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三回 力降龍虎 道伏鬼神


     
  詞曰:
     試看洋洋為盛,須知木旺金強。惊天動地播馨香,終是粗疏伎倆。
     一點慧登無上,兩間气塞洪荒。主人白日吐靈光,不怕火燈不讓。
                      右調〔西江月〕
     
  話說小石猴,在無漏洞中得了自心中的真師傳授,便一時賣弄神通,跳出洞外,要試試金箍鐵棒。此時恰好天明,紅日初升。他走到鐵棒跟前,將兩袖卷起,口里祝誦道:“老大圣有靈有圣,助你子孫一臂之力,好与你重展花果山威風,再整水帘洞事業。”說罷,用雙手將鐵棒一舉,真個作怪,那條鐵棒早已輕輕隨手而起,喜得個小石猴心花都開了,便暗依著心傳的用法,左五右六,丟開架子,施逞起來。初時猶覺生疏,舞了一回,漸漸熟滑,便嫌山低礙手,又捏著騰云訣法,將腳一頓,叫聲:“起去!”早已起在半空,放開鐵棒,縱縱橫橫,就如一條游龍在天際盤旋。滿山的猴子,不知是小石猴成了仙舞棒,但見半空中霞光瑞气,滾作一團,以為奇事,忙報知通臂仙,都走到山前觀看,看了半日,都只鄙作野仙過。小石猴從上看下轉看得分明,遂漸漸按落云頭,舞到面前。眾猴子此時方看得明白,一齊嚷道:“原來是孫小圣舞金箍棒,大奇大奇!”小石猴听了,欣欣得意,因停住手將鐵棒豎在山前,向通臂仙下拜道:“老祖看愚孫舞的棒,比當初老大圣的何如?”通臂仙慌忙扶起道:“你如今已成了仙,得了道,如何還行此禮?”小石猴道:“就是成仙得道,也虧老祖指點之功,如何敢忘!”通臂仙道:“你是哪里學來的棒法?与老大圣一般無二。”小石猴嘻嘻的笑道:“老祖好眼力,我這棒法就是老大圣傳的,怎不一般!”通臂仙道:“此山自老大圣成佛之后,無主久矣,眾子孫多沒些規矩。你既傳了老大圣的道,你就是此山之主了。”小石猴道:“老祖在上,愚孫怎敢僭妄?”通臂仙道:“你知我是一個世外閒散之人,不必過謙。”遂令滿山眾猴子都來參見新大王。眾猴子看見小圣半空中舞棒,何等神通,誰敢不伏!遂分班依次行君臣之禮。禮畢,各各去采仙桃,摘异果,備酒与大王賀喜;惟通臂仙以賓禮相陪。飲到半酣之際,通臂仙說道:“大王,這條鐵棒使得趁手么?”小石猴道:“好倒好使,只嫌他郎伉,不便收拾。”通臂仙道:“大王原來不知,這條鐵棒原是大禹王的天河定底神珍鐵,又叫做如意金箍捧,要大就大,要小就小;當初老大圣只變做個繡花針藏在耳朵里面,怎么不便收拾?”小石猴听了不信,道:“哪有此說?”通臂仙道:“大王不信,請試試看。”小石猴真個走到山前,將鐵棒拿在手中,叫道:“我要小些!”忽然就小了許多。連連叫道:“小小小!”到繡花針一般才住,放在耳朵里面恰恰正好;拿出來叫聲:“大大大!”依舊是一條金箍棒。喜得個小石猴滿心痒不知摸處,連連朝著通臂仙謝道:“多蒙指教。”自此之后,山中無事,便提著條鐵捧到各處試法。
