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海內外報刊評論選摘


國際大專辯論會決賽重演歷史

  复旦大學擊敗台大捧走本屆兩大獎項五年前亞洲大專辯論會歷史重演,复旦大學在大決賽中擊敗勁旅台灣大學,榮獲第一屆“國際大專辯論會”冠軍。
  复旦今年的收獲比上一次更丰富,除了獲得冠軍杯外,第四位辯論員,詞鋒銳利,反應敏捷的蔣昌建也得到評判的贊賞,獲評為全場最佳辯論員。复旦可說是一口气捧走了本屆比賽中兩大獎項。
  為辯論會頒獎的是副總理李顯龍准將。冠軍隊可得1万元現款,亞軍可得5000元,全場最佳辯論員可得2000元。
  昨天的辯題是“人性本善”。論辯雙方都各据一方,各有所依,因此一來一往,把古今大哲的理論一起放到台上,辯論非常精彩。
  在這場大論戰中擔任評判的是杜維明教授、查良鏞(金庸)、吳德耀教授、郭振羽教授和許廷芳律師。
  台大第一位代表吳淑燕說明了惡是果不是因,如果人性不是善的,那人世間不可能產生真正的道德。
  复旦的姜丰則說,人性分成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兩种,而人的自然屬性是先天的,而且肯定是惡的,否則一切的惡又如何形成呢?
  接著,正方蔡宗達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來論證人性的善惡。他說,如果要吃西瓜,那就得撒西瓜种子,而這個世界有這么多的善行,就是因為人類本性中早已有善的种子。
  從容不迫的季翔馬上給予反擊,他還套用了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的四大惡人:惡貫滿盈、無惡不做、凶神惡煞和窮凶极惡來反問對方,如果人性沒有惡的种子,那善花怎么能開出惡果?
  台大的許金龍激動地反駁說,如果人一生下來就是惡的,善是后天教化培養的,那誰又能去教化誰呢?
  這几場比賽中給人以活潑、机智印象的嚴嘉還是保留一貫的風格,經常巧用成語和詩詞,博得觀眾的掌聲和笑聲。例如他說佛家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是如果人性本善,那誰又會拿起屠刀呢?
  在總結陳詞時,最佳辯論員蔣昌建以他穩重、溫文的演說家風范,用非常感性的語言成功地把立場表明清楚。而正方台大的王信國也不錯,總結陳詞是充滿理据,不過情緒也相當激動。
  評判團代表,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說,雙方在資料的收集和知識結构方面都很不錯,正方態度懇切坦誠,可是有些時候表現得太激動。反方則讓人覺得幽默,整体有气勢,只是用詞華麗,可以平實一點。
  另一位海外評判香港《明報》創辦人查良鏞也認為,雙方表現都很不錯,而复旦在語言上更胜一籌。
  擔任好几場比賽的評判許廷芳律師總結他對這次比賽的看法時說,語言固然重要,但邏輯、內容和技巧更不可忽視。
  這次比賽是由新加坡廣播局和中國中央電視台聯辦。
  (摘自《聯合早報》1993年8月30日)

