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卷第二百四  樂二



  大酺 梨園樂 太真妃 天寶樂章 韋皋 于□ 文宗 沈阿翹 懿宗
  王令言 宁王獻 王仁裕 歌
  秦青韓娥 戚夫人 李龜年 李袞 韓會 米嘉榮 笛
  昭華管 唐玄宗 漢中王瑀 李謨 許云封 呂鄉筠 觱篥 李蔚

大酺
唐玄宗在東洛,大酺于五鳳樓下。命三百里內縣令刺史,率其聲樂來赴闕者。或謂令較其胜負而賞罰焉。時河內郡守令樂工數百人于車上,皆衣以錦繡;伏廂之牛,蒙以虎皮,及為犀象形狀,觀者駭目。時元魯山遣樂工數十人聯袂歌于蒍,于蒍魯山之文也。玄宗聞而异之,征其詞,乃歎曰:“賢人之言也。”其后上謂宰臣曰:“河內之人,其在涂炭乎。”促命征還,而授以散秩。每賜宴設酺會,則上御勤政樓。金吾及四軍兵士,未明陳仗,盛列旗幟,皆被黃金甲,衣短后繡袍。太常陳樂,衛尉張幕后。諸番酋長就食府縣。教坊大陳:山車旱船,尋撞走索,丸劍角抵,戲馬斗雞。又令宮女數百飾以珠翠,衣以錦繡,自帷中出,擊雷鼓,為《破陣樂》、《太平樂》、《上元樂》。又引大象犀牛入場,或拜舞,動中音律。每正月望夜,又御勤政樓觀作樂。貴臣戚里,官設看樓。夜闌,即遣宮女于樓前歌舞以娛之。(出《明皇雜錄》)
  唐玄宗在東都洛陽,下令群臣聚飲在五鳳樓下。又命令三百里以內的縣令、刺史,率領本地的樂工和歌手赶來參加。還說讓他們比賽胜負加以賞罰。當時,河內郡守讓几百名樂工乘在車上,都穿著錦衣繡袍。在車廂上站立的牛身上披上虎皮,或將它們扮成犀牛,大象的形狀,觀看的人們都惊駭不止。當時還有從魯山派來數十名樂工聯合演唱于蒍譜寫的歌。于蒍,是魯山的一名文士。唐玄宗听了后很是惊异,傳旨將歌詞奉上,看后贊歎地說:“這是賢人的言論啊!”之后,玄宗對宰相們說:“河內人,他們都很困頓么?”催促將于蒍召來,授予他散秩的官職。每次群臣聚宴,玄宗都親臨勤政樓。金吾使及四軍衛士,天還未亮就陣設儀仗。到處懸挂彩旗,衛士們都披戴黃金鎧鉀,著短后繡袍。執掌禮儀的官員太常卿獻樂,衛士們陣列帷帳的后面。各蕃屬國的首領、頭人分別在各府縣上就餐。教坊中所有的伶人都出場表演:山東旱船,尋撞走索,丸劍摔跤,戲馬斗雞,熱鬧非凡。玄宗又讓數百宮女飾珠著翠,衣錦著繡,從帷幕里面走出來,敲擊雷鼓,演奏《破陣樂》、《太平樂》、《上元樂》,載歌載舞。又引來大象、犀牛入場表演,或拜或舞,每個動作都踏著節拍隨樂而舞。每到正月十五晚上,玄宗又親臨勤政樓觀看各种社火表演,与民同樂。三公貴戚有官家特為他們設置的看樓,供他們合家登樓觀看。到夜闌更深時節,玄宗又傳旨讓宮女在看樓前歌舞,共同娛樂。

梨園樂
天寶中,玄宗命宮女數百人為梨園弟子,皆居宜春北院。上素曉音律,時有馬仙期、李龜年、賀怀智皆洞知律度。安祿山自范陽入覲,亦獻白玉簫管數百事,皆陳于梨園。自是音響殆不類人間。(出《譚賓錄》)
  天寶年間,唐玄宗命令宮女數百人充當梨園子弟,習歌演舞,她們都居住在宜春北院。玄宗一向通曉音樂。當時還有馬仙期、李龜年、賀怀智等通曉音樂的著名樂師都在梨園任職。兼領朔方、河東、范陽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從范陽進京朝拜、獻上白玉簫管數百件,都放在梨園。從這時起梨園的音樂象仙境一樣。

太真妃
太真妃多曲藝,最善擊磬。拊搏之音,玲玲然多新聲,雖太常梨園之能人,莫能加也。玄宗令采藍田綠玉琢為磬,尚方造簨虡流蘇之屬,皆以金鈿珠翠珍怪之物雜飾之。又鑄金為二獅子,拿攫騰奮之狀,各重二百余斤,以為趺。其他彩繪絢麗,制作精妙,一時無比也。及上幸蜀回京師,樂器多亡失,獨玉磬偶在。上顧之凄然,不忍置于前,促令載送太常寺。至今藏于太樂署正聲庫者是也。(出《開元住信記》)
  太真妃楊玉環能歌能舞會多种技藝,最擅長的是擊磬。拍擊之音,玲玲然,非常悅耳動听,而且演奏的多是新曲。就是太常寺、梨園的專職樂工,也不能跟太真妃相比。唐玄宗讓人采來藍田綠玉為她琢成玉磬,為帝王造器物的官,打造了挂磬的架子,還做了流蘇等,并鑲嵌上金鈿珠翠等奇珍异寶等。又讓人鑄造金獅二只,作抓取跳躍之狀,每只重二百斤,做為懸磬支架的底座。其他地方的色彩繪畫也都繁飾華麗,作工都精妙异常,無与倫比。待安史之亂后,唐玄宗自蜀地重返京師。歷經刀兵火燹,宮內的樂器遺失很多,唯有太真妃當年拊搏過的綠玉石磬還在。玄宗望著石磬,撫今追昔,神色凄然,再不忍心看它懸挂宮里,馬上命人將它送到太常寺,放置在正聲庫房里。

天寶樂章
天寶中,樂章多以邊地為名。若《涼州》、《甘州》、《伊州》之類是焉。其曲遍繁(繁原作系,据明抄本改)聲,名入“破”。后其地盡為西蕃所沒破,乃其兆矣。(出《傳載錄》)
  天寶年間,樂章多用邊疆的一些地名命名。如《涼州曲》、《甘州曲》、《伊州曲》等。這些樂曲普遍用的繁聲,名前多冠以“破”。這些邊地后來果然都被西邊胡人所吞沒占領,這些就是征兆啊!

