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六、咸丰登基


  主子奕宁以仁慈之舉取得了皇位,安德海喜看主子登基。

  道光皇帝日漸衰老,他深深地感到身体狀況一天不如一天,早年的那种旺盛精力,爽朗的談吐,超人的記憶已不复存在了,他常常是一個人獨坐在龍榻上陷入沉思,顯得憂傷而沉郁。國不可一日無君,自己走向墳墓的日子已不遠了,必須當即立斷,确立太子。
  清代以前,封建帝王制度下,立太子是按長幼次序排隊的,大皇子即使是個昏庸無能之人,他也是順理成章繼承王位。可清代略有不同,皇帝在位時并不明确哪一個皇子是太子,而是皇帝長期考察每一位皇子,看哪一個文武雙全,德行兼備就立哪一個為太子,這比前人确實是一個不小的進步,這叫任人唯賢。皇上确立了太子并不當眾宣布,而是他御筆親書,蓋上腳印,裝在一個金盒子里,鎖好,放在太和殿“正大光明”匾后,等皇上駕崩以后,由御前大臣、軍机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共同取下金匣,公啟遺詔,遺詔上寫著哪個皇子的名字,就由哪一個皇子繼承皇位。
  這樣一來,老皇帝在位一天,立誰為太子就無人知曉。有的時候,他所确立的太子并不是十分令他滿意,他還可以改立太子,于是,皇子們都紛紛在父皇面前表現得盡善盡美,极力掩蓋自己的缺點。在道光皇帝看來,這活著的六個皇子之中,四阿哥奕宁溫順有余,果敢不夠,五阿哥奕謨粗魯莽撞,難成大事,六阿哥奕沂頗有心計,但似乎少了點寬宏的气量,其他几個皇子更令他不滿意。在百般無奈中,道光只好帶皇儿們到南苑圍獵,讓諸皇子各顯身手,再作定奪。
  南苑是皇家獵場,清朝先前本是游牧民族,崇尚圍獵,建國定都以后仍保留了先人的傳統。每年春、秋、冬三季,皇族眾人總喜歡到南苑比試身手,以論高低。這回道光皇帝帶著几個皇子到南苑,其目的、用意人人皆知,四阿哥奕宁身手遠遠比不過六阿哥奕沂,他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他深知硬憑武功地一定要吃虧,于是找來了老師杜受田和寵幸太監安德海。杜老先生足智多謀,可此時也沒什么好的計策,他雖然竭力促成奕宁繼承王位,但無奈奕宁槍法不准,別說獵一頭野豬、野鹿什么的,恐怕連只野雞他也打不到。這騎術、槍法非一日之功,臨時抱佛腳,佛爺也不顯靈呀,急得杜受田抓耳撓腮。安德海与杜受田的身份不同,他是奴才,不敢多說話,弄不好要掉腦袋,他把
  社受田拉到旁邊,貼在他的耳邊嘀咕了几句,杜受田拍了一下安德海的肩膀,說了句:
  “不可膽大妄為,說錯了話,小心你的腦袋。”
  杜受田里接納了安德海的建議,但這事關重大,不得不叮囑安德海一聲,安德海心里也明白杜受田的苦心,應了一聲:
  “庶。”
  杜受田走到奕宁面前,向四阿哥講述些什么,安德海知道他在勸四阿哥接納自己的建議。只見奕宁開始微微皺了一下眉頭,轉而又略笑了一下,看來,奕宁動中有數了。
  這日,春光明媚,麗日晴空,草木繁榮,万物更新,道光皇帝帶著六個皇子到了南苑獵場。他下旨開始圍獵,眾皇子大展身手,都想博得父皇的好評,一時間南苑獵場熱鬧非凡。表現尤其突出的是六皇子奕沂,他几乎箭無虛發,隨身小太監手中拎滿了各种各樣的獵物,什么野兔呀,羚羊呀,鴿子呀,野雞呀,居然還有一只大野豬,其他各皇子充其量打一只野兔,四阿哥奕宁的隨身太監竟兩手空空。道光命侍衛鳴金收圍,一時間皇子們紛紛圍攏過來,用贊歎的目光望著六阿哥,那奕沂也顯出得意洋洋的神情,似乎在說:
  “我還沒使出全部本事呢,今天先讓眾兄弟開開眼界,以后慢慢再顯露也不遲。”
  他興沖沖地騎到父皇的身邊,勒緊馬頭,等待父皇的贊賞,眾兄弟也紛紛圍攏了過來。就在這時,從山林中跑出了一頭小母鹿,它奔跑著,張望著。這只小母鹿的樣子很好看,跑起來輕快、敏捷。眾皇子頓時屏住了呼吸,紛紛拉開了弓箭向小母鹿射去。奕宁和奕沂并沒有動。小母鹿被疾矢追得轉頭就跑,五阿哥、七阿哥气得直歎气。小母鹿又跑回了林子,眼見就要消失在林子里,說時遲,那時快,奕沂猛地拉開弓,只一箭便將小母鹿射倒,小母鹿躺在林子邊蹬了几下腿便不動了。道光皇帝露出了贊賞的神情,六阿哥奕沂更神气了,可四阿哥奕宁卻垂下了頭。
  道光看著身邊默不作聲的奕宁,不禁有些生气:
  “皇儿為何不悅,莫不是未獵一物,嫉妒你六弟吧!”
