從吳王這番話聽出來了更深層次的意思,吳王既然擔心哲宗會被大臣逼請勳位,那麼是不是在映射著吳王對皇位還是有覬覦之意呢?

    「殿下,請恕在下斗膽,以殿下目前的情況,長久不在京城出入,沒有積蓄任何的政治資本和力量,單憑曾先生帶來的一番話……會不會太草率了一些呀?」他委婉的向吳王說了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