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京都悲夢


  大明滅亡了,但甲申年的黑色卻并沒有消退。
  甲申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就是崇禎自縊于煤山的同日中午,李自成大軍舉行入城儀式。
  他命人挑選一千名精銳騎士,個個精神抖擻,黑衣黑甲,跨下棕色駿馬,威風凜凜地從正陽門入城。
  老百姓紛紛在門上貼了“永昌元年大順王万万歲”的黃紙,在門口擺了香案,有的還在門口放了酒漿,以勞大軍,孩子們又蹦又跳,唱道“早早開門迎闖王,管叫大小都歡悅”。
  李自成隨千名先導,縱馬馳來。
  他騎的那匹高大而又剪短了鬃毛和尾巴的駿馬,渾身深灰,帶著白色花斑,毛多卷曲,很像龍鱗,所以名叫烏龍駒,李自成身穿青布面羊皮長袍,頭戴白氈斗笠,高個子,寬肩膀,顴骨隆起,天庭飽滿,鼻直口闊,深眼窩,濃眉毛,雙眼神采飛揚,臉放紅光。
  他的身后,緊跟著大順丞相牛金星,軍師宋獻策,權將軍劉宗敏,制將軍李岩等,個個雄姿勃發,豪情壯志,盡顯于眉眼之間。
  李自成走上城頭,眼望城外,但見成千上万部將士卒正從各門入城,當此之時,他不由得志得意滿,仰天大笑。闖軍見到大王,四下里歡聲雷動。
  李自成興奮异常,他看到京城居民長長的歡迎隊列与“大順永昌”香案,心情十分激動。他從箭袋中取出三支箭來,扳下了箭簇,彎弓搭箭,將三支箭射下城去,大聲說道:
  “眾將官兵士听著,入城之后,有人妄自殺傷百姓,奸淫擄掠的,一概斬首!以此箭為令!”
  眾百姓及數十万兵將齊聲大呼:“大順天子万歲、万歲、万万歲!”
  李自成下得城頭,在眾人擁衛下走向承天門。他抬頭一看,正看見“承天門”三字,回頭對牛金星等人笑道:
  “我若能為天下之主,當一箭射中天字!”
  他的神箭善射是久富盛名的,誰也不會怀疑他射不中。左右一片歡呼。
  然而,事情卻奇怪得令人不可思議。
  百發百中的李自成于百步之外拈弓搭箭時,他是勢在必得的。但當一支利箭帶著嘯音飛向承天門的“天”字時,卻牢牢地釘在了“天”字底下。他膂力強勁,這一箭直插入城牆。
  眾人一見,都一下子愣了,李自成的笑容也凝固在臉上,竟不知何以解脫了。
  還是牛金星反應机敏,他只是稍微怔了怔,眼珠一轉,馬上拱手笑道:
  “恭喜大王!這天下真是非您莫屬啊!”
  李自成疑惑地看了他一眼。牛金星笑道:“中天字之下,意為穩坐天下也。豈不可喜?”
  眾將士一听,又是一片歡呼,李自成這才重新放聲大笑,率隊進了承天門。
  其實,在李自成內心深處,有一個脆弱的世界。這個脆弱的世界就是他迷信天命暗示,將自己的成敗得失寄希望于天与神的暗示,這個脆弱的心理使他的堅強自覺受到极大侵蝕。
  在李自成最艱難的時刻,也就是剛從商洛山中殺出重圍時,軍隊損失過半,將領也死了不少,李自成是消沉的。這時候,宋獻策來投,為他獻上一條“泄露天机”的讖語:“十八子,主神器”。
  “十八子”,正是“李”字的折開,“主神器”,是執掌天子權威的意思。姓李的人當為天子了。這是神秘的緯學之士從古代預言典籍中考据出來的。据說极為靈驗,李自成立即人心大震,部下軍士亦群情昂揚。
  甲申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舉行稱王建國大典。誰知這一天卻是雨雪霏霏,令人好不掃興。這時,牛金星又不知從哪里得了“天机”,送了一幅對聯拆解這一天像。聯云:“風云有會扶真主,日月無光滅大明”——大明當滅,真主當興!李自成又是化愁悶為昂奮,斷然誓師討明。
  今日入城,射“天”字而下,卻被牛金星解為“當坐天下”——難道不對嗎?天道玄遠,誰說這不是一种神妙的暗示呢?