國際大專辯論會雙雄產生

  台大与复旦大學
  相隔五年明又決戰
  韓詠梅  報道
  五年前的“中台大論戰”將在明天重新搬上舞台。
  复旦大學昨天在第二場半決賽中擊敗悉尼大學,進入在明天下午舉行的大決賽,將和前晚力克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台灣大學隊一較高低,爭奪國際大專辯論會冠軍榮銜。
  李顯龍准將主持頒獎
  大決賽的辯題是“人性本善”。副總理李顯龍准將將受邀出席,并主持頒獎儀式。
  昨天的辯題是“艾滋病是醫學問題不是社會問題”,正方是悉尼大學,反方是复旦大學。
  雙方的排陣都和初賽一樣,正方悉尼大學的代表是李耀華(文學院三年級)、陳慧(政府及公共管理系碩士班一年級)、蔡美玲(文學院三年級)和朱天飆(政府及公共管理系榮譽班)。
  复旦還是以姜丰(中文系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二年級)開辯,季翔(法律系二年級)、嚴嘉(法律系四年級)加強論點,再由蔣昌建(國際政治系碩士班三年級)總結陳詞。
  正方悉尼大學的立場是艾滋病是從醫學中發現的,也只有從醫學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也認為,如果把艾滋病當成社會問題,那是倒因為果的,因為如果從醫學上找到了治療艾滋病的方法,那所謂的社會問題就不會發生了。
  复旦大學的代表則認為,艾滋病既然蔓延到如此的地步,它已經不是單靠醫學就能解決的了,醫學可以作為解決的手段之一,但并不表示問題的症結在于治療的問題。
  复旦有書卷气
  复旦大學的代表經過兩場辯論后,都各現出自己的風格,女將姜丰不溫不火,非常親切,季翔嚴肅理性,嚴嘉口齒伶俐,而蔣昌建成熟穩重。四位代表雖各有風格但合作起來也不失默契,整体表現出他們特有的書卷气。
  他們也把這几天在我國每天看報紙所得的資料搬上辯論台,加強自己的論點。
  悉尼大學的表現也可圈可點,自由辯論時反應相當敏捷,并沒有因為碰上強隊而示弱,相反地在自由辯論中,雙方一來一往,悉尼隊沒有因為复旦的文字功力而顯出弱勢。
  悉尼大學的另一個优點就是非常和緩,不論遇上什么難題,他們都從容以對,反應非常理智。
  不能得理不饒人評判團代表許廷芳律師在評決時說,內容上雙方平分秋色,而复旦大學在技巧上和遣詞用字上則胜出一籌。
  不過他也提醒复旦的代表,在得理不饒人的同時,應該加一點謙和。另外,他也說,复旦巧妙地運用了詩詞來闡述自己的論點,這一點用得恰當自然最好,但一用得過分就會顯得過于華麗,得到反效果。
  評判團昨晚也選出了三位表現最好的辯論員,他們是悉尼大學的李耀華以及复旦大學的嚴嘉和蔣昌建。
  五年前复旦大學戰胜台大。今年,复旦能不能讓歷史重演?台大又會不會一雪前恥?
  (摘自《聯合早報》1993年8月28日)

國際大專辯論會最后一場初賽

  复旦擊敗劍橋進入半決賽
  刀來劍往,字字珠璣,在一場精彩的有關道德与溫飽的論戰中,复旦大學以翩翩的風度,嚴謹的議論,擊敗陣容強大的劍橋大學,進入今年度國際大專辯論會半決賽。
  昨晚舉行的是最后一場初賽,辯題是“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正方是劍橋大學,反方是复旦大學,雙方都施展了渾身解數,進行一場各据邏輯的辯論。
  正方的論點是,脫离溫飽的道德是超道德,不是常人能做得到的。而反方則引用歷史來說明,不論是貧困還是富裕,都要有道德,只是標准不一樣罷了。
  正方劍橋大學的代表是湯之敏(經濟系博士班三年級)、孫學軍(英語系博士班二年級)、吳俊仲(工程系博士班二年級)以及季麟揚(社會醫學碩士班一年級)。
  其中孫學軍和湯之敏是中國留學生而季麟揚和吳俊仲是台灣留學生。
  复旦大學的四位代表則是姜丰(中文系中國語言文字研究所研究生二年級)、季翔(法律系二年級)、嚴嘉(法律系四年級)以及蔣昌建(國際政治系碩士班三年級)。
  复旦大學在五年前曾到我國參加亞洲大專辯論會,給我國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這次的四位代表秉持了复旦大學一貫的辯論風格,給人一种据理力爭,而又不失風度的印象。劍橋大學的反應快,同時不失幽默感。
  擔任這場比賽的評判是許廷芳律師、郭寶坤、張夏韓、鐘志邦博士和魏維賢博士。
  評判團代表鐘志邦博士說,這場辯論中,多位辯論員表現都非常突出,幽默机智,出口成章,實在有令人招架不住之勢。尤其劍橋大學一開始就有如虹的气勢,可惜沒有將這個优勢保持下來,否則成績可能不同。
  不論如何,昨晚的比賽是一場精彩的舌戰,雙方的語言掌握能力和知識都是一流的,從中國的《禮記》、《論語》、《大學》,到西方蘇格拉底、邱吉爾、康德,辯論起來引經据典,讓觀眾欣賞了一場真正的智慧之辯。尤其在自由辯論時間,雙方針鋒相對,馬上指出對方的弱點,因此掌聲和笑聲也是四場初賽中最熱烈的。
  評判團認為,表現最出色的是复旦大學的嚴嘉和蔣昌建。
  复旦大學將在星期五舉行的第二場半決賽中,和前天獲胜的悉尼大學碰頭,爭奪一席決賽權。獲胜者將在星期天下午舉行的大決賽中爭取冠軍寶座。
  (摘自《聯合早報》1993年8月26日)