  奕宁因來前早有商議好對策,故不慌不忙地奏啟父皇:
  “恕儿臣大膽,儿臣与父皇看法略有不同,懇請父皇允許儿臣稟奏儿臣之見解。”
  “講。”
  道光見這個皇子武功极差,無一獵物又強辭奪理,有些不高興,但做爹的理應了解儿子的心思,他也只好耐心听下去。
  “父皇恕罪,儿臣以為眼前春回大地,万物萌生之際,正是禽獸生息繁衍之期,儿臣實在是不忍心殺生,恐違上天的好生之德。”
  奕宁說得句句在理,道光不由得點頭稱是,他心想:是呀,春光明媚,万物繁衍,飛禽走獸競相傳宗接代,朕怎么忽略了這一層?還是四阿哥心地善良,用心良苦,這种品德實在是可嘉可慶,若是日后由他繼承皇位,他必定以仁慈治天下,天下百姓豈不樂哉。
  想到這些,龍顏轉怒為喜,大贊四阿哥仁慈之美德,并把奕宁的韁繩也拉到自己的手中,与奕宁并肩而行。奕宁初戰告捷,喜滋滋的,那六皇子奕沂心里不是個滋味。
  回到宮里,四阿哥奕宁對安德海更加另眼相看了,他想:等日后真的成了大事,一定要重用安德海,雖說這奴才不識几個字,但他鬼點子還真不少,只要籠絡住這個奴才,對自己將來是十分有利的。安德海自從南苑圍獵獻上一計,奕宁對自己更信任了,他不禁洋洋得意,他雖然不是太監總管,但自我感覺比總管太監還有份量,大事小事奕宁總愛找他商量,他簡直成為奕宁身
  邊的一位謀士了,其他太監也敬他三分,他生平第一次被別人捧著,自有一种別樣的滋味。他開始對一些新來的小太監發號施令,左右別人的意志确實心理上能得到一种滿足。這种心理滿足在以往的歲月中是不曾有的。
  “安公公好。”
  一個小太監巴結似的在安德海的身后問安。安德海雙手背在背后,不理睬這個無名小卒,可小太監又獻媚似地說:
  “安公公近來太忙,有些日子沒去興隆寺看望崔師傅吧。”
  “對呀,不是有些日子,而是一兩年都沒去過興隆寺了,也不知崔師傅近況如何。”
  安德海很詫惊,這小奴才對自己竟了如指掌.不由得回轉身子多看了小太監几眼。小太監發現安德海注意了自己,便用清脆的聲音解釋道:
  “我師傅与崔師傅向來要好,他常去興隆寺看望崔師傅,上次把我也帶去了,我見到了崔師傅,他摸著我的頭說‘德海入宮時也這么高,有兩年沒見他了,也不知長多高了’。臨來時,崔師傅還特意囑咐我向你問個好,他可真想安公公。”
  听罷小太監的一番敘述,安德海的心里多多少少有一點慚愧,小太監明里是給自己捎話問安,暗里是諷刺自己忘了師恩。
  他對小太監有了几分戒備。其實,小太監的心里并不想諷刺安德海,他只是想表現一下自己,借崔師傅這托巴結一下安公公,不曾想竟弄巧成拙,招來橫禍。
  安德海在心中暗恨小太監,又不好明里發作,他要借刀殺人,教訓教訓這小子,看他以后還敢詆毀安公公嗎?這小太監是專為奕宁端便盆的。民間百姓拉屎叫拉屎,而宮中規矩多,很多事情不能直稱,應換個稱法。就說這拉屎吧,宮中稱作“官房”。
  皇族人只需說一聲“傳官房”,小太監就必須端來便盆,等他們拉好便馬上彎著腰,蓋上便盆蓋子,小心地端出去,然后用灰蓋好,倒在恭桶里,這樣一來,寢宮中從來沒有大小便的臭味。奕宁坐在便盆上,小太監忙著往事先准備好的手紙上噴一點點水,以便使手紙更柔軟。奕宁剛一起身,便盆蓋子便要馬上蓋緊,以防臭气外溢,然后迅速地為奕宁擦屁股。這四阿哥是個十几歲的大男孩,他很怕小太監給他擦屁股,他覺得這樣很難為情,于是他奪過手紙自己動手。小太監連忙退了兩步,拿著用過的手紙,端著便盆匆匆离開。安德海瞅准了這机會,猛不防地從帘子后面竄了出來,正好和小太監撞了個滿怀,小太監手一抖把便盆打翻了,頓時滿屋的臭气熏人。奕宁哪見過這場面,捂起了鼻子大吼:
  “大膽奴才,滾!滾!滾!”