  這种“成事在天”的脆弱,使李自成進北京后,再也沒有艱苦時代的警惕性与頑強執著的精神,也沒有劉邦、朱元璋那种同樣是農民起義軍胜利后的整頓与糾偏精神。他從內心松懈了,這就導致了北京城甲申年的又一個大悲劇。
  李自成進了皇宮,徑直去坐到龍椅上。隨行將官都是百姓出身,哪里見過皇宮模樣?他們一路走,一路四下欣喜又好奇地張望著,不時對那巍峨的殿堂,富麗堂皇的陳設發出嘖嘖贊歎之聲,紛紛笑道:
  “原來崇禎老儿住這么好的地方!”
  “這下好了,這皇宮可是咱們的了!”
  李自成坐好后,眾將官一齊跪下,三呼万歲,李自成躊躇滿志,大笑道:“眾位愛卿平身!”
  眾人站起,分立兩旁。這時,有几人推推搡搡帶進來一個十几歲的孩子,這孩子一臉惊恐,衣衫不整地在殿下站住。
  李自成一見,問道:“這是誰家的孩子?”一名將官答道:“是崇禎的太子,藏在田府,被我們搜了出來。”
  李自成“哦”了一聲,問道:“崇禎呢?帶他上來!”一名太監在旁哆哆嗦嗦地說道:“皇上……哦不不,崇……崇禎已在煤山自縊而死了。”說著,遞上遺詔。原來這太監在大兵進城之前,沒有逃出去,慌里慌張地到煤山躲藏,恰巧發現崇禎与王承恩的尸体。
  李自成一听崇禎死了,不由一呆,接過遺詔觀看。那太子一听父皇已死,忽然伏地大哭,几乎昏厥過去。
  李自成問道:“你家為什么會失天下,你知道么?”太子哭道:“只因誤用奸臣奸相。”李自成笑道:“原來小孩子倒也明白。”隨即正色道:“我告訴你,你父皇又糊涂又殘忍,害苦了百姓。你父皇今日吊死,固然很慘,但他在位十七年,天下被逼吊死的,又何上千万?那可更慘得多啊!”太子俯首不語,過了一會儿道:“那你快殺了我吧。”
  李自成見他倔強,笑道:“你還是孩子,又沒犯罪,我哪會亂殺人。”太子道:“那我也求你不要惊動我祖宗陵墓,好好葬我父皇母后。”李自成道:“好吧。”太子又道:“還求你別殺百姓。”李自成呵呵大笑,道:“孩子不懂事,我就是老百姓!是我們百姓攻破了你的京城,你懂了嗎?”
  太子默然低頭。李自成又道:“你下去吧,念你是先皇的太子,我封你一個王,讓你也知道,我們百姓不念舊惡,封你什么王?嗯,你父親把江山送到我手上,就封你為宋王吧。”
  太監曹化淳站在一旁,說道:“快向陛下叩頭謝恩。”太子猛一回頭,怒視曹化淳,忽地回手一掌,拍的一聲,曹化淳臉頰登時起了五個指印。
  李自成哈哈大笑,道:“好!這种不忠不義之徒,打得好。來呀,帶下去砍了!”曹化淳嚇得臉如土色,咕咚一聲,跪在地上連磕響頭,額角上血都碰了出來。李自成一腳把他踢了個跟頭,喝道:“滾出去,以后再見到你,把你剮了!”太子也隨后昂首而出。
  李自成對李岩道:“這小子倒倔強,我喜歡有骨气的人。”李岩道:“是。”
  丞相牛金星道:“主上大事已定,明朝人心盡失,但死灰复燃,也不可不防。這孩子十分倔強,決計不肯歸順圣朝。只怕有人會借用他的名頭作亂。不如除了,以免后患。”
  李自成躊躇了一會儿,說道:“這倒也是,這件事你去辦了吧!”李岩在旁張了張口,卻沒說出話來。
  李自成轉頭對身后的矮子軍師宋獻策道:“听說崇禎還有個公主,不知在哪里?”宋獻策道:“听一名太監說,她被崇禎砍斷一只胳膊,被人救出宮去了。”
  李自成頗為失望地“哦”了一聲。牛金星笑道:“崇禎的皇后、妃子們都已自盡,但是有許多宮娥美女,都還留在宮里。如果仔細篩選,也不是沒有好的。”
  劉宗敏在旁大聲說道:“陛下,大家伙都出生入死,拼了一條性命才殺進北京京城,逼死崇禎老儿,現在天下太平,率土之民,莫非工臣。這宮里的美女,陛下一人哪里要得了?倒不如也分給兄弟們一些個。”
  李自成听完,哈哈大笑,說道:“那個自然,宗敏,你勞苦功高,分給你三十個美女如何?”