理論架构完整表達机智幽默复旦大學再度擊敗台大

  〔本報特派記者徐宗懋29日新加坡傳真〕台灣大學辯論隊今天在新加坡國際大專辯論賽的最后決賽中,敗給了上海复旦大學辯論隊,重演了1988年4月兩校辯論隊初次在新加坡遭遇的歷史。
  1988年兩岸關系尚未正式開啟,复旦大學与台灣大學在星洲的辯論賽曾在兩岸及新加坡的傳媒之間掀起熱潮,各方均抱著好奇的心理,反應熱烈,最后复旦擊敗台大獲得冠軍。事隔五年,复旦与台大再度遭遇,辯論是“人性本善”。台大站在正方,辯論隊成員是吳淑燕、蔡宗達、許金龍和王信國,复旦是反方,隊員為姜丰、季翔、嚴嘉、蔣昌建。
  評審包括著名小說家金庸、學者杜維明和吳德耀等人。辯論歷經大約1小時,最后評審討論一致判定复旦獲胜。現場響起一陣掌聲和歡呼。杜維明教授在評論時說,台大隊辯論時有些沖動,复旦的优勢在于理論架构的完整和机智幽默的表達,使得整体的辯論呈現凌厲的攻勢。評審最后還將最佳辯論員頒給复旦的蔣昌建。
  事實上,复旦隊仍然承襲1988年時的特長。即學術底子較厚,言詞精晰,臨場反應迅速,整体呈現一种能言善道,咄咄逼人的气勢,因此很快就占了上風,主控了現場的气氛;然而比賽的目的并非只是獲胜,也在于建立友誼,如果從上次复旦隊獲胜至今,回顧人事和環境的變化,頗具戲劇性。
  1988年時,复旦和台大遭遇,由于是兩岸之間的熱門新聞,加上年輕人的熱情、好奇和新鮮感,雙方在交往的探索中逐漸建立情誼。因此在一陣唇槍舌劍的辯論賽后,彼此在依依不舍的离情中踏上歸途。其中台大隊員王菲菲与复旦的指導老師王滬宁、隊員顧剛一直有著聯系。
  這次台大隊与复旦隊在星洲比賽,無論兩岸關系和新加坡本身都有很大的改變。台灣和大陸的經貿、人員往來已十分密切,兩岸初遇的好奇和新鮮感已不存在。這似乎變成只是一場比賽而已,复旦擊敗台大雖然重演歷史,但已不再像當年那樣被強賦予兩岸競爭的意義。
  過去第一屆隊員顧剛、李光斗目前分別在上海和廣東經商,做得相當好。鄧小平南巡以后,大陸气氛在變,顧剛和李光斗順勢在商場上頗有收獲,羅洁和鮑勇劍則順利赴美國留學,其中鮑勇劍還在今年中以大陸留學生的身份來台訪問兩周,是第一位來台的复旦隊員。而王滬宁教授這次依然領軍到新加坡,除了指導复旦辯論員外,也有舊地重游的心情。
  無獨有偶,前兩屆台大隊員王菲菲這次也以指導員的身分隨台大隊來星,可謂三度回鍋,其味無窮。
  至于新加坡方面,上屆受邀頒獎的王鼎昌今天已正式當選第一屆民選總統,走向政治的最高峰。本屆由副總理李顯龍頒獎。李顯龍大病初愈,几個月前因化學治療禿光了的頭現在已長出烏黑的頭發。不過神色似有几分疲倦,不像過去那么爽朗,不時縱聲大笑。
  至于上次擔任辯論主持的朱為強后來選上國會議員,但因几次言論措詞的風波,几萌倦勤之意。朱為強也出席觀賞了台大与复旦的最后決賽,似有回味當年的樂趣。
  總之台大与复旦自1988年至今兩度在星洲對壘,其間人來人往的故事,相互對照,倒也如兩岸及新加坡大環境變遷的縮影,耐人尋味。
  (摘自《中國時報》1993年8月30日)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