  一日,游到東海上,看見波濤洶涌,魚龍出沒,心下忽道:“我聞佛家將龍放在缽盂中畜養,名曰豢龍;又有一种英雄豪杰,力能屠龍,將龍肝充作八珍之味。我今得了道法,也不耐煩取來缽中豢養,也不傷生害命去屠他。今閒行無事,且釣他一個起來耍耍。”遂取出金箍棒叫聲:“變!”變做一根釣竿,万丈絲綸,綸上挂一個鉤子;又撥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變做一顆斗大的明珠,挂在鉤上,輕輕投在水中。那顆明珠到了水里,光彩陸离,引得部些小龍子龍孫都爭來吞奪。嚇得那巡水夜叉慌忙跑到水晶宮,報与老龍王道:“大王,禍事到了!”老龍王惊問道:“何事?”巡水夜叉道:“海岸上不知何處走了一個仙人來,雷公嘴、火眼金睛,好似當年借兵器的孫大圣一般模樣;只是年紀小些,手拿著約竿絲綸,以明珠為餌,在那里釣龍哩!我王的大殿下、小殿下。都七八被他釣去了。”老龍王听了,大惊失色道:“這卻如何是好?”鰲丞相奏道:“何不令鯉將軍帶領蝦兵蟹將,興波作浪去殺了他?”老龍王道:“別個猶可,若說象雷公嘴、火眼金睛的孫大圣,這卻惹他不得,莫若出去看光景,還是求他為上。”遂領了許多水兵,半云半霧,半波半浪的逼近岸邊,近著問道:“何處上仙?請留尊名。”小石猴看見老龍王領著兵將來問他,因嘻嘻笑道:“我不說你也不知,我是當年東胜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帘洞,大鬧天宮,玉帝親降旨封弼馬溫,后加齊天大圣,今證果斗戰胜佛孫悟空嫡派子孫,新成道法尚未受職,承家德自稱齊天小圣孫履真是也!”老龍王又問道:“既是齊天孫大圣的令嗣,當初老大圣与小龍薄有一面之交,小龍曾送他一塊天河定底神珍鐵,又叫做如意金箍捧,上仙既系他一体,老大圣成佛之后,這件寶貝不知如今卻在何處?”小石猴笑道:“賢鱗長也太多心,莫非疑我假冒宗支,要個證据么?這也不難。”將釣竿絲綸提起,仍舊复做一條金箍捧拿在手中。先丟開解數,舞得天昏地暗,后照老龍王劈頭打來,道:“賢鱗長,請細看看這條鐵棒是也不是?”嚇得個老龍王諾諾倒退,連連打躬道:“正是,正是!不要動手,且請到小宮獻茶。”小石猴道:“正要造宅奉拜,只是莫嫌殘步。”老龍王道:“不敢,不敢!”忙叫分開水路。此時,鯉將軍与蝦兵蟹將已嚇得屁滾尿流,听叫開路,都戰戰兢兢往前奔馳。小石猴手執著鐵棒,竟搖搖擺擺步入水晶宮來,老龍王忙叫備酒相留。不一時,珍味滿前,音樂并奏,又邀了西南北三海龍王都來相陪。飲酒中間,這個龍王說道:“當初,老大圣与小龍實系故舊,還求青目。”那個龍王又說道:“小龍既与小大圣忝在通家,要甚么寶貝只管來取。”你求情,我稱頌,奉承得小石猴滿心歡喜道:“既系通家故舊,又承高情降伏于我,只要你長遠為我鎮壓虎勢,我也再不來聒噪你了。”說罷,竟提著鐵棒跳出海外,竟回花果山去了。眾龍王都惊惊喜喜,老龍王道:“早是不曾听鰲丞相之言,若興兵与他廝殺,此時弄出大禍來了。”遂商議時時進貢些珍寶,以圖安靜不題。正是:
     
