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世界巨富林紹良


  在美國著名雜志《財富》一年一度的全球超級富豪排行榜中,總有數十位海外華人的名字。華人經商致富的名聲已遠遠超過猶太人。而在眾多華人億万富豪中,誰執牛耳呢?當屬擁有70億資產的印屆華人林紹良。他是當今世界12大銀行家之一,享有“世界第六巨富”的美稱。他的財產不僅超過了享有世界聲譽的船王包玉剛、工商巨子霍英東,而且也超過了地產大王李嘉誠和台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雄踞世界華人第一大富翁的寶座,成為印尼乃至東南亞的首富。然而誰能料到,這位當今擁有億万家業的富翁,40多年前只不過是一個默默無聞賣花生油的小販。他的傳奇經歷和戲劇性的發跡史惹人矚目,而其成功的秘訣更令人尋味。
  1916年7月16日,林紹良出生于中國福建省福清縣海口鎮牛宅村里一個殷實的農民家庭。林家祖輩以种田為生,有祖傳的水田30畝,一頭水牛和一些農具。父親為人朴實敦厚,林紹良在父母的教誨和熏陶下,繼承了家風,性情溫和,聰慧机智,頗得父母的喜愛。
  7歲那年,林紹良便在村中林氏祠堂念私塾。他學業進步很快,深得老師的贊賞。他先后念完了《四書》、《詩經》、《幼學瓊林》、《左傳》等書,對書中的忠烈俠士极為崇拜,同時也使他具備了儒家道德觀念。
  林紹良的家鄉是個田少山多的貧困地區,許多富有進取心的年輕農民都想到外地去闖世界。他的叔父去了印尼,在林紹良11歲時,大哥林紹喜也离鄉背井到了印尼。
  1931年,15歲的林紹良結束了他的私塾生活。父母為他在村東大路旁租下一間小屋子,開了一家小面店,由林紹良出任“老板”。小小年紀的他,勤勉肯干,店內外都由他獨自一人料理,生意做得很靈活,不到半年,竟賺了不少錢,顯示出他在經商方面有极高的天賦和才華。
  可是,好景不長。“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占了東三省,人心惶惶,林紹良的面店也只好關門。
  1937年夏,抗日戰爭爆發。第二年,日寇的鐵蹄踏上了福清的土地。一時間,兵荒馬亂,百業凋敝,鄉下的青壯年勞力接二連三地被抓壯丁。
  為逃兵役,許多福清青年變賣家產,遠渡南洋去謀生。這時,抓壯丁抓得更厲害了,林紹良眼看難逃此關,也准備去南洋。恰巧村里有一印尼華僑歸來探親,林紹良便求他帶自己去印尼投奔叔父。那華僑爽快地答應了。兩人合計作為“父子”上路,一來可遮人耳目,二來可省一半路費。
  听說儿子要出洋,父母心里都很難過。但林紹良講得有道理:“樹挪動要死,人挪動卻活,干嗎要把儿子困死在家中呢?”既然紹良有志,父母就由他去吧。臨行前,母親握住林紹良的手,含淚說道:“儿啊,到了异邦,待人處事要有中國人的教養,凡事多忍讓。万一跟人發生爭執,一定要記住:退一步,海闊天空;進一步,逼虎傷人。”
  怀著父母的養育之情,牢記父母的諄諄訓誡,林紹良邁出家門,走向那遠方的陌生土地。
  1938年春天,林紹良來到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的古突士鎮,找到他的叔父。叔父林財金在鎮上開了個花生油店,林紹良就在店里當學徒。他每天起早貪黑地干活,空余時間還要學習印度尼西亞語及爪哇方言。當時的印尼,也不是安樂之邦,日本侵略者的魔爪已伸向這塊土地。爪哇島上烽火連天,經濟凋零,生意人想要賺錢,談何容易。林紹良發現,在店中坐等顧客上門不行,他便向叔父提出要到外面去推銷,叔父答應讓他去試試。