  劉宗敏一听,大喜過望,忙叩頭謝恩。李自成又笑道:“其他將士,人各有份!”這一來,眾將士大為高興,紛紛趴在地上叩頭。
  李岩一直冷眼旁觀,這時,實在忍不住,便躬身說道:“陛下,目今我們剛剛破城,在北京立腳未穩,明朝余孽,還未根除。陛下應當乘胜追擊,清除禍患,更何況,吳三桂已帶兵到了丰潤,怎樣對付,陛下還應早作決定。現今一切還都無頭緒,陛下不能就此罷休,宮娥美女,消磨將士斗志,將來……”
  他話未說完,劉宗敏便不耐煩地說:“你站著說話不腰疼!你有了紅娘子嫂嫂,當然不用再要美女了。咱們可還是孤家寡人一個!”又轉頭對李自成說道:“大明勢敗,成不了气候了。吳三桂更是小事一樁,不用放在心上,他若投降,那是識得好歹,否則的話,宗敏出馬,還不手到擒來?吳三桂難道比孫傳庭、周遇吉還厲害?”
  李岩越听越气,剛要反駁,李自成笑道:“大家不必再爭,到底該怎么辦,我心中難道沒數?”李岩一听,也不好再說什么,悶悶不樂地退回一旁。
  李岩是李自成手下將領中最有政治頭腦和戰略才干的人。他出身官家,為人正直、熱情,中過舉,是文武全才。當年他為勸賑得罪富戶,被下到獄中,后被百姓解救,投奔了闖王李自成。
  他剛投奔李自成,頗受重用。他也很佩服李自成的領導才能。很敬佩他愛撫士卒,一心為民眾著想的作風。他死心踏地地跟著李自成出生入死,浴血奮戰,就是想要与他一起轟轟烈烈地干一番事業,推翻明朝,建立一個處處為民謀利的大順政權。
  現在剛入北京,闖王不是著手進行政事的處理,卻只是先給眾壯士分起了宮娥美女,這十分令李岩吃惊、不解。但是,現在闖王正在興頭上,他不能太掃他的興了啊。
  三月二十日,大順王朝出了安民榜,“誓不妄殺一人”,令百姓放心。大順承相牛金星出告示曰:
  “凡一應在京文武官員,俱于二十一日齊赴東華門,各報先朝職名,愿為官者,量才擢用;不愿為官者,听其回籍。隱匿不報者,全家誅戮。特示下。”
  次日黎明,文武大小官員,誰敢不來投報職名?只見李自成上坐,牛金星、劉宗敏、李過、白廣恩、官撫民、梁甫、董天成、馬岱、姜襄等等,左右兩班列坐。將報名的官員一個個唱過名去,牛金星執筆批點,用者送吏政府,不用者發与李過、劉宗敏,听候處理。這日共錄用四品以下降官九十二人,以后又陸續任用三百多人,派往省府任地方官者多達四百余人!李自成沒有自己的官員可用,沒有長期根据地訓練的吏員,不用明朝遺臣,又有什么辦法?