  少自微微老自強,興云作雨不尋常。
  慢言九五飛天去,若遇潛時只合藏。
     
  小石猴既降伏了龍王,又想道:“海中既以龍為王,山中必以虎為君了。龍乃真陽,有些靈性,還認得我小孫是個好人,百般結識我,這也放得他過;那虎是個殘暴的蠢物,逢人便思量嚼他,況且住在山中,這山中又是我子孫出入的所在,若不整治他一番,他必定以我子孫為魚肉,豈不損了威風,坏了体面?”算計已定,便拖著鐵捧到西山來尋虎打。誰知老虎就象惡人一般,雖不知禮義,吃人無厭,卻也只是欺負良善軟弱;倘撞見專搏虎的馮婦与慣射虎的李廣,他卻也害怕。
  這日,巡山的餓虎听得有人走動聲響,滿心歡喜道:“今日造化,又有飽食了。”忙伏在樹林叢中窺看,看見孫小圣雄糾糾,气昂昂,拿著金箍捧走進山來,東張西望。那大虫雖然頑蠢,然貪生怕死也是一般,看見勢頭有些古怪。便不敢現身,悄悄走回穴中,報与眾虎道:“有個人進山來了。”眾虎嚷道:“你這呆种,既有人進山,何不白白吃了他!又來來報什么?”那大虫搖著尾道:“我看那人尖嘴縮腮,定然鄙吝,不象個肯把人白吃的。”眾虎道:“縱然鄙吝,遇著我們這班凶神,卻也饒他不得。”七、八只猛虎一齊咆咆哮哮跑了出來,竟奔前山。孫小圣遠遠望見,歡喜道:“孽畜來得好!我正要尋你。”掄著鐵棒,照頭就打。那七、八只虎卻也猛惡,一齊張牙舞爪,四面竄扑將上來。孫小圣見了道:“好孽畜,不知死活!我也顧不得傷生了。”把鐵棒緊攥一把,一個鷂子翻身,那條鐵棒隨身似風車一般,一個旋轉,眾虎躲閃不及,牙蕩著牙碎,爪遇了爪傷,骨磕著骨斷,皮抓著皮開,盡皆負痛,東西逃命;獨有一只老黃虎,后腿被鐵棒掃了一下,跌倒在地,動彈不得。孫小圣赶向前又要打下,只見那黃虎伏在地下連連點首,似有求饒之意。孫小圣因停了鐵棒,喝道:“孽畜!你也知道要性命么?”那虎只是點頭。孫小圣道:“你既怕死,我也不忍傷生。我花果山右山有個空缺,常常被人偷果,今帶你去看守吧。”遂拔下一根毫毛,變作一條鐵索,將虎頭縛了,就如牽羊一般牽了回來;另換一條鐵鏈,鎖在一塊有孔的大石頭上,叫他看守門戶。那虎服服帖帖听他使喚。真是:
     