韋 皋
韋皋鎮西川,進奉圣樂曲,兼与舞人曲譜同進。到京,于留邸按閱,教坊數人潛窺,因得先進。(出《盧氏雜說》)
  韋皋鎮守西川,向皇上進奉樂曲,連同跳舞的人樂譜一同進奉。到京后,在官邸處披閱,教坊中有几個人悄悄偷看,因此才被最先進奉皇上。

于 □
于司空□因韋太尉奉圣樂,亦撰《順圣樂》以進。每宴,必使奏之。其曲將半,行綴皆伏,而一人舞于中央。幕客韋綬笑曰:“何用窮兵獨舞。”雖詼諧,亦各有為也。□又令女妓為侑舞,雄健壯妙,號《孫武順圣樂》。(出《國史補》)
  司空于□因為太尉韋皋奉獻圣樂,也撰寫了《順圣樂》進獻。每有酒宴,都讓人演奏《順圣樂》。樂曲演奏到一半時,群舞的隊列都匍伏在地,只有一人舞在中央。幕僚賓客韋綬笑著說:“為什么用窮兵獨舞(諧音“黷武”)呢!”雖然看是笑談,其實是各有所指。于□又讓女舞妓作八人行舞。舞姿雄健麗妙,號稱是《孫武順圣樂》。

文 宗
文宗善吹小管。時法師文漵為入內大德,一日得罪流之。弟子入內,收拾院中籍入家具輩,猶作法師講聲。上采其聲為曲子,號《文漵子》。(出《盧氏雜說》)
  唐文宗善吹小管。當時文漵法師進宮為最高的法師。一天獲罪文宗,罪當流放。文漵法師的弟子進宮收拾他的物品。邊收拾東西邊模仿文漵法師講道的聲音,被文宗無意中听到,用這聲音為旋律,即興譜寫出一支曲子,名叫《文漵子》。

沈阿翹
文宗時,有宮人沈阿翹為上舞《河滿子》。聲詞風態,率皆宛暢。曲罷,上賜金臂環,即問其從來,阿翹曰:“妾本吳元濟之妓。元濟敗,因以聲得為宮娥。”遂自進白玉方響,云:“本吳元濟所有也。”光明洁泠,可照十數步。言其槌即犀也,凡物有聲,乃響其中焉。架則云檀香也,而文彩若云霞之狀,芬馥著人,則彌月不散。制度精妙,故非中國所有。上因令阿翹奏《涼州曲》,音韻清越,听者無不愴然。上謂之曰:“天上樂。”仍選內人,与阿翹為弟子。(出《杜陽雜編》)
  文宗時,宮人沈阿翹為皇上跳《河滿子》舞,不論是歌聲、歌詞,還是舞姿神態,都宛揚暢麗。舞曲終,文宗賞賜給沈阿翹金臂環一只,問她:“從什么地方進到宮里來的?”沈阿翹回答說:“我原來是吳元濟的樂妓。吳元濟兵敗后,我因為會歌會舞才得以進宮啊。”并且將白玉方響獻給文宗皇上。說:“這白玉方響本是吳元濟的。”白玉方響光洁明亮,可照十步內外。沈阿翹說擊打這方響的槌,是用犀角做成的,不論遇到什么物件發出響聲,都能在它這里得到回聲。支架是用檀香木制成的,上面的文彩燦若云霞。它散發出來的香气扑人臉面,可彌漫月余不散。這方響的作工精妙非凡,因為它不是中國制造的。于是讓阿翹當場演奏一闕《涼州曲》,聲音清越,听的人無不神色凄涼。文宗贊歎地說:“真是天上仙樂啊!”于是挑選宮女中能歌舞的人讓沈阿翹收為弟子,跟她學習歌舞。

懿 宗
懿宗一日召樂工,上方奏樂為《道調弄》,上遂拍之。故樂工依其節,奏曲子,名《道調子》。十宅諸王,多解音聲。倡优雜戲皆有之,以備上幸其院,迎駕作樂。禁中呼為“音聲郎君”。(出《盧氏雜說》)
  唐懿宗一次召見樂工。樂工方始為懿宗演奏《道調弄》,于是懿宗用手打著拍子,因此樂工就隨著懿宗拍節演奏曲子,命名曲子為《道調子》。十家護衛都通曉聲律。宮中的倡优雜戲人等都備好,以備皇帝親臨他們這里時演奏。為此,皇宮里的人,私下都叫懿宗“音聲郎君”。

王令言
隋煬帝幸江都時,樂工王令言子自內歸。令言問其子:“今日所進曲子何?”曰:“安公子。”令言命其子奏之,曰:“汝不須隨駕去,此曲子無宮聲,上必不回。”果如其言。(出《盧氏雜說》)
  隋煬帝巡游江都時,樂工王令言的儿子自宮內回家來。王令言問他的儿子:“今日進獻給皇上的是什么曲子!”儿子說:“是《安公子》。”王令言讓他儿子演奏一遍,听完后,說:“你不要隨駕去江都了。這支曲子沒有宮聲,皇上一定不會回來了。”后來真如王令言說的那樣,隋煬帝在江都被刺殺身死。

宁王獻
西涼州俗好音樂,制新曲曰《涼州》。開元中,列上獻之,上召諸王于便殿同觀焉。曲終,(終原作江,据明抄本改)諸王拜賀,蹈舞稱善,獨宁王不拜。上顧問之,宁王進曰:“此曲雖佳。臣有所聞焉。夫音也,始之于宮,散之于商,成之于角徵羽,莫不根蒂而襲于宮商也。斯曲也,宮离而少,徵商亂而加暴。臣聞宮君也,商臣也。宮不胜則君勢卑,商有余則臣事僭。卑則逼下,僭則犯上。發于忽微,形于音聲;播之于詠歌,見之于人事。臣恐一日有播越之禍,悖逼之患,莫不兆于斯曲也。”上聞之默然。及安史亂作,華夏鼎沸,所以見宁王審音之妙也。(出《開天傳信記》)
  西涼州素有喜好音樂的風俗,制作新曲叫《涼州》,開元年間,西涼府都督郭知遠將這支曲子進獻給玄宗皇帝。玄宗召集諸王在便殿一同觀賞。曲終,諸王齊聲祝賀,手舞足蹈,唯有宁王不祝賀。玄宗問他,宁王回答說:“這支曲子听起來是很美的,但是臣听人說,一支樂曲從宮音開始,在商音結束,中間由角、徵、羽諸音組成,沒有不頭、尾都相因宮、商的。這支樂曲,開頭离開宮調而且中間也很少用宮,徵、商用的亂而且加強。臣聞宮是君,商是臣,宮不強盛則勢力小,商有余則臣有僭越的欲望。勢力小必然被下所逼,有僭越之欲必然犯上。事情引發在微細之端,而現形在音聲之表;傳播在詠歌,而見之在人事。臣恐有一天國人上下有走死逃亡之厄,亂臣有作亂逼上之犯,都預兆在這支曲子上啊。”玄宗皇帝听了默然無語。待到安史之亂發生后,舉國上下一片混亂,才證實了宁王審音度勢的絕妙啊!