  宮女們連忙打掃干淨,那小太監和安德海并肩跪在門前等候發落。安德海不怕呀,他曾為奕宁出過大力,總不會因這點小事而興師問罪吧。他用余光掃了一下那小太監,他的腿正抖個不停,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樣。奕宁怒气未消,但他不好把安德海發落的太重,只好讓安德海掌自己的嘴。這掌嘴之罰是最輕的處罰,安德海早已練出來了,看起來是重重地打自己耳刮子,其實并不是十分疼痛。
  安德海掌了嘴,小太監如何處置呢?這奴才做事不專心,端個便盆都出亂,還能做好什么事?于是奕宁發高發話:
  “赶出宮門。”
  這么一件由安德海一手策划的鬧劇竟毀了小太監的前程,一個閹人到了宮外何以生存?!而安德海卻嘗到了整人的甜頭。對自己稍有不利的,必須干淨利索地除掉他。
  星移斗轉,時間流逝,這些年來戰亂不息,災荒不斷,道光皇帝如同生活在刀刃上一般,他憂心忡忡,惶惶不安。終于有一
  天大廈將傾,他自知將不久于人世,立太子之事應該馬上欽定了。這位飽經憂患的皇上躺在承德避暑山庄的龍榻上,招見他的六個皇子。
  急招皇子的消息像一顆炸彈擲在山庄的上空,立刻就引起了噪動和不安,人人都知道這是最關鍵的時刻,爭奪皇位的較量已進入決戰狀態。這次阿哥的老師都紛紛使出渾身解數,為自己的主子效忠,企圖輔佐幼主登上皇位,到時候就可以一步登天了。
  杜受田全力以赴為奕宁作好充分的准備。
  這日,天很熱,承德避暑山庄上空凝聚著更悶的空气,這股熱气几乎使人窒息。杜受田站在奕宁的身后,陷入沉思之中:皇上這次臨終考驗定是安邦治國方面的大問題,回答此類問題,六皇子腦子快,而且口齒伶俐,有條不紊,思路清晰,無論如何奕宁絕不是他的對手,這強攻的戰術万万不可用,万一攻不下來,功虧一簣,后悔莫及,所以四阿哥奕宁必須采用迂回戰術,以巧取胜,才能移操胜券。由于是商議如此重大事務,各宮女、太監全部退了下去,只有安德海一個貼心太監在旁,安德海此時也深知事關重大,他大气不敢出一聲,小心地侍奉著奕宁。雖然身在避暑胜地,但由于內心焦急,奕宁的汗珠子還是冒個不止,他干脆脫掉長袍,只穿一件小馬夾。安德海不停地遞上一條手巾為他擦汗,杜受田与奕宁相對而坐,默不作聲。在奕宁的內心深處發出一种恐懼感,他自知不是六弟奕沂的對手。
  安德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己也正為這事犯愁哩,主子的心思他又不好直接過問,他明白此時說錯一句話,做錯一件事都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不反复考慮成熟,是絕對不能說出口的。天色已近午,剛才皇上那邊的太監來傳旨,午時各皇子到皇上寢宮去面圣,眼見著奕宁就要動身了,杜受田還是想不出個什么絕妙的招能一下子就壓倒六阿哥奕沂。顯然奕宁有點不耐煩了,他猛地站了起來,來回踱了一會,轉身就往外走。
  “奴才斗膽,主子且慢。”
  安德海大聲疾呼,喚回了奕宁。奕宁一臉的愁容,催促安德海:
  “什么奴才、主子的,快說。”
  “回主子,奴才倒有個主意,不知當講不當講。”
  “廢話。”
  奕宁的一句“廢話”,嚇得安德海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奕宁正待听安德海所要講的話呢,安德海反倒不講了,急的奕宁差一點沒殺了安德海。杜受回似乎看出了什么門道,是奕宁的一聲“廢話”喝得安德海不敢說了,連忙上前解圍:
  “安德海,主子是讓你快講,還磨蹭什么,時候可不早了。”
  杜受田拉著學生奕宁的手,示意奕宁稍安勿躁,耐心地听安德海出什么好主意。安德海想:這關鍵時候到了,再不說出來,時机一過再說也遲了。就是冒著殺頭之風險,也要破釜沉舟試一試。他心一橫,從牙縫里擠出了几個字:
  “以靜制動。”
  “以靜制動?”
  杜受田和奕宁同時反問了一句。
  “對,就是以靜制動,万歲爺重病,眼見著無回天之力,你想:他現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這句話一下子提醒了奕宁,奕宁猛地拍了一下腦門子:
  “對呀,皇阿瑪已是彌留之際,他現在雖然心系國家大事,但他更需要的是親情,是天底下最純真的一份人間真情——骨肉之情,若這關鍵時候,能以情打動阿瑪,定能贏得阿瑪的更深厚的一份愛。白樂天早在《与元九書》中不就說過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真情、純情、至情往往能起到百万軍隊及雄才大
  略所起不到的作用,自己怎么就忘了這一層呢?”
  想到這里,奕宁用贊賞的目光看了看安德海,安德海心里樂滋滋的:
  “呵,有門儿。”
  “快,安德海,你快說說我具体該怎么辦才好?”