  金剛雄且壯,終日守山門,
  我佛慈悲相,端居稱世尊,
  微妙無一寸,丈六現昆侖;
  始知無上理,是謂天地根。
     
  那小石猴自龍屈虎伏,殊覺獨尊,十分快活。因謂通臂仙道:“我賴祖傳道法,橫行直撞,做了個神仙;然做神仙要洞達陰陽,通透五行,我卻全然不懂。明日會著那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眾圣群仙,講生死,論善惡,一時答應不來,豈不被人看做叉路貨,受他輕薄。”通臂仙笑道:“大王又來謬謙了。俗語說得好,一法通,万法通,天下無有不明道理的神仙。大王既有此等通天徹地的手段,自有測往知來的見識,莫要說謊哄我。”小石猴道:“我与老祖一家人,怎敢說謊哄你!若論變化,說騰挪,刁鑽小巧,不敢欺,般般皆會,件件皆能,愈出愈奇;至于成已成物,盡性至命的大道理,其實糊糊涂涂不會講究。”通臂仙道:“糊涂倒也行得去,只恐背前面后終有人指搠大王。既要做個古今不朽的正气神仙,這些生生死死善善惡惡的道理,還須細著講究。”小石猴道:“我也情愿如此,但不知尋誰可以講究。”通臂仙道:“這個不難,木有本,水有源,要知善惡生死,須問閻羅天子。”小石猴听了,歡喜道:“老祖說得是,我就去問。”遂取出鐵棒,存神屬想,一個筋斗直打入幽冥地府來。早遭几個不知事的少年夜叉看見,忙上前攔擋道:“什么厲鬼?敢如此行凶!”孫小圣笑罵道:“把你個不曉事的魍魎!我是厲鬼,你難道轉叫做個善人?不要走,吃我一棒!”將棒稍略撥一撥,早惊倒無數小鬼叫苦連天,卻惊動几個老夜叉、老小鬼出來張望。看見孫小圣的模樣,忙跑入森羅殿,報与十殿閻君道:“禍事,禍事!數千年前的那個雷公嘴、火眼金睛的惡神道,又打來了。”秦廣王道:“胡說!雷公嘴、火眼金晴是孫悟空了;我聞他已成正果,登了佛位,如何肯行凶又作少年惡狀,莫非錯看了?”老夜叉、老小鬼齊聲道:“是他是他,不錯不錯。”十王惊疑不定,只得整衣迎出殿來。
  孫小圣早已走至階前,十王請到殿上分賓主坐下。秦廣王先開言問道:“上仙尊顏好似齊天孫大圣一般,久聞大圣已享西方极樂,今日有何貴干,又到此幽冥下界?”孫小圣道:“賢王好眼力,看得不差。成佛的齊天大圣乃是家祖,在下晚輩,賤名履真,自愧不能親承祖訓,又恐怕墮落了家聲,勉強自作聰明,修習些皮毛粗道,聊以保全性命;但愧無師無友,茅塞胸中,故竭誠奉拜,懇求列位賢王看家祖薄面,指教一二。”。十王齊道:“上仙差了。大道玄机乃造化所秘,從來仙圣俱未發明,即我佛拈花微笑,亦是捕風捉影;何況我輩冥王根識淺薄,不過奉簿書從事,焉有高論以效芻蕘。”孫小圣道:“列位賢王不謂過謙,俗語說得好,耕問仆,織問婢。他事不敢苦求,但生死一案,乃列位賢王之執掌;善惡兩途,乃列位賢王所分別。且請問:顏回壽夭,盜跖長年,這個生死善惡卻怎生判斷?”秦廣王道:“上仙不恥下問,敢不竭愚。概論其常,則壽夭本于善惡;分言其變,則壽夭万万不齊。有資稟弱強之壽夭,有斲喪保養之壽夭,有天眷天罰之壽夭。若顏回、盜跖之壽夭,乃資稟強弱之任其夭也。有流芳遺臭之善惡,有享福受禍之善惡,有應運應劫之善惡。若顏回、盜跖之善惡,乃流芳遺臭之顯其名也。故陰司判斷不敢執一。”孫小圣道:“賢王常、變二論,最是明白。變者既万万不齊,且莫去管他,只說本于善惡。常人之壽夭,還是賢王臨時斟酌其善惡,使他或壽或夭?還是預先知其善惡,而注定其壽或夭?”秦廣王道:“凡人之生,南斗注生,北斗注死。陰司不過按其年月日時,勾攝奉行,片刻不敢差移,豈容臨時斟酌?”孫小圣道:“若是這等說,人之生死皆有定數,這不叫做壽夭本于善惡,轉是善惡本于壽夭了。若果如此,則善人不足敬,惡人不足懲;陰司生死之案,只消一個精明之吏,照簿勾銷足矣!何必十位賢王這等費心判斷?就是十位賢王也不消苦用极刑,擅作報應之威福也。”十王听了,面面相覷,無言可答。因贊歎道:“上仙高論,發古今所未發,不獨使我等抱慚,亦可想見上帝立法之未盡善也。”孫小圣道:“這不干列位賢王之事,也罷了!但陽世官貪吏弊,故設陰司,不知陰司判書亦有弊否?”十王道:“我等忝居王位,焉敢徇私?但恐才力不及,為鬼判蒙蔽,今前案俱在,求上仙慧眼照察;倘有弊端,乞為檢舉,以便改正。”孫小圣也不推辭,道:“既蒙列位賢王見委,敢不代包,以效一得之愚。”十王听了,俱各大喜,齊起身拱他居中坐下。十王列坐兩旁,遂命鬼判將前后各种文簿俱呈于案上。
  孫小圣卻不從頭看起,信手在半中間抽出一本來看,卻是水族生死詰告簿;又信手在半中間拽過一張來看,卻是大唐貞觀十三年涇河老龍告唐太宗許救反殺一案,后審單寫得明白道:
     
  審得:老龍擅改天時,克減雨數,其罪合誅。雖唐太宗夢中許救,而人曹官魏徵實奉帝命,運神施刑,此陰陽靈用,唐主人王實出不知,安得以反殺坐之?及查老龍王生死簿,南斗未注其生,而北斗已先注其合死人曹之手,則其受茲戮也,不亦宜乎!罪辜已伏,速押轉生,無令妄告。唐太宗不知不坐。免罰還陽。
     