王仁裕
后唐清泰之初,王仁裕從事梁苑,時范公延光師之。春正月,郊野尚寒,引諸幕寮,餞朝客于折柳亭。樂則于羽,而響鐵獨有宮聲,泊將摻執,竟不諧和。王獨訝之,私謂戎判李大夫式、管記唐員外獻曰:“今日必有譸張之事,蓋樂音不和。今諸音舉羽,而獨扣金有宮聲。且羽為水,宮為土,水土相克,得無憂乎?”于時筵散,朝客西歸。范公引賓客,紲鷹火,獵于王婆店北。為奔馬所墜,不救于荒陂。自辰巳至午后,絕而复蘇。樂音先知,良可至矣。(出《玉堂閒話》)
  后唐清泰初年,王仁裕在梁苑任從事。當時是范延光鎮守在此。這年春正月,郊野還很寒冷。范延光率領諸位幕僚在郊外折柳亭為朝廷派來的使臣餞行,席間奏樂為樂。樂曲用的是羽調,而鐃鈸單獨擊出宮聲,自相干扰,竟不諧和。王仁裕獨自惊訝,暗下跟戎判大夫李式、管記員外唐獻說:“今天一定要有差錯的事情出現的,是樂音不和‘兆示’出來的。剛才奏樂時諸音奏的是羽調,而唯獨鐃鈸扣的是宮聲。羽為水,宮為土。水、土相克,能沒有憂患嗎?”待到席散,朝庭使臣西歸,范延光帶領諸位賓客,駕鷹牽狗去王婆店北狩獵,從奔跑的馬上摔下來昏死過去。從辰巳到午后才從昏死中醒過來。王仁裕能夠從樂音中預先得到征兆,其准确程度可算到了家啊!

秦青韓娥
薛談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去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談謝求返,終身不敢言知。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涕泣相對,三日不食。遽追而謝之,娥复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歡卡舞,弗能自禁。乃厚賂而遣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善哭,效娥之遺聲也。”(出《博物志》)
  薛談跟秦青學唱歌,沒有完全學到秦青的唱歌的技藝,就自己以為全都學到手了,于是辭別秦青而歸。秦青并沒有阻止她离去。在郊外大道旁邊的長亭為薛談置酒辭行時,不由得一邊拍著桌案一邊引吭悲歌。歌聲振動林木,響遏行云。薛談听后立即表示謝意,請求繼續留下來跟秦青學唱歌,此后終生再不敢說可以出師了。秦青對朋友說:“從前韓娥東行齊國去,途中沒錢吃飯,過雍門賣唱乞食。她离去后留下的歌聲繞梁回響,歷時三日不消失,周圍的人還以為她沒有离開這里呢。韓娥在客棧住宿時,旅人侮辱她。韓娥長聲哀哭。整個鄉里的老老少少被她的歌聲感動得相對哭泣,涕淚沾濕了衣裳。韓娥又拉長聲唱歌,整個鄉里人又都歡喜得手舞足蹈又跳又唱,不能自禁。于是送給韓娥充足的食物、禮品,熱情地送她上路。由于這個緣故,雍門人至今還依然能歌善哭,這是效仿韓娥的遺風啊!

戚夫人
漢戚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歸》之曲。侍婢數百人皆為之,后宮齊唱,常入云霄。(出《西京雜記》)
  漢朝時的戚夫人,善于跳翹袖折腰式樣的舞蹈,能歌《出塞》、《入塞》等描摹出征將士盼望歸鄉的歌曲。她手下有侍候她的宮娥几百人,都跟她學得能唱一口好歌、跳一身好舞。常常是她跟她的侍女們在后宮一齊放聲高唱,歌聲響入云霄。

李龜年
唐開元中,樂工李龜年、彭年、鶴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學盛名。彭年善舞,鶴年、龜年能歌,尤妙制《渭川》。特承顧遇,于東都大起第宅。僭侈之制,逾于公侯。宅在東都通遠里,中堂制度,甲于都下。(今裴晉公移于定鼎門南別墅,號綠野堂)其后龜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賞,為人歌數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則杜甫嘗贈詩,所謂“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几度聞。正值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崔九堂殿中監崔滌、中書令湜之弟也。(出《明皇雜錄》)

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開元《天寶花木記》云,禁中呼木芍藥為牡丹)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于興慶池東沉香亭前。會花方繁開,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輦從。詔特選梨園弟子中尤者,得樂十六部。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手捧檀板,押眾樂前,將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遂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李白,立進《清平調》辭三章。白欣然承旨,猶苦宿酲未解,因援筆賦之。辭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曉拂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一支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怜飛燕倚新莊。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龜年遽以辭進。上命梨園弟子,約略調撫絲竹,遂促龜年以歌。太真妃持玻璃七寶盞,酌西涼州葡萄酒,笑領歌意甚厚。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太真飲罷,斂繡巾重拜上。龜年常語于五王,獨憶以歌得自胜者,無出于此,抑亦一時之极致耳。上自是顧李翰林,尤异于他學士。會高力士終以脫靴為深恥。异日,太真妃重吟前詞,力士戲曰:“此為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反拳拳如是?”太真因惊曰:“何翰林學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飛燕指妃子,是賤之甚矣。”太真頗深然之。上嘗三欲命李白官,卒為宮中所捍而止。(出《松窗錄》)
  唐玄宗開元年間,樂工李龜年、彭年、鶴年兄弟三人都因為他們在歌舞上的杰出才華而負盛名。彭年善舞,鶴年、龜年能歌,特別是譜寫出了《謂川》這樣的絕妙好曲。由此,受到玄宗皇帝的特殊待遇,在東都洛陽為他們修造了豪華的住宅,侈華的程度超過了某些王公大臣。住宅建在洛陽的通遠里,庭院的規模甲于京都長安的一些顯貴的宅第。后來,李龜年流落到江南。每當良辰胜景,他為人唱歌數首,在坐的听眾沒有一人不停止飲酒掩面哭泣的。跟他同時代的大詩人杜甫曾送李龜年詩一首。詩的大意是這樣的:在岐王府里經常見到你,在崔九的客廳里也曾几次听到過你的大名。正值江南風光最好的時候,在落花繽紛的暮春時節又跟你相逢在异鄉。堂殿中監崔滌,別人送他個雅號為崔九,是中書令崔湜的弟弟。