  奕宁進一步征詢安德海的意見,希望安德海再多說一點。
  安德海見此情景,也就不再什么主子、奴才的了,他湊近奕宁的耳邊嘀咕了几句。
  “你到万歲爺的御榻前,只須跪在地上一個勁地流淚便是,卻千万不要哭出聲來,你一直要抹眼淚,等皇上問你為何如此時,你只要說一句“愿阿瑪早日康复’就行了。”
  奕宁听罷,瞅了瞅師傅,意思是問杜受因此舉是否妥當。
  此時,杜受田并無其他良策,只有點頭稱是。可一轉瞼,杜受田和奕宁又犯愁了,万歲爺好端端的還在,一個勁地流眼淚可怎么流得出來呀,万一流了几滴眼淚就流不出來了,那可怎么辦呀。
  “我平日里就不愛哭,到時若流不出眼淚,怎么辦?”
  安德海不慌不忙地說:
  “奴才也想過這一層了,倒是有一個法能使人流淚不止,不過,奴才不敢講。”
  “都火燒眉毛了,現在不講,等我做了王爺再講嗎?快說,只要能辦成大事,什么法子我都肯用。”
  既然奕宁有話如此,安德海也就只好講出來了,什么法子?
  是天底下最餿、最餿的餿主意。這大蔥雖好吃,但最沖鼻子,人一聞它,又是捂鼻子,又是流眼淚,安德海居然讓奕宁包一小截大蔥在帕子里,趁抹淚之机,狠命地聞它一聞,以催淚下。奕宁居然也答應了。安德海立即溜進廚房,偷了几根大蔥,把大蔥研磨成蔥沫,他又趁机摸了几個大蒜,把大蒜也搗成蒜泥,蔥沫与蒜泥拌在一起,分別放進四五塊帕子里,讓奕宁揣好,可千万不能讓任何人知道,這欺君之罪可要殺頭的。一切准備就緒以后,奕宁起身欲走,杜受田走了上來,拉了拉學生的手,表示祝他一帆風順、馬到成功。奕宁心里有了譜,安德海的餿主意尤如一顆定心丸,穩住了奕宁的情緒,奕宁勉強笑了笑:
  “小安子為我立了大功,日后會重重賞你的。”
  安德海立刻跪倒磕頭:
  “謝主龍恩。”
  奕宁小心翼翼地輕手輕腳地走近龍床,他和其他五個兄弟并肩跪在龍床前。果然不出杜受田所料,道光皇帝昏昏沉沉地睡了一會,他好像感到渾身忽然一輕松,什么病痛都感覺不到了。他努力靠坐在龍榻上,好多天來,眼睛都看不清人,而今天眼神特別好,嘴也不感到總是麻木了。太醫給他把了脈:
  “恭禧皇上,皇上龍体已康复了。”
  道光皇帝苦笑了一下,他從太醫難以察覺的一絲震惊中意識到自己這是“回光返照”,是病入膏肓、無力回天的預兆。忽然,一陣眩暈,天眩地轉,他閉上眼睛,告誡自己還有一項重大的工作沒完成呢,現在可不能撒手而去,國不可一日無君。道光努力地睜開眼睛,兩行淚水潸然而下。眾皇子也都默默地低下頭。過了一會,道光強作歡顏,將六個皇子叫至龍榻前,他向皇子們提出了一些安邦治國的問題,限定皇子們以最精煉的語言進行回答。几個皇子雖也講得頭頭是道,但比起六皇子奕沂都差了一大截。只見六皇子奕沂口若懸河,引經据典,對答如流,分析精僻,觀點鮮明。道光皇帝听罷,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連連點頭稱贊。
  四皇子奕宁仍跪在龍榻前,一言不發,只見他淚如泉涌,傷
  心至极,可是他只是抹淚,并不抽泣,他的淚把帕子都打濕了,他又拿出一個新手帕,不斷地擦淚,可那淚水就像斷了線的珍珠一個勁地往下落,几乎是淚雨了。他越擦淚越多,三四個帕子都全擦濕了。道光皇帝心頭一酸:
  “皇儿別再哭了。”
  道光皇帝的淚水也掉了下來。四皇子奕宁強忍悲痛,哽咽得說不出話來,他斷斷續續地傾吐:
  “阿瑪龍体欠安,儿臣日夜對上蒼祈禱,唯愿父皇早日康复,此乃國家之幸,万民之幸,儿臣之幸也。”
  一句“阿瑪”叫得恰到好處,這是道光皇帝最愛听的兩個字。皇儿小的時候總叫他“阿瑪”,長大以后,按父子君臣之禮,改稱“父皇”。“阿瑪”不帶有任何政治色彩,而“父皇”則蒙上了一層薄紗。一聲“阿瑪”勾起了道光皇帝無限的回憶:
  孝淑睿皇后在世的時候,道光最愛、最寵、最敬的是這個皇后,她端庄秀麗、文雅大方,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一笑時那甜甜的笑靨永遠讓道光品不夠。有一次,下朝回到皇后那里,皇后笑迎了上來,她的怀中抱著八個月的四阿哥奕宁。生了孩子,皇后更煥發了少婦的美,体態丰滿,春杏帶雨,道光皇帝一陣激動,將皇后擁在怀里,宮女、太監見此情景連忙退避,皇上把妻儿抱在怀中走入臥室,他將四阿哥放在小搖車里,急忙攜皇后之手擁入床上。皇后笑著半推半就,含笑迎君:
  “別,阿哥在看著我們呢。”
  “這么小的孩子懂什么。”
  “阿瑪、阿瑪。”
  一聲清脆的童音從搖車邊傳來,這是四阿哥奕宁生平第一次叫阿瑪,那稚嫩的童音似天上飄來的仙樂,在道光皇帝听來那么美妙動听。他放開皇后,跑到小搖車旁,那白白胖胖,嬌嫩無比的嬰儿正沖著他笑呢!道光忍不住把嬌儿緊緊摟在怀里。
  往事如煙,“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孝淑睿皇后早已崩逝,當年的嬌儿現在已經長成大小伙子了,正跪在父親的面前,道光皇帝禁不住這至親之情的打動,痛哭起來。奕宁連忙向前走了一步,道光一手將儿子攬在怀里,泣不成聲。這下好了,奕宁也不需要什么手帕擦了,他見呵瑪悲痛至极,做儿子的确實被打動了,奕宁動了真情,他伏在龍榻上哭個不停,淚水、鼻涕打濕了床單,道光皇帝撩起自己的衣角為奕宁擦去淚水。哭了一會儿,奕宁抬起頭來,那眼泡已哭得紅腫起來。
  “阿瑪,此時儿臣方寸已亂,實在無法慮及安國之事,恕儿無能,倘若阿瑪有什么不測,儿愿伴駕西行,永伴阿瑪身邊。”
  奕宁也真的是這么想的,再加上杜師傅和安德海的一番提示,這話此時此刻從奕宁口中說出特別入耳。道光皇帝听了,倍感寬慰,有此孝儿,不枉為一生也。他暗自思量:奕宁雖才不及奕沂,但忠厚仁義,有仁君之量,此乃天下百姓之福也,隨立四阿哥奕宁為皇太子,但又覺得委屈了奕沂,同時加封奕沂為恭親王,輔佐朝政。
  公元1850年,道光皇帝駕崩。
  次年,20歲的奕宁當上了皇上,年號“咸丰”。
  公元1851年元月,北京紫禁城上上下下一派喜慶气氛,皇上奕宁將要在這里舉行登基大典。整個皇宮張燈結彩,滿清群臣沐浴更衣,翹首以待。年方20歲的咸丰帝,英姿煥發,躊蹣滿志。他身穿淡黃色的龍袍,外罩帶有日月星辰的團龍補褂,升至寶座。御前大臣、軍机大臣、御前侍衛、乾清宮侍衛等在殿內、殿外排班侍立。三聲禮炮響后,群臣拜跪,齊呼“万歲、万歲、万万歲”。与此同時,乾清宮東西兩廊鼓樂齊鳴,“丹陛大樂”不絕于耳,震撼京城。
  接著是新帝接受群臣朝賀。頭一班行禮的是滿蒙王公。他們一律穿朝服,分左右兩翼而進。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四旗為左翼;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為右翼,兩翼同時入殿,恭親王奕沂跪在最前面,兩翼王公跪在丹墀兩側,向咸丰新帝行三跪九叩之禮。行禮時,動作協調一致,就是頭上的紅帽纓也沒有亂動的。第二班是由內務府大臣領銜,后面跟著南書房行走、遺老舊臣們,他們一律穿蟒袍補褂,這中間夾雜著不少漢臣,也行的三跪九叩之禮,登基大典就這樣結束了。
  咸丰完成了登基大典,回到寢宮時已疲憊不堪,他躺在龍榻上,閉目養神,雖說登上了皇位,但內憂外患一直攪得他心神不宁。近几個月來,太平天國的義旗,席卷了大半個中國,他派惠親王綿愉為大將軍,僧格林沁為參贊大臣,率滿蒙精騎,平剿太平軍,無奈越剿民越反,太平義軍攪得他心煩意亂。此時,咸丰又為這平判義軍之事發愁,連御膳房傳來“用膳否”的問話,他也無心回話。
  安德海因上次進言有功,升至皇帝身邊的大太監,他的實際工作是跑跑腿,宣讀個圣旨,傳個口旨什么的,即御前太監。他雖官階不高,但實際是個肥缺,很多大臣都讓他几分。安德海察言觀色,他悟出皇上近來极不開心,便想著法子逗皇上開心。