  孫小圣道:“此宗卷案,列位賢王判斷可稱允合情理矣!但有一事,不足服人。”十王道:“何事不足服人?”孫小圣道:“我聞善惡皆因心造,這龍王未生時,善惡尚未見端,為什么北斗星君先注其合死人曹官之手?既先注定了,則老龍擅改天時克減雨數這段惡業,皆北斗星君制定,他不得不犯了!上帝好生,北斗何心,獨驅老龍于死地?吾所不服。”十王皆茫然半晌道:“或者老龍前世有冤孽,故北斗星君報于今世。”孫小圣道:“若說今世無罪遭刑,足以報前世之冤孽,則善惡之理何以能明?若今世仍使其犯罪致戮,以彰善惡之不爽,則前世之冤愆終消不盡。況前世又有前世,后世又有后世,似這等前后牽連,致使賢子孫終身受惡祖父之遺殃,惡子孫舉世享賢祖父之福庇,則是在上之善惡昭然不爽,在下之善惡有屈無伸矣!恐是是非非如此游移不定,不只足開舞文玩法之端乎?”十王齊拱手稱揚道:“上仙金玉之論,几令我輩擱筆不敢判斷矣!”孫小圣笑道:“這總是混沌留余,實非列位賢王之罪。”說罷,又信手抽出一本來看,卻是万國帝王天祿總簿;又信手揭起一張來看,卻是南贍部洲大唐太宗李世民,下注著享國三十三年。孫小圣問道:“這唐太宗,可就是差唐三藏法師同我老大圣往西天去取經那個皇帝么?”十王答道:“正是他。”孫小圣道:“他貞觀政治太平,也要算個有道的帝王了,享國三十三年也不為多。”再細看時,只見兩個“三”字不是一樣的。下一個“三”字,三畫停勻;上一個“三”字,三畫皆促在上面,心下有些疑惑,复留心一看,又見上二筆墨色濃于下一筆,因指出付与十王看道:“此‘三’字似乎有弊。”十王看了,俱各大惊道:“果然是添改。”因叫眾判官查問是誰。眾判官盡推不知。秦廣王道:“此事豈容推卻!”叫抬過業鏡來照,照出是判官崔玨作弊,崔判官方伏地請罪。十王大怒道:“唐家國運,通共該二百八十九年;今太宗名下添了二十年,卻不湊成三百零九年了?違悖天數,不獨汝輩死不足盡辜,即我輩十王俱獲罪不小。只得解你到上帝處,請旨定奪。”崔判官只是磕頭。孫小圣因問道:“崔判官你為何作弊?”崔判官道:“唐太宗實判官故主,又有人曹官魏徵書來,故一時徇情。”孫小圣勸十王道:“事已既往,不可追矣!且權在列位賢王,解到上帝,未免多事。今幸尚是唐家天下,莫若挪前減后,扯平他的運數便了。”十王道:“上仙分付,敢不領命!但不知怎生扯平?”孫小圣道:“可查唐家后代,該到何宗?”十王道:“此后該到憲宗了。”孫小圣道:“可查憲宗該多少年壽?”十王道:“該享國三十五年,享年六十三歲。”孫小圣道:“何不改注他享國十五年,享年四十三歲,便扯平了。”十王聞言大喜道:“又蒙檢舉,又蒙周旋,感德不淺。但憲宗彼時四十三歲,精力未衰,如何便得晏駕?”孫小圣道:“這有何難,近日皇帝多好神仙,愛行房術。崔判官既私延太宗之壽,何不即將他罰作方士獻丹藥,以明促憲宗之壽。承行作弊,本該正法典刑,姑念盡忠故主,合令杖殺,以了此一段公案。”十王齊拱手稱道:“昔年老大圣判斷公事,只憑鐵棒,威則有余,理實不足;令上仙針芥對喝,過于用棒,可稱跨灶。”遂立罰崔判官投股山人柳家,取名柳泌,俟孽案完,再來服役。
  孫小圣斷罷,又信手抽出一本來,卻是普天下百姓生死簿;又信手揭起一張來看,卻是銅台府地靈縣善土寇洪,只見墨筆注著陽壽六十四歲。又見朱筆將“六十四”三字涂抹,改作“七十六”。孫小圣看了詫异,又付与十王道:“此何說也?”十王道:“此人本壽只該六十四歲,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因念他生平好善,加他一紀,故改注了七十六。”孫小圣大笑道:“這等說起來,生死為賞罰之私囊,則北斗非春秋之鐵筆矣!陰司道理,如斯而已,看他何用?”將簿書一推,立起身道:“承教,承教!”向十王道:“莫怪,莫怪!”遂走下殿來。忽見殿柱上貼著一副對聯,道:
     
  是是非非地,
  明明白白天。
     
  孫小圣又微微笑道:“這等一座大殿,五字對聯忒覺少了。我替你添上几個字何如?”十王齊道:“最妙!”孫小圣將案上大筆提起,蘸得墨濃,在“是是非非地”底下添上六字,又在“明明白白天”底下也添了六字。道:
     
  是是非非地畢竟誰是誰非,
  明明白白天到底不明不白。
     
  添寫畢,丟下筆哈哈大笑,仍提著鐵棒,一路打筋斗云,竟回花果山去了。正是:
     
  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