  三月二十三日,劉宗敏又擅自逮捕明室大臣故吏八百余人,嚴刑拷打追贓;限大學士交銀七万兩,科道官員交五万兩,翰林學士交万兩,一般官員交一千兩。劉宗敏想當然地認為,凡是當官的,都是有錢的,他們的錢都是搜刮的民脂民膏,現在他翻身為主,就不必客气,可以毫不留情地勒令他們全部上繳,這是一种貧苦農民對官吏的天然仇恨。
  三月二十四日,由牛金星主持處斬皇室武職官員五百余人。因為李自成認為,他手下的武職大將已經夠用了,而且這些明朝武官一貫都是帶兵打仗,与他為敵的,他不能不殺死他們借以泄憤。
  李岩對此深表不滿,也曾多次上疏功諫過李自成,但李自成卻不以為然,認為他真是小題大作,婦人之見。
  并且,起義軍進城沒几天,便不守軍紀了。
  他們占住民房,搶奪財物,奸淫婦女,有人稍加反抗,他們便冠之以“明朝余孽”的罪名,肆意殺害。“不傷百姓,不扰百姓”的紀律土崩瓦解,一時間,北京城的大小胡同,一片哭喊詛咒之聲。
  李自成這時在干什么?這時他既沒有派人招降吳三桂,也沒有發兵平滅江南殘留的明朝勢力,而這些,應是一個有遠見、有政治頭腦的帝王首先應該做的,而他沒有,他進京之后這些日子,置關外危險于不顧,卻只顧在北京城享樂,宮娥美女,左擁右抱,一味熟悉起帝王的宮殿和生活方式來了。
  正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李自成如此,他手下諸將,也紛紛效仿。這些人,大部分在參加義軍前做過強盜,此次進城,一切都是那么新鮮和奇妙,焉能不折騰一番?李自成不管手下諸將,請將也就不管手下兵卒,因此,北京城里登時鬧了個烏煙瘴气,人仰馬翻,老百姓們前几日那种歡欣雀躍的激奮情緒早已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則是悲哀憤怒,和對農民軍的咒罵。
  李岩目睹此情此景,真是食不甘味,夜不安枕啊!他對妻子紅娘子說道:“陛下如此放縱將士,軍紀渙散,百姓怨气沖天,必將失去民心啊!”
  紅娘子點頭,憂慮地說道:“而今關外大敵當前,江南明軍未平,陛下卻不思政事,只在宮中享樂,如何是好?”
  李岩說道:“我身為二品制將軍,不能眼看陛下犯錯而不提醒,明日我便上疏,令陛下三思。”
  紅娘子十分擔心,說道:“牛金星素來与你不睦,平時也經常在陛下面前說三道四,陛下對你已有成見,你老上疏,小心被牛金星再在這上面作文章。”
  李岩冷笑一聲,說道:“牛金星向來華而不實,大言浮夸。今日陛下做的不對,他身為丞相,竟听之任之,我就看不過眼!大王怎么又會偏听偏信?我明日偏要上疏。”
  紅娘子無可奈何地歎了一口气,道:“那么你要出言謹慎。”
  第二日,李岩果然給李自成寫了一道奏折,奏折上,說述了這几日起義軍在城里的胡作非為,抨擊了諸位大將在其位不謀其政的作法,又婉言批評了李自成紙醉金迷的生活,最后,又鄭重提出四大策略,奏道:
  “一,掃清六宮,修葺皇城,而后擇日正式稱帝典禮;制定禮法,禁止任意破坏。
  二,故明皇室除死難歸降官員外,宜查清政行,分為三等,貪官追產入官,抗命為敵者定罪,清廉者免刑。
  三,各營兵馬應退守城外守(要)塞之地,听命出征;借住民居,恐失民心。
  四,應招撫吳三桂部,許以父子封侯,應封大明太子為王爵,為明室守宗庫,世代襲之……若如此,則一統基業可成,干戈之亂必息。”
  李自成看完奏折,臉有怒容。引他注意的不是李岩的四點建議,倒是李岩對起義軍与他本人的批評,心想:自己苦戰這么多年,終于進了這向往已久的紫禁城,登上了夢寐以求的龍椅,難道不可以享受一下嗎?倘若這也要批評,那么這么多年的浴血奮斗到底為了什么?