  男女授受不親,又不可能讓皇上和她們相處,看哪個情投意合就選哪一個。怎么辦呢?內務府便想出個招,給這20几個女孩子畫像,然后把畫像呈給皇上,在皇上挑選的基礎上由大臣及皇太后最后确定人選。
  像是畫出來了,咸丰也看過了,一個個姿態姣好,秀麗可愛,咸丰猶豫了好長時候也沒選出一個,可以說,哪一個他都喜歡,但皇后只能選一個呀!這樣一拖再拖,竟拖了兩年之久,皇上仍是童男。
  在皇宮里,太監是閹人,沒有性能力,而宮女卻是正常人,歷代歷朝都有皇族男子与宮女私通之事。男男女女長期廝守,難免日久生情,做出非禮之事。歷史上有很多公主、皇子的母親原來只是個宮女。
  咸丰身邊宮女多達100多人,有老媽子,也有年輕姑娘,可似老天爺有意安排的,這些宮女個個皆無姿色,又遲鈍,愚訥,咸丰一個也看不上。有個年輕的姑娘叫娥儿,她對皇上在九分敬畏之中還有一分愛怜,她是專管給咸丰端洗臉水的,曾几次裝模作樣,做出媚態,可咸丰心中直暗笑:瞧你這蠢樣,可不能玷污了朕這龍体,朕的童貞一定要給一個自己所喜歡的女子。
  安德海留心觀察咸丰許久,發現他在寢宮里沒看上任何一個宮女,他便到各宮隨便留達,為的是為皇上物色一個俏麗女孩,以解皇上燃眉之急。這日,他留達到了永和宮,這永和宮里住著道光先帝的一個妃子,早年曾一度受到先帝的寵幸,后因爭風吃醋,先帝從此不登此宮,宮里日益冷清,老妃子孤燈垂淚無人理會,皇族無非是把她養著,內務府只撥給她兩個宮女,所以永和宮异常冷清。安德海開始并沒留意向里面看,走到門口只听見從院里傳來陣陣歌聲,一個宮女邊低頭洗衣邊哼著江南小調,那小調從她的嘴里哼出來,十分悅耳、動听、柔美、和諧。安德海是北方人,從沒听到這么好听的南音,他不禁停下了腳步,推開宮門向里張望。那宮女听見門響了一下,馬上抬頭相望。
  “呀,天下真有這樣的標致人儿,簡直就是七仙女下凡,這种美人胚子做宮女,特別是做這冷冷清清的永和宮的宮女,豈不可惜。”
  安德海稍沉思一下,轉身走向內務府。內務府的大臣們都認識皇上身邊的安公公,現在安公公出面要調個宮女去侍奉皇上,豈有不同意之理?再說內務府的人又不認識這個宮女,也不曉得安公公的用意。沒兩天,這美人便調到了皇上身邊。
  這位宮女名叫怡紅,是位江南姑娘,她的姑媽也在宮中當宮女,后由內務府指配給一個大太監當了老婆,日子過得還算幸福。老宮女想到娘家侄女在江南水鄉過著清苦的生活還不如入宮當宮女,將來嫁到京城的某一殷實之家,總比在水鄉農村當村婦好,于是兩年前,14歲的怡紅便進了宮。沒曾想怡紅進宮后被分到冷落的永和宮,不過也不錯,至少這宮里只住著一位老妃子,老妃子脾气也不坏,二位宮女關系又十分融洽,三個女人就像生活在世外桃源里,落得個自由自主,風不打頭,雨不打臉,閒來無事養得她們白白胖胖的。
  怡紅被糊里糊涂地調到了皇上的身邊,她的工作是專為皇上梳頭。這梳頭的工作并不輕松。怡紅整整學習一個多月才有資格給咸丰梳頭。每次梳頭之前,她要從黃云龍套包中取出梳子、蓖子等工具,慢慢地從前向后梳理,約摸梳遍一次,她要用雙手輕輕為皇上按摩,按摩完畢之后還要重新梳理。皇宮里皇族一般用牛角梳子,既溫滑有韌性,又不傷頭發。經宮女細心梳頭之后,人會感到舒服多了。皇上是早、中。晚梳三次頭。一開始,咸丰對這位怡紅并沒在意,他像對待一般宮女那樣對待怡紅,怡紅也沒敢多看皇上兩眼,她只求盡心盡力完成使命,不求有功,但求
  無過,兩人甚至都沒對視過。安德海見兩人無動于衷,沒有愛怜之意,他在旁邊干著急,正所謂“皇上不急太監急”。
  咸丰雖渴望异性的溫柔,但他還不至于亂情,他要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女子,把少男的初戀給她,他万万沒想到身邊這位16歲的女孩竟是自己的第一個戀人。一日,安德海見皇上下朝回來,無精打采,有一种寥落之狀。皇上懶洋洋斜靠在龍榻上,他隨手拿了一把小花扇,放在嘴邊吻了吻,安德海認為這是男子思慕女色之表現,便見机走到皇上身邊:
  “皇上吉祥,奴才見皇上閉目,以為皇上睡著了,生怕皇上著了涼,便想來送個被子蓋一下。”
  咸丰抬眼望了望安德海,心想:這奴才對朕真是無微不至,可惜他是個太監。咸丰把頭一歪,手里隨便撿了個龍枕包在怀里。安德海笑了:
  “皇上可曾留意宮中新來的怡紅姑娘,她年方16歲,從蘇州來的,她唱的江南小調可好听了。”
  被安德海這么一提,咸丰想起了一日在宮院小花園里散心時,确也曾听到過有人哼小曲。本來,宮中規矩很多,不允許宮女們哼小曲的,可怡紅長期生活在永和宮,老妃子寂寞之時便令她唱小曲給自己解悶儿,怡紅唱慣了,到了皇上身邊也忘了犯了宮規了,而怡巧咸丰是個溫厚之人,他對別人要求不是那么苛刻。怡紅哼的小曲的确好听,咸丰終于注意到了怡紅。
  從那天起,每逢怡紅來梳頭時,咸丰總是專注地看她几眼,咸丰突然發現怡紅長得太美了,白皙的皮膚似牛乳洗過一般,這在京城里是少有的。北京地處北方,一年四季多風沙,姑娘們的皮膚又干又燥,沒江南姑娘這么細嫩。咸丰覺得怡紅的雙臂就像那白生生的蓮藕,她的小手又巧又靈,篦子在她手中跳來跳去,一眨眼的工夫就上緊了勁。她的雙眉微微上挑,睫毛又黑又長,遮住了雙眸,紅紅的嘴唇,白白的牙齒,圓圓的臉龐,透出几份江南姑娘的含蓄与雋秀。怡紅這几日就發現皇上總是盯著她看,今天被咸丰這專注的神情弄得手足無措。哪個少女不怀春,她隱隱約約地感到皇上火辣辣的目光,但她不敢妄想,她深知自己是漢人,又是平民,沒那個福份。怡紅低下了頭,怡似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胜冷風的嬌羞,咸丰更覺怡紅美,目不轉睛地看著怡紅,怡紅被皇上看羞了,一朵朵紅霞飛出,她轉身過去,強抑住內心的激動。咸丰生怕傷害到怡紅,咳了一聲,算是掩飾過去了。從這以后,每次給皇上梳頭時,怡紅都心不在焉,有時竟忘了該做什么。咸丰不惱也不怒,他在細細地品味和喜歡的女人在一起時的快樂。
  春天過去了,初夏來臨,宮院中的小花園里盛開著各种各樣的花儿,奼紫艷紅,爭奇斗妍。怡紅梳完了早頭,閒來無聊,她便坐在花園的石欄上望著池中的紅金魚發呆。咸丰退朝回來,他剛踏進宮門就看見怡紅了,躡手輕腳地走近怡紅,怡紅沒感到有人來,仍低頭不語。咸丰隨手掐了一枝紅牡丹夾在怡紅的頭上,怡紅一楞,連忙下跪:
  “皇上吉祥。”
  “免禮。”
  咸丰竟親手將怡紅扶起,怡紅從沒有跟异性這么貼近過,她只覺得耳根發熱,呼吸加快。她這一緊張,竟說不出來一句話。
  咸丰輕輕地勾住她的手,她既不敢掙脫,又不敢緊攥咸丰的手,雙眸似有淚花,真可謂“梨花一枝春帶雨”,美极了。就在這時,一個老宮女無意走了過來,怡紅連忙掙脫咸丰之手,跑了。
  怡紅這天中午沒來給皇上梳頭,咸丰躺在龍榻上怎么也睡不著,怡紅那半嬌半嗔的憨態,那窈窕的身姿在他腦海里怎么也赶不走。咸丰對自己說:古人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己已
  深深地陷入初戀之中,初戀的那份甜与苦折磨得咸丰茶不思,飯不想。
  晚上,怡紅來了,她先向皇上請了個跪安,然后打開黃云龍套包,取出梳子慢慢為咸丰梳頭,按摩,咸丰舒服地閉上了眼睛。約模大半個時辰,完成梳頭工作,怡紅收拾工具,打算离去,咸丰突然一個箭步上去,牢牢地將怡紅摟在怀里。他喘著粗气,向怡紅的臉上、胸前吻了又吻。怡紅酥倒在咸丰溫暖的怀里,侍寢的宮女悄悄地把皇上臥室的房門關上了。怡紅半推半就,咸丰与怡紅這一對童男玉女完成了一項人生重大的課題。咸丰躺在龍榻上滿足地發出了鼾聲,怡紅臥在咸丰的身邊,她百感交集,是福還是禍?