開元年間,宮中剛剛看重木芍藥,就是現今的牡丹。得到四個品种:紅、紫、淺紅、通白。因為將這些牡丹移植在特為太真妃新建成的沉香亭邊,又值花會繁開,玄宗皇帝乘照夜白寶馬,太真妃乘步輦相隨,前往沈香亭畔觀賞牡丹。下詔特選梨園弟子中的优秀的歌手唱歌,得樂曲十六部。李龜年以唱歌能手而名噪一時。他手捧檀板,站在眾歌手前邊,剛要唱歌。玄宗說:“觀賞名花,面對愛妃,怎么能用舊曲舊詞唱呢?”于是,命李龜年持御用金花箋,宣召李白進宮,讓他立刻寫出《清平調》三章。李白欣然接受了這個任務。這時李白昨夜喝醉了酒現在還沒有完全醒酒呢。只見他略一沉思,即提筆一揮而就,寫成《清平調》三章。這些詞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曉拂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一支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怜飛燕倚新莊。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李白寫罷,龜年立即進獻。玄宗皇帝命令梨園弟子約略調撫絲竹伴奏,催促李龜年引喉唱之。太真妃楊玉環手持玻璃七寶杯,酌飲西域涼州供奉的葡萄美酒,滿臉含笑地領會著歌中的情意。玄宗親吹玉笛為李龜年伴奏。每吹完一曲將換新曲時,故意拖長笛聲取悅太真妃。太真妃飲完酒,收起繡帕兩次拜謝皇上的恩寵。李龜年常將此事講給五王听。回想一下,以唱歌而贏得這么高的聲譽的,還沒有超過這次的呢。這也是一時的极致啊!玄宗皇帝親自顧眷李白,尤其有別于其他學士。使得內宮總管大太監高力士深深地認為皇上讓他給李白脫靴是奇恥大辱。后來有一天,太真妃重吟李白的《清平調》時,高力士故作戲言說:“為這些歪詞,娘娘你應該怨恨李白那小子深入骨髓,怎么還念念不忘呢?”太真妃惊异不解地問:“你怎么能說李翰林用詩侮辱我呢?”高力士說:“李白那小子用趙飛燕指代娘娘你,是作賤你了。趙飛燕后來失寵又有別歡,這不是借她來侮辱娘娘你么?”太真妃听后很以為然,于是開始遷怒于李白。玄宗皇帝曾有三次欲拜李白為官,都因在宮里遭到太真妃、高力士的阻礙而作罷。

李 袞
李袞善歌于江外,名動京師。崔昭入朝,密載而至。乃邀賓客,請第一部樂及京邑之名倡,以為盛會。昭言有表弟,請登末座,令袞弊衣而出,滿坐嗤笑之。少頃命酒,昭曰:“請表弟歌。”坐中又笑。及喉囀一聲,樂人皆大惊曰:“是李八郎也。”羅拜之。(出《國史補》)
  李袞在江南以歌唱得好聞名,而且名聲一直轟動京師。崔昭自江南到京都長安朝拜皇帝,密秘帶著李袞同來。到京城后,邀請賓客,并請首席樂師和京城中的著名歌手,來參加這個盛會。開宴前,崔昭說:“我有個表弟從江南同來,請他入末座。”于是讓穿著破衣的李袞出來入席,滿座的賓客都不屑一顧地恥笑崔昭。過了少許,崔昭命令仆人給諸位賓客斟酒,同時說:“請我表弟給大家唱支歌,以助酒興。”眾位賓客又鄙薄地笑了。待到一聲歌起,在座的諸位樂工、歌手都大吃一惊地喊:“不是名揚江南、聲振京師的李八郎嗎!”于是立即起身環繞著李袞連連下拜。

韓 會
韓會善歌,絕妙。名輩號為四夔,會為夔頭。(出《國史補》)
  韓會唱一手好歌,他的歌聲优美動听達到出神入化境界。韓會在當時跟另外三名歌手一起被人稱為歌壇四魁,韓會單獨被人稱為魁首。

米嘉榮
歌曲之妙,其來久矣。元和中,國樂有米嘉榮、何戡,近有陳不嫌。不嫌子意奴,一二十年來絕不聞善唱,盛以拍彈行于世。拍彈起于李可久。(明抄本久作及)懿宗朝恩澤曲子,《別趙十》、《哭趙十》之名。劉尚書禹錫《与米嘉榮》詩云:“三朝供奉米嘉榮,能變新聲作舊聲。于今后輩輕前輩,好染髭須事后生。”又自貶所歸京,《聞何戡歌》曰:“二十年來別帝京,重聞天樂不胜情。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請殷勤唱渭城。”(出《盧氏雜說》)
  人們喜愛歌曲,由來已久。唐憲宗元和年間,梨園中稱得上國家級歌星的就有米嘉榮、何戡等人,近來又出了個陳不嫌。陳不嫌的儿子陳意奴,一二十年來從來沒听說過他能演唱所謂的“正歌”,卻以能演唱流行歌曲而稱盛一時。第一個演唱流行歌曲的歌手是李可久。到了唐懿宗時代,連堂堂的一國之主的懿宗也喜歡流行歌曲。象《哭趙十》、《別趙十》這兩支流行歌曲,皇帝佬官就非常愛听。禮部尚書劉禹錫在一首《与歌者米嘉榮》的詩中,曾記述了當時歌壇的一些事情。詩是這樣的:三朝供奉米嘉榮,能變新聲作舊聲。于今后輩輕前輩,好染髭須事后生。劉禹錫自他被貶謫發配的州郡重返京師后,又寫過一首吟著名歌星何戡的詞。大意是這樣的:二十年來別帝京,重聞天樂不胜情。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請殷勤唱渭城。

昭華管
秦咸陽宮有玉笛長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則見車馬山林,隱隱相次,息亦不見,名曰昭華之管。(出《西京雜記》)
  秦咸陽宮有玉笛,長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奏時就可以看到車、馬、山川、樹木隱約相接出現,不吹了就消失了。這支玉笛叫昭華管。

唐玄宗
玄宗嘗坐朝時,以手指上下按其腹。朝退,高力士進曰:“陛下向來數以手指按其腹,豈非圣体小不安耶?”玄宗曰:“非也。吾昨夜夢游月宮,諸仙娛余以上清之樂。流亮清越,殆非人所聞也。酣醉久之,合奏清樂。以送吾歸。其曲凄楚動人,杳杳在耳。吾向以玉笛尋,盡得矣。坐朝之際,慮或遺忘,故怀玉笛,時以上下尋之。非不安也。”力士再拜賀曰:“非常之事也,愿陛下為臣一奏之。”上試奏,其音寥寥然,不可名也。力士又奏拜,且請其名。上笑曰:“此曲名《紫云回》。”載于樂章,今太常刻石在焉。(出《開天傳信記》)
  唐玄宗一次坐朝,用手上下按自己的肚腹。退朝后,高力士進前問玄宗說:“剛才陛下多次用手指按腹部,是圣体不太舒服么?”玄宗說:“非也。我昨夜夢游月宮,諸位仙女為我演奏上清之樂,流亮清越,在人間是完全听不到的啊!使我久久地沉醉在這仙聲妙樂之中。后來,仙女們又演奏清樂為我送別,這支仙曲凄楚清麗、哀宛動人。我醒來后還感覺到余音杳杳,如在耳邊。我馬上吹奏玉笛來尋找記錄它,都讓我記錄下來了。剛才坐朝,我怕有所遺忘,因此怀里揣著玉笛,不時地上下尋找它的音律,不是身体不适啊。”高力士再次拜賀玄宗,說:“這可是千載難遇的事情啊,愿陛下為老奴吹笛一遍可以嗎?”玄宗試著吹奏一遍,其聲飄渺曠遠,絕非凡響,不可名狀啊!高力士再次拜賀玄宗皇帝,并請皇帝給這支仙曲起個名字。玄宗笑著說:“就暫叫它《紫云回》吧。”后來主管樂事的太常卿將這支仙曲收入唐樂大典中,現在還有當年太常府的刻石為證。