  牛金星在一旁冷笑道:“李將軍現在倒唱起高調來了。自進北京城之后,他便瞧不起其他諸將,自命清高。我們一些義軍兄弟借住民房,跟老百姓借几兩銀子,跟大娘姑娘們說几句話,有什么了不起?咱們本就是老百姓出身,住到老百姓家里,那還不是跟到了自己家一樣嗎?可是,李將軍和他的部將一見兄弟們与大娘姑娘們說話,就出來干涉。”
  李自成冷哼一聲,說道:“當真是自命清高!”牛金星搖頭笑道:“若只是自命清高,倒也好了!”
  “哦,那還有什么?”李自成大惑不解地問道。
  牛金星故意壓低嗓門,神秘地說:“他這是胸怀大志,籠絡人心啊!”
  “什么?你說什么?難道他……他有篡位之心?”李自成惊得從龍椅上直立起來。
  牛金星忙以手示意他不要高聲。李自成复又坐下,冷哼一聲,說道:“這是在我的皇宮,你怕什么?你有什么話,只管說來!”
  牛金星道:“陛下可記得當年在河南,宋軍師說得那句讖語,‘十八子,主神器’嗎?”李自成點頭道:“記得。”
  牛金星道:“這道讖語,本是天机,指得是陛下滅明朝,興霸業,可是制將軍卻私下對人說道,這句話不是說得陛下,而指的他自己啊!”
  “什么?他……他好大膽!”李自成怒不可遏,須發俱張,騰地從龍椅上站起,大喊:“來人,把李岩給我帶來!”牛金星一見,慌忙阻止,說道:“陛下不可!現今李岩到處籠絡民心,在老百姓中間頗有威望,現在捕殺他,怕引起民憤。”
  李自成瞪著眼睛說道:“那么,我就養虎為患嗎?”牛金星搖搖頭,說道:“現在還不是時候,只要陛下留意,他總會暴露出來的。”
  李自成沒有辦法,只好暫時忍耐住了。不過,從此之后,李自成便有殺掉李岩之心了。
  過了几日,宋獻策、李岩等人上書李自成,提出招降吳三桂的諫議。李自成也知道到了解決關宁鐵騎問題的時候了。就算他再不把吳三桂放在心上,那也畢竟是与滿洲做戰的英雄將領,八万鐵騎駐在丰潤,不能說不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啊。
  但是,怎么解決?是和是戰?
  李岩与宋獻策認為應召降吳三桂,這樣不費一兵一卒,既可以利用吳三桂抗擊清兵,又能節省兵力,去平覆江南。李自成認為言之有理。既招降吳三桂,那么首先就是保護好吳府的安全,并勸吳襄寫信勸吳三桂投誠大順。
  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散會的時候,眾人紛紛走了,獨宋獻策滯留不動,待人散盡之后,李自成問道:“宋軍師有什么事嗎?”
  宋獻策道:“陛下既已決定招降吳三桂,那么獻策有一事不敢再瞞。”李自成問道:“什么事?”
  宋獻策道:“前几天,權將軍到吳府去,看見吳三桂愛妾陳圓圓美麗無雙,便強搶回府,至今沒有送還。若吳三桂得知愛妾被搶,定然不降。”
  李自成一听,不由勃然大怒,說道:“宗敏做事,也太過分了。我已分給三十個美女,難道還不夠嗎?怎么竟搶到吳三桂頭上去了?真是不識大体!”又回頭叱宋獻策道:“你既早知道,為什么不早說?”
  宋獻策囁嚅道:“獻策也是剛剛知道……”
  李自成生气地說道:“我倒要見見這個陳圓圓到底是什么人物,竟讓宗敏這么不顧大局!”
  原來,劉宗敏是大順軍的二號領袖,出身貧苦,性格粗獷暴躁。他是几乎所有大戰的實際統帥。進了北京,他開始一意孤行,居功自傲,甚至連李自成都不放在眼里了。
  在這個花團錦簇的皇城中,劉宗敏与李自成一樣分到三十個漂亮的宮女。劉宗敏久經戰陣二十年,除了鮮血就是死尸,哪里享受過此等溫柔香艷?