  于是,林紹良走街串巷,上門推銷花生油。這一招還真靈,銷售額成倍地增長。叔父高興地給他加了薪,鼓勵他繼續干下去。
  2年后,他有了些積蓄,就想獨立創業,去尋求大的發展。他做起了販賣咖啡粉的生意,每天半夜三更起床,先將買來的咖啡豆磨成粉,再用舊報紙包成小包,天還未亮,就騎上自行車,赶到六七十里外的三寶□市去販賣。時至今日,林紹良每當回憶起這段“騎自行車販賣”的艱苦生活時,深感艱苦歲月對他日后事業的發展影響极大。他不無感慨地說,人需要經得起磨煉,才會有所進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印度尼西亞宣告獨立。但日軍剛退出印尼,荷蘭殖民軍又卷土重來。一場抗擊荷蘭殖民者的獨立戰爭打響了。
  當地華商在中華總會的領導下,大力支援印尼的抗荷獨立戰爭,林紹良是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一個。有過几年經商經驗。獨具慧眼的林紹良預感到自己大顯身手、獨闖天下的時机到了。他确信,這場戰爭的最終胜利必將屬于印尼人民,而自己的事業成敗則与這場戰爭息息相關。
  于是,他毅然离開了在异國他鄉唯一依托的叔父,選擇了一條充滿危險的路——給印度尼西亞軍隊運送軍火和藥品。
  恰逢前些時有一位高級領導人為擺脫荷情報人員的追捕,潛入古突土鎮隱蔽,中華總會把這項掩護任務交給了林紹良。這位名叫哈山·丁的領導人在林家藏匿了1年多,与林紹良結成了莫逆之交。事后他才知道,哈山·丁是印尼共和國第一任總統蘇加諾的岳父。正是通過哈山·丁的關系,林紹良結識了中爪哇第四軍區蒂波尼哥羅師的軍官們,其中一位便是印尼的現任總統蘇哈托,而當時蘇哈托是這個師的上校團長。
  林紹良找到蒂波尼哥羅師的軍官們,跟他們說明了要為他們運送軍火的想法。對于處于被圍困之中的孤軍來說,這無疑是雪中送炭。他們對林紹良的英勇行為大加贊賞,并表示提供安全保護。
  雙方一拍即合,認真而又慎重地研究了運輸路線。不久,林紹良冒著生命的危險,用帆船載著從新加坡購買的武器及軍需物品,憑著對地形和海路的熟悉,左右回旋,巧妙地越過荷軍封鎖線,把一批軍火安全地運到了中爪哇印尼軍中。就這樣,林紹良押運軍火,一次又一次地穿越荷軍的封鎖線,如入無人之境。每次運抵前線,印尼官兵都向他歡呼致意。他從軍火生意中獲取了相當可觀的利潤,同時又与蘇哈托等印尼軍官結下了深厚的私人友誼。這為他日后事業上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販運軍火、藥品的同時,林紹良敏銳地發現了另一宗可獲大利的買賣——丁香生意。
  當時,中爪哇生產的丁香煙遠近聞名,銷路很暢,大大小小的煙厂應運而生,發展到上百家。這樣,作為生產香煙原料的丁香需求大大增加,每年需要量高達2万多吨,遠遠供不應求。丁香生意利潤确實誘人,但風險极大。丁香盛產于印尼東部的馬魯吉群島,要把丁香運抵中爪哇,必須穿越荷蘭軍隊的重重封鎖線,弄不好就人財兩空。
  具有精明的經營頭腦,又有過人膽識的林紹良,根据以往販運軍火的經驗,設計出一條丁香運輸路線:從產地馬魯古群島裝貨后,繞道新加坡,再經販運軍火的通道,突破荷軍封鎖線,運到中爪哇的古突士,然后再將丁香發到各地煙厂。
  一天傍晚,林紹良把一批軍火押送到印尼軍營后,便來到蘇哈托的團部。兩位摯友見面后就親熱地交談起來。林紹良把販賣丁香的想法如實相告,并請求蘇哈托團長派兵保護。蘇哈托二話沒說,一口答應下來。