漢中王瑀
漢中王瑀為太卿。早起朝,聞永興里人吹笛,問是太常樂人否。曰:“然。”已后因閱樂而喚之,問曰:“何得某日臥吹笛耶。”(出《傳記》)
  漢中王李瑀任太卿時,一天早起上朝,听到永興里有人吹笛,問:“是太常府的樂工在吹笛子吧?”答:“是的。”后來,他因查閱樂曲召喚來太常府的樂工,問:“在某天,你們怎么能夠躺著吹笛呢!”

李 謨
李舟好事嘗得村舍煙竹,截為笛,堅如鐵石。以遺李謨。謨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与同舟人吹,寥亮逸發。俄有客于岸,呼舟請載。既至,請笛而吹,甚為精妙,山石可裂。謨平生未嘗見。及入破,呼吸盤擗,應指粉碎。客散,不知所之。舟人著記,疑其蛟龍也。謨嘗秋夜吹笛于瓜州,楫載甚隘。初發調,群動皆息;及數奏,微風颯然立至。有頃,舟入賈客,有怨歎悲泣之聲。(出《國史補》)

謨,開元中吹笛為第一部,近代無比。有故,自教坊請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觀其妙。時州客舉進士者十人,皆有資業,乃醵二千文同會鏡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風韻,尤敬人神。以費多人少,遂相約各召一客。會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記得,不遑他請。其鄰居有獨孤生者年老,久處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數間,嘗呼為獨孤丈。至是遂以應命。到會所,澄波万頃,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漸移舟于湖心。時輕云朦朧,微風拂流,波瀾陡起。李生捧笛,其聲始發之后,昏噎齊開,水木森然,仿佛如有神鬼之來。坐客皆更贊詠之,以為鈞天之樂不如也。獨孤生乃無一言,會者皆怒。李生為輕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靜思作一曲,更加妙絕,無不賞駭。獨孤生又無言。鄰居召至者甚慚悔,白於眾曰:“獨孤村落幽處,城郭稀至。音樂之類,率所不通。”會客同誚責之,獨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李生曰:“公如是,是輕薄為?(明抄本為作技)复是好手?”獨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會也?”坐客皆為李生改容謝之。獨孤曰:“公試吹《涼州》。”至曲終,獨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聲調雜夷樂,得無有龜茲之侶乎?”李生大駭,起拜曰:“丈人神絕,某亦不自知,本師實龜茲之人也。”又曰:“第十三疊誤入水調,足下知之乎?”李生曰:“某頑蒙,實不覺。”獨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試以進。獨孤視之曰:“此都不堪取,執者粗通耳。”乃換之,曰:“此至入破,必裂,得無吝惜否?”李生曰:“不敢。”遂吹。聲發入云,四座震況,李生蹙踖不敢動。至第十三疊,揭示謬誤之處,敬伏將拜。及入破,笛遂敗裂,不复終曲。李生再拜。眾皆貼息,乃散。明旦,李生并會客皆往候之,至則唯茅舍尚存,獨孤生不見矣。越人知者皆訪之,竟不知其所去。(出《逸史》)
  李舟好事,曾經從一處山村野舍中得到一根煙竹,截作笛子,堅實象鐵石,送給李謨。李謨吹笛,可謂天下第一。有一次他与几位客人,在明月高懸的夜晚,棹一小舟,泛江漫游,吹笛觀景賞月。笛聲曠遠清亮、宛轉飄逸。忽然岸上有人招呼,請求登舟同游。李謨他們棹舟到岸邊,這個人上船后,請求李謨讓笛借他吹一支曲子。這個人吹奏的笛聲精妙無比,可讓山石破裂,李謨平生從未听到過。初時,吹入散序、中序,笛聲已非同凡響。待到進入第三大段——入破時,只見吹笛人呼吸盤旋回轉,指法粉碎如雨敲窗。再听笛聲猶如千軍万馬撕殺奔吼,又如雨打沙灘辟羅有聲。游賞結束,這位客人离船而去,從此不知下落。棹船的稍翁,認為這位不速之客很可能是水底的蛟龍啊!李謨有一次在瓜洲吹笛。當時江上舟船很多,人聲喧鬧。當李謨吹出第一聲笛音,喧鬧的人聲立即停下來。待到吹奏數節后,靜謐的江面上似有微風颯颯拂來。稍頃,滿江的舟子、賈客,都發出欷歔之聲,哀、歎、悲、怨溢于言表。