  劉宗敏雖然已到中年,但体格強壯,精力充沛,他不分晝夜地与三十個美女狂歡取樂,做了他所能做到的、能想到的一切,也做盡了那些少女們為了取悅新主人而自動獻媚生出的新奇點子与花活……
  他甚至虐待她們,讓她們全部脫光身子像狗一樣爬在大氈上,任他挨個欺凌。當然,他也讓她們無休止地折騰他,用各种手段与部位刺激他,令他興奮,令他迷醉。這些女子都是從十几歲入宮,從未与异性接触過,根本沒有享受過男歡女愛的滋味。她們玩得入迷而又沉醉,心甘情愿地讓劉宗敏肆意擺布,撫弄,甚至以此种溫順受辱而取悅這位粗猛的黑漢子將軍。這些美女之間,還為得不到劉宗敏的這种待遇而爭風吃醋……
  然而漸漸地,劉宗敏厭倦了。他發現這些美女個個都是處子之身,他知道,這是因為崇禎瞧不上眼,從未幸御過。她們之所以沒有被賜死,也是這個原因。他們雖然漂亮,但在皇宮里,也只能算個二流貨色!
  劉宗敏想要的,想玩的,可不是這种女人。在他最基本的性欲得到滿足后,他便厭倦了,他開始想要更漂亮的、最漂亮的。然而,皇后、貴妃都死了。最漂亮的女人不再存在了,這令他十分惱火。
  一天夜里,他深入皇宮,找到一位曾經侍奉崇禎的小太監,沉著臉問道:
  “宮中美女云集,數以千計,且都是選自全國,為什么我沒見到一位傾國傾城者?”
  小太監一听,心中犯了合計,宮中之女若非佳麗,又怎能選進宮來?如今這位將軍已非進京之時那要求了。可是傾國傾城又有誰呢?他一時記不起有誰會比這三十個女子更漂亮,所以,便支吾地答道:
  “先帝勤于國政,日理万机,素惡女色之欲,故宮中傾國傾城者就難見了。”
  劉宗敏听罷,甚覺懊喪,哀聲歎气地嘟囔個不停,不滿之情溢于臉上,善測心事的太監見狀,已從劉宗敏的言表上判斷出他的心事,也深知今日若不能找出個超群之女,恐難過關。他眉頭緊皺,搜索他記憶中的佳麗,那后宮中的一個個形像在腦海中浮現,但一個個又很快消失了。這些人与劉府上的三十位女子也不過是同一水平,滿足不了劉宗敏。
  小太監的腦子從宮內搜到宮外,哎,有了!他拍了拍自己的腦袋,慶幸那一剎那的念頭。既已找到了人,獻殷勤的事還能不干?于是他向前湊了湊,小聲對劉宗敏問道:
  “將軍可曾聞知北京城有位傾國傾城之女?”
  “廢話,知道還問你干啥?”劉宗敏見那太監故弄玄虛,十分不耐煩,不過一听“傾國傾城”四字,頓時精神倍增,急于想知道這女人是誰,又急忙問道:
  “既然你已知曉,還不快快講來?”
  太監忙回答道:“北京城有位名聞全城的江南名妓,名叫陳沅沅小名叫作圓圓。人們都說她聲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不過,奴才只是偷看了她兩眼……”
  “怎么叫偷看?”劉宗敏既好奇又粗暴。
  小太監隨即一五一十地說了起來……
  末了,太監吞咽著口水看著劉宗敏媚笑道:“大將軍,圓圓那身段,那肌膚,那眼神,那腰,那腿,那屁股……嘿嘿,說不出,說不出……”
  小太監說得入神,劉宗敏听得動心,立時,他不禁興奮地大叫道:“來人!立即開赴吳襄府第!”