  有了蘇哈托的特殊保護,林紹良如同吃了一顆定心丸。第二天他就啟程前往馬魯古群島。不久,一批丁香便安全地運達那些嗷嗷待哺的煙厂主手中。從馬魯古到古突士,林紹良頻繁往來。蘇哈托言而有信,每次都派兵“保駕”。林紹良的丁香生意在戰火紛飛中暢通無阻,滾滾金錢流進了他的腰包。几年之間,林紹良已成了南洋頗有名气的大商人了。
  印荷之戰,終以印尼獲得獨立而告終。心怀大志的林紹良,在一連串生意上的成功后,也決心大展鴻圖。古突士鎮這個曾經使他發跡之地再也不能滿足他事業上的雄心了。1952年,他將自己的貿易公司遷到首都雅加達。
  此時,印尼的經濟面臨著如何在一片廢墟上重建家園的首要問題。林紹良据此确定了自己的經營戰略:從衣食住行入手,相机進入其它領域。
  從1954年起,他相繼辦起了肥皂厂、紡織厂、輪胎厂以及自行車零件制造厂。隨著企業的發展,他逐漸把目標放在進出口貿易上,在新加坡和香港建立起貿易關系。在經營活動中,他体會到,無論是經商還是辦厂,都必須得到金融界的支持;要想實現自己的宏愿,必須建立起自己的金融机构。1957年,他在泰國的金融巨頭陳弼臣的幫助下,正式創辦了中央亞細亞銀行。有了銀行做后盾,林紹良在生意場上如虎添翼,自如地應付企業資金的周轉。至此,一個兼有工業、商業、金融的林氏集團已初顯雛形。
  這時,林紹良的大哥林紹喜和二哥林紹根也都來到雅加達定居,大哥經營地產業,二哥從事財政業,三兄弟互為依存,共謀發展。
  1967年之后,林紹良迎來了事業上又一個高速發展期。這一年蘇哈托出任印度尼西亞總統,次年政府頒布了國內投資法令,為包括華人在內的國內外企業家提供了發展机會。林紹良緊緊抓住了這個机遇,利用他与蘇哈托總統以及其他軍政官員的良好關系,在事業上大展拳腳。
  1968年,林紹良經營的美卡有限公司和默朱布阿有限公司,獲得了政府給的丁香進口專利權。早年,他靠丁香起家,現在丁香又為他賺取更加丰厚的資產。他成了名副其實的“丁香大王”。
  同年,印尼政府又作出決定,將全國生產面粉的三分之二專利權交給林紹良。為此,林紹良成立了波戈沙里公司,公司的創業資本只有10万美元,而印尼國家銀行卻給了這家公司280万美元的貸款。總統蘇哈托親自主持了公司的第一座面粉加工厂落成典禮。經過10年的努力,波戈沙里公司生產的面粉已達國內需求量的80%,成了亞太地區最大的面粉公司。林紹良由此也成了全國首屈一指的“面粉大王”。
  林紹良還以其特有的預見力和洞察力注意到:隨著新的經濟發展計划的制定,外資、合資企業的涌現,國內冷落多年的建筑業會漸漸复蘇。于是,他立即投資1億美元巨款,建成狄斯丁水泥厂,年產量達100万吨。此外他還建造了另外兩座水泥厂。僅僅3年時間,林紹良的水泥集團生產的“三輪牌”水泥產量近1000万吨,約占印尼全國水泥總產量的一半以上,成為印尼最大的水泥企業,他本人也被譽為“水泥大王”。
  此外,林紹良憑借他的雄厚實力,又插足房地產業。他在雅加達等地購得土地2100公頃,成為印尼最大房地產商。林氏集團每年在房產方面的投資几乎占印尼私營建筑業的20%。
  在林氏企業王國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是金融業。盡管林氏集團經營的工業、商業、建筑、房地產、旅游業等非金融的資產約有30億美元,但其金融業的總資產卻達40億美元。