李謨,開元年間是唐教坊首席吹笛手,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超過他。一次,李謨因故請假去越州。到了越州后,當地的達官名士或設公宴、或設私宴請他,為的是能一睹他的尊容,親耳聆听到他吹奏的笛聲。當時,正逢越州新有十几位生員考中了進士。這些人家中都有些產業,于是湊集二千文錢准備在鏡湖游船上聚會飲酒同樂,邀請李謨上船吹笛,以飽耳福。因為錢多人少,又相約每人可帶一位客人同來。其中有一位參加聚會的人,已經到了晚上方才想起這件事,沒有功夫去請別人。就近請鄰居中的一個孤老頭儿。這位老頭儿,長久居在這荒田野地里,外面的人情事故一點也不懂得。有數間茅舍只他一人居住,鄉里人都稱他為獨孤丈。第二天,這位進士帶著獨孤丈人一起到鏡湖聚會的地方赴宴。酒宴開始后,只見湖水澄碧、波光蕩洋,芳草修林,景物非凡。李謨以手拂笛,立于船邊。在槳聲款乃中,舟船漸移湖心。此時輕云籠湖,微風拂浪,波瀾陡起。李謨捧笛吹奏,笛聲初發,風云齊開,水明林秀,上下澄碧,仿佛如有鬼神之工使之如此啊!船上的賓客都贊歎不已,紛紛說:“就是敬天的神樂也沒有這么大的神力啊!”獨孤丈一言未發。与會的人都臉現不快。李謨也認為這個老丈輕視自己,也怨憤不語。過了好一會儿,才又靜思一曲吹奏出來。曲調更加絕妙异常,在座的賓客沒有人不惊駭贊賞的,唯有獨孤丈還是不出一言。請他同來的這位進士也深感羞愧,后悔自己帶這么個不通人情的孤老頭儿赴會,對座上的賓客解釋說:“獨孤老丈常年獨居山村,不与人來往,更是很少進城。對于音樂,他一點也不懂得,請大家不必介意。”四座的賓客同聲刺諷獨孤老丈,老丈依然不語,只是微微笑笑而已。李謨問道:“這位老丈你一言不發,是你真的不懂音樂呢?還是一位高人?”獨孤丈才慢慢說道:“你怎么就知道我不懂音樂呢?”李謨听了這句不太友好的回答后,臉色更加不好看。四座客人見李謨變了臉色,都紛紛站起向李謨道歉,勸慰李謨。正在這時,獨孤丈人沉靜地說:“請你試吹一首《涼州》吧。”李謨傲岸地捧笛吹了一首《涼州》曲。曲終,獨孤丈人品評說:“李公的笛子果然吹得不錯。然而,你的笛聲摻揉進去夷狄樂曲,你是不是在龜茲有朋友啊!”李謨听了后大吃一惊,站起身參拜獨孤丈人,說:“老丈乃是方外神奇之人,恕我李謨有眼不識。我的老師确實是龜茲人啊。”獨孤丈人又說:“《涼州》一曲,你吹到第十三疊誤入水調,你自己知道不?”李謨恭謹地回答道:“李謨愚鈍頑冥,實在不知道哇。”獨孤丈人伸手取笛欲吹給李謨看看。李謨連忙更換一笛,用袖拂試后遞給獨孤丈人。獨孤丈人接過看看,說:“你這些笛子都不堪使用。使用它們的主人都是粗通吹笛的人。”于是又換了一只笛子,說:“這只笛子吹到入破時也要破裂的,你不會舍不得吧。”李謨說:“不敢。”于是獨孤丈人捧笛吹起來。笛聲初發即響遏云霄,四座震況,李謨恭敬不安地立在那儿一動不敢動。吹到第十三疊,獨孤丈人停下來,向李謨講解他剛才吹的謬誤所在。李謨完全敬服連連拜謝。待到入破,笛子立即破裂了,不能再吹下去了。李謨再次拜謝,眾位賓客徹底折服。會散。第二天早晨,李謨和与會的諸位賓客,一起前往獨孤丈人住所等候拜見。到那儿一看,只留有几間空宅,獨孤丈人已經不知哪里去了。越州人得知這件奇聞后,紛紛出訪,四處尋找獨孤丈人,然而始終沒有尋到,誰也不知道他去向哪里。

許云封
許云封,樂工之笛者。貞元初,韋應物自蘭台郎出為和州牧,非所宜愿,頗不得志。輕舟東下,夜泊靈璧驛。時云天初瑩,狄露凝冷,舟中吟瓢,(明抄本瓢作風,疑當作諷)將以屬詞。忽聞云封笛聲,嗟歎良久。韋公洞曉音律,謂其笛聲,酷似天寶中梨園法曲李謨所吹者。遂召云封問之,乃是李謨外孫也。云封曰:“某任城舊土,多年不歸。天寶改元,初生一月。時東封回,駕次至任城。外祖聞某初生,相見甚喜,乃抱詣李白學士,乞撰令名。李公方坐旗亭,高聲命酒。當爐賀蘭氏年且九十余,邀李置飲于樓上。外祖送酒,李公握管醉書某胸前曰:‘樹下彼何人,不語真吾好。語若及日中,煙霏謝成寶。’外祖辭曰:‘本于李氏乞名,今不解所書之語。’李公曰:“此即名在其間也。樹下人是木子,木子李字也。不語是莫言,莫言謨也。好是女子,女子外孫也。語及日中,是言午,言午許也。煙霏謝成寶,是云出封中,乃是云封也。即李謨外生許云封也。”后遂名之。某才始十年,身便孤立。因乘義馬,西入長安。外祖憫以遠來,令齒諸舅學業。謂某性知音律,教以橫笛。每一曲成,必撫背賞歎。值梨園法部置小部音聲,凡三十余人,皆十五以下。天寶十四載六月日,時驪山駐蹕,是貴妃誕辰。上命小部音聲,樂長生殿。仍奏新曲,未有名。會南海進荔枝,因以曲名《荔枝香》。左右歡呼,聲動山谷。其年安祿山叛,車駕還京。自后俱逢离亂,漂流南海,近四十載。今者近訪諸親,將抵龍丘。”韋公曰:“我有乳母之子,其名千金,嘗于天寶中受笛李供奉。藝成身死,每所悲嗟。舊吹之笛,即李君所賜也。遂囊出舊笛。云封跪捧悲切,撫而觀之曰:“信是佳笛,但非外祖所吹者。”乃為韋公曰:“竹生云夢之南,鑒在柯亭之下。以今年七月望前生,明年七月望前伐,過期不伐。則其音窒。未期而伐,則其音浮。浮者外澤中干,干者受气不全,气不全則其竹夭。凡發揚一聲,出入九息。古之至音者,一疊十二節,一節十二敲。今之名樂也,至如落梅流韻,感金谷之游人,折柳傳情,悲玉關之戍客。誠為清響,且异至音,無以降神而祈福也。其已夭之竹,遇至音必破,所以知非外祖所吹者。”韋公曰:“欲旌汝鑒,笛破無傷。”云封乃捧笛吹《六州遍》,一疊未盡,騞然中裂。韋公惊歎久之,遂禮云封于曲部。(出《甘澤謠》)
  許云封,樂工中吹笛的人。唐德宗貞元初年,韋應物自蘭台郎改任和州牧,不是出自他的本愿,很是不得志。他乘小船順水東下,夜晚停泊在靈璧驛站。正值夜空初現瑩碧的夜光,秋天的冷露凝聚在衰草的枯葉上。韋應物坐在船倉中一邊飲酒一邊吟詩,正要將吟得的詩句記下來時,忽然听到許云封吹奏的笛聲,慨歎許久。韋應物通曉音律,說許云封的笛聲,很象天寶年間京都梨園首席笛手李謨吹的。于是召來許云封詢問。方知到他是李謨的外孫。許云封講述道:“我原本是任城人,已經有多年沒有回去。天寶改元時,我才生下來一個月。當時正值玄宗皇帝東到泰山封禪歸來,外祖父隨圣駕到任城,听說我剛生下來,見到后非常喜歡。親手抱給李白學士看,并請李翰林給我起個名字。李老先生當時正坐在集市的旗樓上,高聲招呼:“快拿酒來!”當爐賣酒的老太太賀蘭氏已經九十多歲了。是她邀請李翰林到旗樓上飲酒的。我外祖父听到呼喊,赶緊將酒送到旗樓上。李翰林大口猛喝几口酒后,提筆揮毫在我胸上醉書五言詩一首:樹下彼何人,不語真吾好。語若及日中,煙霏謝成寶。外祖觀后說:“我是特意向你為我外孫乞討個名字的,你寫了一首詩,這是什么意思啊?”李翰林說:“你要求的名字就在這首詩中間呢。你看,樹下人是木子。木子,李字也。不言是莫言,莫言謨也。好是女子,女子外孫也。語及日中,是言午。言午,許也。煙霏謝成寶,是云出封中,乃是云封也。即李謨外孫許云封也。后來,我就叫了云封這個名字。我才長至十歲,便父母相繼去世孤身一人了。后乘驛馬來到長安。外祖父怜我孤身遠道而來,讓我跟著几個舅舅學吹笛。說我天性就對音律知悉,于是教我吹橫笛。每當學成一支曲子時,外祖父總是撫摸著我的脊背賞歎。這時,正赶上宮里梨園設置音聲小科班,共收三十多人,年齡須在十五歲以下,外祖父將我推荐去了。玄宗天寶十四年六月日,正值皇帝住下驪山行宮,又是貴妃楊玉環的誕辰生日。皇上詔見梨園小科班為娘娘演奏祝壽。我們都被接到長生殿,奏獻新曲,沒有命名。南海向貴妃進奉鮮荔枝,因此將曲名定為《荔枝香》。演奏完,左右歡呼,聲動山谷,算是出了風頭。當年,安祿山起兵反叛朝庭,皇上与娘娘匆忙返駕還京,我們也做鳥獸散了。我則流落南海近四十年。我要將去龍立探訪諸親友。”韋應物說:“我的乳母有個儿子名叫千金,曾在天寶中年拜你外祖父李謨為師,藝學成后卻死了。我每每想起來就很悲傷啊!千金昔日吹的笛子,就是李君所贈。”說著,從行囊中取出一個舊笛遞与許云封。許云封悲傷地跪拜接過,撫摸觀看,說:“我相信這是一支很好的笛子,但并不是當年我外祖父吹的那支。”又對韋應物說:“制笛用的竹子應是生長在云夢澤南岸山上的,在柯亭下邊挑選。須在當年七月十五日前生,明年七月十五日前伐。過期不伐,它的音色發窒,未到日期就伐下來的,它的音色就浮。所謂浮,外面澤潤而內里干。干,受气不全。气不全,竹必夭。笛子吹一聲,出入九息。古時吹奏出的最美麗動听的笛音,一疊十二節,一節十二敲。今天的名樂曲啊,可以吹奏出梅花流韻,感歎金谷游人;折柳傳情,悲怜守衛艮關的戍客。誠然也是清音亮響,但是离達到至音還有很大的差距,不能作降神祈福用的祭祀樂曲啊。用已夭的竹管制成的笛子,遇到最高音時必定要破損的。所以,我才辯別這笛子不是外祖父以前所吹的。”韋應物听了后說:“我想看看你說的是否真的那樣。請你吹奏一曲試試,笛子吹坏了無妨。”于是,許云封捧笛吹一曲《六州遍》。一疊還未吹完,駭然一聲,笛管中間破裂。韋應物久久惊歎不已,于是聘請許云封在他治下的曲部任事。