  吳襄在吳三桂成名后,便退居北京做了個閒散官員,日常替儿子留意朝中動態而已。近日他正替儿子擔心,大順軍進北京,吳三桂應該怎么辦?李自成總有點气像不對,進城便分宮女,搶財物,不像成大事的人。
  更何況,吳襄還替儿子擔著另一層心,那就是三桂的新妾陳圓圓在吳府住著,實在不敢泄露。亂軍進城,奸淫擄掠,難免不到處搜求美女啊。
  陳圓圓自從被田妃送回田府后,不久被吳三桂熱戀而“搶走”。如何“搶”的,自有后話再提。且說吳三桂与陳圓圓結合,美人遇英雄,兩情相悅,大遂所愿。兩人愛得神魂顛倒,日日夜夜,形影不离,若非遼東戰事吃緊,朝中催吳三桂立即北返,兩人几乎忘了人間紛扰。吳三桂畢竟勤忠王事,自知万馬軍中風險環生,帶心愛女人上陣會有諸多不便。沒奈何,兩人含淚分別。
  吳襄老成持重,李自成進京后,他立即將陳圓圓藏居于一處秘密住所。
  吳襄正晝夜為儿子、為全族人憂愁時,一陣車馬聲向府門而來。吳襄久歷戰陣,一听便是兵士騎馬馳來,大約一百多人。
  吳襄心知不妙,忙起身向府門走去,剛到院中,大門“匡噹”一聲巨響,已被撞開。劉宗敏也不下馬,直闖進來,一見吳襄,便開門見山地厲聲喝問:
  “听說你儿子吳三桂有個愛妾叫陳圓圓?”
  “是的。”吳襄自知隱瞞不住。
  “那么陳圓圓現在你府上,何不令她來見本帥?”
  “圓圓若在府上,我怎敢不攜其同來拜見大帥?只是,她已于前些日子被送出關去了,現正在宁遠。”
  “胡說!圓圓明明在你府上,何故編造假言欺騙本帥?”
  “不敢,不敢。圓圓确實不在府上,适才諸位兄弟已搜查本府,可以佐證。”
  “偌大吳府,几個兵卒一時豈能遍搜?想必你已窩藏秘室,不加刑你是不會說實話的。來呀,刑具伺候!”
  听到劉宗敏的叫聲,從外面進來兩個大漢押起吳襄便走。酷刑開始了。吳襄本想咬牙頂住,可是那夾拷之刑太厲害了,他實在忍受不住,只好交代了陳圓圓藏身之所。劉宗敏得報大喜,立即派車轎去把陳圓圓接到自己的府第。
  當陳圓圓委委屈屈地從轎子里鑽出來的那一剎那,劉宗敏便呆住了!
  這個陳圓圓也的确是天生的尤物。只見她娥媚橫翠,粉面桃腮。妖嬈傾國色,窈窕動人心。花鈿顯現多嬌態,繡帶飄搖迥絕塵。她一步步向劉宗敏走來,環佩叮噹,遍体幽香,嬌滴滴有花金鏤鈿。說什么楚姬美貌,西子嬌容?這陳圓圓才真叫九天仙女從天降,月里嫦娥出廣寒!
  劉宗敏直愣愣地瞧定了陳圓圓,咕嚕一聲咽了一大口口水。當陳圓圓向他盈盈下拜時,他竟然忘了伸手相扶。當他回過神來后,一言不發,伸手一抄,但把嬌弱的陳圓圓橫抱于怀,大步回到房里,反腳一踢,便把房門盍上了……
  劉宗敏完全被陳圓圓迷住了。他被她的身材、聲音、肌膚、妙曲、口音,一切一切,迷了個神魂顛倒,陳圓圓的一切,也都是他聞所未聞,思所未思,見所未見的。他用他懂得的、學到的一切做愛方式玩弄她,折磨她。他對她并沒有怜香惜玉之情,只把她當作一個最開心,最好玩的東西,愛不釋手。
  陳圓圓可是受夠了罪,她体質本來就嬌弱,哪里經得起劉宗敏粗暴的摸壓揉捏?沒几天,便渾身疼痛,行動不便起來。
  恰在此時,宋獻策有事找劉宗敏,劉宗敏卻不出來接見,宋獻策再三追問,一名親兵才吞吞吐吐地說劉大帥新得了位娘子,只顧求歡,哪有空會見旁人?
  宋獻策知道那位“娘子”是吳三桂的寵妾后,本不想報告李自成,以免得罪劉宗敏,但今日擬定了招降吳三桂的計划,他怕若因這女子坏了大事,李自成會怪他,所以只好密報了李自成。
  李自成确實生气了!他本來對劉宗敏那种居功自傲,目空一切的作法就十分反感,今日他又不顧大局,搶了吳三桂的愛妾,也大無法無天了,他決定親自出馬,好好教訓一下這個莽漢。
  李自成徑直找到劉宗敏的將軍府,坦誠尖銳地命令劉宗敏立即將陳圓圓交還吳府,否則將坏大事!