  從這以后,安德海便交待侍寢的宮女留意外面的動靜,怡紅姑娘可以隨便隨時來侍駕,足足半年多,咸丰与怡紅夜夜共寢,恩恩愛愛。不久,康慈皇太后便知道了,她可大吃一惊,這皇上也太胡鬧了,万一宮女生下個龍子,可怎么辦呀!宮中不允許滿漢通婚,若是怡紅生了皇子,那愛新覺羅的血統就不純了。咸丰与怡紅正如膠似漆的,拆散他們也未免太殘忍了,唯一補救的辦法就是擇吉日,完成咸丰的大婚,讓皇上專一的情感有所轉移。
  公元1853年,愛新覺羅·奕宁鈕祜祿氏為皇后,這位皇后就是后來的慈安皇太后。
  由康慈皇太后提議,內務府遍召滿蒙大臣的女儿,入宮備選。經過一層層過篩子式的嚴格挑選,最后只剩下六名候選人。
  在這六名秀女中,咸丰看中了一個相貌端庄、气度不凡的鈕祜祿家的女儿。咸丰認為皇后是母儀天下,最好選一個老成持重、知書達禮之人。常言道:“皇后重德,皇妃重色”,就這樣鈕祜祿之女入宮當了皇后。
  這些日子,安德海忙得不亦樂乎,他是皇上身邊的,皇上大婚比平民百姓家娶媳婦可要复雜多了。离大婚吉日還有一個多月,安德海便開始指揮各小太監、宮女把乾清宮打掃得一塵不染,又裝修一番,同時還要勸說那位怡紅姑娘知大禮,盡量遠离皇上。開始,咸丰有點舍不得怡紅离去,但無奈怡紅地位卑微,又是個漢女,連嬪、妃之名也得不到,只好忍痛割愛舍棄她。怡紅姑娘早就听人說過“天子無情”,不曾想,她与咸丰情投意合、恩恩愛愛還沒几個月,便被皇上遺棄,她接受不了這個殘酷事實,變得瘋瘋癲癲。安德海一手策划的鬧劇就這么結束了,它以一位少女的滅亡為“句號”。
  北京城里一片沸騰,自從乾隆五十五年清高宗八十大壽慶以來,几十年間沒這么熱鬧過了。入京拜賀的地方官,解辦貢品的差官,乘机前來做買賣的商人,看熱鬧的老百姓,一時云集京城,各類大小客棧、廟宇都住滿了人。
  在大婚日子的前几天,是皇后妝奩進宮的日子。這几天,從皇后家到皇宮的路上,被看熱鬧的人擠得水泄不通,人們都想開開眼界,看一看皇后那天下第一份嫁妝到底是如何丰盛。
  這份嫁妝确實异常丰厚,光裝嫁妝的彩亭就有300多台,整整用了三天才發完。那送嫁的隊伍非常壯觀,只見綿延不盡的黃緞彩亭,伴著悅耳的鼓樂聲迤邐而來,彩亭中裝滿了各种首飾、古玩、衣服等等,抬妝奩的校尉身著紅緞繡花彩褂,紅黃相間,燦若彩霞。
  三天后,冊立皇后儀式正式開始,咸丰皇帝帶領文武百官告祭天地、太廟后殿和奉先殿,最后來到太和殿,親自審定“皇后玉冊”和“皇后之寶”。這玉冊上的字全用純金鑄成,綴在玉版上,由工部承制;而“皇后之寶”也用赤金鑄成,四寸四分高,一寸二分見方,交龍鈕,滿漢文,由禮部承制。然后任命冊封的使臣,使臣是咸丰的六弟,恭親王奕沂。
  奕沂帶領冊封隊伍到了皇后的娘家。鈕祜祿家已是燈火輝煌,在鼓樂聲中,鈕祜祿家在門口跪接冊封,然后將冊封放到正廳里,听宣冊封,最后是皇后起轎。皇后坐的鳳輿比普通轎子大的多,需16人抬轎;轎頂涂金,正中有一只很大的金鳳凰,鳳背上有一個金頂,周圍有九只小金駕,嘴里都銜著長長的黃絲穗子。轎圍是黃色緞子底,上邊繡著藍色鳳凰,抱著紅色雙喜字,繡工极為精致。迎娶用的是全副鹵簿儀仗,除了傘、棍、旗、牌、金瓜、鉞、斧、節、扇之外,還有鼓瑟等樂器。迎親隊伍浩浩蕩蕩走進宮門。
  一般民間娶親,新郎要親自迎親,但皇帝是九五之尊,不能屈尊親駕,因而用一柄龍形玉如意,上面由咸丰親書一個“龍”宇,放在迎親的鳳輿中,以表示皇帝親臨奉迎皇后。子夜零時,大婚典禮開始,皇后的鳳輿入正宮,一時鼓樂齊鳴,儀仗、車輛一字排開,無數的宮燈閃出令人目眩的异彩,咸丰与皇后身著紅色的龍鳳同和袍在坤宁宮准備拜天地。
  皇上大婚,普天同慶,午門以內,特諭開夜禁,凡是身穿花衣的人都可以入午門觀看熱鬧。平時官禁很嚴,尋常百姓無緣入內,這會儿開禁了,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机會,既可以一睹大婚盛況,又可一探皇宮幽秘。因此,人們紛紛買戲裝,全京城戲樓被搶購一空,有的人沒買到戲裝,便買來花布臨時在身上圍一圈,也算花衣了。
  皇后的鳳輿人乾清門,皇后下轎,一手捧著一個苹果,隨侍宮女把苹果接住,福晉、命婦立即奉上寶瓶,這寶瓶內裝滿了金銀線、小金銀錠、金玉如意、紅寶石以及雜糧五谷。一瓶雖小,卻盛著人間富貴,是名副其實的寶瓶。皇后手接寶瓶,緩緩跨入交泰殿。入殿門時,在門檻上設一雙朱漆馬鞍,鞍下放兩個苹果,皇后跨過去,意謂著“平平安安”。再至坤宁宮拜天地,拜完大地,咸丰揭下皇后的紅蓋頭,一起走向喜床。
  喜床上的被褥十分考究,上繡“龍鳳呈祥”圖案,夫妻同坐喜床吃“子孫餑餑”。一個官員在窗外高誦祝詞,几個宮女有條不紊地在臥室里擺下一桌筵席,叫作“合巹宴”。皇上、皇后飲下交杯酒,這便到了天亮。新人雙雙入寢,坤宁宮外人們還在鬧騰著。

  ------------------
  書 路 掃描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