呂鄉筠
洞庭賈客呂鄉筠常以貨殖販江西(明抄本江西作山海)雜貨,逐什一之利。利外有羡,即施貧親戚,次及貧人,更無余貯。善吹笛,每遇好山水,無不維舟探討,吹笛而去。嘗于中春月夜,泊于君山側,命樽酒獨飲,飲一杯而吹笛數曲。忽見波上有漁舟而來者,漸近,乃一老父鬢眉皤然,去就异常。鄉筠置笛起立,迎上舟。老父維漁舟于鄉筠舟而上,各問所宜。老父曰:“聞君笛聲嘹亮,曲調非常,我是以來。”鄉筠飲之數杯,老父曰:“老人少業笛,子可教乎?”鄉筠素所耽味,起拜,愿為末學。老父遂于怀袖間出笛三管。其一大如合拱;其次大如常人之蓄者;其一絕小如細筆管。鄉筠复拜請老父一吹,老父曰:“其大者不可發,次者亦然,其小者為子吹一曲。不知得終否。”鄉筠曰:“愿聞其不可發者。”老父曰:“其第一者在諸天,對諸上帝,或元君,或上元夫人,合上天之樂而吹之。若于人間吹之,人消地拆,日月無光,五星失次,山岳崩圯,不暇言其余也。第二者對諸洞府仙人、蓬萊姑射、昆丘王母、及諸真君等,合仙樂而吹之,若人間吹之,飛沙走石,翔鳥墜地,走獸腦裂,五星內錯,稚幼振死,人民纏路,不暇言余也。其小者,是老身与朋儕可樂者。庶類雜而听之,吹的不安。(明抄本安作妨)未知可終曲否。”言畢,抽笛吹三聲,湖上風動,波濤沆瀁,魚鱉跳噴。鄉筠及童仆恐聳讋況。五聲六聲,君山上鳥獸叫噪,月色昏昧,舟楫大恐。老父遂止。引滿數杯,乃吟曰:“湖中老人讀黃老,手援紫藟坐翠草。春至不知湘水深,日暮忘卻巴陵道。”又飲數杯,謂鄉筠曰:“明年社,与君期于此。”遂棹漁舟而去,隱隱漸沒于波間。至明年秋,鄉筠十旬于筠山伺之,終不复見也。(出《博异志》)
  洞庭商客呂鄉筠,常用洞庭的魚蝦販江西雜貨。取十層之一的利,利外還有富余就資助貧窮的親友,再有富余的就救助窮人。自己從來不積蓄攢錢。呂鄉筠擅長吹笛。每遇到好山水,沒有不駕舟游賞、吹笛而去的。一次,在一個中春月夜,呂鄉筠船泊在君山旁邊,擺酒一樽獨飲。飲一杯吹笛數曲,忽然看見煙波浩淼中有一漁舟駛來。漸漸近了,見一鬢眉花白的老翁駕著一條漁船,舉止行為不同凡人。呂鄉筠放下笛子站起來,迎過去。老翁將漁舟系在呂鄉筠船上,走過船來。寒暄過后,老翁說:“听你的笛聲嘹亮,曲調不一般,我過來看看。”呂鄉筠沒說什么,又飲了几杯酒,老翁又說:“我少時學過吹笛,可以讓我教教你嗎?”呂鄉筠平素對求教好學的体會很深,站起參拜老翁,說:“愿作你的關門弟子。”老翁于是從怀袖里取出三管笛子。一管大如雙臂合抱,第二管如常人用的那么大,第三管小如細筆管。呂鄉筠又一次下拜,請老漁翁吹一曲听听。老漁翁說:“最大的那管不能吹它,中間的那管也不能吹。老漢我可以用最小的這管為你吹一曲,但不知道能否吹到終了?”呂鄉筠說:“我愿意听听你說的不可以吹的那管。”老翁說:“最大的那管原本在天上,是為天上的諸位天帝、元君和上元夫人們,伴奏上天的神樂而吹的。假如在人世間吹它,就會人消地隱、日月無光,五星失位,山巒崩塌,余下的后果我就不說了吧。第二管笛是給諸位洞府仙人、蓬萊、射姑諸仙島、仙山上的方士,和昆侖山西瑤池王母娘娘合仙樂而吹的。假若在人間吹它,就會石飛沙走、翔鳥墜地、走獸腦裂、五星內錯,稚幼的生命都會被震死,人眾沒有路可走,余下的后果我就不說了。最小的這管,是老漢我与朋友同輩可以娛樂的。世上万物、眾生都可以听。但是一旦吹起來,他們都會不安分的,是否可以吹完一曲還不好說。”老翁說完后,抽出最細的那管笛子吹了三聲,湖上刮起了大風,波浪激蕩,魚鱉噴跳。呂鄉筠和童仆們惊慌恐懼。吹了五聲六聲,君山上的鳥獸嘶鳴孔叫,天上的月亮昏暗無光,湖上的各种舟船搖蕩,船上的人惊慌失措。老翁于是不吹了,連連飲酒數杯,吟詩一首:“湖中老人讀黃老,手援紫藟坐翠草。春至不知湖水深,日暮忘卻巴陵道。”吟完,又喝了數杯酒,對呂鄉筠說:“明年秋天,与君還在此處相聚。”于是搖著漁舟离去,漸漸隱沒于湖波深處。到了第二年秋天,呂鄉筠十旬就在君山旁邊等候老漁翁,然而始終沒有再見到他。