  劉宗敏從心中不樂意,但李自成如此嚴肅,他又不敢十分違抗,只好推脫道:“圓圓這几日身体不适,再過几日,我定親自送回吳府!”
  李自成冷笑一聲,說:“陳圓圓留在你處,不知要‘休養’到什么時候,你馬上把她交出來,送到老營(司令部)休養去!”
  劉宗敏一愣,心中惱怒,想道:“交到老營,還不如明說交給你自己!”卻沒有辦法,只好同意,令人扶陳圓圓緩緩從內室出來。
  陳圓圓受了劉宗敏這么几天的折磨,容色微顯憔悴,卻更增了几分嬌慵之態。她走到李自成跟前,盈盈拜了下去,口中鶯鶯嚦嚦地說道:“賤妾陳圓圓叩見陛下,陛下万歲、万歲、万万歲。”
  李自成与屋內眾人一見這美人,頓時全呆了。好半天,屋內都鴉雀無聲。忽然,“當”的一聲,一名侍衛手中的刀落在地上,緊接著,又是“當當”數響,另外几名侍衛的刀紛紛落地。好几個人的口水順著嘴角流了下來。
  忽然,一名侍衛“噗通”一聲跪在地上,口中“呀呀”喊叫,雙膝跪行,扑上去抱住陳圓圓的腿,陳圓圓嚇得花容慘白,尖叫一聲,急忙躲閃。劉宗敏大怒,上去一腳,將那名侍衛踢了個跟斗。
  這時,其他侍衛与隨行而來的人也蠢蠢欲動,李岩見狀大急,喊道:“陳圓圓是陛下要帶走養病的,其他人等不可無禮!”
  他這一喊,李自成及眾人才猛然回過神來,李自成不禁惊喜万分,歎道:“天下竟有這么美麗的女子!”李岩道:“請陛下赶快回宮!”
  李自成哈哈大笑,說道:“好,回宮,回宮!”
  陳圓圓這才在眾人簇擁下,上了轎子,侍衛与隨行人員眼巴巴地望著美人上轎,轎帘一放,看不見了,這才吞著口水,交口稱贊起來。
  李自成騎在馬上,樂不可支,哪里顧得上去理會手下眾人的丑態?陳圓圓那張美麗的臉蛋,一路上盡在眼前晃動。
  陳圓圓被接到老營,李自成哪里來得及等她“休養生息”,卻早已按捺不住心中欲火了。不過,他在李岩与宋獻策催促下,還是接吳襄來看視陳圓圓,證明圓圓安然無恙,以示大順招降吳三桂的誠意。
  陳圓圓一見吳襄,眼圈微紅,只是不便多說。吳襄哪有不明白的道理?對李自成又气又恨又怕,說道:“圓圓身体不好,我想接她回去休養一段時間,請……”
  李自成不待他說完,便臉色一沉,說道:“圓圓在這儿休養怎么了?你還信不過我?”
  “不敢不敢。”吳襄急忙拱手:“我是怕陛下日理万机,還要分心記挂這孩子。”
  李自成一听,不由大笑,道:“你放心,圓圓聰明乖巧,很會体貼人,不會給我添麻煩的。”
  這一來,吳襄也不敢再提接圓圓回去的事了。
  這一來,便有了各种風雨傳聞,弄得人心浮動,街頭巷尾,到處是議論紛紛,李岩實在不能容忍,曾屢次冒死勸諫,言辭十分激烈尖銳,這更加惹惱了李自成。從此他更加視李岩為眼中釘,肉中刺。
  野史中說李自成与陳圓圓也是英雄愛美人,兩情相悅。李自成的親近侍衛們后來說,陳圓圓与李自成經常在一起吟酒,就是李自成不喜歡陳圓圓唱的軟曲儿,而只喜歡听西北大腔,但李自成卻喜歡陳圓圓的人,經常半夜去看她,天亮才從圓圓房中出來,呢喃細語,不可盡述……
  但不管怎樣,陳圓圓的命運將釀成北京城另一場甲申年大悲劇。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