  1974年,林紹良抓住政府開放資本市場的良机,決定由中央亞細亞銀行与美國舊金山國際化學銀行、日本長期信貸銀行、英國蘇格蘭皇家銀行以及香港信和集團共同投資組成多國金融公司。1975年,林紹良在飛往香港的飛机上,遇到了不久前辭去泛印銀行總裁職務的“銀行界奇才”李文正。交談中,林紹良發現此君才華橫溢,精通銀行業務,便立刻邀請他到中央亞細亞銀行供職,并允諾給他17.5%的股份。事后表明,林紹良慧眼識珠,李文正确是一匹少有的“千里馬”。中央亞細亞銀行在他們兩人的共同經營下得到了飛速發展。該行1978年收購了印尼商業銀行,經過8年努力,其總資產增加了332倍,存款額增長1253倍,在全印尼設有32處分行,而且在新加坡、台北、香港、澳門及美國的加州、紐約等地設有分支机构。中央亞細亞銀行不僅是印尼最大的私人銀行,也被公認為東南亞規模最大的銀行之一。1983年,美國《公共机构投資者》雜志公布的世界最富有的12位銀行家名單中,林紹良被列為第六名,成了揚名天下的“金融大王”。
  由于有源源不斷的資金和眾多的銀行作后盾,林紹良又涉足于國際貿易,而且一登場便一鳴惊人。在短短數年內,先后購買了美國、荷蘭、泰國、菲律賓和香港的多家公司,從而使林紹良頭上又多了一頂“商貿大王”的桂冠。
  到1988年,年逾七旬的林紹良已經實現了他那“企業王國”的夢想。“林氏王國”主要由兩大集團构成:一個是三林經濟開發公司(三林集團)。“三林”是指林紹喜、林紹良、林紹根三兄弟。三林集團控制了兩個大財團,即中央亞細亞銀行和華仁誼集團。前者是印尼最大的私營銀行,林紹良本人占24%的股份。華仁誼集團則經營進出口貿易、制造業、建筑業。另一個林氏集團是由林紹良与福清同鄉林文鏡合資組成,兩人各占30%股份。該集團以專營金融業務的第一太平投資公司和專營貿易的第一太平企業公司為主,業務跨越亞、美、歐、非各洲。兩大集團下屬192家公司,分布在印尼各個城市及世界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涉及到金融、地產、礦產、汽車制造、電于、交通、种植、木材、航運、建筑、旅游、保險等70多种行業。林紹良以其雄厚的財力、龐大的勢力,稱雄于印尼,威震東南亞,被譽為“亞洲的洛克菲勒”。
  林紹良在事業上的巨大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必諱言,林紹良与印度尼西亞現任總統蘇哈托的深交,對他的事業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時至今日,他是印度尼西亞商界中唯一可以在蘇哈托的私人住所及總統府自由進出的人,而且軍方還慷慨地向他提供一個全職隨身保鏢。林紹良在雅加達近郊的住所也長期受到官方保護。但蘇哈托的幫助僅僅是林紹良成功的一個因素。更重要的因素還在于林紹良本身的個人奮斗,在于他善于抓住机遇,注重人才的選用和培訓以及重視人際關系的處理。正如他自己所說:“創基立業,一半靠運气,一半靠自己努力。”“勤儉奮發是華人的美德,方向、意志和策略是第一要素,不怕失敗、奮斗不懈、運籌帷幄、出奇制胜和深思熟慮是成功的必備條件。”林紹良正是以這种信念去創造他的業績,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如今,年近80的林紹良已從一線退居幕后,他的三儿子林逢生擔任了林氏集團的總裁。1990年,林氏集團的營業額高達80億美元,其員工約有13.5万人。林逢生就像他的父親一樣深諳經營之道,正進一步地擬訂周密謹慎的環球發展計划。林氏王國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領域——以商業技巧來奠定成功基礎,而不再依賴政治上的某种關系。
               (齊水)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