觱篥
李 蔚
咸通中,丞相李蔚拜端揆日。自大梁移鎮淮海,政績日聞。未期周,榮加水土,移風易俗,甚洽群情。洎彭門亂常之后,藩鎮瘡痍未平,公按轡恭己而治之。補綴頹毀,整葺坏綱,功無虛日。以其郡寡胜游之地,且風亭月觀,既以荒涼;花圃釣台,未愜深旨。一旦,命于戲馬亭西,連玉鉤斜道,開刱池沼,构葺亭台。揮斤既畢,號曰“賞心”。栽培花木,蓄養遠方奇禽异畜,畢萃其所。芳春九旬,居人士女得以游觀。一旦,聞浙右小校薛陽陶,臨押度支運米入城。公喜其姓名,有同曩日朱崖李相左右者。遂令試詢之,果是舊人矣。公甚喜,如獲古物,乃命衙庭小將代押運糧,留止別館。一日,公召陽陶游,詢其所聞,及往日蘆管之事。薛因獻朱崖李相、陸暢、元、白所撰歌一軸。公益喜之。次出蘆管,于茲亭奏之。(其管絕微。每于一觱篥中。常容三管也。明抄本三作一。)聲如天際自然而來,情思寬閒。公大加賞之,(亦贈其詩不記,終篇云;虛心纖質雁銜余,鳳吹龍吟定不如。明抄本終作全)于是錫賚甚丰。出其二子,皆授牢盆倅職。初公构池亭畢,未有嘉名,因目曰“賞心”。諸從事以公近諱,(蓋賞字有尚字也)公曰:“宣父言征不言在,言在不言征。且非內官宮妾,何避其疑哉。”遂不改作。其亭自秦畢亂逆,乃為芻豢之地。嗟呼!公孫弘之東閣,劉屈犛后為馬廄,亦何异哉!(出《桂苑叢談》)
  李蔚,初為官時就日理百事,頗有政績。后來,在僖宗朝中任過宰相。唐懿宗咸通中年,李蔚由大梁遷任淮海,他的政治聲譽便一天天的大起來。來淮海沒到一年,便著手治水保土,移風易俗。他的這些做法非常符合淮海民眾的意愿,很受歡迎。自彭門之亂后,藩鎮割据四起,瘡痍滿目。李蔚在淮海克己奉公、勵精圖治。他治理亂政,整肅紀綱,沒有一天空閒的時候。淮海几乎沒有什么名胜可供人們游賞,郡內原有的几處亭、榭、花園、釣台,也都荒蕪頹敗了。李蔚看到這些,打算重新整修一番郡容。一天,他命人在戲馬亭西邊的連玉鉤斜道處,開挖一座人工湖,在湖中修建一座亭台,起名叫“賞心亭”。在湖邊廣植花木,并從別處收集奇禽异獸,都放置在這里,使得原來的一處荒野沼澤變成了美麗的公園。每到春暖花開時節,平民百姓和官宦士女都到這里來游玩觀賞。有一天,听說浙右的一個下級軍官薛陽陶,監押運往朝庭庫府的米糧來到淮海郡。李蔚覺得這個小軍官的姓名,同以前的同事朱崖李相有些連帶。于是,讓人詢問,果然是故人。李蔚大喜,如得到一件古物。讓他手下的一位武官代替薛陽陶監押糧船,將他留住在驛館里。一天,李蔚請薛陽陶外出游玩。一路上談起許多往事,特別問薛陽陶:“你听說過,我們常在一起吹蘆管的事嗎?”薛陽陶回說知道,并取出朱崖、李相、元、白所寫的樂曲一軸,獻給李蔚。李蔚更高興了。薛陽陶又從怀中拿出蘆管,就在賞心亭上吹奏起來。聲音好象從天上飄來的,情寬思閒,如同仙樂。李蔚听后大加贊賞,當場寫詩一首,其中有兩句詩的大意是:小小的蘆管啊,你体小心虛燕子銜著都綽綽有余。但是你發出的聲音鳳鳴龍吟都不及啊!”于是,李蔚厚賞薛陽陶,并將他的兩個儿子安排在府內管轄的煮鹽場任百夫長,領導一百名鹽工。剛修好人造湖上的亭台,沒有什么好名字。李蔚起名叫:賞心。他手下的同事認為這個名字犯諱。李蔚說:“孔子說講征兆就不講存在,講存在就不信征兆。”況且,又不是什么內官宮妾,有什么忌諱可避的呢!”于是不更名。這座賞心亭,在秦畢叛亂后,無人管理修葺,荒蕪破敗,成了飼養牲畜的地方了。可歎啊,公孫弘的東閣,后來成為劉屈犛的馬圈。賞心亭的結局,跟這有什么兩樣呢!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